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中国人大第五版)刘春田主编
- 格式:ppt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328
目录编 # & (6)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 (6)l.i复:g笔记 (6)I. 2 课后习题详解 (10)第二编著作权法 (15)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 (15)2.1复:g笔记 ........................................................................................................................................................... is2.2课后习题详解 (17)第三章著作权的对象 (19)3.1复:g笔记 (19)3.2课后习题详解 (21)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 (24)4.1复习笔记 (24)4.2课后习题详解 (27)第五章著作权的主体 (30)5.1复习笔记 (30)5.2课后习题详解 (33)第六章邻接权 (35)6.1复习笔记 (35)6.2课后习题详解 (38)第七章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 (40)7.1复习笔记 (40)7.2课后习题详解 (43)第八章著作权的限制 (45)8.1复习笔记 (45)8.2课后习题详解 (47)第九章与著作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48)9.1复习笔记 (48)9.2课后习题详解 (48)第十章著作权的保护 (50)10.1复习笔记 (50)10.2课后习题详解 (52)第三编专利法 (55)第十一章专利法概述 (55)II. 1 复习笔记 (55)11.2课后习题详解 (57)第十二章专利权的对象 (59)12.1复习笔记 (59)12.2课后习题详解 (61)第十三章专利权产生的实质条件 (63)13.1复习笔记 (63)13.2课后习题详解 (67)第十四章专利权产生的形式要件 (70)14.1复习笔记 (70)14.2课后习题详解 (73)第十五章专利权的内容 (76)15.1复习笔记 (76)15.2课后习题详解 (81)第十六章专利权的主体 (84)16.1复^3笔记 (84)16.2课后习题详解 (86)第十七章专利权的保护 (88)17.1复^3笔记 (88)17.2课后习题详解 (90)第四编商标法 (93)第十八章商标法概述 (93)18.1复骑记 (93)18.2课后习题详解 (97)第十九章商标权的对象 (103)19.1复骑记 (103)19.2课后习题详解 (106)第二十章商标权 (109)20.1复 ^3 笔记 (109)20.2课后习题详解 (112)第二十一章商标注册与注册商标的变动 (114)21.1复 ^3笔记 (114)21.2课后习题详解 (119)第二十二章注册商标无效 (121)22.1复 ^3笔记 (121)22.2课后习题详解 (122)第二十三章商标评审与商标确权制度 (125)23.1复习笔记 (125)23.2课后习题详解 (127)第二十四章驰名商标及其保护 (129)24.1骑 i己 (129)24.2课后习题详解 (130)第二十五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132)25.1复 ^3笔记 (132)25.2课后习题详解 (135)第五编反不正当竞争法 (137)第二十六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137)26.1复习笔记 (137)26.2课后习题详解 (140)第二十七章不正当竞争行为 (142)27.1复习笔记 (142)27.2课后习题详解 (146)第二十八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152)28.1复习笔记 (152)28.2课后习题详解 (153)第六编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 (154)第二十九章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概述 (154)29.1骑 i己 (154)29.2课后习题详解 (155)第三十章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国际条约 (157)30.1复骑记 (157)30.2课后习题详解 (162)第三H章《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165)31.1复 ^3笔记 (165)31.2课后习题详解 (176)第三十二章《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180)32.1复 ^3笔记 (180)32.2课后习题详解 (184)第三十三章《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186)33.1复 ^3笔记 (186)33.2课后习题详解 (191)第三十四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1996年) (196)34.1复雅记 (196)34.2课后习题详解 (200)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年修订) (203)第一编绪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知识产权的概念、本质和范围f 知识产权的对象、客体“知识”的本质、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知识与知识产权构思与表现、知识与载体或形式与质料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的特征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知识产权的分类1L 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知识产权的性质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f 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I-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重点难点归纳】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1.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牛的权利的统称。
知识产权制度是创造者获取经济独立的权利宪章刘春田作者简介:刘春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内容提要:从哈佛大学安守廉教授的5窃书是雅罪6出发,分析和思考了中国知识产权界应当长期思考和认真研究的四大问题,提出了中国知识产权界学者应有的使命。
关键词:5窃书是雅罪6 创造 劳动 文化产业创造不同于劳动。
创造的独立性是个重大的问题,既是个逻辑问题,更是个事实问题,还可能成为回答知识产权正当性问题的基础。
)))刘春田哈佛大学安守廉(W illia m p 1A lford)教授的5窃书是雅罪6一书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
这不是一本大部头的著作,译成中文,不过十万字上下,但是对中国学界的影响却很大。
书甫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安守廉在中国也因此声名大噪。
先是郑成思教授撰文商榷,批评安守廉否定中国宋代出现著作权保护的论点。
随后,梁治平教授翻译了该书(当时书名译作5窃书不算偷6)的部分章节,在笔者主编的5中国知识产权评论6(商务印书馆)第一卷也有刊行。
继而,李雨峰教授索性借用了该书第三章标题/枪口下的法律0,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题目。
书中的观点多年来也反复被中国知识产权的论著引用。
最近,法律出版社又延请李琛妙手再造,出版该书的全译本,足见中国法学界对该书学术价值的肯定。
从一定意义上讲,5窃书是雅罪6是一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论纲。
安守廉从一位西方法学家的角度,洞若观火,对中国的这段历史做了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上的梳理,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评论,甚至对某些有违法治的现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批评。
中国的读者对书中持论可能不尽赞成,学界对其主要观点也见仁见智,甚至至今一直有对该书的批评。
这正好说明安守廉观点的影响,以及学界对它的重视。
