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小麦主导品种高产攻关技术集成示范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选育与推广应用1、成果名称: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选育与推广应用。
2、推荐等级:河南科技进步贰等奖3、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农业应用技术类研究。
粮食安全的需求、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决定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是目前小麦育种的终极目标。
本项目以高产、半冬性中早熟育种目标,基于生态育种、高光效育种理论,运用常规育种为主、诱变育种与生物技术为辅的育种手段,通过基因的重组与分离,协调和平衡高产与优质、高产与抗倒伏、高产与抗病、高产与稳产、高产与广适等性状的关系,最后进行优化选择,实现育成“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的目标。
平安7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豫安小麦研究所联合攻关,在驻马店市科技攻关项目“优质专用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资助下完成的。
1994年用“924203”材料作母本,“WS89-542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F1代驻94011,在驻94011多个品系中优选一个中早熟品系“驻94011-413”作父本,再以“漯麦4号”作母本进行复合杂交,最终组合命名为“驻99021”。
2006年进行稳定性、综合抗性和丰产性鉴定,选出3个表现优异的稳定的姊妹系;2005~2008年进行了品系鉴定并参加河南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平安7号(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2)。
平安7号属弱春性偏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8天(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天),株高75㎝左右。
长芒、白壳、白粒;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生长势较强,抗寒性好;茎秆柔韧性较强,抗倒伏能力较好,株型松紧适中,旗叶较大而上举;分蘖力中等偏强,大分蘖较多,成穗率较高,方形穗,穗层较厚,结实性较好,穗粒数较多;长相清秀,后期抗干热风、耐湿性好,成熟落黄活顺;籽粒卵形、饱满,容重较高,偏角质,中筋。
该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2006~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Ⅱ组区试,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亩产531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07%,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居13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7~2008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Ⅱ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08.2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78%,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90%,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9期摘要以豫麦18-64系为母本、PH82-2-2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获得小麦新品种科信9号,它具有晚播早熟、强筋、高产的优良性状。
2012年经专家组验收,实地测产高产攻关田为9715.5kg/hm 2。
总结了科信9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应用推广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科信9号;栽培技术;应用效益中图分类号S512.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9-0048-02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Benefits of New Wheat Variety Kexin 9HAN Yu(Agricultural Bureau of Heze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Heze Shandong 274000)Abstract The new variety Kexin 9was got through hybridization based on the mother linear 18-64and father linear PH82-2-2.This variety has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precocity ,strong gluten and high production.After checking its yield in 2012by the experts ,statistics were obtained in high yield research field (9715.5kg/hm 2).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benefits of its′application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 wheat ;Kexin 9;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benefits小麦新品种科信9号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效益韩宇(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局,山东菏泽274000)山东是小麦生产大省,菏泽是山东省最大的小麦生产市,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
2023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____年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一、项目介绍____年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是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优化品质、增加农民收入而展开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次活动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小麦种植区域,通过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方式,积极探索小麦高产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工作内容1. 科技研究与创新在本次工作中,我们注重科技创新的力量,设立项目组进行研究工作。
主要包括小麦种植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通过培育新的小麦品种、改进栽培管理等方式,提高小麦的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为小麦的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2.示范推广在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中,我们注重示范推广的作用。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农田进行示范种植,展示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培训班、讲座等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3.宣传宣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们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通过制作宣传材料、组织宣传活动、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活动的信息和科学养小麦的方法,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
三、取得的成绩1.科技研究与创新方面,我们成功培育出一批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新品种,不仅有效增加了小麦的产量,还提高了小麦的品质。
我们通过改进栽培管理方法,有效防控了小麦的病虫害危害,进一步增加了产量。
2.示范推广方面,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农田进行示范种植,向农民展示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与农民的沟通交流,我们引导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种植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很多农民反映,通过参与示范推广活动,他们的小麦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收入也有了显著增加。
3.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向社会传递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信息和科学养殖的方法。
广大群众对活动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参与度也有所增加。
2023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总结2023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总结1三个月来,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和部署,我做为农技推广特聘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畜牧增产、增效、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这季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旗农牧局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畜牧业增产、增收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农技推广是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使广大农牧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采取宣传手册、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现代农牧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精心选择高素质科技示范户农牧业科技推广在我旗以畜牧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畜牧养殖技术,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在周边牧民中推广开来。
