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方言语音缺陷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学中的方言研究案例分析在语言学领域,方言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方言是指在同一语言体系下,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等原因而形成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方言研究案例,探讨方言的语音差异、词汇变化以及方言社区的形成。
案例一:普通话和上海话的语音差异普通话和上海话是中国两个主要的方言。
普通话作为中国的标准语,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不同的地域,人们使用的语音发音会存在差异。
上海话作为上海地区的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普通话的韵母数量相对较少,包括"a"、"o"、"e"、"i"、"u"等。
而上海话的韵母则更加丰富,包括"er"、"ei"、"ia"等。
这使得上海话在发音时更有特色,也更难于掌握。
其次,普通话和上海话在声调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即平、仄、上、去。
而上海话包含六个声调,其中还有很多变调。
这是因为普通话的语音调节比较规范,而上海话由于历史原因,吸收了其他方言的特点,因此声调系统更加复杂。
最后,在辅音的发音上,普通话和上海话也存在差异。
比如,普通话的“sh”音在上海话中常被替换为“s”音,而普通话中的“zh”音在上海话中常被替换为“z”音。
案例二:美国英语中的方言词汇变化美国英语是以英国英语为基础,经过演变而形成的独特的方言。
不同地区的美国英语在词汇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美国英语中有很多常用词在不同地区的发音和拼写上存在差异。
例如,“biscuit”(饼干)在北部地区被称为“cookie”,而在南部地区保留了原本的称呼。
另外,“sneakers”(运动鞋)在东海岸被称为“tennis shoes”,而在西海岸则称为“sneakers”。
其次,美国英语中存在着不同地区的俚语和习用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北京方言一、语音描写普通话“兵平明定听宁另景请性英”(以下简称“英”) 等字的韵母,其音值到底如何,一直是有争议的,主要分歧在于韵腹到底是前元音i还是央元音e。
前者可以标为ing,后者可以标为ieng。
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英”韵母的描写是以i为韵腹的。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赵元任先生就有这样的看法,70年代末王力先生也是这样看的;90年代徐世荣先生更是明确说带有e音的发音是错误的。
我们还应该指出,19世纪英国人Thomas Wade 的威妥玛拼音中,“英”韵母就是写作ing的。
威妥玛拼音系统极具影响力,事实上这种写法显然比ieng更能够被欧美国家的传统正字法所接受。
③但是相反的看法也有不少:1. eng、ing、ueng、iong四个韵母在注音字母中是ㄥ、ㄧㄥ、ㄨㄥ、ㄩㄥ,即注音字母把ing分析为ieng。
注音字母直到今天在许多很有影响力的语文工具书中仍在使用,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2.王力先生在肯定“英”韵母为ing同时,也指出,许多北京人发音是ieng。
3.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上世纪60年代编写出版、80年代再次出版的方言调查工具书中,认为是ing的韵腹是带有e色彩的i,即ieng,其中e是过渡音。
4.上海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的教材《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认为ing的实际音值是[iIŋ ],即主要元音是前次高不圆唇的,而舌根鼻辅音只是一种附加的色彩。
5.上世纪80年代初在讨论普通话音位标音时,复旦大学游汝杰等先生的论文分析“英”字韵母ing实际音值是[iəŋ] 。
游先生这篇论文在汉语音位学研究方面是极有影响的。
6.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的汉语教材认为“英”韵母的严式标音是[ieng]。
7.北京大学中文系林焘、王理嘉先生《语音学教程》认为ing的严式标音是ieng。
④笔者个人的感觉是“英”的韵腹发音是不稳定的,有时有e音素,有时没有。
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的语音表征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的语音表征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下称二乙)在由高到低排列的普通话六档(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水平中位列第四,属中等偏下水平,它是高校及中小学非语文教师的岗位要求。
参照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乙普通话水平的语言特征应该是: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
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
二乙水平受测普通话,测试总失分率不能超过20%,测试成绩应等于或大于80分,小于87分,扣分极限为20分。
为保险起见,我们可设定允许最多扣18分,根据单字(10分)、词语(20分)、短文(30分)、说话(40分)四个测项的分值配置推算,字、词、文、话,允许扣的分数应分别是1.8、3.6、5.4、7.2,也就是说,二乙四个测项的得分依次不能低于8.2、16.4、24.6、32.8。
实际施测扣分通常并不如此平均,比如一个82分的二乙者,施测实际所扣18分,可能是:字扣1.5,词扣2.5,文扣4.0,话扣10.0。
从扣分结果看,字、词、文的实际扣分相对于平均值,往往会少一些,而说话的实际扣分相对于平均值,往往会多一些。
这或许说明二乙者,尤其是南方方言区二乙的低分者,其普通话实际应用水平不高。
情况正是如此,南方方言区人的普通话水平主要从学校课堂习得,一般生活交际都使用方言,尤其在小城镇和农村更是如此。
若提高说话测项的分值权重,那么二乙低分者也许就会站到三甲高分者的行列中去。
因此,我们的二乙低分者,尤其是小城镇和农村的二乙低分者,不可以满足于到手的普通话二乙水平证书,需要不懈努力,除了将普通话用于课堂教学以外,还要逐步将其用于日常生活交际,以切切实实提高自身普通话实际应用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导语】越来越多的朋友都想参加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考试,为⼤家准备了普通话⽔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测试要求,希望对⼤家的考试有帮助! ⼀、语⾳要标准。
