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复习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911.00 KB
- 文档页数:2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复习教案新人教版【xx高考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高考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xx高考考点预测】xx年高考,诗歌鉴赏仍是重点,考查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比较阅读鉴赏题可能有所增加,像xx年湖南卷那样,把两首在某一点有相通之处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异同;选材范围会有所扩大,不仅有大师级诗人的作品,也会有不知名诗人的作品,不仅有唐诗宋词,还会有清诗甚至是近代诗等非主流的作品。
总体上看,xx年高考仍以"稳"为主。
【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课前预习阅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二、诗歌中的物象诗歌中的物象既可以是事物形象,又可以是景物形象。
前者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事物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新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是融会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立题的,但是许多考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甚至全然牛头马嘴,因此这里试图采用由分而总的方法,帮助考生提高基本的鉴赏能力。
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
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
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
例1: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但这首诗风格豪放,意境阔大,而且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全词写的都是梦境:上片写词人飞上了天,天帝很关心她,“殷勤问我归何处”,即问她要到哪里去,归宿是什么?下片写她对天帝的回答。
“我报”即我回答说,“路长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忧伤。
她不满于“学诗漫(徒)有惊人句”,而要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2022高考二轮专题讲解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包括两类:〔1〕作品中描写的人物。
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
〔2〕诗人自我形象。
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
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而在抒情诗中,那么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一〕作品中描写的人物。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首诗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
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
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表现了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坚决信念。
〔二〕诗人自我形象。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①沧洲:水边陆地,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解析: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创作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洲时所写。
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就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学案52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复习任务 1.抓住咏物诗中的语言文字,把握物象特征和情志。
2.分清两类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作用分析①物象多考查概括物象特征与情志。
②人物形象多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③属于轮考点。
2020 全国Ⅲ卷《苦笋》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特征分析2017 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性格分析知识图要活动一分析概括物象特征和情志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2020·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鉴赏食粗茶淡饭之时,被藜藿占据的盘中,剥开的苦笋如退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让诗人眼前为之一亮。
面对盘中白而有节的苦笋,诗人不禁想到性情耿介之人,笋之节与生俱来,人之耿介又何尝不是?诗人定然读过黄庭坚的《苦笋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耿介敢谏的魏征。
魏征与苦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苦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思路】1、知识储备探讨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不能抛开诗歌的本质和读懂诗歌的方法,否则,便不会有好的效果。
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根本特征是语言,诗歌是通过凝练性、形象性、跳跃性、韵律性的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
读懂古代诗歌一般要经过三步:一“译” ,二“悟”,三“情感”。
因为诗歌语言“四性”特点,又是古代诗歌,所以,将诗歌语言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的语言,这当是第一步;由第一步再加上诗歌的表现技巧,你能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字面暗示等的“言简”感悟其“意丰” ,最终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这才叫读懂诗歌。
我们所说的鉴赏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无思路可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有时又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2、答题思维要通过以下办法把握诗词中的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式鉴赏形象,三步模式: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考点内容: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解题思路:1、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抓住烘托人物的景物描写。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2、答案的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二、答题方法:一般的短评式答题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忌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三、例题剖析: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回答后面的问题。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主标题: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副标题:把握诗歌形象类别,掌握塑造形象的方法。
关键词:形象,类别,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古代诗歌的形象,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隐喻和象征等的解读。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塑造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意”。
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一、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它包括①诗人之外特定的人物形象,②抒情诗中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③咏物诗中情感借托的事物即物象,④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景物即景象。
二、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
唐代诗人X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为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
2、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
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
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
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
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写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