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南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概论2-1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2-1课号:1040012081所属院:化学学院日期:2011 年05月09日填表说明1、“预备知识”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学习需要先修的课程和知识要求。
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培养人才起的作用。
3、“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填写:(1)列出主要章节的标题(2)在每个标题下写出主要内容的细目(3)各章节分配的教学时数(4)各教学环节(习题、实验、课堂讨论、写作、社会调查、测验、考试)的内容和时数。
(5)实验课程要详细列出每个实验的名称、内容、学时数、实验性质(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类别(选做、必做)和实验的分组情况等。
(6)实践教学课程要写出相应的时间、地点、方式、教学内容等。
4、“补充说明”一栏写明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南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概论2-2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2-2课号:1040012082所属院:化学学院日期:2011 年05月09日填表说明4、“预备知识”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学习需要先修的课程和知识要求。
5、“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培养人才起的作用。
6、“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填写:(7)列出主要章节的标题(8)在每个标题下写出主要内容的细目(9)各章节分配的教学时数(10)各教学环节(习题、实验、课堂讨论、写作、社会调查、测验、考试)的内容和时数。
(11)实验课程要详细列出每个实验的名称、内容、学时数、实验性质(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类别(选做、必做)和实验的分组情况等。
(12)实践教学课程要写出相应的时间、地点、方式、教学内容等。
4、“补充说明”一栏写明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编制2010年目录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8)3.《物理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21)4.《物理化学Ⅱ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8)5.《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3)6.《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56)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59)8.《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6)9.《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9)10.《高等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92)11.《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6)12.《仪器分析Ⅱ》课程教学大纲 (101)13.《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0)14.《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20)1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24)16.《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38)17.《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18.《化工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52)19.《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62)20.《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64)21.《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75)22.《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8)23.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181)24.《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93)25.《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97)26.《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12)27.《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19)28.《化工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5)29.《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9)30.《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大纲 (234)31.《表面活性剂》课程教学大纲 (241)32.《涂料与胶粘剂》课程教学大纲 (254)33.《食品与饲料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 (269)34.《日用化学品》课程教学大纲 (277)35.《染料与颜料》课程教学大纲 (290)36.化工制药》课程教学大纲 (298)37.《精细化学品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03)38.《市场营销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307)39.《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14)40.《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321)41.《绿色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34)42.《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337)43.《化工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45)4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348)45.《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350)4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352)47.《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355)《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工学院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组成、结构、合成方法、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化学基础课。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Orgonic Chemistry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学分:6 理论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
考试课。
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制备方法、鉴别和有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选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的能力及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科其他后续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等)打下牢固基础。
