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养蚂蚁教案(1)
- 格式:pdf
- 大小:9.41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8《养蚂蚁》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养蚂蚁》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8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种类以及如何养蚂蚁等知识。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观察蚂蚁活动的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对蚂蚁并不陌生,但他们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亲身体验,因此,通过观察蚂蚁活动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种类以及如何养蚂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蚂蚁活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种类以及如何养蚂蚁。
难点: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准备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带回家一只蚂蚁,观察并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蚂蚁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然后介绍蚂蚁的种类以及如何养蚂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的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蚂蚁的生活习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蚂蚁的生态环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8.养蚂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养蚂蚁》是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通讯方式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来掌握蚂蚁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养蚂蚁可能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解答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通讯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通讯方式。
2.难点:蚂蚁的通讯方式和养蚂蚁的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形态特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通讯方式。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养蚂蚁的实验,亲身体验蚂蚁的生活习性。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蚂蚁标本、蚂蚁观察箱、蚂蚁食物等。
2.学具:学生观察记录表、实验操作手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蚂蚁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形态特征,引发学生对蚂蚁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和通讯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养蚂蚁的实验,亲身体验蚂蚁的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总结蚂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观察记录表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探讨蚂蚁的通讯方式和养蚂蚁的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通讯方式。
小学科学8养蚂蚁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养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组织结构;2. 理解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 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4. 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蚂蚁的基本知识;2. 蚂蚁的生活习性;3. 蚂蚁的组织结构;4. 蚂蚁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蚂蚁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例如可提问:"大家见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生活的?"2. 学习蚂蚁的基本知识(1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向学生介绍蚂蚁的基本特点,如外形、身体结构等。
3. 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30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观察蚂蚁,并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活动。
要求学生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蚂蚁的行为,如寻找食物、搬运食物等。
然后让学生归纳蚂蚁的生活习性。
4. 了解蚂蚁的组织结构(20分钟):向学生解释蚂蚁的组织结构,包括蚁群的分工和蚁后的作用。
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5. 探究蚂蚁对生态系统的贡献(25分钟):让学生了解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传播种子等。
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和总结蚂蚁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6. 小结和课堂练习(1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蚂蚁的基本知识、生活习性、组织结构和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1. 选择题:(1)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
a. 头部、一对触角和三对腿b. 头部、一对触角和四对腿c. 头部、两对触角和四对腿d. 头部、两对触角和三对腿(2)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a. 分解有机物、传播种子等b. 捕食昆虫、保护植物等c. 吃各种食物和提供栖息地d. 形成土壤、清理环境等2. 填空题:(1)蚂蚁的组织结构中,蚁后负责______。
(2)观察中发现,蚂蚁会______食物。
三、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蚂蚁话题、观察蚂蚁的行为和组织结构、讨论蚂蚁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案单元:第三单元课题:《养蚂蚁》课时:1.5教材分析:《养蚂蚁》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二课内容。
本单元由《栽小葱》、《养蚂蚁》、和《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三课组成,采用的分-分-总的关系。
本课相关的课程标准内容“生命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8.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14.3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本课是以具体的小动物蚂蚁为载体,揭示动物与土壤的关系。
学生在寻找和饲养蚂蚁的过程中,探究蚂蚁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知道蚂蚁的生存离不开土壤。
学情分析:蚂蚁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动物,便于学生寻找、饲养和观察。
尤其是亲自动物饲养的环节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根据二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不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加强细致的指导,多运用引导性的问题去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完善饲养蚂蚁的方法,和建立探究蚂蚁与土壤关系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意识到土壤对蚂蚁的重要性。
知道蚂蚁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
2.科学探究:能够亲自饲养蚂蚁,并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3.科学态度:通过饲养观察活动,加深对自然生物的热爱。
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重点: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
难点:养好蚂蚁。
课前准备:学生:透明瓶子、毛刷、各种食物、盘子、小土铲、黑纸、小碟、土壤、水、记录单。
教师:PPT等。
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蚂蚁活动的视频。
