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文化广场的人文景观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563.62 KB
- 文档页数:4
大雁塔调研报告
大雁塔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古代佛教塔。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
大雁塔建于唐朝时期,始建于公元652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佛经而建造。
大雁塔历经多次扩建和修复,并于20世纪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复。
二、建筑特点
1. 塔高七层,总高64.5米。
每层内设佛龛,供奉佛像。
2. 塔身由青砖砌筑,外观纤细而雄壮。
3. 塔内有楼梯可供游客上塔,登临塔顶可以俯瞰西安城的全景。
4. 大雁塔周围环境优美,有广场和花坛,是西安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三、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1. 大雁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在佛教传统中,大雁塔是信仰和朝圣的地方,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大雁塔所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雁塔的存在使得西安这座古城更加具有特色和魅力。
4. 大雁塔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大雁塔作为一座古代佛教塔,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了解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历史文脉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城市作为历史形态的一部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历程。
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机缘,通过这些有形的物质形态与无形的非物质形态的演变与积淀,演绎成为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
当今中国,西化趋势越演越烈,西方文化、思想强势入侵我国,而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思想、文化价值观却在传承发展中逐渐丧失。
虽然现代化风格的城市景观随处可见,城市却失去了特色与个性,缺少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
1 历史文脉内涵与构成要素1.1 历史文脉内涵文脉(Context)一词,原意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可以理解为“文化的脉络”,广义上可引申为某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脉”,更多地被理解为城市景观文化上的脉络,包括景观文化的承启关系和城市记忆的延续。
1.2 文脉的构成要素城市是社会文化的荟萃,建筑精华的集中和科学技术的结晶。
而城市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闪亮点”,代表着城市的形象。
城市广场景观表达中的传承发展要素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 2方面,所承载的内容均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宝贵资源。
1.2.1 物质形态。
城市广场景观要素在物质形态方面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物质组成 3方面,3者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
(1)自然环境。
任何一种文化,其发展的历史轨迹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环境而生,因环境而传,因环境而变,因环境而衰”。
人与自然相互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在环境中沉积下来,注入到自然之中,赋予了自然环境人文与历史的内涵。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与历史文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场景观定位要以地方特色为前提,与周围环境相容为基础,以增强城市广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人工环境主要体现在空间格局、建筑风格、视觉元素与符号等方面。
①空间格局是指整个广场区域的空间划分与表达的布局;②建筑风格代表着整个广场的整体形象,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建筑物的体量、色彩、结构形式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地域风貌;③视觉元素是指广场景观设计中的点线、面、色等。
大雁塔休闲文化景观表达特色探析作者:陈祺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6年第08期摘要大雁塔作为西安的标志性景观,以塔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以文化为理念统筹规划构筑,从每一个广场苑园到每一处雕塑景观都充分体现了大唐文化的博采之韵。
分析大雁塔休闲文化景观设计艺术,按照规划改造建设脉络,追根溯源于大雁塔及大慈恩寺,渐进于四周不同类型的广场,拓展改造于三组特色鲜明的苑园,最终形成于文化旅游不夜城之高潮,构成组群景观系列盛宴;探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休闲游赏内涵层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西安大雁塔;休闲文化;景观表达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22.002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60904.0045.03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9-4 0:45:00随着城市人居生活与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建筑外环境中日渐形成多种文化休闲景区。
不同地域特征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趋向,在人、场所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园林设计师将地域风情、科技构筑与社会价值三方设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寻求创新[1]。
中国本无塔,自东汉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才逐步开始了兴建佛寺、佛塔、佛窟的历史。
