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成盘点:皮肌炎的误诊特区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肌电图检查对诊断皮肌炎有何意义?皮肌炎特点是皮肤、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等改变,结果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主要在肢带肌。
专家介绍说:肌电图检查对诊断本病很有帮助,那么,肌电图检查有何意义呢?肌电图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肌电图检查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原性或是神经原性。
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
肌电图检查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而言是一项敏感但非特异性的指标,肌电图在判断骨骼肌病变的种类、范围和严重程度上很有价值。
能区分肌肉损害的来源,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都表现为肌源性损害。
约90%的活动性患者可出现肌电图异常,另有10-15%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少数患者即使有广泛的肌无力,而肌电图检查也只提示有脊柱旁肌肉的异常。
肌电图异常呈肌源性萎缩相。
典型的肌电图改变有:①多相性、短时限、小运动单位的电位,最常见;②纤颤、正波及插入应激性升高;③不规则、高频反复放电。
皮肌炎的诊断主要根据该病肌肉和皮肤受累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①通过检查身体不同部位的肌力来测定皮肌炎患者肌肉受累的严重程度;②检查甲床的毛细血管小血管的病变情况(应用甲床毛细血管镜);③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几项指标来了解血管通透性,另外血液化验检查常常用于观察皮肌炎患者病情及治疗以后的随访;④肌酶,相似的酶谱改变也可以来自肝脏,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鉴别二者;⑤肌电图,检测肌肉功能的改变,对典型的皮肌炎患者来说,这种检查并不是必需的。
肌肉的炎症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到;⑦肌肉活检对于确定皮肌炎的诊断是重要的,对于理解本病的机理来说,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⑧了解其他脏器受累的情况,如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胸部X线或CT扫描以及肺功能;吞钡X光透视可以发现喉部及食道受累的情况。
肌电图检查对诊断皮肌炎有何意义?以上就是皮肌炎检查的相关介绍。
我们都知道,干燥综合征最显而易见以及常见的症状是口干、眼干等干燥的表现,而很多患者以某些非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诸如关节疼痛、雷诺现象、反复腮腺肿大、猖獗龋、长期的眼部异物感、不明原因的高球蛋白血症等为主诉,这些不典型的干燥综合征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下面,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因关节疼痛伴类风湿因子阳性而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有70% 的SS患者可以表现为非侵蚀性关节炎,具有关节疼痛或关节肿胀的症状,加上常常伴有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快,因此易与类风湿关节炎混淆。
应当了解到,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并非特异,可出现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如果关节疼痛伴类风湿因子阳性,同时出现抗SSA和(或)抗SSB抗体时,要考虑SS的可能性。
需进行相应的口、眼干燥症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二、因抗核抗体阳性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S常有血清ANA抗体阳性,少数还可出现ds.DNA抗体,加之伴有关节痛、发热、皮疹、血细胞减少等,故易被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但ss无系统性损害证据,仔细询问常有口干和牙齿片状脱落、腮腺反复肿大的病史。
三、因下肢紫癜样皮疹误诊为过敏性紫癜SS患者有30%可以反复出现皮肤紫癜或紫癜样皮疹,尤以下肢多见,主要因高球蛋白血症导致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增强引起。
如果发生在口眼干燥症状出现之前,很容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
因此,当患者以紫癜样皮疹为主诉时,应想到SS的可能性。
四、因高球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误诊为慢性肝炎约90%的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症,由此引起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易被误认为肝功能异常或肝硬化;此外20%的SS本身可有肝脏损害,肝功能异常,从而表现为慢性肝炎症状,出现黄疸或肝脾肿大,所以长期误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病例也不少见。
五、因反复咳嗽、喘息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自气管至胸膜SS均可累及,引起呼吸道的腺体分泌减少,从而出现鼻腔干燥、声嘶、刺激性干咳、痰液黏稠、喘息、咯血、肺部湿音等症状体征,易并发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等疾病。
皮肌炎患者除皮肤及肌肉症状外,其他系统还可出现病变,如呼吸系统、心脏、肾脏等,患者常见的肺部病变为间质性肺炎,心脏病变较多,大约50%的皮肌炎患者均可发现异常,肾脏病变可有少量蛋白尿、血管型及血尿的发生。
1.呼吸系统: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大于40%,肺泡炎大于30%,支气管肺炎引起的通气障碍大约为20%左右。
多呈缓慢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易继发感染。