交流:你都知道蚂蚁的哪些有趣的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预设:蚂蚁个体很小,有黑色的,有黄色的,它有六只腿,有一对大钳子,头上有一对触角等等。
引出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1.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知道蚂蚁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8养蚂蚁》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和技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和养殖方法,学习观察和记录蚂蚁的生长过程。
2.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探究蚂蚁的生长过程和养殖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树立环保意识,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八课。
在前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土壤、植物和昆虫等生命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将进一步探究蚂蚁的生长过程和养殖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蚂蚁等昆虫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究它们的生长过程和习性。
然而,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等方式,自主探究蚂蚁的生长过程和养殖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蚂蚁的生长过程和养殖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养蚂蚁。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蚂蚁是怎么生活的吗?生:蚂蚁生活在土壤里,它们喜欢潮湿、阴暗的地方。
师:非常好。
那么,我们如何在家里或者学校的实验室里养蚂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新课1. 实验一: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师:首先,我们需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蚂蚁喜欢潮湿、阴暗的地方,它们是群居动物,有分工和协作的行为。
我们可以准备一些适合蚂蚁生长的食物和材料,例如:昆虫尸体、果蔬、酵母粉等。
生:好的,我明白了。
2. 实验二:蚂蚁的养殖方法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蚂蚁的养殖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健康的蚂蚁卵或幼虫,然后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给蚂蚁提供食物和水源,并保持环境卫生。
生:好的,我会按照老师的方法来操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8《养蚂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养蚂蚁》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教材通过介绍蚂蚁的特点、习性和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蚂蚁的了解不多,观察能力也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蚂蚁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蚂蚁,培养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蚂蚁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带上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蚂蚁的行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今天的课题——《养蚂蚁》。
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蚂蚁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蚂蚁的特点、习性和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蚂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行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蚂蚁行为,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蚂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蚂蚁为什么善于寻找食物?蚂蚁如何沟通?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养蚂蚁》教学设计本课学习内容: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第二课,以蚂蚁这一小动物为载体,通过研究来发现动物与土壤的关系。
针对小学生研究蚂蚁的特点,从寻找观察蚂蚁、制作巢穴饲养蚂蚁、深度观察与交流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交流学生在寻找蚂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初步的观察和发现,这一环节既包含了学生找和捉蚂蚁的方法,也可以初步发现蚂蚁的生活场所和喜欢的食物,还能在观察、比较中产生对蚂蚁的认知上的冲突,为下一环节的养蚂蚁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指导学生亲自养一养蚂蚁,教材介绍了一种饲养蚂蚁的方法,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养蚂蚁过程,仔细观察蚂蚁的生活,才能有感而发,交流蚂蚁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第三个环节,以图片与实物展示蚂蚁巢穴的构造,让学生了解蚂蚁与土壤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养蚂蚁,以及开展观察和研究活动的意义。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能简单描述蚂蚁外部主要特征。
2.知道土壤与小动物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知道蚂蚁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以及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个养蚂蚁的装置并动手养蚂蚁。
2.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知道生命与土壤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
难点:养好蚂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学生分组材料:透明小瓶子、饼干、果皮、盘子、小土铲、黑纸、小碟、土壤、水、放大镜、面包屑、视频资料、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回顾总结活动情况,引发并提出研究问题。
(课前布置任务:寻找并观察蚂蚁)1、交流:上一节课,我们围绕“蚂蚁”展开了交流和讨论,老师发现大家对蚂蚁很感兴趣,提出了许多想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归纳、整理了一张观察蚂蚁的记录单,每个小组也对蚂蚁进行了观察,并做好了记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8《养蚂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养蚂蚁》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了解蚂蚁的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蚂蚁这种常见但又不常被深入了解的昆虫。
他们可能对蚂蚁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系统,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蚂蚁的认识。
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活动感兴趣,但在观察方法和实验操作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难点:蚂蚁的生活习性的理解和观察、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蚂蚁观察箱、放大镜、记录本等观察和实验器材3.相关蚂蚁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蚂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蚂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蚂蚁,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的外形、行为等,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全班交流讨论,加深对蚂蚁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如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让学生亲身体验蚂蚁的生活习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蚂蚁,记录蚂蚁的行为,并和家长交流感受。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养蚂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养蚂蚁》是一节以观察和探究为主的课程。
教材从养蚂蚁的习性、生活环境、饲养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蚂蚁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生活中的小动物充满兴趣。