但是,从治学的角度,该书所运用的治史方法、治学态度,文中所显示的深刻思想、追求事实的科学精神,以及理性的力量,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的理论、历史、制度及其实践问题,都可以激发读者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二十五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1.以核准注册的商标为限注册商标所有人实际使用的商标必须与核准注册的商标相一致,如果注册商标所有人实以核准注册的商标为限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以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 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 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 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侵犯商标权的 销售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 表现形式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这种标识的行为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 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 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行为给他人的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商标权穷竭认定侵犯商标权的几个问题 平行进口更换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行政责任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侵犯注册商标犯罪的刑事责任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际使用的商标与核准注册的商标不一致,不仅不受商标法保护,而且可能招致承担违法使用注册商标的法律后果。
2.以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注册商标所有人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与核定使用的商品必须一致,否则,同样可能招致承担违法使用注册商标的后果。
注册商标的权利保护范围大于商标专用权权利范围。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除了核定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外,还包括与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和与该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相类似的商品。
二、侵犯商标权的表现形式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而在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不论是否出于故意,均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2013年的《商标法》将这种侵权行为与上述第一种侵权行为分列为两种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中文):知识产权法课程名称(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民法学5、面向对象:法学院本科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韩赤风主编《知识产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4.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韦之著《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郑成思著《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张今著《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黄勤男主编《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由知识产权法概述、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部分组成,共计54学时,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知识产权法学中的问题时应该掌握的内容。
知识产权法是民法内容的深化课程,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而提高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分析判断及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供参考的学时要求)。
总论(2)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三、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四、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五、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救济六、知识产权制度的体系七、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目标八、知识产权制度的民法定位要求: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及基本特征以及保护对象,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第三十四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1996年)3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伯尔尼公约》的关系 版权保护的范围计算机程序数据汇编(数据库)发行权《世界知识产权组 出租权织版权条约》的 向公众传播的权利 内容 摄影作品的保护期限《版权条约》的限制与例外 著作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关于条约适用的时限 关于权利的行使公约的独立性 定义公约保护的权利的受益人 国民待遇原则表演者与人身相关的权利 表演者权 表演者对其尚未录制的表演 的财产权利 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 提供已录制表演的权利 演和录音制品公约》 复制权、发行权 出租权提供录制品权 获得报酬的权利 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 限制与例外 保护期关于技术措施 权利管理信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1996年)【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内容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伯尔尼公约》的关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以下简称《版权条约》)确定的与《伯尔尼公约》的关系如下:(1)《版权条约》是《伯尔尼公约》第20条意义上的专门协定,并且,条约不与《伯尔尼公约》以外的条约有任何关联,亦不得损害依任何其他条约的任何权利和义务。
(2)《版权条约》的任何内容均不得减损缔约方相互之间依照《伯尔尼公约》已承担的现有义务。
(3)《伯尔尼公约》系指《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年7月24日的巴黎文本。
(4)关于复制权,《版权条约》规定,《伯尔尼公约》第9条所规定的复制权及所允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作品的情况。
在电子媒体中以数字形式存储受保护的作品,构成《伯尔尼公约》第9条意义上的复制。
2.版权保护的范围《版权条约》规定,版权保护只及于表达,而不及于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