应试时,普通话的声、韵、调要正确;轻声、⼉化、变调以及语⽓词“啊”的⾳变要恰当;语调要平稳⾃然,按照普通话的⼝语语调来说话,不带有朗读和背诵的腔调。
⼆、词汇、语法要规范。
命题说话虽然预先有⼀定的时间准备,但仍属于即兴说话。
在没有⽂字凭借的情况下,应试者⼀⽅⾯要注意语⾳是否标准,另⼀⽅⾯⼜要注意词汇语法的规范。
由于受⽅⾔的语⾳、词汇、语法的影响,⼀些应试者在平时说话时很少注意到⾃⼰的语⾔在上述⽅⾯是否规范,应试时由于测试环境和⼼理紧张因素的影响,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普通话⽔平测试命题说话中必须要测查应试者的词汇、语法是否符合普通话的规范,应试者只能根据要求来准备说话的内容,使⽤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格式。
三、⽆⽂字凭借。
普通话⽔平测试时,不允许应试者将与考试相关的资料带进考场。
有⽂字凭借时,应试者可以先看到要读的字,对其发⾳会提前有所准备。
⽽命题说话时应试者对即将发出的⾳节⽆法充分准备,⼀边说话,⼀边斟酌发⾳,⼀边考虑说话的内容,组织恰当的语句,这样更容易导致语⾳错误和语⾳缺陷。
四、表达要流畅。
有的应试者说话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话语不清晰,不流畅,结结巴巴,断断续续。
主要原因是应试者平时普通话说得太少,⼀旦开⼝说话,就不知道如何表达了。
五、说满3分钟,并且要有⼀定信息量。
有些应试者由于准备不充分,命题说话时没有具体内容,或者只开了个头就⽆话可说了,只好东拉西扯或简单重复相同的内容。
还有些应试者实在说不下去,⼲脆放弃了应试。
这些情况都会被扣掉⼤量分数。
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应试技巧第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应试技巧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应试技巧一、了解测试的基本要求和评分办法(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3.5分钟,共1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1)词语的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100个音节中,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次数大致均衡。
(3)音节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05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限时2.5分钟,共2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1)词语的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声母、韵母、声调出现的次数与读单音节字词的要求相同。
(3)上声与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3个,上声与非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4个,轻声不少于3个,儿化不少于4个(应为不同的儿化韵母)。
(4)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1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三)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
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2.要求:(1)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中选取。
(2)评分以朗读作品的前400个音节(不含标点符号和括注的音节)为限。
3.评分:(1)每错1个音节,扣0.1分;漏读或增读1个音节,扣0.1分。
普-方语音差异研究及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以亳州方言为例焦伟娜【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作为华北次方言的亳州方言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尤其是语音方面。
以《方言调查字表》为依据,对亳州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二者在声韵调方面的语音差异和对应关系,为亳州方言区学生说好普通话提供帮助,并在此基础上以亳州方言为例,论述普-方语音差异研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As a sub-dialect of North Ch ina, Bozhou dialect shares some consistency with Putonghua, but still has some difference, especially in pronunciation. The paper based its study on Dialect Word List in Mandarin, carried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the phonetic features in Bozhou dialect and Putonghua, deeply analyzed their phonetic difference and consistency in ton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students from the area of Bozhou dialect in speaking Putonghua well.【总页数】5页(P107-111)【作者】焦伟娜【作者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安徽亳州 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相关文献】1.普通话教学中的方音辨证与语音规范化r——以云南方言为例 [J], 董军2.方言、方普与普通话三者关系探究 [J], 石柳3.亳州方言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等级语音表征分析及训练 [J], 焦伟娜4.亳州方言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等级语音表征分析及训练 [J], 焦伟娜;5.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研究 [J], 衡桂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接触现象,并以无锡方言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反映了语言在地域、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过程。
