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鱼类学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14
形态部分绪论鱼类学的定义:它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学的范畴:鱼类学的发展史:鱼类的特征和进化一.鱼类的特征:1.通常以鳃呼吸(+辅助呼吸器官)2.用鳍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3.大多数体被鳞片4.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二.鱼类的进化鱼类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具脊索、神经管背位、具鳃裂、心脏腹位鱼类分类的概况: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第一篇鱼类的形态构造第一章鱼类的外部形态第一节鱼类的外部分区一.鱼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二.鱼体长度的测量鲨类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体长:吻端到尾部最后一椎骨头长:吻端到最后一鳃裂上躯干部长:最后一鳃裂到泻殖孔后缘尾部长:泻殖孔后缘到尾鳍末端吻长:吻端到眼前缘眼径:沿身体纵轴方向量出眼的直径眼后头长:自眼后缘至最后一鳃孔口前吻长:吻端到上颌前缘口长:上颌正中到口角的垂直距离体高:体最高处的高度背鳍长:背鳍前缘的长度背鳍高:背鳍上角到背鳍基的垂直高度尾柄高:臀鳍与尾鳍间最低处的高度尾鳍长:尾鳍前端到尾鳍末端的垂直三.头部各部分的划分吻部:头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眼径:眼的前后水平长度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主鳃盖骨后缘眼间距:两眼间的垂直距离颊部:眼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鳃盖膜:鳃盖骨后缘的皮褶喉部:两鳃盖骨间的腹面下颌联合:下颌左右齿骨在前方会合处颏部:紧接在下颌联合后方峡部:颏部与喉部之间第二节鱼类的体型一.体轴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二.体型四种代表性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棒型第三节头部器官(外部)一.吻是头最前方的部分,有口和鼻二.口其形状、位置和构造随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三.须辅助觅食的工具,上有味觉器官,有的还能发光四.眼无泪腺、无眼睑五.鼻是味觉器官六.鳃裂与鳃孔第四节:鳍一.鳍的构造角质鳍条----软骨鱼类特有,不分支、不分节分节、分支软条分节、不分支鳞质鳍条硬棘不分节、不分支二.鳍的形态、功能1.背鳍维持身体直立、平衡的器官,2.臀鳍维持身体直立、平衡,3.尾鳍帮助鱼体维持、掌握方向、左右摇摆时,帮助鱼体向前推进4.胸鳍使身体前进和控制方向5.腹鳍起次要的辅助作用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的皮肤(skin)由“表皮”、“真皮”构成一.表皮1. 生发层:仅一层细胞,细胞圆柱形2. 腺层:有许多单细胞腺二.真皮紧接在表皮层内,主要有外膜层、疏松层、致密层三层三.腺体鳞片盾鳞硬鳞骨鳞鳞式第三章骨骼系统第一节主轴骨骼一.头骨脑颅+咽颅一.脑颅头骨的上面部分咽颅咽颅是头骨的下面部分二.脊柱由许多脊椎骨串连成一条长长的脊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包括躯椎和尾椎。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1(6)头侧与胸鳍间无大型发电器官2(3)吻特别延长,作剑状突出,侧缘具一行坚大吻齿…………锯鳐目3(2)吻正常,侧缘无坚大吻齿4(5)尾部粗大,具尾鳍;背鳍2个;无尾刺…………………鳐形目5(4)尾部一般细小如鞭(如粗大,则具尾鳍),尾鳍一般退化或消失;背鳍1个;常具尾刺…………………鲼形目6(1)头侧与胸鳍间有大型发电器官……………………电鳐目骨组织鉴定法(如鳞片或耳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测其年轮及间隔宽度,一次推算生长)年轮: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