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几户素质较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作为科技示范户。
对这几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畜牧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他们养殖技术,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
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示范户对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了解。
要求示范户带动周边户,从而做到科学养殖,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四、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入户示范,指导的示范户带动周边牧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
第一季度主要推广了:接羔保育阶段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不但节约了成本,提高畜牧业收入,为实现畜牧业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技能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新技术确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助理脱贫攻坚、提升推广农牧民能力,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适合湖北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
湖北地处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之一。
小麦是湖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们最为重视的农作物之一。
在小麦种植中,选择高产的品种是关键,本文将介绍适合湖北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
一、金色麦田
金色麦田是目前湖北省小麦种植中广泛使用的高产品种之一。
该品种的特点是生长快、抗旱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适合种植在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区。
金色麦田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每亩产量可达800公斤以上。
二、亚麻小麦
亚麻小麦是一种适合湖北省种植的高产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快、抗旱性强、抗病性好等特点。
亚麻小麦的产量高,每亩可达700公斤以上。
除了作为粮食作物外,亚麻小麦还可以用于制作小麦面粉、面包、饼干等食品。
三、春田一号
春田一号是一种适宜湖北种植的高产品种,该品种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每亩产量可达800公斤以上。
春田一号具有生长快、抗旱性强、抗病性好等特点,适合种植在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区。
四、秦麦9号
秦麦9号是一种适合湖北种植的高产品种,该品种具有耐旱、耐寒、抗病性强等特点。
秦麦9号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每亩产量可达800公斤以上。
该品种适合种植在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区。
五、湘麦7号
湘麦7号是一种适宜湖北种植的高产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快、抗旱性强、抗病性好等特点。
湘麦7号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每亩产量可达800公斤以上。
该品种适合种植在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区。
以上就是适合湖北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农民们在选择小麦种植品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植区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以获得更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高产稳产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徐麦44
张会云;刘东涛;王静;马红勃;刘静;刘立伟;易媛;朱雪成;冯国华;张娜
【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
【年(卷),期】2024(44)6
【摘要】徐麦44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矮秆抗倒、丰产性强的徐麦7048为母本,强筋品种徐麦32为父本杂交后系谱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审,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32;2023年获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
CNA20211004500.
【总页数】1页(P826-826)
【作者】张会云;刘东涛;王静;马红勃;刘静;刘立伟;易媛;朱雪成;冯国华;张娜
【作者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优质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79选育报告
2.高产稳产优质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邯麦14号高产栽培技术
3.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
4.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特征特性及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5.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大技术集成促成小麦高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5省建设小麦百亩示范方、千亩示范片和万亩示范区,采用新品种选育、全程控制病虫害、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措施四大技术,作为小麦高产优质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技术辐射展示区。
今年5月,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和新乡县小冀镇两地进行测算,亩产均超600公斤。
他们的四大技术如下:新品种选育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乡种植的品种是轮选988,新乡县小冀镇种植的品种中麦895。
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孟繁华介绍小麦轮选988情况:在下种时采用精量播种方式机械化下播,一亩地比农民少用15斤种子;配方施肥每亩比农民少用化肥30斤;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在小麦进入冬季前浇一遍水,越过冬季在返青期浇第二遍水,到了拔节期浇第三遍水,当地农民习惯浇四遍水,比农民少浇一遍水,每亩节省成本150元,可增产8%—10%。
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勇介绍中麦895,是2012年审定品种,2013年开始大面积繁育,计划推广150万亩,目前在黄河古道上进行育种,地力条件不是很好,目前,共浇两次水,小麦按照科研人员指导,没发生大的病害。
2012年曾大面积发生赤霉病,这里种植的小麦产量仍接近600公斤。
今年从小麦的长势来看有机质、氮磷钾都不缺,没有倒伏现象,产量750公斤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病虫害全程防控作物科学研究所肖世和研究员说,在黄淮海地区,采取了重大病虫害的生物控害技术、农田生态调控技术、化学诱导调控技术、药剂精准使用技术等关键防治技术,同时开展新药剂品种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
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太国现场介绍说,防治技术上全程配合,在小麦播种前为了防止全蚀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发生进行拌种下播,小麦进入苗期开始防除草害,针对猪秧秧、荠菜进行重点防除,越冬期处于安全阶段,到了返青期开始重视根部病害的防除,防止全蚀病、纹枯病发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小麦的锈病发生不是太多。
襄阳市小麦主导品种高产攻关技术集成示范总结
作者:刘先斌凌冬张道荣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20期
摘要:按照目前国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要求,为探索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在鄂北地区的高产潜力,集成适合襄阳市的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促进小麦大面积增产,国家小麦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襄阳市农业科学院2013-2015年度开展了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高产集成技术攻关示范,结合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及生产管理,实现了单产400 kg/667 m2以上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高产示范;襄阳市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0-3831-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20.010
Abstract: Integrated technology system for high yield production of leading wheat varieties in Hubei province was studied and demonstrated by Xia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uring 2013 and 2015. Based on local climatic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expected yield goal of more than 400 kg/667 m2 was realized.