通过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出方言在语音层面上的独特性以及与普通话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首先对方言和普通话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对无锡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展示其独特的语音特点和发音规律。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无锡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层面上的接触现象,包括音节的对应关系、声调的演变、辅音和元音的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探讨无锡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接触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不同因素对语音接触的影响。
本文还将对无锡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接触的语言学意义进行探讨,揭示这一现象对语言发展和语言多样性的贡献。
本文将对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化对方言和普通话语音接触现象的理解,还可以为语言保护、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无锡方言的语音特点无锡方言作为吴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语音特点。
在声母方面,无锡方言中存在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音素,如舌尖后擦音[ʂ]、[ʐ]和舌面擦音[ɕ]、[ʑ]等。
这些音素在普通话中往往通过其他音素或音节来替代,但在无锡方言中却是常见的发音。
无锡方言中的声母发音位置较为靠前,例如普通话中的“知、吃、诗”等字,在无锡方言中声母发音位置更接近于舌尖前。
在韵母方面,无锡方言同样展现出其独特性。
无锡方言中的韵母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包括一些普通话中不存在的韵母,如[ɑu]、[ɔu]、[ən]等。
这些韵母在发音时,舌位、唇形和开口度等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使得无锡方言的发音更加丰富多彩。
声调方面,无锡方言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
其中,入声是无锡方言声调的一大特点,入声字在发音时具有短促而有力的特点,与普通话中的声调有明显差异。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具有直爽的特点,缺少南方人的圆润,北京人的温柔。
东北方言不讲平仄,在运用上有相当大的空间,这就有了游猎民族驰骋林海与种田农民固守田园的差异。
东北方言的误读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
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
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
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
“干哈”是“干啥”的误读。
“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一字多意。
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
“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
“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
“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
“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
地域特点词汇方面,东北人有其自己的地域特点,东北话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东北人称"开关"为"闭火"。
称"聊天"为"唠嗑",称"嚣张"为"诈唬",称"散步"为"溜达",如此等等。
东北话在词汇方面的另一特点是作为量词"个"在很多场合都可用,以致我在小学考试时,填量词的空都填"个"错的几率就很少,这一点不同于非官话方言。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通知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10.10施行日期2004.10.01文号教语用[2003]2号主题类别语言文字工作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通知(2003年10月10日教语用[2003]2号)为进一步提高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现将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16号)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国语[1997]64号)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印发你们,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国家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依据,各级测试机构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要严格执行,以确保测试质量。
为方便实施《大纲》,国家测试机构将编写相应的指导用书。
各级测试机构应根据《大纲》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进行培训,并开展科学研究。
请将执行《大纲》的情况和建议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联系电话:************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根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制定本大纲。