少数患者的肺间质病变以急性型出现,可发生于任何阶段,表现为急性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干咳,而肌无力症状可不明显,较快出现呼吸衰竭。
2.心脏:患者心脏病变较多,大约50%可发现异常,但大多较轻微,仅心电图示ST-T改变。
其他还有心律失常及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也较多见。
极少数患者因心肌病变而出现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此类患者多合并有系统性硬皮病。
多数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心电图异常可随肌肉及皮肤症状好转而恢复。
3.肾脏:肾脏病变轻而少见,患者可有少量蛋白尿、管型尿及血尿。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安全、快速摆脱皮肌炎困扰“皮肌炎难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其实,皮肌炎病之所以老治不好,是因为没有针对病根治疗。
从中医角度讲,皮肌炎属于中医学的“肌痹”和“痿证”范畴。
主要病理机制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化失其正”,出现痰、湿、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病理产物郁久生毒,毒邪阻络。
根据以上认识确立温阳治其本,解毒祛邪通络治其标的治疗原则。
我院独创"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采用电磁经络治疗系统结合传统中医精华,通过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分别从补肾、理肺、健脾、调肝、治痰、治瘀、驱风、补虚等入手,采用多种方法立体治疗,纠正过敏性体质,有治本和免疫调节功能,迅速提高身体免疫能力,促进肺泡及器官黏膜酶的活力,自动修复病变组织,以达到人体循环系统的平衡,根治皮肌炎的目的。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种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累及横纹肌为主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
局限于肌肉的称为PM,若同时出现特征性的皮肤损害则称为DM。
迄今研究发现,在PM克隆扩增的CD细胞毒T细胞侵入表达—抗原的肌纤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种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累及横纹肌为主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
局限于肌肉的称为PM,若同时出现特征性的皮肤损害则称为DM。
迄今研究发现,在PM克隆扩增的CD细胞毒T细胞侵入表达—抗原的肌纤维,通过穿孔素途径导致肌纤维坏死;则是一种影响皮肤和肌肉的毛细血管病,补体的活化和沉积导致肌内膜毛细血管的溶解和肌肉的缺血。
因此,细胞免疫在P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较大,而DM主要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且两者临床的组织学的表现也各不同。
PM/DM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感染因子、遗传背景、环境因素、恶性肿瘤可能引起本病的诱因,多种病毒感染也可诱发。
在PM中以细胞免疫异常,而DM主要是体液免疫在起作用,各型之间临床与病理表现的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发病机制。
PM/DM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不一,从本院病例发现DM多于PM与文献报道相似,应注意这与典型皮疹相对易于诊断有关。
主要表现为散在肌纤维萎缩,灶性肌纤维坏死,变性;DM以束周萎缩多见。
炎症细胞浸润在PM组多表现为肌内膜炎,以肌束周间质血管炎更为多见。
抗Jo-1抗体PM/DM特异性较强的自身抗体,其阳性率不高,本组病例为11.27%与文献报道10%~15%相符,且发现合并ILD中阳性率明显增高,故如果发现阳性应早期积极治疗,防止肺间质病变的发生。
研究表明,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有年龄,肺部感染,肺纤维化,恶性肿瘤及心脏病。
文献报道PM/DM 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在7%-24%多见于老年人,DM比PM易合并恶性肿瘤。
北总三院孔祥成专家
孔祥成医生介绍皮肌炎的康复注意事项
皮肌炎确切病因尚不够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异常对自我的异常识别以及血管病变,三者亦可能有相互联系,例如横纹肌纤维的慢病毒感染可导致肌纤维抗原性的改变,被免疫系统误认为“异已”,从而产生血管炎而发生本病。
一、首先要有信心和毅力
皮肌炎患者应明确自己得的并非不治之症,切莫悲观消沉,即使经过某些中西药治疗病情仍在发展,也不必恐惧,更不能丧失信心而放弃治疗。
但是,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皮肌炎的确是个
难治病,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保持豁达开朗的精神状态,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抗病潜能,最终战胜皮肌炎获得康复。
二、必须坚持长期正确合理的治疗
孔祥成医生介绍皮肌炎的康复注意事项:皮肌炎作为一种难治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只有在临床经验丰富和具有高充责任感的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系统、正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疗效乃至康复,切不可乱投医、滥用药或自行减量、随意停药,以免走欲速则不达的弯路,病情一旦复发加重,往往治疗更为困难,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三、预防各种感染
各种细菌、病毒、霉菌感染既是皮肌炎常见而重要的诱发因素,又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预防感染十分重要。
