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通性
- 格式:pdf
- 大小:880.76 KB
- 文档页数:8
碱的性质•碱的定义: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可用通式R(OH)n表示。
从元素组成来看,碱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
除这两种碱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的氢氧化铝[Al(OH)3)。
(2)晶体(固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而潮湿而逐步溶解的现象叫做潮解。
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易潮解,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
同时称量NaOH固体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防止NaOH固体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3)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碱的通性NH4Cl+NaOH NaCl+NH3↑+H2O 复分解反应•常见的碱有NaOH、KOH、Ca(OH)2、氨水的特性:①氢氧化钠(NaOH)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
Na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NH3)或中性气体(如H2、O2、CO等)的干燥剂。
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固体。
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②氢氧化钙[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Ca(OH)2也有腐蚀作用。
Ca(OH)2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常用于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
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③氨水(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NH3溶于水可得氨水。
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
(最新)初中化学酸碱盐的通性详细总结一、酸的五大通性: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常见的酸有:HCl、HNO3、H2SO4、H2CO3 等(1)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色;(2)无色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
(化学反应实质是指示剂变色,注意说法: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如果说紫色石蕊试液使酸溶液变成红色就是错误的。
)2、酸溶液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置换反应)酸溶液 + (氢前)金属→盐溶液 + 氢气注意反应发生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也就是不能发生反应);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如:Zn + 2HCl == ZnCl2 + H2↑;可以反应Cu + 2HCl == CuCl2 + H2↑;不能反应K Ca Na 比较特殊,和水也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复杂,初中不考虑。
(1)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2)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
如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又称碱性氧化物)酸溶液 + 金属氧化物→盐溶液 + 水如:MgO + 2HCl == MgCl2 + H2O; ZnO + 2HNO3 == Zn(NO3)2+H2O AI2O3 + 3H2SO4 == AI2(SO4)3 + 3H2O反应时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互相交换成分,是复分解反应,可以认为酸溶液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4、酸溶液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酸 + 碱→盐 + 水HCI + NaOH ==NaCI +H2O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5、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反应条件:有沉淀或气体或者水,至少产生一种,反应就能进行)酸溶液 + 盐→新酸 + 新盐(1)通常遇到的盐是碳酸盐,有水 + 二氧化碳生成:酸 + 碳酸盐→新盐 + 水 + 二氧化碳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K2CO3 + 2HNO3 == 2KNO3 + H2O + CO2↑;(2).记住两种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特殊的沉淀;如:HCl + AgNO3 == AgCl↓+ HNO3;BaCl2 + H2SO4 == BaSO4↓+ 2HCl也是分别检验 Cl-及SO42-的化学方程式二、碱的四大通性常见的有NaOH Ca(OH)2 NH3•H2O 【KOH、Ba(OH)2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1)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剂或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复习)中考动向分析:本节与上一节一样,在中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命题形式也多样,既以综合命题形式出现,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常与物理、生物知识结合,以跨学科综合题出现,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趋向,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复习目标要求:1、对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应熟练掌握,对于该节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能熟练书写。
2、对于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反应、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反应也应熟悉.3、碱的通性是一类碱的性质,通过对它的复习,也可加深对常见的碱的性质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梳理:常见的碱碱的通性1、碱的通性碱溶液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OH - ),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通性:常见碱[NaOH和Ca(OH)2、碱的命名和分类(1)碱的命名根据碱组成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氢氧化某”例如,Cu(OH)2叫氢氧化铜,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Cu(OH)叫氢氧化亚铜,Fe(OH)2叫氢氧化亚铁(2)碱的分类(根据水溶性分)3、酸性氧化物(1)概念: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iO2、SO3、Mn2O7等均属于酸性氧化物.(2)注意:①酸性氧化物包括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少数金属氧化物(如Mn2O7)可见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少数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H2O等.②酸性氧化物多数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也有少数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化合生成酸,如SiO2.4这种物质,若是离子化合物,必须检验出它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推断是根据已知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运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推断,判断被检验的样品是什么物质或样品中含有什么物质,不含什么物质等.(1)解答时,一般应包括取、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要求做到:①“先取样,后操作”.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③要“先现象,后结论”,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重难点突破:1、在碱的通性中对碱的溶解性有一定的要求.因为碱这类物质有相似的化学性的原因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但只有可溶(包括微溶)性碱在水溶液中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完全具备上述四点通性的只限于可溶(包括微溶)性碱;而不溶性碱只具有其中的一点,即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一、氢氧化钠(NaOH)1、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从物质的俗称可看出NaOH是一种很“厉害”的碱,一种有强碱性和强腐蚀性的碱。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的固体露置在空气里,易吸收水分,表面变潮湿而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因此,固体NaOH可做干燥剂。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NaOH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不要品尝或用手触摸)。