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思维、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应达到要求:1.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征。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4. 掌握各类主要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主要方法。
5. 掌握某些重要的反应规则及反应历程。
6. 了解各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名称:《有机化学》付建龙、李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年。
参考资料:《有机化学》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高鸿宾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烷烃主要内容: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烷烃的化学性质、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类型、氢原子类型及烷烃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杂化轨道理论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主要内容:烯烃及二烯烃的命名、异构现象、烯烃的结构、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烯烃的制备及用途、亲电加成及加成规则、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化学工艺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hemical Process Technology)目的和要求化学工艺学介绍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与工艺条件和过程涉及的设备等。
具体包括基本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方面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化工原料生产的资源变迁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并清楚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的基本内容。
无机化工部分以合成氨生产工艺为例讲授从原料气制取、一氧化碳变换、原料气交换和氨合成等工序的生产原理及工艺安排。
有机化工部分主要讲授烃类蒸气裂解制烯烃的工艺、石油化工中的催化氧化工艺、催化加氢工艺、催化脱氢与氧化脱氢工艺。
生物化工则主要介绍部分成熟的生物工艺过程。
要求学生能了解这些有代表性的化工过程的化学原理、过程热力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催化剂应用、工艺设计要求与工程考虑。
使学生对基本化学工业典型过程的共性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并具有综合应用大学三年所学知识对工业化实际过程进行分析的能力。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主体内容(60学时)第一章绪论(5学时)1.1课程介绍及参考书1.2化学工业的分类1.3化学工业的特点1.4化学工业的发展史1.5合成氨工业发展1.6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第二章合成氨工艺学(13学时)2.1合成氨的生产方法2.2烃类蒸汽转化]2.3重油部分氧化2.4煤气化2.5一氧化碳变换2.6原料气净化2.7氨的合成第三章烃类热裂解(12学时)3.1概述3.2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与机理3.3裂解反应的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3.4烃裂解工艺3.5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3.6乙烯生产的三废问题3.7石油化工的作用及乙烯生产无机化工工业部分小结(看录相)第四章催化加氢(4学时)4.1概述4.2催化加氢的一般规律4.3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第五节催化脱氢与氧化脱氢(6学时)5.1烃类脱氢反应的“化学”5.2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5.3烃类的氧化脱氢第六章催化氧化(10学时)6.1概述6.2均相催化氧化6.3非均相催化氧化第七章生化工艺(4学时)7.1氨基酸生产工艺7.2抗生素生产工艺第八章化工清洁生产8.1清洁生产的必要性8.2清洁生产的内涵8.3清洁生产的审计主要参考书[1]陈五平主编,无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79[2]吴指南主编,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修订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0[3]俞俊堂等主编,生物工艺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1991[4]梁仁杰等编,化工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1998[5]贡长生主编,现代工业化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武汉,1999[6]吴志泉等编,工业化学,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上海,1991[7]P hilip J. Chenier, Survey of Industrial Chemistry,2nd Revised Edition,VCH Publishers, Inc. 1992[8]C. A. Heaton, An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Chemistry, 2nd Edition,Blackie and Son Ltd. 1991。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专业)(physical chemistry)目的和要求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化工、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课程在化学化工教学计划的各自然科学理论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逻辑思维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习前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及其在多组分系统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统计势力学初步、界面化学基础、电化学、胶体化学等。
具体要求如下:(1)化学势力学:主要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的三大基本定律及其在多组分系统、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方面的应用。
掌握界面热力学,可逆电池热力学及胶体化学中的热力学知识。
(2)化学动力学:掌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了解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界面相的传递性质和反应性质。
初步掌握均相和多相催化原理。
(3)统计热力学:具备一些基本的统计热力学知识如玻尔茨曼统计、配分函数的意义。
掌握从分子配分函数及自由能函数表计算简单气相反应平衡常数及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函数。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课内学时 100 学分5′一、气体的PVT性质(讲授4学时)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3.气体的液化和临界状态,超流态介绍。
4.对应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及其应用二、热力学第一定律(讲授8学时,习题课2学时)1.热力学概论:热力学内容、方法、特点及发展简史。