3.计算机程序《版权条约》规定,计算机程序作为《伯尔尼公约》第2条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受到保护,此种保护适用于各计算机程序,而无论其表达方式或表达形式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着作权第一节着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二节着作权归属第三节权利的保护期第四节权利的限制第三章着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第二节表演第三节录音录像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第五章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着作权,以及与着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着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着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着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着作权人行使着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五条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法学家2007年第1期[2006年中国法学学术发展报告]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基础性与多样性发展刘春田*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直接推动下,2006年的知识产权研究成果丰硕,在深度和视角上拓展了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显示了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研究概况从海外动向看,知识产权发展的热点集中于高科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下的制度设计和效率提升上,如:5商标法新加坡条约6主要涉及商标注册和使用许可的程序问题;JPO与KI PO将实施专利审查高速路;法国通过有关数字信息网络的法案;美国最高法院强烈质疑和批评美国现行/非显而易见性0标准;WIPO就采取新的方式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与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方面的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美国要求对软件专利授予条件加以限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加拿大专利局认为受精卵、器官和组织等生命形式不具可专利性。
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知识产权法学类文章达一千多篇,新版教材7套,学术著作10多本。
就学术著作而言,本年度出版的主要有:刘春田主编5中国知识产权评论6(商务印书馆)、郑成思主编5知识产权文丛#十三卷6(方正出版社)、冯晓青著5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6(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郑万青著5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与人权6(知识产权出版社)、王兰萍著5近代中国著作权法的成长(1903)1911)6(北京大学出版社)、严永和著5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6(法律出版社)、王晓冰著5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林秀芹著5TRIPS体制下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研究6(法律出版社)和管玉鹰著5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6(法律出版社)。
译著有(澳)布拉德#谢尔曼、(英)莱昂内尔#本特利著5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1760)1911英国的历程6 (金海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国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相当频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欧盟项目办于3月21)22日在北京举行/-知识产权与标准.国际研讨会0。
武汉大学2004年法学院考研参考书目2004年法学院考研参考书目338—351综合知识(含……)《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5年版。
《西方法律思想史》张宏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法》(修订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刑法学》(上、下)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民法学》余能斌、马俊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民法学》郑立、王作堂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比较民法学》李双元、温世扬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民法原论》马俊驹、余延满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诉讼法学》林莉红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应松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民事诉讼法原理》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建构》章武生等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经济法》余劲松、吴志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经济法概论》姚梅镇主编,余劲松主持修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国际投资法》余劲松主编.《刑法学》(上、下)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52社会学专业综合知识(含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吴忠明、刘祖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从传统到现代》刘祖云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社会学》周长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3人类学专业综合知识(含社会学概论、发展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交大法学SJTULawReviewNo.2(2024)知识产权滥用的教义学构造曾凤辰目次 一、知识产权行使概念的澄清二、权利行使方式不正当的判断标准三、专利权与商标权滥用的特殊要件四、滥用知识产权引发的法效果五、结语摘要 我国现行法上的禁止知识产权滥用制度是不完备的。
不仅知识产权滥用的构成要件不清晰,而且法效果欠缺。
在构成要件上,首先,知识产权滥用是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
所行使的知识产权包括原权利与救济性权利。
其中,原权利包括严格意义上的权利与法益。
知识产权人提起恶意诉讼并不必然构成知识产权滥用。
在构成滥用的情形,恶意诉讼涉及的是救济性权利的滥用,而非诉权滥用。
其次,知识产权滥用是不正当的知识产权行使方式。
在权利行使方式正当与否的判断标准上,立法目的是隐藏在行权目的之下的真正判断标准。
具体应以知识产权法而非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作为判断标准。
著作权滥用仅有前述两项构成要件,但专利权与商标权滥用还有额外的第三项要件,即不与效力审查职权上的双轨制相冲突。
滥用知识产权,将导致权利人与滥用所针对的义务人之间的霍菲尔德式法律关系发生两种变化。
关键词 知识产权滥用 霍菲尔德式法律关系 立法目的 双轨制通过《民法典》第132条、《专利法》第20条第1款与《商标法》第7条第1款,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禁止知识产权滥用制度。
〔1〕然而,这些禁止滥用知识产权的法条存在适用上的困难: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规定义务的法条而言,其适用首先要明确义务的内容,明确立法者要求义务人为或不为何种行为。
但禁止滥用知识产权义务的内容并不清晰。
换言之,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滥用并不明晰。
