江西省医药学校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5
卫生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服务的经济学原理和卫生服务管理的经济学方法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介绍卫生经济学理论、政策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以及卫生经济学如何与其他学科交叉应用的实践技能。
二、课程内容
1.卫生经济学概述
2.医疗服务市场研究
3.卫生服务成本和效益分析
4.医疗保险与医疗投资决策
5.卫生政策与卫生改革
三、教学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内容主要以案例分析和实践技能为主,即学生需在教材的理论基础上,联系实际应用,进行独立思考、经验总结和自我提升。
2.课堂互动。
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问答、小组讨论等,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思考能力。
学生应积极发言,探讨辩论,展开头脑风暴。
3.独立思考。
卫生经济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学科,学生需及时了解相关学科新发展,拓宽思路,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
《医药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药物制剂>专业(中专)<医药商品经营>专业(中专)<药品检验专>业(中专)课程教学目标医药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熟悉诊断学基本知识中的问诊内容、体格检查方法、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观察病变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病例讨论。
能力(技能)目标1、运用诊断学基本知识对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提出初步判断。
2、具有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3、具有识别和分析常见疾病的初步能力。
4、具有将临床疾病与药物治疗原则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临床医学基础疾病概论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了解疾病的原因与发展过程的共同规律,掌握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掌握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病理变化,理解原因及发生机制,了解类型与结局。
组织损伤与修复掌握组织变性、坏死、修复、代偿与适应的概念及病理变化,理解原因及发生机制,了解类型与结局。
炎症了解炎症的原因,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局部表现和全省反应,理解炎症的分类和结局,了解炎症的意义。
(5)肿瘤理解概念和特征,了解原因、命名和分类,掌握对人体的影响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诊断学基本知识(1)问诊了解问诊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2)体格检查熟悉体检的基本方法。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
了解重要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3)特殊检查了解心电图、超声波、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作用。
3.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及诊断标准,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药物治疗原则。
(2)肺炎理解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了解其病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原则。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3. 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 培养学生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对象:江西省中医药大学全体新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1. 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 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医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中医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阐述中医药的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药物与疗法结合等。
2.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介绍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析中医药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
三、案例分析1. 以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等为代表,展示中医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2.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四、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二、教学内容1.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中医药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讲述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江西省中医药博物馆,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2. 学生分组进行中医药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责任和使命。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省医药学校3+2)高职邓小平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人:张爱英《邓小平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医药营销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36课时)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邓小平理论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从总体上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围绕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把握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的实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2、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概念、相关原理、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二)能力培养目标熟练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解释、论证现实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理论教学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2.掌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熟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4.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指导意义。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 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世情、国情、党情;2. 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 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4.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容及两者的关系;2.熟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新确立和发展;3.了解与时俱进的精神的内容。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及意义;2. 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 熟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2.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3. 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4. 熟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意义;5. 熟悉初级阶段的十条基本经验。
《医药企业经营与治理》课程标准第一部份课程定位《医药企业经营与治理》是一门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职业方向课程。
本课程在学习基础治理理论、医药企业经营治理内容的基础上要紧学习药品零售企业的开办、选址和业务治理,药品批发企业的开办和业务治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治理等,使学生把握医药企业经营与治理的要紧内容、策略制定、运作流程和职位要求和特点,培育学生关于药品经营与治理的各项技术,以适应医药企业对高素养技术人材的迫切需要。
第二部份课程设计一、以培育药品经营与治理技术为导向,重视职位技术培育,适应医药企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材的需要二、依如实际医药经营与治理工作的需要,融合治理理论于实际工作中,在把握药品经营与治理的共性的同时,把握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药品经营业务技术,知足实际经营治理职位的大体技术需求。
三、紧密结合地址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需求,为高增加的医药行业培育“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术人材。
四、依照医药市场进展的新形势,专门是医改关于药品流通所造成的阻碍与改变,及时将前沿性的行业热点传递给学生。
第三部份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能够把握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医药企业经营治理的要点及职能;把握药品零售企业的开办、选址和业务治理;把握药品批发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治理;把握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治理;了解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二、素养目标在教学进程中培育学生关于从事医药企业相关工作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和关于该行业进展前景的信心。
三、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全面创新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相关工作中快速适应职位要求的能力。
第四部份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治理学大师及流派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十位治理学大师及其核心重要思想。
2.了解八种现代治理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要紧治理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十位治理学大师及其核心重要思想。
2.现代治理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要紧治理思想。
江西省医药学校教学文件
类别:课程标准类(普通中专)文件编号:普专KC0002
药学类专业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起草人邹美如日期 2007 年 9 月 29 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实施日期年月日
江西省医药学校《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编写人:邹美如
1、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药学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药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品质,树立药学服务意识,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课程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进程与安排表
3、考核办法或评价指标(1)、平时表现(10%);(2)、实践与作业成绩(20%);(3)、期末考试成绩(70%)。
江西省医药学校《药学基础》课程授课进度计划表
班级年月日任课教师制定人:邹美如
实践教学
实践一医务室自测健康指标并评价健康状况 2节
实践二到药店或药房、医药公司调查一些常用药的临床使用情况 4节
实践三到药监局或上网了解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内部组织和职责 2节
