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纳斯的心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4.59 KB
- 文档页数:5
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解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的过程,揭示了童年阴影、求知欲觉醒、挑战权威、爱情友情力量以及成熟自我认知对他的影响。
男主人公通过与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较劲,逐步建立了成熟和自我认知。
结合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表现,总结出男主人公在心理成长中的启示和教训,展示了他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成长轨迹。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深入了解男主人公的复杂内心世界和心理成长过程,感受到电影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关键词】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童年阴影、求知欲、探索精神、挑战权威、传统观念、爱情、友情、成熟、自我认知、内心解决问题、启示、结论、成长路上、影响1. 引言1.1 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解析《美丽心灵》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其中男主人公经历了一段令人感动的心理发展过程。
电影通过男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矛盾,展现了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和成长。
男主人公在电影中展现出的复杂性和深度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电影中,男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童年阴影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阴影包括家庭问题、校园欺凌等,造成了他内心的伤痛和困扰。
这些童年阴影对男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挣扎和挑战。
男主人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逐渐觉醒,他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展开思考和探索。
这种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推动了他不断前行,寻找真理和自我认知的道路。
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成长历程也是男主人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他不断质疑权威和传统观念,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这种挑战精神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坚强起来。
爱情与友情的力量对男主人公的影响也是他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男主人公逐渐学会了理解和关爱他人,建立了真挚的情感联系。
这种爱情与友情的力量为男主人公提供了支持和勇气,使他在成长过程中不再孤独和迷茫。
《美丽心灵》主角——约翰-纳什的人物形象分析《美丽心灵》这部电影中的约翰-纳什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他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
然而纳什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
他的小学老师说他有着两个脑袋,却只有半颗心。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数学研究上,忽视了与周围同学的相处。
所以说他的思维远远多于情感。
当思维突破了理智,占据了意识,理智便被排挤到无意识领域。
他思维中的东西便由妄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不同的人格,从而导致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纳什在进行非理性的幻想时,思维涌现,并夸大妄想。
他在幻想中构建了一个室友查尔斯。
在他与查尔斯的谈话中说道:“我不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喜欢我。
”“人们也不喜欢我”其实是“我不喜欢人们”的一种投射。
纳什孤独、寂寞,害怕失败并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
查尔斯便充当了一个为他解除孤独、寂寞并不断地认可、鼓励他的人物。
“查尔斯”这个幻想的人物说明了纳什在潜意识里希望拥有朋友,得到认可。
在他与艾丽西娅相爱后,他的妄想中又出现了可爱的小女孩玛西。
纳什对女性情感的一无所知使他在潜意识里渴望了解女性。
1952年,在美苏对峙时,纳什破解了敌方的密码,为国防做出了贡献后,他渴望成功,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更加地加深了。
于是他又幻想出一个国防部官员——威廉-帕切尔。
威廉交给他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关系到15万人民的安危和国防安全。
于是,纳什沉迷于破解报纸、杂志中的密码。
在此,他的心灵深处的理想和欲望得到了满足。
幻想中的人物往往与其本身有着冲突性。
当纳什了解到了危险后想要退出该“任务”,但在威廉的威胁下,他一次次地妥协了。
由此可见,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妄想具有个人内心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美丽心灵影评
《美丽心灵》是一部令人深受感动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让观众深刻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美好。
影片以优美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主人公约翰·纳什的一生,他是一位天才数学家,却又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影片通过对他的生活和痛苦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坚持。
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约翰·纳什对抗精神疾病的顽强意志和对爱情的
执着。
他在痛苦和困难中不放弃治疗,不放弃对数学的热爱,也不放弃对妻子的爱。
他的坚持和勇气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影片还通过约翰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除了情感上的共鸣,影片还在艺术表现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导演通过精心的
剪辑和画面的处理,展现了约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他的内心世界。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Russell Crowe和Jennifer Connelly的精彩演绎让人
印象深刻,他们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美丽心灵》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不仅在情感上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共鸣,也在艺术表现上展现了出色的水准。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爱情的力量,也会对生活和坚持有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