但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探究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以及饲养方法,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以及饲养方法,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生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蚂蚁的生活。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以及饲养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
3.观察与探究: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发现蚂蚁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蚂蚁饲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饲养蚂蚁的过程。
5.讨论交流:学生讨论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分享饲养蚂蚁的体会。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关爱动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蚂蚁的生活习性2.蚂蚁的生活环境3.蚂蚁的饲养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养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知道蚂蚁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2.能亲自动手养蚂蚁;3.愿意与同学交流关于蚂蚁的有趣发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难点:养好蚂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观看视频《蚂蚁搬豆》2.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养蚂蚁,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交流如何养蚂蚁。
二、新课教学1.养蚂蚁首先要找蚂蚁,你的蚂蚁是从哪儿找到的?设计意图:通过奖励小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简洁准确的回答问题。
2.一个星期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下“养蚂蚁”这个很有挑战性的作业,大家蚂蚁养的怎么样了?(学生交流困难)看来今天这场蚂蚁饲养员培训会很有必要召开!设计意图:从学生亲自养蚂蚁失败的经验中展开整节课,学生有带入感,最大程度提高学习的兴趣。
3.交流我养蚂蚁的困难,向学生寻求原因。
(学生给出猜测和建议)看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蚂蚁饲养员,必须得给蚂蚁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那么,蚂蚁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观察图片:蚂蚁真实的生活环境)4.我们应该如何给蚂蚁提供这样的环境?出示材料,你打算用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分别为蚂蚁提供什么环境?(学生发言,教师及时提示和补充)动手为蚂蚁搭建新家!5.新家建的好不好,我们说了不算,蚂蚁说了才算,那你打算如何把蚂蚁请进新家?(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最科学的方法就是食物引诱)老师示范搬家过程,强调安静,学生小组操作。
提醒学生没有诱上的蚂蚁下了课放回大自然中!设计意图:从动手搭建新家和给蚂蚁搬家的过程中,强化养蚂蚁时,环境的重要性。
6.观看蚂蚁真实的筑巢过程,蚂蚁除了在土里筑巢,还会在土壤中做什么?(学生猜测)7.肯定学生合理的猜测,并告诉学生养蚂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的去照料!三、总结升华蚂蚁只是土壤中的一种小生命,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体,他们的生存与生长都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所以,我们以后养小动物时,一定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这样做也是对它们生命的尊重与负责!教学反思:1.备课时,一心想把这节课设计成工程类的课,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就能给蚂蚁搭建一个别具特色的家,这个家要充满设计感,还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单纯的提供土壤、水、黑色塑料膜、黑色海绵纸、牙签、食物,就成了一节组装课,毫无设计感,为了增加设计感,又引导学生搭建二层房子,材料选择和处理上就是一个大难题,最后选择了吸管和卡纸,但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的难度,走入了死路。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8课《养蚂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8课《养蚂蚁》主要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饲养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蚂蚁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蚂蚁,但对蚂蚁的认知仅限于表面,没有深入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深入了解蚂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饲养方法,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饲养方法。
2.难点:蚂蚁的生活习性的理解和饲养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蚂蚁饲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带回家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蚂蚁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使学生对蚂蚁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蚂蚁饲养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蚂蚁生活习性,加深对蚂蚁的认识。
养蚂蚁-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蚂蚁的一些基本知识;•明白蚂蚁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学习如何正确地养护蚂蚁。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生境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养蚂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让学生学会有效地照顾和养护蚂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蚂蚁、观察盒、蚂蚁食品等;•课件软件。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放映一段关于蚂蚁饮食生活和工作的视频,并讲解蚂蚁种类、食性、生境等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操作环节1.给每位学生分配一个观察盒子和一组蚂蚁。
2.教师向学生们展示食品桶,让学生们将食品倒入食品盒里。
并要求学生每天给蚂蚁们换一次食物。
3.让学生们观察、记录和绘画蚂蚁群体的活动情况,可以观察下列问题:–蚂蚁每天有哪些活动行为?–蚂蚁的工作分配和组织情况如何?4.学生们需要掌握以下基本养护技巧,确保蚂蚁健康:–给蚂蚁提供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饮食要卫生、新鲜,避免食物变质;–定期清理观察盒子;–避免触摸和暴力对蚂蚁造成伤害。
3.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之间分享蚂蚁养护的经验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养蚂蚁的乐趣。
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对蚂蚁知识和养护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蚂蚁养护过程和结果,反馈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在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的操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记录。
教学拓展1.蚂蚁生物多样性教育。
2.制作蚂蚁自然展览,让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和展示彼此的蚂蚁养护成果。
3.教学组织学生观察蚂蚁群体通过跌落实验和成语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本节科学课的教学方法以操作为主,老师引导学生亲身养蚂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理论,还把具体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加教学趣味性和实用性。
这样的方法使学生们养成了耐心精神、观察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帮助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提高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
养蚂蚁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蚂蚁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蚂蚁生活的环境。