2.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平衡态与热力学平衡、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量与强度量。
3.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及数学式、内容及焓、热与功、功与可逆过程、功的计算。
4.热容和热:恒容热容(C v)和恒压热容(C p)、C p与C v的关系、热容与温度关系、平均热容、恒容热和恒压热、PVT变化过程热的计算。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晶体学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Crystallography课程编号开课学期5学分/周学时 3 / 3课程类型学科类方向性课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材料科学基础选用教材潘兆橹,结晶学及矿物学(上册,第三版),地质出版社,北京:1993。
宓锦校,晶体学基础(讲义),参见,2004。
主要参考书[1]、埃文思(R.C.Evans) (英),胡玉才译, 结晶化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2]、陈焕矗,无机非金属材料,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1985。
[3]、陈焕矗,结晶化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1985。
[4]、陈敬中, 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Theories and technique,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
[5]、陈敬中, 准晶结构及对称新理论,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1996。
[6]、方奇, 于文涛, 晶体学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2。
[7]、李中和等,结晶化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1989。
[8]、梁栋材,X射线晶体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1991。
[9]、梁敬魁,相图与相结构(上、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93。
[10]、罗谷风,结晶学导论,地质出版社,北京:1985。
[11]、罗谷风,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8。
[12]、宓锦校、吴伯麟、袁润章等,无机材料晶体结构(CD-R),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武汉:1999。
[13]、潘兆橹,结晶学及矿物学(上册,第三版),地质出版社,北京:1993。
[14]、彭志忠,X射线分析简明教程,地质出版社,北京:1982。
[15]、钱逸泰, 结晶化学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99。
[16]、邱关明, 结晶化学,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武昌:1986。
[17]、肖序刚,晶体结构几何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
大纲制定者:黄保和大纲审定者: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
1.课程中英文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英文名称每个单词打头字母应用大写。
2.课程类型是指公共基本课程、校通识课程、院系通识课程、学科类通修课程或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3.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4.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限。
例如,“黄叔武、杨一平编:《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1999年7月。
”
5.开课专业必须明确,不能出现“等”字样,如“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
6.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少于200字。
7.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400字。
8.考核方式是指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其它考查方式。
9.其它信息是指该课程获奖情况,例如“优秀课程”、“名牌课程”、“精品课程”
或者“双语教学课程”等。
获奖情况必须注明获奖等级、级别。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
大纲制定者:陈良坦大纲审定者: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
1.课程中英文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英文名称每个单词打头字母应用大写。
2.课程类型是指公共基本课程、校通识课程、院系通识课程、学科类通修课程或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3.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4.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限。
例如,“黄叔武、杨一平编:《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1999年7月。
”
5.开课专业必须明确,不能出现“等”字样,如“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
6.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少于200字。
7.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400字。
8.考核方式是指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其它考查方式。
9.其它信息是指该课程获奖情况,例如“优秀课程”、“名牌课程”、“精品课程”或者“双语教学课程”等。
获奖情况必须注明获奖等级、级别。
厦门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附件材料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网络课程网页样例部分分析化学课程论文目录研究型学习考试方案之一(草案)方式:1.出卷(每个学生出一份试卷)要求:1)每份试卷出8题,1题为综合性设计题,3题计算题,其余为选择题或简答题。
2)考试内容符合教学大纲。
3)标明题目所要考的知识点,并简述出题的思路。
4)给出参考答案。
5)标明题目的创新性(自己出的(原创),参考书上的题目,但有自己的创新(部分原创,但不包含只改了数值的题目);若不标明,不记分。
6)标明题目是否开放型(答案是否唯一)。
交卷:试卷于1月10日下午交给主讲教师(写明学号、姓名、班级、时间);地点:化学楼515室提交:1)1份符合上述要求的试卷;2)1份只有题目的试卷(该试卷要求打印,或于1月10前发至信箱xqguo@)。
2.答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题号,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解该题的知识点,解题要点,并给出参考题解。
答辩时间:综合设计题不超过5分钟,计算题不超过4分钟,其它题不超过3分钟。
时间:见学院考试安排表并注意通知(根据报名参考人数确定答辩时间)。
要求:若有同学间考卷相同率达50%或50%以上,这些同学皆随机抽取其他同学的考题(不包含题目相同的试卷)进行讲解。
成绩评定1.试卷成绩(100分,由教学组评定)1)基本分:综合设计题12分,其余各题4分。
2)题目总体的难易程度(5分)3)知识点的覆盖面(8分,每题1分)4)知识点的正确性(题目所含知识点与所标明的知识点是否一致?题目的正确性)(24分,每题3分)5)题目的创新性(加分或扣分)①原创性题目题目分×1.2②部分创新题目题目分×1.0③合作性题目(与其他同学的相同)题目分÷相同题目数(在全部参考学生的题目中)④无原创性(照抄习题集或只改了数值的计算题)题目分×0.0⑤原创开放性题目题目分×1.5⑥参考答案的正确性:综合题9分,其余题各2分2.答辩成绩(100分,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评定)1)题目的正确性以及对知识点的把握20分2)出题的思路20分3)题目的创新性30分4)表达10分5)参考答案的正确性20分3.评卷成绩(10分,由教学组评定)根据对其他同学答辩成绩的评定的正确性评定,分四级:10分,8分,6分,4分。