病人应注意营养,避免寒冷等不良影响,根据自己的体力适度进行锻炼,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另外,要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合理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必须及时有效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呢?孔祥成专家介绍多发性肌炎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阻碍了患者正常生活的进行,所以患者应该及时地被诊断,以便能够在最佳诊断治疗期进行治疗。
了解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要点是什么患者及时地被诊断的必要条件。
孔专家分析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要点:
一、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
1、患者的四肢近端肌群往往会呈现出进行性病变。
2、肌肉疼痛是多发性肌炎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
3、患者的四肢、颜面、咽喉肌等均有肌力低下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萎缩的现象。
二、多发性肌炎的皮肤症状
1、有对称性的皮疹出现在多发性肌炎患者的颜面、上胸、四肢等处。
2、水肿性紫红性斑在患者的身上可以看见。
3、由于毛细血管的扩张、色素沉着或脱失会导致皮肌炎患者肤色异常。
4、雷诺现象。
5、多发性肌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关节痛。
三、多发性肌炎的检查新见
1、多发性肌炎患者在进行组织活检,会发现肌纤维变性、结缔组织增生以及间质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现象。
2、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并且转达氨酶等也有增高的现象。
3、多发性肌炎患者的肌电图显示波幅明显下降。
4、多发性肌炎患者体内的尿肌酸排泄增多。
以上是孔祥成专家对于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要点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会对多发性肌炎早期患者及时地本诊断,及时地治疗有所帮助,也希望每一位多发性肌炎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早日摆脱多发性肌炎的痛苦折磨。
让皮肌炎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皮肌炎与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皮肌炎是一种世界性疑难病,该病发病率相当高。
它难治愈而且容易复发,不少的患者都为此痛苦不堪,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患者还因此放弃了该病的治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皮肌炎变得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西医认为】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大量资料证明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药物均有关。
具体如:
1、病毒感染:有人将皮肌炎患者的肌肉和皮损作电镜观察,发现肌细胞核内,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浆和核膜内有类似粘病毒或副粘病毒的颗粒,这就表明皮肌炎的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2、机体免疫异常对自我的异常识别:有人将皮肌炎患者的病变提取液做皮内试验,结果呈阳性,在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有对肿瘤的抗体,这些肿瘤作为机体自身抗原而引起抗体的产生。
由于肿瘤组织可与体内正常的肌纤维、腱鞘、血管、结缔组织间发生交叉抗原性,这样就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最终导致病变的产生
3、血管病变:专家说,任何弥漫性血管病变都会产生横纹肌的缺血,导致单个纤维坏死和肌肉梗死区。
【中医认为】:根据中医整体观,人体五脏六腑是一个相生相克的整体,任何疾病的产生其潜在根源都在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
多发性肌炎属于痿症的范畴,其发病主要是是由于伤筋脉导致气血失养,不能维持筋脉阴阳平衡,导致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盘点:皮肌炎的误诊特区。
皮肌炎又称皮肤异色性皮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
因其症状与其他皮肤病有相似之处,所以有时会造成误诊。
那下面就来看一下,皮肌炎的误诊特区:
皮肌炎的误诊特区(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以颧颊部水肿性蝶形红斑,指(趾)节伸面暗红斑和甲周为中心的浮肿性紫红斑、指(趾)间关节和掌(跖)指(趾)关节伸面紫红斑以及甲根皱襞的僵直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有所区别。
SLE多系统病变中以肾主要累及而皮肌炎以肢体近端肌肉累及为主、声音沙哑和吞噬困难亦较常见,此外血清肌浆酶和尿肌酸排出量的测定在皮肌炎患者有明显增高,需要时肌电图和肌肉活组织检查可资鉴别。
皮肌炎的误诊特区(二)系统性硬皮病:皮肌炎的后期病变如皮肤硬化,皮下脂肪组织中钙质沉着,组织学上也可见结缔组织肿胀,硬化、皮肤四周萎缩等,但在系统性硬皮病病初期,有雷诺氏现象,颜面和四肢末端肿胀、硬化以后萎缩为其特征、肌肉病变方面皮肌炎初期病变即已明显,为实质性肌炎,而在系统性硬皮病中肌肉病变通常在晚期出现,且为间质性肌炎可作鉴别。
皮肌炎的误诊特区(三)风湿性多肌痛症: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上肢近端发生弥漫性疼痛较下肢为多,伴同全身乏力,患者不能道出来疼痛来自肌肉还是关节,无肌无力,由于失用可有轻度消瘦,血清CPK值正常,肌电图正常或轻度肌病性变化。
皮肌炎的误诊特区(四)嗜酸性肌炎:其特征为亚急性发作肌痛和近端肌群无力,血清肌浆酶可增高,肌电图示肌病变化,肌肉活检示肌炎伴同嗜酸性细胞炎性浸润,有时呈局灶性变化,为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病谱中的一个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