实践四上网了解《药品管理法》 2节
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不作安排
审批签字。
《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目标《医药学基础》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具体要求达到的课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在让学生了解医药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的同时,力求让学生掌握系统组织的生理结构、功能常见疾病的症状和用药选择,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能力目标:掌握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知识应用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介绍医药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基础上,以机体主要系统为线索,分别介绍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构造,系统的生理功能,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用药选择,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医药学基本概念、医学基础知识、药物基础知识;再以机体主要系统为线索,分别介绍了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构造和功能,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用药选择,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制剂与用量。
要求学XX到以下基本要求:错误!掌握医药学基本概念、医学基础知识、药物基础知识;错误!掌握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构造和功能;错误!掌握生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临床表现和用药选择。
4.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医药学基础》理论教学一方面要让对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实践奠定基础。
5.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自学导读、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江西省医药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中专)江西省医药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中专)江西省医药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中专)编写人:林红(本校自编教材供各专业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医药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班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有很强的工具能力。
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以培养高素质的中等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数学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使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2、掌握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学习基本数学知识,更加认识到完成数学内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辩证思维的方法。
2、通过数学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具有解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数学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能较快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
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自谋职业和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第一章集合与数理逻辑用语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3、理解逻辑的有关概念,掌握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1、掌握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重要性质。
2、理解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和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章函数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理解函数单调性及奇偶性的概念。
3、掌握简单函数的反函数求法。
4、掌握待定系数法。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理解整数指数和有理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整数指数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会利用计算器求幂。
2、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卫生经济学》是高等院校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的介绍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卫生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的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
本课程的教授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不仅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分析,同时注意课程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介绍相关的最新政策,在选取案例时主要是选择一些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PBL教学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卫生经济学使未来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研究与卫生服务相关的经济问题时,要时刻站在整个社会、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把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社会效益当作卫生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准则。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介绍,还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参与互动,以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引导学生将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孟庆跃主编.《卫生经济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二)参考书[1]周绿林主编.《卫生经济学》.第1版.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年[2]富兰德主编.《卫生经济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高丽敏,刘国祥主编.《卫生经济学》(案例版).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6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主要通过考勤、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课终考核采用闭卷方式。
(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要求,要求同学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等经验,撰写专题小论文,需要在课程结束之前提交。
江西省医药学校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人程光友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第一版)
(供各专业72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经济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能够初步分析和说明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增强用商品经济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临别能力;
3.提高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2.牢固树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3.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1.使学生掌握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商品经济现象。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熟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4.确分析市场经济现象;增强市场经济观念。
第三章企业
1.使学生掌握有关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3.掌握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财政和金融
1.使学生掌握财政、税收、银行、保险等基本知识;
2.提高认识和分析社会分配领域现象的能力。
第六章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1.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生活消费、社会保障等基本知识;
2.正确认识和分析分配、消费领域的经济现象;
3.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
第八章我国的国家制度
1.掌握有关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的基础知识;
2.熟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正确理解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4.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
5.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第九章我国的政党制度
1.掌握政党制度的基本知识;
2.熟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3.掌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4.熟悉我国政治团体及其作用。
第十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熟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掌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2.熟悉宗教的本质和作用,正确掌握我国的宗教政策;
3.弄清封建迷信和邪教的本质;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选用模块
(一)理论教学
第四章经济结构
1.熟悉我国经济结构及其调整的主要任务;
2.掌握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方向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3.掌握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1.了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知识;
2.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十一章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1.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和联合国的宗旨;
2.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认识我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5.增强分辨国际政治现象的能力。
四、说明
1.本教材适用于江西省医药学校三年制各专业教学。
2.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和选用模块两部分。
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选用模块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用,用机动学时和课余时间讲授。
学时分配表制定人:程光友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授课进度计划(第一学期)
班级年月日任课教师制定人:程光友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授课进度计划(第二学期)
班级年月日任课教师制定人:程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