2024普通化学课程大纲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主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2 化学键和分子构造- 化学键的类型和形成- 分子构造和几何形状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变和化学反应1.4 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变化第二章:无机化学2.1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的定义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应用2.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电位2.3 重要无机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和应用第三章:有机化学3.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类别- 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等有机化合物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3.2 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 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变化- 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和应用3.3 重要有机物- 高分子化合物和聚合反应- 有机物的功能性和应用第四章:化学分析4.1 定性分析方法-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标记试剂的使用和分析结果的判断4.2 定量分析方法- 重量法和容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等的操作和计算4.3 分离和提纯方法- 蒸馏、结晶、萃取等分离技术- 过滤、净化和分馏的应用第五章:化学与生活5.1 化学能源和环境- 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化学污染和环境保护5.2 化学与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作用- 化学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5.3 化学药品和医药-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药物合成和临床应用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了解重要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包括能源、环境、食品和医药领域。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甲醇—水系统甲醇回收设计者:专业:学号:指导老师: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200 年月日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15000吨/年甲醇—水系统甲醇回收精馏塔设计设计条件:泡点进料,塔顶压强109.5kPa,冷却水温28℃,加热蒸汽压力0.2 MPa(表压)处理量:15000吨/年进料浓度:19%甲醇(质量)处理要求:塔顶浓度≥98.5% (质量)塔底浓度≤0.2% (质量)年工作小时:7200小时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 年月日目录设计方案简介 (4)工艺设计说明 (4)精馏塔的设计计算 (6)精馏塔工艺计算 (9)精馏塔主要工艺设计 (14)填料塔结构设计 (19)塔附件的选型与设计 (23)设计结果概要 (31)塔强度设计和稳定校核 (31)参考文献 (40)结束语 (40)设计方案简介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精馏过程在能量剂或质量剂推动下,使气液两项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
根据生产上的不同要求,精馏操作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有些特殊的物系还可采用衡沸精馏或萃取精馏等特殊方法进行分离。
本方案设计了一座填料精馏塔并采用连续精馏方式来完成回收甲醇的任务。
工艺设计说明1.塔型选择一个精馏塔的分离能力或分离出的产品纯度如何,与原料体系的性质、操作条件以及塔的性能有关。
实现精馏过程的气、液传质设备,主要有两大类,板式塔和填料塔。
本设计选取的是填料塔,填料塔结构简单、装置灵活、压降小、持液量少、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耐腐蚀,而且易于处理易起泡、易热敏、易结垢物系。
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以及性能稳定的特点。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关于颁发2005-2006学年各项奖教奖学金的决定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各单位推荐,学院评奖委员会评定,2005-2006学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蔡长质奖教金”、“傅鹰奖学金”等奖教、奖学金获奖名单如下:一、奖教金获奖名单(一)、园丁奖林竹光、张洪奎(二)、蔡长质奖教金胡晓兰、蔡思鸣(三)、69/70校友奖教金江青茵、蔡海苗、叶艺文二、奖学金获奖名单(一)、傅鹰奖学金黄桃(博)、刘连(本)。
(二)、卢嘉锡奖学金陈艺聪(硕)、岳红军(本)。
(三)、蔡启瑞奖学金盛景云(博)、阮艺斌(本)。
(四)、郑重—顾学民奖学金谭元植(本)、陈雷奇(本)、钟菲菲(本)、江文生(本)、林颖(本)。
(五)、黄本立奖学金赵玉丽(博)、黄荣夫(硕)(六)、吴思敏奖学金方美娟(硕)、高素君(本)、裴丹青(本)、陈剑飞(本)、贾飞(本)、林逸君(本)。
(七)、蔡长质奖学金王欣(本)、张灿洪(本)、李凌芳(本)。
(八)、朱沅奖学金崔丹妮(本)、亢磊(本)。
(九)、陈国珍奖学金杨勇(博)、杨睿(博)、韩莉锋(硕)、郑洁(硕)刘增涛(硕)、肖来龙(硕)。
(十)、大平奖学金宋玉兴(硕)、赖跃坤(硕)、彭小亮(硕)、郑毅芳(硕)、谢鹏辉(本)、赵军(本)、林苏娟(本)、吴慧青(本)。
(十一)、三达奖学金金夕(硕)、张荣华(硕)、李东华(硕)、黄维雄(硕)、黄龙门(硕)、唐毅(硕)、谢永元(硕)、蔡智慧(硕)、江芝仲(硕)、苏炳煌(硕)、宗晔(硕)、邢雁(硕)、郑淑真(硕)、刘海(硕)、林凤玲(硕)、龚磊(博)、吴丽琼(博)、汤贵兰(硕)、冯力(硕)、王培红(硕)、黄阗华(硕)。
(十二)、广东光华化学奖学金邹玉满(硕)、匡勤(博)、许雪飞(博)、陈健(博)、李剑锋(博)、郝洪庆(硕)、刘波(博)、陶颖(硕)、廖颖敏(博)、李俊平(硕)、陈世礼(本)、聂爱英(本)、梁兴华(本)、吴崔晨(本)、张志灵(本)、林琳(本)、罗佳(本)、冷雪飞(本)、陈金美(本)、刘珊珊(本)、朱政(本)、林玲(本)、施德(本)、王鸿娜(本)、梁清(本)。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
大纲制定者:陈良坦大纲审定者: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
1.课程中英文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英文名称每个单词打头字母应用大写。
2.课程类型是指公共基本课程、校通识课程、院系通识课程、学科类通修课程或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3.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4.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限。
例如,“黄叔武、杨一平编:《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1999年7月。
”
5.开课专业必须明确,不能出现“等”字样,如“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
6.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少于200字。
7.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400字。
8.考核方式是指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其它考查方式。
9.其它信息是指该课程获奖情况,例如“优秀课程”、“名牌课程”、“精品课程”或者“双语教学课程”等。
获奖情况必须注明获奖等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