《美丽心灵》观后感(15篇)《美丽心灵》观后感11、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美丽心灵,我觉得不止男主人公纳什是这美丽心灵的拥有者,他的妻子、好朋友也是。
男主人公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数学系,他受到别人的讽刺,但他最后也能原谅对方。
他的一辈子都努力致力于数学的研究中,甚至在自己得了由数字引起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之后,仍不懈地研究数学问题。
他有着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一颗对数学研究执着乃至不悟的心。
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一个站在纳什身后坚毅勇敢地支撑着他走向成功的女人。
她在知道纳什成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后,负担起妻子的责任,一心一意地照顾好纳什,无怨无悔,在厄运面前,她没有低头,没有后退,没有气馁,她只是用她对天才的理解和爱慕,对丈夫的关爱和包容,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来对抗这一切的不幸。
她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一颗忠贞不渝的心。
一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
一个伟人的诞生需要一个适合伟人诞生的环境。
2、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是我在上学期看的,在《美丽心灵》这部影片中,讲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
这是一个由真实的故事拍成的电影。
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叫做纳什。
纳什的行为在其他人的眼里是极其古怪的,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
纳什是一位非常天才的数学家,在天才如云的普林斯顿大学里面,特别在数学系里面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喜欢解决一些折磨人的数学问题。
正因为他在数学方面有着独特和过人的理解,为他在数学方面的陈旧奠定了基础。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的心灵起到的强大作用。
你可以身体残废,但是你不可以精神残废,身体上的残废,那是生理上的一种阻碍,只要你意志坚强,你的人生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你的生活一样可以充满阳光。
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然而因为一件小事情而患上精神病的话,那么你的人生从此被你涂上了黑暗,是你把自己给填埋了。
美丽心灵影评
《美丽心灵》是一部让人深受感动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数学天才约翰·纳什的
一生,以及他与精神疾病的斗争。
影片通过对约翰·纳什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坚强,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希望和勇气。
首先,影片的表演非常出色。
罗素·克劳扮演的约翰·纳什展现了一个天才数
学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将他内心的痛苦和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
詹妮弗·康纳利和艾德·哈里斯也都表现出色,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其次,影片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约翰·纳什在追求数学真理的同时,也面临
着精神疾病的折磨,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人感到心痛。
而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约翰·纳什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内心魔鬼,重拾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最后,影片的音乐和画面也非常出色。
音乐的运用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更能够深
入地感受到约翰·纳什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而画面的精美也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美丽心灵》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约翰·纳什的痛苦和坚强,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希望和勇气。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数学天才的传记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感人故事。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
《美丽心灵》描写的是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作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
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
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
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
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
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
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
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
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
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
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对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纳斯的心理分析摘要:电影《美丽心灵》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部心理电影剧,男主角纳斯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文从电影中纳斯的言行举止等表现来分析纳斯的心理,并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纳斯患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和精神病患者。
关键词:纳斯情感无意识原型通常,当人们谈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反应仍是感到恐惧、不可思议和排斥、歧视,生活在真实社会、普通生活中的正常人是很难理解精神病患者的那些怪异行为和举止的。
可是现在社会上,精神病人却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医生和心理工作者的关注,还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电影《美丽心灵》是一部关注精神病人,呼唤大众正确对待精神病和精神病人,并向观众示例了治疗精神病的一些正确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更好地理解纳斯的心灵,我们要通过一些心理分析的观点来解释影片男主角的行为。