另一方面,一个完整的规定义务的法条,在规定义务之外,必须进一步规定义务违反情形下的处置规则。
但这些法条仅仅设立了不得滥用知识产权的义务,却未进一步明确,若〔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知识产权法上的权力配置研究”(项目编号:20YJC820005)的阶段性成果。
法学必读书目(按门类分类)李信宇编一、《法学概论》必读书目1、《法学概论》(第10版,2007年9月),吴祖谋,李双元,法律出版社。
2、《法学概论》,张建飞,北大出版社,2004年3月。
3、《法学概论案例分析教程》,刘佳,中国编译出版社,2004年10月。
4、《法学基础概论》(修订版),张恒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1月。
5、《法学概论教学案例解析》,徐磊,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年9月。
二、《中国法制史》必读书目(一)法学论著:1. 【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或中国监察出版社,2003年版2.倪正茂.《批判与重建:中国法制史研究反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3.[台湾]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商务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台湾三民书局,1969年版4. [台湾]李钟声.《中华法系》(上下二册志),台北华欣事业文化中心1985年版5.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7.张仲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8.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法典史料:1.《历代刑法志》:集体作品. 群众出版社,1962年初版,1988年再版.2.《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著. 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或商务出版社,1929年版.3.《六法全书》民国(1912-1949) 法政学社编无论出版社或出版时间4.《宋刑统》法律出版社 1990年版5.《大明律》《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三、《经济法学》必读书目1.[美]保罗.A.萨繆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 1999年2.[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3.[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4.[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法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1B10565 宪法学学分:3.0 Constitution Jurisprudence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基本规范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同时研究外国的宪法与宪政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概述、我国的基本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推荐教材:《宪法》,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宪法学原理》(上、下册),徐秀义、韩大元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宪法学》,蒋碧昆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宪法学基本理论》(上、下册),张庆福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宪法》,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B10095,1B10113 法理学(上)(下)学分:2.0,1.0Jurisprudence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法理学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法与法这一社会现象在社会领域中的作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的基本理论,为以后的部分法学的学习及进一步的法学理论研习打下基础。
法理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法的本体理论、法的价值理论、法的运行理论、法的机构理论及法与其他社会范畴的关系理论。
推荐教材:《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法理学》,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法理学》,公丕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B11315,1B11325民法学1,2 学分:3.0,3.01B11335,1B11345 民法学3,4 学分:3.0,2.0General Statement of Civil Law预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内容简介: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法律部门。
《民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分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继承法以及侵权的民事责任等内容。
第十二章 专利权的对象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发明1.发明的概念(1)发明的概念发明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发明的概念 包含创新发明的概念 利用自然规律或自然现象 发明的特点 违背自然规律的创造也不是发明 自然规律本身也不是发明 发明 具体的技术性方案已完成发明和未完成发明独立发明和共同发明发明的分类 本国发明和外国发明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基本发明和改良发明 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 实用新型制度的历史沿革 实用新型我国的实用新型制度:概念、与发明的区别外观设计的概念和特点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保护的历史发展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外观设计保护的范围 专利权的对象式的新的智力成果。
(2)发明的特点①发明应当包含创新。
创新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发明必须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有一定的进步或者难度,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作出改进。
②发明必须利用自然规律或自然现象。
从专利法的角度而言,不利用自然规律或自然现象的不能称之为发明。
发明是利用自然规律或自然现象的结果,而没有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的方案则不属于技术方案,故而也不应称其为发明。
③违背自然规律的创造也不是发明。
④自然规律本身也不是发明。
科学发现是指对自然现象、物质或规律的发现或认识。
无论是自然现象或物质,还是某种科学理论或规律都不是人类创造的,而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客观实在。
“发现”只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非人类的创造,故而不是发明。
⑤发明是具体的技术性方案。
“具体”是指发明必须能够实施,达到一定效果并具有可重复性。
2.发明的分类(1)按发明的完成状况可分为已完成发明和未完成发明。
未完成发明不能被授予专利的,因为它不具备专利法所要求的实用性。
(2)按完成发明的人数来划分,分为独立发明和共同发明。
独立发明是指仅由一个发明人或者组织单独完成的发明,发明人或者完成该发明的组织拥有完全的支配权;而共同发明是指由数人合作、分工,共同完成的发明,其处分权由参与发明工作的发明人或者单位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