3、化学性质:(1)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在此类反应中,氧化物都变成相应的酸根,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可应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的尾气吸收中。
(3)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NaOH+HCl=NaCl+H2ONaOH+HNO3=NaNO3+H2O2NaOH+H2SO4=Na2SO4+2H2O(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蓝色沉淀)3NaOH+FeCl3=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钠与盐的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不溶于水的新碱。
注意:NaOH必须密封保存。
原因:空气中含水和CO2,如果将NaOH露置,①NaOH易潮解②NaOH易与CO2反应而变质。
4、用途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氢氧化钙[Ca(OH)2]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称石灰水。
2、制取方法:CaO+H2O=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使水沸腾。
生石灰熟石灰3、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4、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O2+Ca(OH)2=CaCO3↓+H2O(3)与酸反应2HCl+Ca(OH)2=CaCl2+2H2O此性质在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1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3)酸+碱→盐+水(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ΔCuO +H2O2Fe(OH)3 ΔFe2O3+3H2O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CaCO3↓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 14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因为溶有CO 2)pH<5.6的雨水为酸雨。
课标定位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认识碱的通性。
难点:根据碱的性质,知道常见碱的用途。
考点精讲知识点三:碱的化学性质——共性和特性1.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于水时,都解离出共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正是由于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金属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例如: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知识点四:碱的用途1.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
2. 氢氧化钙:用于建筑业,制漂白粉,改良土壤。
常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检验。
【随堂练习】对反应:X+2NaOH═2Y+Cu(OH)2↓的分析,错误的是()A. X一定不是CuSO4B.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C. 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8D. 向Y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一定会产生沉淀解析:A. 反应前钠的化合价是+1价,两个形成两个Y,所以X中的阴离子显示-1价;B.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化合价不变;C.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比2个Y大18,并不能说明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8;D. 生成的Y是可能是硝酸钠或者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发生反应并不都反应生成沉淀。
答案:C典例精析例题1(聊城中考)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 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 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D.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思路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答案:B例题2 (呼伦贝尔中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现象,便产生了疑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否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乙同学认为。
常见的碱化学性质及通性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常见的碱(化学性质及通性)一、碱的定义和分类四大强碱: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
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OH-,所以氨水也是碱。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CaO+H2O=Ca(OH)2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NaOH工业制法Na2CO3+Ca(OH)2=2NaOH+CaCO3↓状态白色块状固体腐蚀性强腐蚀性特点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用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业(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纯碱类似)。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以除油污。
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Ca(OH)2工业制法CaCO3CaO+CO2↑,CaO+H2O=Ca(OH)2状态白色粉末状固体腐蚀性较强腐蚀性特点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用途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尔多液在实验室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③必须要用橡胶塞(或软木塞)不能用玻璃塞。
三、碱的化学性质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知识点精析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有潮解性,应注意密闭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②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
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如果碱溶液流到桌上,可以立即往碱液里加适量的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桌面,再用抹布擦净。
如果只有少量碱液滴到桌上,可以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二、碱的分类和命名1. 碱的分类根据碱在水里的溶解性,可以把常见的碱作如下分类: (1)可溶性碱:KOH 、Ca(OH)2、NaOH 、Ba(OH)2等;(2)难溶性碱:Cu(OH)2、Mg(OH)2、Fe(OH)3、Al(OH)3等。
2. 碱的命名根据碱的组成:M(OH)n 一般称为“氢氧化某”。
当变价金属元素形成碱时,其: (1)高价态的碱称为“氢氧化某”,如Cu(OH)2 氢氧化铜,Fe(OH)3 氢氧化铁;(2)低价态的碱称为“氢氧化亚某”,如CuOH 氢氧化亚铜,Fe(OH)2氢氧化亚铁注意:Ca(OH)2属微溶性碱,它在参加反应时作为“可溶”处理。
氨水(NH 3·H 2O )学名一水合氨,属于常见的一种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NH 3·H 2O =NH 4++OH -。
三、碱的通性碱之所以具有共同的相似性,是因为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共同的的氢氧根离子。
因此碱的通性,可以认为是氢氧根离子(OH -)表现出来的性质。
1. 跟指示剂作用结论:紫色石蕊试液遇可溶性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
2. 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2KOH + CO 2 = K 2CO 3 + H 2OCa(OH)2 + SO 2 = CaSO 3↓+ H 2OBa(OH)2 + SO 3 = BaSO 4↓+ H 2O结论: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H 2O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