一、个性分析:思维与情感的冲突(一)思维与情感的不平衡《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
影片男主角纳斯,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
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
他的著名的博奕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
与他在数理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不大。
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
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二)三种非理性情感1、对失败的恐惧:他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并且不能接受失败。
影片里有一个场景是竞争对手汉森向纳斯挑战下棋比赛,开始,他很自信坚决认为自己不会输。
但是当输了比赛结束,他完全不能相信自己竟然输了的事实。
纳斯追求成功,追求荣誉,他的情感被这欲望深深地占据着。
2、孤立的无奈:纳斯虽然有超人的智力,却是个孤独的才子,有着与世隔绝的态度。
电影中他有几次谈到自己对别人的看法。
他第一次与幻想中的查尔斯聊天的时候就说道:“我不太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太喜欢我。
美丽心灵影评
《美丽心灵》是一部令人深受触动的电影,它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影片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他在面对精神疾病的折磨时,通过坚强的意志和爱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困难。
首先,影片在情感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纳什在面对精神疾病的折磨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勇气。
他不断努力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困难,最终走出了困境。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深深地为他的遭遇和成长而感动。
其次,影片在人性上展现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影片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纳什在面对困难时,不仅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脆弱和无助的一面。
这种对人性的多维度展现,让观众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影片在爱的力量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感动。
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的爱和关怀成为了纳什战胜困难的动力,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
这种对爱的力量的描绘,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支撑。
总之,《美丽心灵》是一部令人深受触动的电影,它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影片通过对坚韧不拔的精神、人性的多维度展现和爱的力量的描绘,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情感震撼。
心理学论文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解析《美丽心灵》是一部极具成功的励志影片,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斯,一个性格孤僻而又天赋异禀的数学天才,从早年开始,他在数学领域就非常出色,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但不幸的是,就在纳斯事业达到顶峰时,却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斯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及朋友的相助下,坚定执著,顽强抗争。
通过数年的不断挣扎、努力,最终走出这个阴霾,并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整个故事以纳斯的内在心智发展为基调,可以说向观众展开了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生命画卷,为人类树立了理性超越疯狂的典范。
一、主人公纳斯非理性幻觉的端倪在影片《美丽心灵》的开头部分,对主人公纳斯的个性以及思维与情感的冲突的再现,突出了纳斯心理幻觉已初露端倪,这为后面心理幻觉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一)思维与情感的不和谐从影片的开头普林斯顿大学的招待会上,纳斯毫不忌讳地对别人领带加以评论以及对别人的学术研究的极端不屑的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孤僻的个性以及完全不懂交际礼貌的一面。
在他的思维中,数学是可以解释一切的东西,甚至同学的领带也可以利用玻璃杯对光线的折射来模拟。
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逻辑和数学公式来对这一切进行表达,如鸽子夺食时的飞行轨迹,小偷抢劫后的逃跑路线。
他那著名的博弈论就是对在酒吧里的社交观察中而得来的。
他是一个天才,一个真正的数学天才,这一点毫无疑问。
然而,社会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他生性孤僻,心气极高,不爱交际,甚至拒绝交际,与其他同学的生活简直不相融。
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极端不和谐的。
这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言:越专注于思考的人,其情感越容易受到冲击。
一旦意识被思维全部占据时,情感就只能在无意识中存在。
当排斥的情感不能被自我意识控制和理解,就会丧失理性,导致非理性情感的产生。
美丽心灵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美丽心灵》要告诉我们:生活中从来不需要什么克服,要的是接纳,学会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1.约翰·纳什被精神分裂症控制幻想自己被授予保护国家的使命,在报刊中疯狂寻找敌人的密信,其实,只是把普通报刊杂志剪的零碎贴满房间而已。
幻想自己和大学室友成为交心好友无话不说,其实,只是在路上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吓到路人。
幻想自己的大学室友有一个小侄女,和孩子一起玩耍,其实,大学室友和侄女都是臆想出的人。
2.纳什的现任妻子陪他经历了风风雨雨,即使在他精神失常的时候也并没有离开他,直到“唤醒了”纳什。
电影《美丽心灵》中,纳什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对他妻子说:“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逻辑推理,一定有他的理由。
3.面对正在经历压力和痛苦的他人,比如心理疾病患者,我们也应该提供理解和支持。
漫长的人生中,面对一直相互扶持的好友和亲人,或是萍水相逢但给予善意的陌生人,我们要心存感恩。
《美丽心灵》观后感《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初看时被其曲折的剧情所吸引,再看时则为其中深刻的内涵所折服。