Key words: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variety; high yield demonstration;Xiangyang city
为探索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导品种在鄂北地区的高产潜力,集成适合襄阳市的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促进小麦大面积增产,按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的要求,国家小麦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13-2015年连续在5个县市(表1)开展小麦主导品种高产集成技术攻关示范工作,以达到单产400~450 kg/667 m2的预期目标,详细情况如下。
1 示范地点
示范田块安排5个小麦主产县(表1)。
其中稻茬麦:襄州区现代示范园区、宜城市郑集镇童梅村、南漳县清河区黄连树村;旱茬麦:枣阳市太平镇荣光村、老河口市竹林桥镇[1],示范田块面积2 000~3 335 m2,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沟渠配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示范品种
共计5个示范品种,分别为鄂麦580、鄂麦596、襄麦55、襄麦25和郑麦9023,其中鄂麦580、鄂麦596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襄麦55、襄麦25、郑麦9023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3 示范关键技术
示范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稻茬麦少免耕机械播种技术;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隐性灾害防控技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4 示范工作管理
于秋播前将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资料、集成技术要点发给各县市农业局或农技推广中心,由县市安排专业人员实施。
小麦生长期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专家多次深入指导,襄阳试验站人员到每县指导检查2~3次。
县市试验人员按照《湖北省小麦新品种高产攻关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记载本》项目要求,如实记载生育过程数据,夏收一个月后报送数据和总结。
5 小麦生育期特性
2013-2014年11月初霜冻及12月上旬低温干燥气候较常年早,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冬春长期干旱,墒情不足,个体不壮,造成群体不足,导致小麦长势不平衡。
越冬后,温度持续偏高,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地上部分生长过快,根系发育慢,土壤中养分转化率低,造成养分供应不足,部分晚生分蘖干枯死亡,有效穗减少[2]。
小麦拔节孕穗阶段,持续特大干旱,小麦前期生长量不足,中后期营养体消耗量大,植株偏矮,幼穗分化受阻,有效颖花退化,穗粒数较历年减少。
2014-2015年10月17-20日连续降雨28.8 mm,播种期田间湿度较大,整地质量较差,播种后10月28日至11月2日连续5 d降雨13.5 mm。
11月份气温偏低、光照偏少、雨水偏多,不利于小麦正常生长,也造成部分低洼田块发生渍害[3]。
12月份至1月气温偏低、雨水偏少,对小麦冬前旺长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1月下旬和2月下旬的雨雪天气对小麦补充水份,有利于追施小麦拔节肥。
4月1-7日降雨量达80 mm,4月15-20日降雨量达29.2 mm,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潮湿天气导致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流行发生,但有利于观察各品种抗病性能。
4月初的两次大风降水致使各品种出现严重倒伏,影响品种灌浆结实,千粒重较往年有所下降,成熟收割期阴雨天气多,子粒不完善粒增多[4]。
6 示范小结及建议
1)综合各示范县(市)示范情况,鄂麦596、郑麦9203、襄麦25和襄麦55 四个品种在鄂北地区种植多年,产量水平较高,平均单产超过了400 kg/667 m2,其中鄂麦596平均单产最高,达到429.3 kg/667 m2(表1)。
2)各县市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不同,品种产量潜力有所差异[5]。
具体来看,襄州区郑麦9023和鄂麦596表现较好,产量较高;宜城市襄麦25和鄂麦596表现较好,产量较高;南漳县襄麦55、襄麦25和鄂麦596表现较好,产量较高;枣阳市北部地区郑麦9023和鄂麦596表现较好,产量较高;老河口市北部岗地襄麦25和鄂麦580表现较好,产量较高。
3)从旱地和水地条件看,襄麦25、襄麦55在水田种植表现较好,高产稳产,在枣南和南漳产量优势突出。
4)示范过程中,统一技术措施较少考虑品种之间的差异性,一些关键技术措施没有全部落实到位,品种有效穗和穗粒数不高,生产潜力还有较大空间。
下一步应加强工作力度,明确责任主体,按照技术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力争单产水平超过550
kg/667 m2。
参考文献:
[1] 徐樵利.湖北农业地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121-130.
[2] 程顺和,郭文善,王龙俊,等.中国南方小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1.
[3] 刘先斌,凌冬,徐峥艳,等.襄阳市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3998-4004.
[4] 常海滨,黄少先,唐道廷.湖北省小麦品质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016-14017.
[5]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农业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作物杂志,2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