一、测试的名称、性质、方式本测试定名为“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缩写为PSC)。
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本大纲规定测试的内容、范围、题型及评分系统。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口试方式进行。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第一讲测试目的、内容与等级一级:甲等:97以上乙等:92——96.9二级:甲等:87——91.9乙等:80——86.9三级:甲等:70——79.9乙等:60——69.9试卷构成(见《指要》9-13页)第二讲普通话语音重点难点辅导一、声调、声母与韵母(一)声调衣、移、椅、艺屋、无、舞、误多、夺、朵、舵压、牙、雅、亚注意:克服误读音肖像瘙痒怪癖晕车应届熏陶潜力棕榈卓著(二)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1、翘舌音/平舌音zh、ch、sh——舌尖+硬腭前端z、c、s——舌尖+齿背zh——z铡草—杂草志愿—自愿支援—资源肿胀—总帐正品—赠品终止—宗旨嘱咐—祖父照旧—造就ch——c持续—词序推迟—推辞重来—从来吹动—摧动常输—藏书不成—不曾触动—促动鱼翅—鱼刺sh——s商数—桑树申述—申诉失事—私事山脚—三角熟语—俗语实数—食宿闪光—散光史记—死寂2、n/l :舌头的宽窄恼怒—老路浓重—盛大油腻—游历水牛—水流呢子—离子眼内—眼泪留念—留恋女客—旅客3、f/h:牙齿花费—花卉幅度—弧度翻阅—欢跃乏力—华丽犯病—患病分钱—婚前废话—绘画防止—黄纸(三)韵母:舌位、口型、开口度1、前鼻音与后鼻音an、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n(不用舌根)ang iang uang ong eng ing ueng iong ——-ng(要用舌根)开饭—开放天坛—天堂新鲜—新乡小县—小巷真理—争理勋章—胸章官民—光明车船—车床长针—长征信服—幸福乡村—乡葱飞轮—飞龙2、齐齿呼与撮口呼i ie in ian ——不圆唇üüe ün üan ——圆唇意见—遇见容易—荣誉经济—京剧切实—确实蝎子—靴子颜色—原色潜力—权利茄子—瘸子前头—拳头印书—运输通信—通讯餐巾—参军3、ou/uo:ou:大→小uo:小→大漏斗收购抖擞欧洲喉头丑陋着落过错活泼硕果哆嗦蹉跎(四)声韵母难点音辨记方法1、翘舌音的辨记(1)掌握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引言:方言是汉语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
然而,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普通话作为全国共同语言的推广与普及,对方言的语音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以无锡方言为例,探讨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一、无锡方言的地理背景和特点:无锡方言是江苏省无锡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变体,属于吴语支。
与其他吴语方言相比,无锡方言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方面,无锡方言发音较为浑厚,喉音较重,语速较快,声调较平坦;另一方面,无锡方言中的辅音变化相对较少。
二、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无锡方言在日常使用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声母的变化:普通话的发音规范要求将某些方言中的浊音、半浊音变成清音。
例如,无锡方言中的“知”字(音z)在普通话中读作“zh”。
这种语音接触使得无锡方言中的部分辅音发音发生了变化。
2.韵母的变化:普通话中的韵母比无锡方言要多,例如:“i”、“uan”等音在无锡方言中并不存在。
为了适应使用普通话的需要,无锡方言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对韵母发音进行调整。
3.声调的变化:普通话一般都采用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而无锡方言中的声调相对平坦。
在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后,无锡方言中的部分字的声调发生了变化。
三、语音接触对无锡方言的影响:语音接触对无锡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语音系统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方面,部分无锡人在受到普通话影响后开始改变自己的发音,从而使得方言在日常使用中逐渐丧失;另一方面,方言中的一些特殊发音在受到普通话影响后逐渐被舍弃,语音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然而,无锡方言的变化并非完全被淘汰,仍然存在于无锡地区的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如老年人和一些农村地区。
无锡方言作为一种地方语言,既有着文化传承的意义,也代表着地域和身份的特点,因此,虽然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但无锡方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特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方言语音缺陷的研究
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缺陷的判定,是一项比较棘手的判定项目,重视语音缺陷对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拟对语音缺陷形成和出现的原因最为重要的方言的影响做一探讨,并列举山东方言语音缺陷的类别。
关键词:语音缺陷方言声母韵母声调
Research of dialect phonetic defects in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Abstract: the determination of phonetic defects in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is a more difficult decision project, attach importance to speech defec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utonghua teaching, this article on speech defect formation and the reason of the influence d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alect, and lists of shandong dialect speech defect category.
