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63.03 KB
- 文档页数:9
陶艺课程心得前言陶艺课程是我在大学期间选修的一门选修课程。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实践体验了陶艺的魅力。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一、课程简介陶艺课程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课程,它通过教授制作陶器的技巧和艺术理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课程涵盖了陶艺的历史、工具使用、造型技法和烧制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内容2.1 陶艺的历史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历史背景,包括不同文明时期的陶器风格和技术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陶艺的演变和变革,进一步丰富我们对陶艺的认识。
2.2 工具与材料学习陶艺的第一步是了解和掌握陶艺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陶艺工具的名称和用途,例如土坯刀、刷子、筛子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如黏土、釉料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2.3 造型技法课程的重点是教授各种造型技法,以帮助我们创作出独特的陶艺作品。
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手拉坯技法、捏塑技法和轮盘技法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法,并能够创作出各种形态的陶器。
2.4 烧制过程陶艺创作的最后一步是烧制陶器。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种类的窑炉和烧制过程。
我们了解了温度控制对陶器质量的影响,学会了正确地装填和烧制陶器。
烧制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但每当我们成功地烧制出一件作品时,都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学习心得3.1 观察与细节陶艺课程让我对周围的事物和细节更加敏感。
在创作陶器时,观察力和细致程度变得尤为重要。
我学会了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形态和纹理,将其应用于陶器的创作中。
3.2 创意与表达陶艺是一门创意艺术,它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陶艺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作品中,通过形态、纹理和釉色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义。
3.3 耐心与坚持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艺术。
制作陶器需要多个步骤和时间,烧制陶器需要等待和耐心。
陶艺课程教案【陶艺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陶艺课程是一门以陶瓷制作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课程,通过学习陶艺技巧和艺术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本教案旨在匡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陶艺制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陶艺的历史和发展,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其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陶艺作品。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陶艺基础知识a. 介绍陶艺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陶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b. 介绍陶瓷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及其用途。
c. 介绍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设备,让学生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2. 陶艺制作技巧a. 手拉坯技法:讲解手拉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
b. 捏塑技法:讲解捏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让学生通过捏塑制作具有形象和表达意义的陶艺作品。
c. 雕刻技法:讲解雕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通过雕刻制作具有纹饰和立体感的陶艺作品。
3. 艺术表达与创作a.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b. 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通过陶艺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c. 组织学生进行陶艺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陶艺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 实践操作:提供陶艺制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
3. 观摩学习:组织学生观摩陶艺大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兴趣。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方法1.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陶艺作品,包括造型、技法、创意等方面的表现。
2. 参预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预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陶艺课程简介1 陶艺课程简介陶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中国。
陶艺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陶艺课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制作陶器的过程,同时学习陶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陶艺课程和教学内容。
2 陶艺课程的类型陶艺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基础课和进阶课。
基础课主要教授陶器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例如制作陶坯、调制泥料、拉坯、成型、捏塑等。
进阶课则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讲解更高级的制作技巧和工艺。
此外,还有专门的雕刻、印花、烧制等课程,分别教授相关技巧和知识。
3 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和技巧基础知识包括陶土的种类和特性、陶器各部位的名称和用途、拉坯和捏塑的技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进行更高级的制作。
制作器具这些器具包括陶板、陶碗、陶筷、花瓶、茶壶、酒杯等。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器具进行制作。
雕刻和印花陶艺制作不仅是一种形式的艺术表现,还可以进行雕刻、印花等处理,添加更加复杂的表现形式。
在这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各种雕刻和印花技巧,制作出自己的陶器。
烧制陶艺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烧制,以达到特定的效果。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烧制方法和温度,从而掌握制作高质量陶器的技术。
4 陶艺课程的价值参加陶艺课程可以得到以下好处:提高创造力陶艺制作是一种自由的、具有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改善手工技能陶艺制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随着学生逐渐掌握技巧,手工技能也可以得到改善。
增强耐心陶艺制作需要熟练的技巧和耐心。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耐心地完成每一步,从而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发展审美能力陶艺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习陶艺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
总之,参加陶艺课程可以从多个方面带来收获,不仅可以获得实用的陶器,还可以得到审美和艺术的体验。