副轮: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所引起的。
(1)副轮没有年轮那么清楚。
(2)它只出现在鳞片的某一区域。
(3)仅在某些鳞上出现。
(4)宽带在副轮之前或之后都较正常的狭窄。
肉眼观察法Ⅰ期:性腺尚未发育。
透明细线状Ⅱ期:性腺开始发育或产卵后重新发育。
扁带状Ⅲ期:性腺正在成熟,已较发达。
初见卵粒Ⅳ期:性腺即将成熟。
卵巢淡黄或深黄。
卵大而饱满Ⅴ期:性腺完全成熟,卵即将或正在排出。
卵排出滤泡Ⅵ期:产卵排精后的性腺。
刚产卵的卵巢胚前发育: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胚后发育: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保护:人工放流,控制网具,休渔(渔业政策保护,定期捕鱼定期限定禁止出海捕鱼)。
保护环境减少工业排放。
人工养殖渔业。
卵生:大多数鱼类的生殖方式,鱼类将卵产至体外,胚胎发育在体外进行,其过程中完全依赖乱晃内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硬骨鱼产卵方式。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道内发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卵黄提供营养,与母体无营养关系或生殖道只提供水和矿物质,最终有母体产出仔稚鱼,多鲨鱼机多种硬骨鱼产卵方式。
假胎生:一些板鳃鱼类鱼母体有血液循环上的联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依靠母体供给和卵黄。
输送结构,胚胎发育所在的输卵管壁上有一些突起与胚胎相连,形成类似胎盘的结构。
绝对繁殖力:每一雌体在一个生殖季节中怀卵总数。
相对繁殖力: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卵子数量。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红⾊字体表⽰重点中的重点绿⾊表⽰名词解释蓝⾊表⽰与后⾯分类部分有联系的紫⾊表⽰有修改的部分(20100103)带?表⽰我⾃⼰还不太清楚的地⽅绪论1、软鳍鱼类:⽐较低等的真⾻鱼类,鳍通常⽆棘。
2、棘鳍鱼类:⽐较⾼等的真⾻鱼类,鳍通常有棘。
第⼀篇鱼类的形态构造第⼀章鱼体的外部形态⼀、鱼类的外部分区1、头部的各名称:⼆、鱼类的体型1、三轴:主轴、失轴、侧轴。
相互垂直,⽐值决定体型。
2、基本体形及环境适应性:·纺锤形(鲻、梭、鲐、马鲛鱼):这样的体形可将⽔的阻⼒减⾄最低限度。
·侧扁形(乌鲳、团头鲂):在硬⾻鱼类中较为普遍,多栖息于⽔流较缓的⽔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做长距离回游。
·平扁形(黄鮟鱇、鳐、魟):⼤部分栖息于⽔底,运动较迟缓。
但鲼胸鳍发达,使得他们能活跃于⽔体的中上层。
·棒形(鳗鲡、黄鳝):适于⽳居或环绕⽔底礁⽯岩缝间。
⾏动不甚敏捷,腹鳍及胸鳍常退化或消失不见。
·其他:海马的海马形,刺魨的球形等。
三、鱼的头部器官1、头部主要器官有吻、⼝、须、眼、⿐、腮孔、喷⽔孔等。
2、须:颏须、颌须、⿐须、吻须。
这是很重要的分类依据。
3、眼:·脂眼睑:若⼲鲱形⽬和鲻形⽬的种类,眼的⼤部分或⼀部分被覆有透明的脂肪体,特称之为脂眼睑。
·瞬膜:有些鲨鱼眼特有的,可以⾃⾏移动眨眼。
3、鳍:奇鳍:背鳍(D)、臀鳍(A)、尾鳍(C)偶鳍:胸鳍(P)、腹鳍(V)·⾓质鳍:不分枝、不分节,软⾻鱼特有。
分枝鳍条鳍软条(也叫鳍条):柔软、分节。
不分枝鳍条鳞质鳍(⾻质鳍条):由鳞⽚衍⽣⽽来真棘:不分节硬棘(也叫棘):不分枝、不分节假棘:⽔泡后分节鳍的组成和鳍条数⽬也是分类的主要依据·鳍式:⽤鳍的缩写、符号、数字等表⽰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
