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06.42 KB
- 文档页数:2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慢性损伤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体育运动员中尤为常见,但普通人群中也有发生。
疼痛和功能障碍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疗效不稳定且易发生并发症。
寻求中医外治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理论基础是“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采用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镇痛和改善肌肉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下将介绍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外敷治疗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常用方法,通过将研磨后的中药敷于患处,利用其渗透力和药性,达到消肿、散结、活血通络的目的。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促进软组织修复的作用,比如川芎、艾叶、桑叶、蒲公英等。
这些中药可以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所致的疼痛和炎症,对于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和促进组织修复具有明显的疗效。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或灸烧患处及相应的经络穴位,调理气血、温通经络、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消肿散结、促进软组织修复。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同时还能够改善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是中医外治肱骨外上髁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手法的施加,可以改善局部循环、舒缓肌肉、减轻炎症和疼痛。
有研究显示,推拿按摩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关节功能,并减少炎症反应。
而且,推拿按摩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的预防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加强局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减少因为运动造成的损伤。
4. 综合疗法由于肱骨外上髁炎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因此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采用综合疗法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中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气血瘀滞、经络阻滞所致。
其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筋脉受损,故中医治疗的主要思路是活血化瘀、通络舒筋、调和气血。
常用的中药内服治疗药物有红花、当归、川芎、地龙等。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当归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川芎、地龙等药物具有通络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肉和肌腱的营养状态,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外治疗法在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外治疗法有拔罐、艾灸、针灸等。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艾灸通过热能的刺激,可以温通经络,舒筋活血,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
这些外治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选用,并结合内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理疗也是肱骨外上髁炎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理疗手段有推拿、按摩、理疗电流等。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微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理疗电流可以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炎症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络舒筋,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促进炎症的消退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较强的个体化特点,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综合应用内服药物、外治疗法和理疗手段,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进展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引起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肘部外侧疼痛,甚至造成臂腕功能障碍的劳损疾病[1]。
因打网球造成的患病率高,所以又叫“网球肘”。
这个病的发病缓慢,早期的患者肘部,外侧酸痛,活动首先,捏东西,拧毛巾等动作时疼痛会加剧。
在肱骨的外上髁形成了限制性的疼痛。
压痛有时会放射到下面。
严重时要把关节伸直,伸展手臂关节,或是拿筷子的动作会引起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1.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还没找到,但是有很多学者进行分析,有的说的是神经卡压,有的说环状韧带损伤,有创伤炎症的机制,伸肌腱起止点的损伤,众说纷纭。
但是目前还是认为是伸肌腱附着点损伤造成的上海,影响局部变性反应,就是伸肌腱撕裂、变性,形成瘢痕化的结构,粘粘致使形成无菌的炎症反应等[2]。
肱骨外上髁炎相当于中医记载的“肘劳”、“肘痹”,属“筋骨病”范围,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所致, 多由体质素弱、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筋、致血不荣筋, 筋骨失养而发病。
《济生方》曰:“皆因体虚, 腠理空疏,受风夯实而成痹也。
”其发病与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风、寒、痰、湿、瘀是诱发内外环境失衡的重要因素。
2.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还有体征来对肱骨外上髁炎有一个基本的诊断,前臂伸肌紧张试验和MIlls征是比较重要的检测方法,他的优势是因为这样子不需要做辅助检查,患者就诊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节省治疗的费用。
但是如果只通过体格检查的话,误诊的几率就会比较高,这几年,高频超声波被认为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辅助检查。
在判断腱损伤程度时,磁共振成像比较好。
3.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不会危及到患者什么,但是人体在感觉到疼痛时的感觉肯定不好,会间接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患者都是想要彻底根治这个疾病,目前为止的所有治疗方式都不能从根本问题解决肱骨外上髁炎。
为此,临床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治疗方式来改变现状。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1. 中医外治方法中医外治方法包括推拿、针灸、拔罐等。
其中推拿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和揉捏患处,可以改善肌肉紧张和痛觉敏感性,缓解疼痛和炎症。
针灸是将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刺激有益的生理反应,以调整身体的平衡。
拔罐是利用负压原理,在患处贴上吸力罐,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2. 中医外治的疗效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对中医外治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一项针对40例患者的研究发现,经过4周的针灸治疗,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推拿和常规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结果显示推拿治疗组疼痛和炎症缓解的效果更好。
中医外治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的机制研究主要涉及炎症因子、血液循环和神经调控等方面。
一项研究发现,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下降,表明针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
另一项研究发现,推拿治疗能够增加患处的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还有研究发现,针灸和拔罐等中医外治方法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调节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4. 中医外治的优势和局限性中医外治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避免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
中医外治方法多样,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不过,中医外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治疗效果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配合。