2、通过饲养蚂蚁的活动,知道蚂蚁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
3、引导学生研究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发现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蚂蚁、饲养蚂蚁和研究蚂蚁一系列活动,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知道蚂蚁生长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寻找蚂蚁和饲养蚂蚁的实践活动,仔细观察,了解蚂蚁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1、寻找蚂蚁要用到的容器、面包屑或糖、小毛刷子或吸管等材料。
2、饲养蚂蚁要用到的泥土、铲子、广口瓶、黑布、水、一些果皮饼干屑等。
3、有关蚂蚁的一些图片及资料、多媒体课件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面: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学生读谜面,猜谜语。
2、出示蚂蚁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喝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蚂蚁。
3、揭示课题:8、养蚂蚁二、找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先去找一找蚂蚁吧。
在找蚂蚁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蚂蚁可能生活在哪里?我们到哪里才会找到蚂蚁?2、我们找蚂蚁,用什么办法把蚂蚁引出来呢?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强调在寻找蚂蚁过程中的注意点:找到蚂蚁的时候,不要用手去触摸,要用刷子或吸管。
4、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带上工具,到校园里去寻找蚂蚁。
5、学生找蚂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找蚂蚁的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方法。
6、学生找到蚂蚁之后,回到教室继续上课。
7、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
看一看哪个小组寻找到的蚂蚁又多又快。
8、教师对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和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9、教师引导:找到了蚂蚁,我们打算把它饲养起来,那么该怎样养蚂蚁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三、养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养蚂蚁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我们怎样才能把蚂蚁养好呢?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探讨养蚂蚁的方法。
养蚂蚁教案6篇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规划课堂教学活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养蚂蚁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养蚂蚁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重点难点握字词,朗读课文。
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课前准备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头饰师生教学互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指导。
三、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兴趣复习。
二、细读感悟,读说结合。
三、创设情景,延伸拓展。
四、作业。
1、板书课题:和蚂蚁、蝈蝈打个招呼。
2、学习质疑: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1、提出明确要求。
2、字词过关。
读准字音,请小老师提醒大家。
3、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通,处理好长句子。
4、通读课文,加深整体感知。
1、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生字扩词训练,学生积累词语。
3、教师示范写。
生描红,书写。
1、1、上节课,小朋友读书可认真了,你们喜欢谁呢?(师点课题)小蚂蚁也喜欢你们。
(大屏幕上出现本课词语)2、2、谁会读?3、过渡:小朋友真聪明,赶紧来和小蚂蚁交朋友吧!1、(电脑播放小蚂蚁辛勤工作的场面)你看到谁在干什么?2、读读课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对小蚂蚁的喜欢吗?C、4、随机让学生说说(我想对小蚂蚁说。
)5、随机引导学生读读描写蝈蝈的语句。
6、小结。
板书:辛勤劳动自由自在过渡:7、自读第三自然段。
A、学⑴观看动画:冬天,蚂蚁自由自在。
蝈蝈不再神气。
⑵说话练习谁来说。
蚂蚁躺8、小结: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板书:幸福生活不再神气1、转眼,第二年夏天又来临了,(图片)一只老蝈蝈把他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该做些什么?2、交流:他们会做些什么?动物王国里可不是只有蚂蚁爱劳动,还有其他小动物呢!课后去了解了解,下节课向同学介绍。
8.养蚂蚁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第二课,以蚂蚁这一小动物为载体,通过研究来发现动物与土壤的关系。
针对小学生研究蚂蚁的特点,从寻找观察蚂蚁、制作巢穴饲养蚂蚁、深度观察与交流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交流学生在寻找蚂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初步的观察和发现,这一环节既包含了学生找和捉蚂蚁的方法,也可以初步发现蚂蚁的生活场所和喜欢的食物,还能在观察、比较中产生对蚂蚁的认知上的冲突,为下一环节的养蚂蚁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指导学生亲自养一养蚂蚁,教材介绍了一种饲养蚂蚁的方法,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养蚂蚁过程,仔细观察蚂蚁的生活,才能有感而发,交流蚂蚁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第三个环节,以图片与实物展示蚂蚁巢穴的构造,让学生了解蚂蚁与土壤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养蚂蚁,以及开展观察和研究活动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土壤中的蚂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土壤里的小动物,但是却没对蚂蚁有一个很深的了解,也不能明白到土壤对蚂蚁的重要。
本课通过对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进行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简单描述蚂蚁外部主要特征。
2.知道土壤与小动物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知道蚂蚁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以及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能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个养蚂蚁的装置并动手养蚂蚁。
2.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知道生命与土壤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养好蚂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材料:透明小瓶子、饼干、果皮、盘子、小土铲、黑纸、小碟、土壤、水、放大镜、面
包屑、视频资料、记录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总结活动情况,引发并提出研究问题
(课前布置任务:寻找并观察蚂蚁)
1.交流:上一节课,我们围绕“蚂蚁”展开了交流和讨论,老师发现大家对蚂蚁很感兴趣,
提出了许多想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归纳、整理了一张观察蚂蚁的记录
单,每个小组也对蚂蚁进行了观察,并做好了记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PPT出示,组织学生交流。
(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下面请每个小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你们可以按照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
我们给它取名叫,它长着,它们正从走到,它们正在搬运。
我们还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提前去寻找观察蚂蚁能让学生对蚂蚁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初步激发起学生观察蚂蚁的热情。
同时,利用文字、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也是对学生前概念的了
解,为后继的教学提供依据。
]
3.通过寻找和观察活动,同学们对蚂蚁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现和了解。
老师将每个小组的发现
按照不同的方面进行了一下汇总。
(1)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蚂蚁的样子”(PPT出示),看了同学们画的蚂蚁,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疑问吗?围绕2个问题展开:
①有什么共同点:都分为3个部分,有一对触角,有一对大钳子(简笔画出样子,贴出:触角)
②有什么不同点:脚的数量不同,脚长的位置不同。
(板书:有几只脚?长在哪里?)