到了唐代,由于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各地纷纷大量建造佛寺、佛塔,迎来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建寺造塔高潮,西安大慈恩寺及大雁塔就是在这次高潮中建造起来的[2]。
四方楼阁大雁塔,智慧之源为表征;玄奘西域去取经,千辛万苦才成功;修塔只为藏经典,却为西安一象征。
唐代进士及第后,聚会饮酒又题名;登塔观赏盛世景,才华横溢出入神。
大雁塔及其周边区域经过十多年的系列规划改造,形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演艺、餐饮、购物、高级酒店、高级公寓、文化博览、商务办公等为一体的建筑面积共约70万m2的大型文化旅游及商贸综合区域,成为市政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旅游资源突出和城市交通便捷的西安市新的城市亮点[3]。
西安大雁塔广场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西安大雁塔广场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西安大雁塔广场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它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并以其浓厚的文化氛围而著名。
大雁塔广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
在这个广场上,您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历史的回响和文化的繁荣。
西安大雁塔广场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大雁塔是广场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唐代,旨在保护和收藏佛教经典。
塔内珍藏有大量的佛教文物和文献,使得这座塔成为了佛教信徒朝圣的重要地点。
而广场则是大雁塔的前庭,也是游客们进入塔内前的必经之地。
广场的设计充满了艺术之美。
整个广场由大面积的青砖铺设而成,平整而宽广,人们可以在此散步、欣赏美景或与友人畅谈。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音乐喷泉,每天晚上都会上演一场壮观的音乐喷泉秀,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音乐喷泉的灯光璀璨多彩,配合着音乐的节奏,瞬间将整个广场装点得熠熠生辉。
除了大雁塔和音乐喷泉,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大雁塔南广场上的大雁塔文化广场,这里有许多售卖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和美食的小摊位,游客可以在这里找到独特的纪念品或品尝地道的陕西小吃。
此外,广场附近还有大唐芙蓉园和大唐芙蓉园音乐喷泉广场,这两处景点也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在西安大雁塔广场,您还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文化表演。
每天晚上,广场上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表演,如歌曲、舞蹈和音乐演奏等,让人们在漫步广场之余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传统的表演给广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仿佛穿越到了唐朝的盛世之中。
总而言之,西安大雁塔广场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绝佳之地。
它不仅呈现了古代文化的辉煌,还展示了现代艺术的魅力。
无论是感受佛教的庄严与宁静,还是享受美食和音乐的愉悦,在这个广场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漫步于西安大雁塔广场,您必将被其浓浓的文化氛围所打动,留下难以磨灭的回忆。
和而不同——大雁塔北广场景观调研摘要关键词一、文化背景进入北广场,中央为主景水道,8个篮球场大小的大型喷水池呈现阶梯式上升,每个水池即可各自按照不同的音乐喷泉,更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巨型喷泉。
主水道左右两侧为对称的绿化造景设计,不光布局采用唐代里仿的九宫格局,每个区域也都着意凸显大唐文化的精英人物以逼真写意的雕塑手法展现在人们面前;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艺术被制成地景浮雕供游人和市民观赏,烘托唐文化的雄浑博大。
广场南端的景区由“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构成。
大雁塔北山墙的“大唐盛世”浮雕长106米,将繁华的大唐景浓缩在这百米长卷之中。
墙下的跑泉、火泉等水景由景观平台与110米长的音乐喷泉瀑布墙相连,墙上绘有“丝绸之路”浮雕,落瀑高达3.5米,成为主景水道的壮阔背景。
整个广场从北向南望去,中央是层层叠水,两侧绿林掩映中尽是可以细细咂摸的唐朝遗韵,就连两侧的商业建筑斗拱宏大、出檐深远、气势雄浑,也是一派唐风。
64米高的大雁塔被烘托得更加庄严,如果是在天气晴朗好的白天,雁塔倒影落入水中,别有一番风韵。
北广场南北高差9米,由北向南拾级而上,每个踏步为5级,意为“九五至尊”。
在广场北面入口处,两个高9米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两侧各随4个6米高的大唐文化列柱,塔间是长5米、宽4.3米的铸铜节,介绍大唐盛世景象。
广场西侧,则是新建的大唐精英人物雕塑、大唐诗书画印雕,特别吸引眼球的是陕西八大怪的雕塑和陕西皮影了。
国内外媒体尊称大雁塔广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矩阵喷泉水景广场,全世界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全世界最具人性化、坐凳最多的广场,全世界光带铺设最长的广场,全世界音响组合规模最大的广场,全世界最大的唐文化旅游休闲广场。
可以自豪地说:大雁塔广场,传承一种文化,塑造一种精神,用城市建设的笔触续写着中华文化复兴的盛世华章。
二、广场功能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
雁塔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雁塔调研的全面分析,从历史价值、文化遗产、建筑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示了雁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地位。
调研结果表明,雁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外游客争相参观的热门景点。
【1.介绍】雁塔位于中国西安市雁塔区,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建筑名胜。
根据调研结果,雁塔建于唐朝时期,是佛教造像的重要遗址之一,同时也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依据。
