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ppt--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8
成渝经济区发展报告摘要2011年5月,中央批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要求成渝地区抓住机遇,尽快搞好建设,以统筹城乡建设为主,使成渝经济区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后的第四大增长极。
根据“十一五规划”,把成渝经济区任务为重点发展项目,发展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水电、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天然气化工、特色旅游产业、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成渝经济区以“一极一轴一区块”为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川渝合作,同时成渝经济区应积极加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第四大增长极;一带一路;城乡统筹前言成渝是西部两特大城市,但是由于地理区位的限制,其经济发展和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还存在差距。
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我国经济总量上占据很大比重[9]。
通过魏后凯等人,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的经济差距呈“U”[1]型。
现代经济发展都是以城市经济带为增长极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在区域发展的中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成渝地区合作进一步加深,成渝经济区根据中央要求统筹城乡规划,利用成渝这一传统农业区走出一条工农协调发展的道路。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目前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
”可以看出成渝区作为城乡统筹实验区,为中国未来城乡发展具有很大的先行作用和指导作用,同时成渝经济区对于我国缩小东中西差距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成渝经济区区域分析(学号:20104552)第一部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类型(按地理环境要素分类)宜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
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mm。
年平均日照数1000~1130小时宜宾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
主要河流:岷江、萃河、文星河、南广河、长宁河、横江河、西宁河、黄沙河、越溪河、箭板河、金沙江、长江、玉河等。
市境内植被除屏山县老君山、兴文县仙峰山、筠连县大雪山等地的原始植被外,绝大部分为原始植被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与人工植被。
境内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针叶林植被分布较广,竹林为一大特色。
200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7%,绿化覆盖率45.6%。
宜宾全市土壤总面积107.33万公倾,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0.5%。
全市土壤有紫色土、水稻土、黄壤、黄色石灰土及黄棕壤、新积土等六大类。
宜宾能源矿产资源富集配套,具有建设和发展能源业、制造业、食品饮料业等产业的显著优势,是国家确立的水电、火电、核电综合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4种,其中煤炭储量约53亿吨,天然气和页岩气已探明储量超2万亿立方米,硫铁矿约15亿吨,居四川第一。
宜宾地处四川地区,内陆深处,无海洋资源。
南充南充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主要分布于农作物生长区;气候特征:春早、夏长、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时间1200-1500小时范围内;年降1100mm;南充市境内主要的河流有嘉陵江、西河、东河、清溪河、枸溪河、白溪河、螺溪河、西充河,均属于长江流域。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00多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深335mm,地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1.9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水量600m,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成渝经济圈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
以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其北翼、中轴和南翼,分布着成都、遂宁、南充、合川、简阳、资阳、内江、永川、自贡、宜宾、泸州、江津、重庆等城市,构成了成渝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群及交通网络载体。
目录基本信息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展方向欢喜冤家的合作可能不打无准备的仗丰富的资源差距与优势西部的机遇和挑战国土面积的优势交通瓶颈的障碍成渝城市群成渝核心城市--成都市成渝核心城市--重庆主城成渝北弧中心城市--遂宁市成渝南弧中心城市--内江市成渝几何中心城市--安岳成渝利益冲突问题具体概况展开基本信息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展方向欢喜冤家的合作可能不打无准备的仗丰富的资源差距与优势西部的机遇和挑战国土面积的优势交通瓶颈的障碍成渝城市群成渝核心城市--成都市成渝核心城市--重庆主城成渝北弧中心城市--遂宁市成渝南弧中心城市--内江市成渝几何中心城市--安岳成渝利益冲突问题具体概况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地图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成都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又是西南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向东可与武汉城市群相接,向南经过西南出海通道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紧密相连,成为西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
成渝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却至今尚待进一步成长,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始终难以融合为一体。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渝两市并未凭借地理相邻、优势互补、交通顺畅的有利条件形成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竞争远大于合作,离散远大于聚合。
经济上的分离使成渝两市只能孤军奋战,彼此都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
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相比,成渝经济圈的特征和优势不够突出有其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