Key words: speech defect dialect consonant final
任何地方的普通话测试都无法回避语音缺陷的问题,任何学校的普通话教学都必须正确面对语音缺陷问题,那么什么是语音缺陷呢?语音缺陷指发音没有完全达到标准的程度,这种情况从语音的物理性质属性方面分析,存在明显的偏差,但不会在交际中造成困难或误解,其形成和发生与方言发音和普通话发音机理冲突关系密切,与社会语言环境也有较大的关系,当然与普通话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本文拟对语音缺陷形成、出现的原因中最为重要的方言的影响做一探讨。
一、语音缺陷的界定
语音缺陷就是所发的音不标准,但还没有达到错误的程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发音不到位”。
“缺陷”介于“正确”和“错误”之间,有了正确和错误的存在,缺陷才有了存在的可能。
从理论上讲,正确、缺陷和错误三者的区别为:发音能够显现标准的普通话语音系统就是正确,即所发的音和应发的音相互重合,符合定性描写。
发音(在音位内)处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状态就是缺陷,即所发的音和应发的音比较,虽然两者音质不同,但彼此不构成对立,不能区别意义。
发音时把一个音位音发成了另一个音位音就是错误,即所发的音和应发的音比较,不但两者音质不同,而且彼此构成对立关系能区别意义。
错误较好区分,语音缺陷却较难把握,没有接受过语音培训的人至多只能感受到与标准普通话之间的整体差异,对具体的不足难以发现也不能及时纠正。
语音缺陷可以出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所有的测试题中,在“读单音节字词”和“读双音节字词”测项中,测试的语音形式是音节,出现的缺陷成为音节缺陷。
在“作品朗读”和“命题说话”测项中,除了测试音节以外,还要测试语气、语调等语音形式,在语气、语调上出现的缺陷成为非音节缺陷。
一个人在说普通话时如果对方言中缺乏或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发音不准确,或者出现调型、
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偏高或偏低,四声调值相对高、低点明显不一致,变调不合理、语气词不自然、儿化韵生硬,轻声读音缺乏等问题,就会带有比较明显的方言特征,如果系统地出现上述问题就会表现出语感差、听感性质明显与普通话不符的方言腔调。
可以这样说语音缺陷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普通话语音面貌。
要了解克服语音缺陷,首先就须弄清楚语音缺陷的形成原因。
宋欣桥在《语音评定参照细则框架》一文中将语音缺陷分为三类情况:一是遗留汉语方言语音系统的某类声母或某类韵母或某类声调的读法;二是在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过程当中,纠正发音不彻底,没有完全达到标准的程度;三是由于语音训练不当,形成语音缺陷。
可是看出,这三类缺陷的根源还是在于方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有的差别较小,如果没有分辨出来而加以纠正的话,就会形成上面所说的第一类缺陷。
或者虽意识到差别但辨证不当,仍会形成缺陷,这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三类缺陷。
至于方音和普通话相差较大的音,如果不辨证,就会出现语音失误;如果辨证但读音仍不够准确到位,则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第二、第三类缺陷。
因此,了解方音特点对准确听辨语音缺陷是很有帮助的。
准确听辨语音缺陷对于提高测试员的水平,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山东方言区普通话常见语音缺陷
语音缺陷虽然不至于产生歧义,但影响语言交际,不同程度地显示着方言色彩,影响说话人的普通话语音面貌。
1. 声母常见缺陷
1.1 舌尖后音声母zh ch sh读成介于舌尖中音和舌叶音之间的一组音。
如济南话“支、持、时、日”。
1.2 舌尖前音声母z.c.s.读成齿间音[tT][tTÁ][T],但是又没有另外一套舌尖前音声母与之对照的,例如日照话、胶南话、沂水话里“赞、蚕、三”的声母。