【2.历史价值】雁塔作为唐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雁塔的建造得到了唐朝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尊重。
同时,雁塔也是佛教博大精深思想的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文化遗产】雁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调研结果显示,雁塔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4.建筑艺术】雁塔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调研结果表明,雁塔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并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雁塔的建筑设计和雕塑造像均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5.总结】本调研报告通过对雁塔的全面调查和研究,展示了雁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雁塔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同时,雁塔也是中外游客热门景点,对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加强对雁塔的保护和管理,更好地展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广场环境认知调研报告——关于大雁塔北广场第四小组一. 研究课题:大雁塔北广场调研二.调研目的:通过对大雁塔北广场环境的调研认知,掌握广场环境的规划和尺度,及大空间尺度下广场环境规划的方法和准则。
三.调研内容:城市广场作为一种有主题有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服务于各种生活方面,其意义体现在存在与需求之间。
广场性质: 大雁塔北广场是一个集纪念性及宗教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广场,它意在营造由水体和绿化组成的宏伟而又宁静的空间,结合大雁塔这一城市地标性历史建筑,形成一个古都西安最有标志性的大广场。
(一)总规分析:1.概述: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唐长安浀江池,古有“浀江流引”之名,又因依大雁塔而建,因此而得名。
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
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南北高差9米,分级9级,每级五步,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
从整体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城市广场的规模应具备公共性、开放性、永久性三个特征,选址应代表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商业中心地带。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作为一个纽带,联系城南几大景点——南广场、陕西民俗大观园、戏曲大观园的。
并同慈恩寺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景点共同形成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景观序列明确,极具观赏价值的景区。
2.平面分析:(包括功能,交通,组合方式的划分图)广场的划分构想建立在大唐的里坊设计之上。
里坊是唐长安城的基本构成单位,形状规整具有高度理性。
在北广场的设计中,以27m×27m的小广场为基本单位将中心水池的东西两侧皆划分为南北9行、东西2列、共36个小广场。
文物建筑及周边环境保护视角下的西安大雁塔广场目的通过分析西安大雁塔广场及周边区域的过去和今天,进而从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西安大雁塔广场及周边区域改造规划与设计的问题,从而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
方法采用网上资料、逻辑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
结论通过对西安大雁塔广场及周边区域规划设计的探析,以及相关国际宪章的解读,我们应该从中看到政府、开发商在借助“文化”发展旅游,抬高地价,从而取得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于我们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标签:文物建筑周边环境保护;西安大雁塔广场1.西安大雁塔广场规划设计概况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并于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80年以来,地处西安市东南部的大雁塔周边相继建成了唐华宾馆、唐艺术博物馆、唐歌舞餐厅等三唐工程以及春晓园、蔷薇园和盆景园等三园工程,初步形成了城市南郊区域以大雁塔为核心的旅游项目板块。
然而,大雁塔周边的环境建设与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整个区域交通混乱、环境嘈杂、严重缺少城市服务功能,建筑风貌参差不齐等。
改造前的大雁塔周边地块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全部要经北面唯一道路沿慈恩寺西侧围墙狭窄的通道绕至慈恩寺南门,交通运转不畅。
改造后的大雁塔周边以大雁塔为主体建筑。
在南侧有南广场,北侧中间作为整个广场的中心。
与大雁塔在同一轴线上,东西两侧用植物作为轴线,以密林为主,在西部靠近大雁塔建筑群设计微地形。
东、西布置主要出入口,两侧的绿地呈规则式布局。
同时,在慈恩寺南面及南广场以南,设计了一条长约1.6km,宽80m的“大唐不夜城”休闲式步行商业街。
而将西侧翠华路由北向南贯通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以南,直接通向南三环路的城市主干道。
东面亦是新开辟有规划干线,与西侧大致相同,使大雁塔广场两翼与城市交通干线通畅衔接。
有关大雁塔赏析
大雁塔作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大雁塔的赏析: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古老的佛塔。
它由唐朝高僧玄奘主持修建,用于存放佛教经典和佛像。
大雁塔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
大雁塔外观宏伟壮观,塔身共有七层,高约64.1米。
塔身采用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塔的内部有楼梯和扶梯,可以攀登至塔顶俯瞰城市美景。
塔的每一层都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
大雁塔不仅是一座佛教建筑,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传承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如今,大雁塔已成为西安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