如鲈:D.XII,I-13 表⽰鲈的第⼀背鳍有12个棘组成;第⼆背鳍由⼀枚棘和13枚鳍条组成。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 鱼类学”教案(形态、分类)第一节鱼类学的定义和范畴 (3)第二节鱼类的特征和进化 (4)第一篇鱼类的形态构造 (5)第一章鱼类的外部形态 (5)第一节鱼类的外部分区 (5)第二节鱼类的体型 (6)第三节头部器官(外部) (7)第四节鳍 (8)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0)第一节皮肤 (10)第二节鳞片 (11)第三节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12)第三章骨骼系统 (12)第一节主轴骨骼 (13)第二节附肢骨骼 (14)第四章肌肉系统 (15)第一节肌肉的类别 (15)第二节肌肉的结构 (16)第三节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17)第五章消化系统 (17)第一节消化管 (17)第二节消化腺 (20)第六章呼吸运动 (21)第一节鳃 (21)第二节呼吸运动 (22)第三节辅助呼吸器官 (23)第三节鳔 (23)第七章循环系统 (24)第一节血液 (25)第二节血管系统 (25)第三节淋巴系统 (25)第八章尿殖系统 (26)第一节泌尿器官 (26)第二节生殖系统 (27)第九章神经系统 (29)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29)第二节外周神经系统 (30)第三节植物性神经系统 (31)第十章感觉器官 (31)第一节皮肤感觉器官 (31)第二节听觉器官——内耳 (32)第三节视觉器官——眼 (32)第十一章内分泌器官 (33)第一节脑垂体 (33)第二节甲状腺(thyroid) (33)第三节其它腺体 (34)课程编号:专业:水产养殖、生物科学,学时:72 任课教师:龚小玲形态部分第一节鱼类学的定义和范畴鱼类学的定义:它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学的范畴:它有许多分支学科,如:鱼类形态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分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古鱼类学、经济鱼类学、遗传学、组织学、鱼类行为学等。
绪论第一节鱼类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一、什么是“鱼”?终身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种类具有鳞片,大都具有鳔。
二、鱼类学的定义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1.鱼类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 文昌鱼(鱼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形动物)软骨鱼纲(真鱼,鲨、鳐、银鲛等)硬骨鱼纲(真鱼,鲟、鲤、鳜等)两栖纲(蛙、鲵、蝾螈)爬行纲(蛇、龟、鳖)鸟纲(雀、雁、鹭)哺乳纲(鲸鱼)2.鱼类的种类数24618种《世界鱼类》(Nelson,1994);23250种(Eschmeyer,1998);30000种Fish Base 鱼类全球资讯系统。
脊椎动物共计:52500种,鱼类超过种类50%。
中国:3000种,其中淡水鱼类约1000种3.鱼类的分布:海拔:5000m高山湖泊--7000m深海;温度:-1.8-40℃;盐度:0-50 ‰;氧气:接近0-饱和;41%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freshwater;58%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marine ;1 %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diadromy.4.鱼类的经济地位:最近的FAO“世界渔业统计年鉴”中,有鱼类、软体类、甲壳类、藻类、鲸类等,共2121种;其中鱼类约占70%;1998年世界捕捞产量为8629.9万吨。
其中鱼类约占87%;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鱼类有10种;我国年产超10万吨的海洋鱼类约有10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约有140种,其中长江约44种,黄河约22种,珠江30种,黑龙江40种。