影片不仅展现了一个天才数学家的传奇人生,更让我对人性、爱情、勇气与坚持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的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数学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论。
然而,就在他即将迎来事业巅峰的时候,却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这个病症让他的世界充满了幻觉和妄想,他开始分不清现实与虚幻,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在影片中,纳什所经历的精神折磨令人揪心。
那些看似真实存在的人物,如他的室友查尔斯、国防部官员威廉·帕彻,实际上都是他幻想出来的。
这些幻觉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出现,干扰着他的生活和工作,让他的行为变得古怪和不可理喻。
看着他在课堂上突然失态,在公共场合胡言乱语,我的心也跟着紧紧揪起。
我不禁思考,如果是我身处这样的困境,是否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然而,纳什并没有被病魔打倒。
在妻子艾丽西亚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数学的热爱,逐渐学会了与自己的幻觉共处,并重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这其中,艾丽西亚的付出和坚守让我深受感动。
她在纳什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用自己的爱和耐心,给予了纳什无尽的力量。
她不仅要照顾纳什的生活起居,还要承受他病情反复带来的痛苦和压力。
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这种不离不弃的爱情让人动容。
影片中,纳什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他为了摆脱幻觉的干扰,试图不去理睬那些虚幻的人物。
他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他们不是真的,他们不是真的。
”这个过程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他依然坚持着。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才能战胜自我,走出困境。
同时,影片也让我对天才有了新的认识。
纳什的天赋固然令人钦佩,但他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天赋。
他在学术研究中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以及在面对精神疾病时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才是他真正伟大的地方。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电影《美丽心灵》是讲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的故事。
影片还原了个天才在过分偏执、出现妄想时用毅力战胜精神病症的艰苦过程。
纳什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他有着思维障碍(严重的妄想)、情感障碍(一开始无法理解并在抑制和排斥)、意志行为障碍(紧紧拽着皮包、走路急促不稳)、感知觉障碍(幻听和幻象)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他的听觉幻觉声音清晰,包括指令和鼓励;视觉幻觉出现时,纳什并不完全是旁观者,大多时候他都参加到了幻觉的场面;触觉幻觉包括国土安全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信号器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本片的纳什主要描述了三个阶段:大学阶段、在惠勒研究室工作阶段、康复阶段。
在每个阶段他生活中的幻象都折射了他的心境、心理诉求。
他一直拥有完整的情感,只不过康复之前,他都刻意隐藏、压抑了一些情感。
、大学阶段影片一开始纳什就表现出了他对数学、逻辑的痴迷和推崇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
他曾开玩笑能用数学证明别人的领带有多么难看。
在酒吧中,他用数学模型来刻画男女交往的最优选择。
任何事情他都联想到用数学解释。
也是这种过度偏执让他拒绝接受不能用数理解释的东西。
他表达所有这些感情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外在显示了他的自信。
即使在与汉森下棋时他被汉森的问题弄得心慌意乱,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走的时候还打翻了棋盘,在众人的嗤笑下落荒而逃。
与之对比的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他总是独自一人,和同学在一起时也并不愉快。
他的言辞让人听起来高傲、难以接受,丝毫不会顾及他人感受。
甚至当他被怂恿去追一个女孩子时,他还是直截了当,丝毫不考虑顾及女性的颜面,可以说是一个蔑视感情的人。
他渴望成功,希望出人头地,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所以一直苦苦研究他的原创理论——博弈论。
尤其是当他在餐厅中看到大家都为一个教授献上自己的钢笔(尊敬)时,他眼里流露出失望、羡慕的情绪。
然而这一切他都能与一个人分享,那就是他的室友物。
从《美丽心灵》旳约翰·纳什看西方文化《美丽心灵》讲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内潜心研究,在妻子旳协助下顽强克服妄想型分裂症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旳数学家约翰·纳什。
影片开头,当一位导师在做演讲旳时候,约翰一种人坐在教室旳角落,眼神躲躲闪闪;后来旳茶会上对素不相识旳人出言不逊可以看出纳什并不擅长或者说完全不会与人打交道旳。
纳什总是沉浸于自己旳世界,为数字着迷。
但同步纳什身上也闪烁着不平凡旳光彩:对数学旳疯狂热爱,深沉旳爱恋,顽强不屈旳意志。
数字狂热。
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时,曾获得出名旳卡内基奖学金,影片开头旳茶会中,纳什在摆弄桌子上旳玻璃杯,光线透过玻璃杯在桌子上投射出复杂而又美丽旳光线,固然,这是我们平常人旳想法,当折射光线有桌面转到一位学生旳领带上并在一种特殊旳角度使领带发出特殊旳光彩,但那时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从这里可以看出你旳领带有多差。
”纳什对数学旳热爱早已使他忘掉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旳某些常识。
纳什由于不被周边旳人接受,于是就发明了一种室友,陪伴他、安慰他,纳什旳博士论文但愿能发明出一种完全旳原创理论,可是屡试屡败,纳什几近崩溃,但是纳什旳室友却陪他一起疯狂,缓和压力,这是他精神分裂症旳开始。
之后,有一种令人印象深刻旳场景,是John Nash和一班同窗坐在学校旳酒馆里喝啤酒,这时,进来了三个女孩,其中一种是特别美丽旳金发美女,当其别人在评头论足、跃跃欲试旳时候,Nash迅速在脑海里设计出了一种唯一能保证成功约到这个美女旳公式,可他并不付诸实行,而是疾驰回寝室,将其写在了玻璃窗上。
这是博弈论旳开始,也是纳什辉煌成就旳初始。
笨拙恋爱。
发明出博弈论旳纳什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惠勒实验室,击败了曾经羞辱过他旳竞争对手--马丁。
纳什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同步也开始担任麻省理工旳教学工作。
同步,由于纳什难以与人交流,我几乎觉得这样旳纳什也许要孤单终老了,可是一位名叫艾丽西亚旳女子却沉着地走进了他旳生命里,当纳什因窗外旳噪音而关上教室所有旳窗户,使教室内闷热无比时,艾丽西亚却打开窗户和施工人员商量后,噪音消失了。
《美丽心灵》观后感——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评分8.8的电影,其艺术含量不言而喻。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1、思维障碍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
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
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