2024年陶艺研学课程教案活动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陶艺设计与制作》教材第四章“陶艺的成型与装饰”,详细内容包括:陶艺基本成型方法、陶艺装饰技法的介绍与实践,以及陶艺作品的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如手捏法、盘筑法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陶艺装饰技法,提高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陶艺制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艺装饰技法的运用和陶艺作品的后处理。
教学重点: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陶艺制作工具、陶艺装饰材料、陶艺作品展示架等。
学具:陶艺泥料、陶艺工具、个人防护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优秀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出独特的陶艺作品。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介绍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装饰技法及后处理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陶艺作品为例,讲解从泥料选择、成型、装饰到后处理的全过程。
4. 动手实践(6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陶艺作品。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陶艺的成型与装饰》2. 内容:①基本成型方法:手捏法、盘筑法等②装饰技法:刻画、贴花、彩绘等③后处理:晾干、修整、上釉、烧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2024年陶艺研学”为主题,创作一个陶艺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陶艺制作,参加相关比赛和活动,提高自己的陶艺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动手实践环节的设计与指导4. 作品展示与评价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陶艺的教学难点与重点主要在于基本成型方法、装饰技法的运用以及作品的后处理。
陶艺课程教案陶艺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陶瓷的历史和类型。
2. 掌握陶瓷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陶瓷的历史和类型介绍。
2. 陶瓷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土制备、成型、干燥、烧制等。
3. 绘画和装饰技巧的介绍。
4. 制作陶瓷作品的实操。
教学流程:第一课:陶瓷的历史和类型介绍1. 引入陶艺课程,介绍陶瓷的历史和发展。
2. 分析不同类型的陶瓷,如瓷器、陶器、石器等。
3. 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陶瓷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
第二课:陶瓷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 介绍土制备的方法和原料选择。
2. 演示常见的陶瓷成型技巧,如捏塑、轮绑、模压等。
3. 解释陶瓷制作中的干燥和烧制过程,注意事项和技巧。
第三课:绘画和装饰技巧的介绍1. 分析陶瓷绘画和装饰的常见技法,如刷彩、刻花、雕刻等。
2. 带领学生实践绘画和装饰技巧,绘制简单图案或刻划个人风格。
第四课:制作陶瓷作品的实操1. 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陶瓷制作方式和题材。
2. 引导学生进行陶瓷作品的制作过程,根据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操。
3. 教师辅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五课:陶瓷作品展示和评价1. 学生完成陶瓷作品并进行展示。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体会。
3.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示范演示法:通过演示陶瓷制作的过程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作品,通过实践增加学生的经验和技能。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陶瓷制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法: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作品评估:评价学生制作的陶瓷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3.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学习心得的书面整理。
陶艺课程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教师:陶泥、教学课件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教学过程:一、泥巴变一变: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
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
(如:搓、压、切、印、捏等)(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五、总结:说说玩泥巴的感受!!陶艺课程第二课手捏动物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陶艺课程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掌握基础的陶艺技能。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能力和细心耐心的品质。
3、通过陶艺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味。
二、教学内容1、陶艺材料的介绍及制作方法。
2、基础陶艺技能:揉和、拉坯、掐花、刻痕、装饰。
3、简单工艺品的制作,如水杯、花瓶、饰品等。
4、陶器的装饰,并介绍各种装饰方法。
5、陶器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1、理论结合实践。
让学生亲手制作陶艺作品和观摩他人的制作过程,从中掌握陶艺制作方法。
2、分段教学法。
将陶艺制作分为基础技能和制作工艺品两个部分,分阶段进行教授。
3、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方向不同,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教学。
4、讲解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并配合图文和视频材料。
四、学过程1、陶艺材料的介绍及制作方法1.1 陶艺材料的介绍艺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陶土、水和氧化物等。
陶土是陶艺材料的主要原料,一般由粘土、石英、长石、白云石等经过混合、粉碎、湿拌等多道工序而制成。
水是促进粘土和陶器成形的重要物质。
氧化物用来给陶器上色。
1.2 制作过程将陶土放入净化水中进行湿润处理,加入其他添加剂进行混合,以达到合适的粘度。
将粘土揉合成球形,并用压模工具进行打压,使之成为适合拉坯的柱状。
接着采用拉坯技术,拉成所需形状。
完成后,置于烘干室进行烘干,之后进行上釉、装饰等工艺,烧制成陶器。
2、基础陶艺技能2.1 揉和将陶土放在修不锈钢台上,开始揉和。
揉和要均匀,以使陶土中的空气得以释放。
用压合机器,将揉和后的陶泥切成整齐的块状。
2.2 拉坯将均匀的陶泥放在拉坯机上。
脚踏拉坯机使泥块旋转,双手将泥块拉成所需要的形状。
2.3 掐花将拉好的陶器用刀子切成所需的形状,用拇指和食指逐渐掐开花瓣。
2.4 刻痕使用刀子或制陶笔在陶器表面刻画图案,并在表面涂上颜色或涂上釉。
2.5 装饰在陶器表面添加钩、扣、花等装饰物,装饰审核和颜色和釉料等因素要根据了解情况来决定。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富有艺术性的手工艺术,通过塑造、雕刻、装饰等技术,创造出各种精美的陶瓷作品。
陶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陶艺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陶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水平;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创作项目促进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a. 陶艺历史与文化:介绍陶器的发展历史、陶瓷文化的代表作品等;b. 陶艺材料与工具:学习不同陶瓷材料的特点与用途,以及常用的陶艺工具;c. 陶艺技术与工艺: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技术,包括手拉坯、胎型制作、装饰等。
2. 创作实践a. 手拉坯技法:学习使用拉坯工具和掌握不同造型技巧,创作各种形态的陶器;b. 装饰技法:学习使用绘画、雕刻、压花等技术,装饰陶器表面,增加艺术感;c. 烧制工艺和窑炉操作:了解不同烧制温度与窑炉类型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烧制工艺。