(2)出示PPT:蚂蚁走过哪些地方?蚂蚁都搬了些什么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讨论问题:蚂蚁爬向了哪里?(树洞、石缝、土里……)哪儿会是蚂蚁的家
吗?蚂蚁的家什么样?(板书:蚂蚁的家什么样?)蚂蚁可一点都不挑食,它几乎什么都吃。
那它更喜欢吃什么呢?(板书)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有什么新发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对于这些新发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情况,归纳、板书问题)
4.小结:通过进一步的归类、比较、分析,同学们对蚂蚁又产生了好多新的问题,你们想找
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从养蚂蚁开始,通过边养边观察的方法来要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归类、比较、分析,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在前期观察活动中的发现,发现很多
的不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观察的兴致,同时也为再次观察指明了方向,也为养蚂蚁这一环
节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
二、根据蚂蚁的生活习性,设计制作饲养装置
1.那么,蚂蚁该怎么养呢?请同学们围绕以下问题在小组内先一起商量一下。
(1)养在哪里?(2)怎么防止它跑出来?(3)怎么让他很好的存活下来?
2.交流。
3.小结:同学们想了很多饲养蚂蚁的方法,老师这儿也有一种养蚂蚁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
看一看,是怎么养的。
(PPT出示养蚂蚁的方法)
4.看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追问重点问题:(1)为什么要套黑纸筒?(2)盘子里为什么要装水?(3)倒扣小碟又是为了什么?
5.往瓶内导入少许果皮、饼干屑等食物。
其实在这儿,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的研究,可以研究什么?(蚂蚁更喜欢吃什么?)怎么研
究?准备怎么做?
6.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养蚂蚁的装置。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来做一个养蚂蚁的装置。
安静、有序、率先完成的小组将会得
到一份神秘的奖品。
7.学生制作完,简单交流:
(1)把你们做的养蚂蚁装置举起来展示一下(土装得少的点评一下,让其改进)(2)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行设计、制作蚂蚁装置的过程中,了解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同时也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可以研究的问题。
]
三、选择可研究的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活动
1.同学们完成的都很棒,都将领取到一份神秘的奖品。
(养了几天的蚂蚁,可以看到初步的蚂蚁巢穴)
2.在今天的课上,利用这养了几天的蚂蚁,你们认为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呢?(生对照板书回答)
3.今天,我们每个小组可以重点选择其中的一项进行观察研究。
4.我们还可以通过这养了几天的蚂蚁,看一看瓶内的情况,与你们现在的一样吗?哪儿不一样?我们可以在记录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随奖品一起分发记录单)
5.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6.交流:
(1)完善蚂蚁的样子。
(2)蚂蚁在里面挖土,土里面纵横交错有很多通道。
……
[设计意图:利用养了几天的蚂蚁装置,让学生进一步的进行精准观察,使学生的观察更深入,更有效。
同时,学生通过养了几天的蚂蚁装置更能体会到蚂蚁和土壤的关系,更能体会到蚂
蚁巢穴的神奇。
]
四、阅读资料(视频),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
1.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发现蚂蚁的样子是这样的(指着板书蚂蚁图)。
2.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对蚂蚁的家非常感兴趣,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这就是——
蚂蚁的家,这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老师通过找资料的方法来获得的。
3.你看,我们提出的这么多的问题,有些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来解决,还有一些就可以通过
查阅资料、咨询研究蚂蚁的专家来解决。
课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养蚂蚁,利用今天课上所学
到的各种方法,进一步去观察、研究蚂蚁,去提出和解决关于蚂蚁的其他问题,去发现蚂蚁
的更多的秘密和信息。
半个月后,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养蚂蚁的经验和新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研究蚂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其他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也能有效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