1.3 舌面前音声母j q x部位偏前,但未读成舌尖前音z c s;或部位偏后,但听感上仍然可辨的。
1.4 合口呼零声母中的wu、wo音节读成唇齿浊擦音[v]声母。
1.5 舌尖中边音声母l [l]读成边擦音[L]的,如淄博话、章丘话里“来、蓝”的声母。
1.6 开口呼零声母字带有过于浓重的舌面后浊擦音[F]开头的,如济宁话、菏泽话里“爱、恩”的读音。
2. 韵母常见缺陷
2.1 单韵母A [¢]及复韵母iA [i¢] uA [u¢]的主要元音发音部位偏前读作[a],如威海话“大家”的韵母分别读作[a]和[ia]。
单韵母A [¢]及复韵母iA [i¢] uA [u¢]的主要元音发音部位偏后读作[A],如潍坊话“大家”读作[tA tþiA]。
注意,这后一个音节里的辅音[tþ]和元音[i]的发音部位也都相应地略略偏后,这里没有特别表示出来。
2.2 复元音韵母Ai [ai] uAi [uai]发音时动程不足,读音接近于[Qe] [uQe],如威海部分方言。
2.3复元音韵母Ao [Au] iAo [iAu]发音时动程不足,读音接近于[•o][i•o],如烟台部分方言。
2.4 前鼻韵母ɑn en in ün uen uɑn iɑn üɑn的鼻音-n不太明显或欠佳。
2.5鼻韵母Ang [AN]的元音发音部位偏高,读音接近于[ÃN],或者略带圆唇读音接近于[•N],如青岛、潍坊部分方言。
2.6 鼻韵母ong [uN]的元音发音部位偏低,读音接近于[oN]。
2.7 合口呼的韵母圆唇度明显不够,撮口呼的韵母撮口不足,语感差。
2.8 卷舌韵母卷舌色彩不自然。
3. 声调常见缺陷(主要表现为调形基本正确而调值不够准确)
3.1阴平读成44。
3.2阳平读成34。
3.3 上声读成324或325。
3.4 上声在词末读成21(主要限于第二题)。
3.5 上声带降尾。
3.6 去声读成41、42、53。
3.7 阴、阳、去声基调不一致,听感不到位(主要限于第一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测试工作的地域性特点非常明显,熟悉本地方音系统,了解本地方特色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听辨音的能力,从而保证评分的准确性。
如果能组织专门人员对本地人说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语音错误、语音缺陷进行归纳整理,可以使测试员的操作具有规范性,对纯正语音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附注:
1、这种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很普遍,如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别(参见赵元任《语言问
题》1997:161,171)。
因为元音都是连续分布的。
辅音的发音部位可说是连续的,而发音方法大都是对立的。
2、《细则框架》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在去声音节后的阴平调调值(特别是以浊音声母
m、n、l、r开头的音节)为半高平调44的”不作为语音“错误”或“缺陷”处理。
参考文献:
1、国家语委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4,1.
2、邓琴.语音缺陷的方音特征[J].科教文汇2007.11(下旬刊).
3、张传曾,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理解与掌握,《济南大学学报》[J]1998年第1期.
4、宋欣桥,语音评定参照细则框架,《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0年.
5、李竹屏,2003,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把握与评判原则,《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J]2003年第4期.
6、刘俐李,2001,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音位学思考,《语文研究》[J]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