3. 艺术欣赏a. 陶艺名家作品赏析:学习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陶艺作品,培养审美能力;b. 参观陶艺展览:在课程外延伸学习,观摩真实的陶艺展览,提升艺术鉴赏水平;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通过陶艺制作示范,展示技巧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3. 艺术讲座:邀请陶艺名家或艺术专家讲解和分享经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集体创作项目,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工作室、陶艺博物馆等,亲身感受陶艺的魅力。
五、评价与考核1.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促进成长;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创作态度等;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包括知识总结、艺术评论等;4. 考试与测试:通过定期的考试和测试,检验学生对陶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一、课程目标1.1 帮助幼儿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操作和创造能力。
1.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1.3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1.4 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
二、课程内容2.1 了解陶瓷和陶艺的基本知识,如材料、工具、制作方法等。
2.2 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包括捏塑、拉坯、刻画等。
2.3 通过模仿和创作,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如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
2.4 学习陶艺作品的表面装饰技法,如彩绘、釉面处理等。
2.5 学习欣赏陶艺作品,了解传统和现代陶艺文化。
三、教学安排3.1 每周安排一次陶艺制作课,每次2小时,课程持续一个学期。
3.2 每次课程分为导入、示范、练习和欣赏等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3 制作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配备一名老师协助指导。
四、教学方法4.1 示范教学法:老师先展示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然后由幼儿模仿学习。
4.2 情景教学法:通过讲故事、观察和感知等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参与陶艺制作。
4.3 合作教学法: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5.1 老师定期对幼儿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形式、造型、色彩等方面。
5.2 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展示幼儿作品并邀请家长参观欣赏。
5.3 每学期末举办陶艺作品展,展示幼儿在课程中的成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材料6.1 陶土、陶轮、陶具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6.2 色彩、釉料、刻刀等装饰用具。
6.3 陶艺作品的欣赏图片、书籍等参考资料。
七、师资要求7.1 陶艺制作老师应具备扎实的陶艺技术和丰富的幼教经验。
7.2 老师应具备愿意与幼儿亲密接触、引导并且沟通的能力。
7.3 老师应具备热爱教育事业,渴望培养孩子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八、课程评估8.1 学校定期对课程的落实情况、教学效果和幼儿满意度进行调查和评估。
8.2 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陶艺制作课程。
初中关于陶艺的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陶艺课程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陶艺的基本概念:介绍陶艺的定义、历史和发展。
2. 陶艺的制作技巧:讲解陶土的选择、塑造、晾晒、烧制等过程。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介绍中国陶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强调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陶艺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2. 展示一些著名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的魅力。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技巧(10分钟)1. 讲解陶土的选择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陶土的特点和用途。
2. 示范陶艺的制作过程,包括塑造、晾晒、烧制等步骤。
3.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手工技巧、温度控制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陶艺制作方式。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制作建议。
3. 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5分钟)1. 介绍中国陶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陶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强调传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陶艺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评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技巧掌握和创造力表现。
2. 学生对陶艺的认识:通过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陶艺的基本概念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3. 学生对传承的态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行动。
教学资源:1. 陶艺制作材料:陶土、工具等。
2. 参考资料:陶艺作品图片、视频等。
教学建议:1. 提前准备制作材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
2. 在讲解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艺的制作技巧。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
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
(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填表:
动物泥塑的塑造过程:
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
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注意: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
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
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观察结果,激发学生制作热情)
陶艺课程第三课
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工具
(教师)课件、泥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表情大PK。
(看词做表情,与图片中比较)
2、图片欣赏
导入:夸张的脸
二、欣赏探究:
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快乐、悲伤、发怒等表情五官的变化
(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
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
形的夸张: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变形法:如改变鼻子结构。
神态的夸张: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
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
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
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
(2)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
注意夸张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
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
板书设计
形的夸张
夸张的脸夸大、变形等
神态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