对于复杂的病例,中医外治可能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表明,中医外治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随着对中医外治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中医外治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李俊毅1,孔 赏1,马虎升2 【摘 要】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常采用保守疗法治疗,中医外治法有多重优势,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途径及方法对提高本病的诊疗效率有重要意义。
综述近些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现状,并对现存治疗方法提出总结和展望,为肱骨外上髁炎诊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中药外治法;保守治疗;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9.12.020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肘外侧疼痛综合征”,是由肱骨外上髁附着肌腱及软组织慢性损伤而致,患者长期前臂旋前、屈肘,反复机械运动导致肌腱劳损,若迁延失治则出现局部粘连瘢痕形成,属于退行性、炎症性病变[1]。
本病临床表现为肘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肱骨外上髁是多个肌腱的附着点,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因此该区域容易受牵拉。
本病常发病于反复高强度作业的手工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本病属中医学“筋伤”“痹证”范畴,多由气血亏虚、劳损外伤、外感风寒湿邪引起局部气血凝滞,筋脉受阻,病理因素为寒、瘀、湿,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优势显著,包括针灸、推拿手法、中药外敷、中药熏洗、耳穴疗法、放血疗法、穴位埋线等,因其费用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而应用广泛。
西药治疗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封闭注射等疗法,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中药保守治疗在本病中的优势日益凸显。
本文结合近5年的文献将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疗法综述如下。
1 针 灸1.1 毫针刺法 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多选用肘部和前臂穴位,即近处选穴,能够散瘀止痛,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消散局部瘀肿,抑制炎症反应。
依据选穴规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常用穴位为阿是穴、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肘髎、尺泽[2]。
刘国忠[3]用密集针毫针针刺法以痛点为中心直刺或斜刺20~100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针距0.3~2 cm,尽可能密集刺入,不行针,2~3 d1次,2~3次为1个疗程。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通常发生在从事运动和重复性肩部活动的人群中。
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僵硬和力量下降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肩关节运动受限和肌肉萎缩,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中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主要病理机制是气滞血瘀、腰肾虚弱和风湿痹证等,因此中医治疗在缓解疼痛、消肿、促进血液循环和调整身体状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内服和外用等。
其中,针灸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肩部疼痛和僵硬。
一些常用针灸穴位包括肩井穴、肩外俞穴、大椎穴、颈后穴等。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简便的治疗手段,可通过推拿和按摩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推、捏、按、拉等。
中药内服和外用也是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在环境和直接作用于局部肿痛部位,达到缓解疼痛和消肿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配方包括桑叶夏枯草汤、当归羊肉汤、芍药地黄汤等。
应该指出的是,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和疗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不同的人体内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注意锻炼和饮食习惯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临床疗效和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验证,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
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长期重复性的运动或者外伤引起的,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瘀血、肿胀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关于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一项研究成果,对比了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
患者的病史在6个月至2年不等,主要表现为肘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经过初步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光、MRI等),确诊为肱骨外上髁炎。
这些患者在入组之前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可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针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外用药物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理疗、按摩、理疗和针灸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肘部清创手术和肱骨外上髁切除术等。
在本研究中,将这几种治疗方式进行了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疗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对患者的症状改善、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了评估,以了解治疗的效果。
经过治疗后,60例患者中有55例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5例症状得到了缓解,有效率高达91.7%。
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在治疗初期起到了缓解症状的作用,手术治疗在治疗后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消退,肘部活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综合治疗时需要对疾病的病因和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避免盲目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常见于经常从事肩部工作和运动的人群。
近年来,针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备受关注,成为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当前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中药内服治疗
1. 清热解毒法
清热解毒法是以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通过清热解毒来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症状。
常用药物有黄芩、连翘、金银花等。
2.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是指通过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组织代谢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丹参、三七、桃金娘等。
3. 补益法
补益法是指通过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对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黄精、五味子、当归等。
二、外治法
热敷法是指将温热水袋或艾叶贴敷在患处,通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功能,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症状。
2. 推拿按摩法
推拿按摩法是指通过手法或工具对肩部进行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穴位,增强血液循环,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症状。
3.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中药制剂贴敷在肩部患处,通过药物成分的渗透,促进治疗效果,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症状。
总体而言,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药内服治疗和外治法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清热解毒法和活血化瘀法应用较为广泛,但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外治法中,推拿按摩和中药外敷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同时,中医药治疗应结合中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全面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