5.我国鱼类的经济地位2001年全国水产品4382.09万t,其中,海洋捕捞1440.61万t;海水养殖1131.5万t;内陆捕捞214.09万t;内陆养殖1594.95万t。
习题集鱼类形态学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2.“鱼”(真鱼)得定义:二、填空题1、现生鱼类可以分为3个纲,即纲、纲与纲。
三、问答题1.鱼类得主要特征就是什么?2.说明鱼类学得研究范围。
3.说明鱼类学得研究任务。
4.泥盆纪得古代鱼类如何分类?5.现生鱼类如何分类?6.硬骨鱼纲如何分类?第一章鱼体得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1.尾柄:2.吻部:3.眼后头部:4.眼间隔:5.颊部:6.鳃盖膜:7.喉部:8.下颌联合:9.颏部(颐部):10.峡部:11.头尾轴(主轴):12.背腹轴(矢轴):13.左右轴(横轴):14.上位口:15.下位口:16.端位口:17.颐须:18.颌须:19.鼻须:20.吻须:21.脂眼睑:22.小鳍(副鳍):23.脂鳍:24.软鳍鱼类:25.棘鳍鱼类:26.腹鳍腹位:27.腹鳍胸位:28.腹鳍喉位:29.鳍式:二、填空题1、鱼类得体型有、、与等。
2、硬骨鱼类得口依据口得位置与上下颌得长短可以分成三类: 口、口与口。
3软骨鱼类得鳍条为鳍条;硬骨鱼类得鳍条为鳍条,其又可以分为与。
4、鱼类得腹鳍得位置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低等原始得鱼类如鲤鱼、鲱鱼得腹鳍位;高等鱼类如鲈鱼、鳜鱼得腹鳍位,而鳚亚目鱼类得腹鳍位。
三、问答题1.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2.请说明鱼鳍得形态与功能得适应性。
3.简述鱼类各鳍得功能。
四、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得含义)1、大黄鱼得鳍式为:D、Ⅶ~Ⅸ,Ⅰ—31~34;大黄鱼得鳍式为:D、Ⅷ—Ⅸ,Ⅰ—31~342、鲈鱼得鳍式为:D、Ⅻ,Ⅰ—133、鲤鱼得鳍式为:D、3,15~22 或D、3—15~22或Ⅲ-15-224、宽尾鳞鲀得鳍式为:D、Ⅱ,2十25第二章鱼类得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1.鳞棘或环片:2.鳞焦:3.鳞沟或辐射沟:4.棱鳞:5.侧线:6.侧线鳞:7.鳞式:二、填空题1、根据鳞片得形状、构造以及发生特点,可将鳞片分为三种类型,为、与。
鱼类学(形态分类)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1.体轴左右对称,一般有三个体轴(1)头尾轴 (第一轴或主轴)(2)背腹轴(第二轴或矢轴)——与头尾轴垂直(3)左右轴(第三轴或侧轴)——与前两轴相互垂直1.体型一般有四种类型(1)纺锤形(马鲛鱼、金枪鱼等)(2)侧扁形(鲳鱼、圆头鲂等)(3)平扁形(鮟鱇鱼、鳐鱼等)(4)圆筒形(黄鳝、鳗鲡等)第三节头部器官1、头部器官(1)口(2)唇(3)须(可以根据口须的位置、形状、长短、数目作为分类特征)(4)眼(无泪腺、无真正眼睑,部分鲨鱼有瞬膜)(5)鼻孔(鼻孔不与口腔相通,与呼吸无关)(6)鳃孔(鳃裂)(呼吸相关)(7)喷水孔(退化的鳃孔,大多数鱼退化掉)第四节鳍1.鱼鳍分类和功能鱼鳍分类和功能2.鳍式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
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
举例: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皮肤1.鱼类的皮肤分为两层(1)外层——表皮a. 发生层(表皮细胞的发源地)b. 腺层(除去发生层其余都是腺层,存在大量腺细胞)(2)内层——真皮由上至下a. 外膜层b. 疏松层c. 致密层第二节腺体1.鱼类腺体分类和功能(1)单细胞腺(主要分泌粘液)a.杯状细胞b.棒状细胞c.颗粒细胞d.浆液细胞(2)毒腺(分泌各类毒素)第三节鳞片1.鳞片分类(1)盾鳞盾鳞(placoid scale),为板鳃鱼类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结构分基板和鳞棘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