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小结
- 格式:ppt
- 大小:568.50 KB
- 文档页数:14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语二、概念解析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三、鉴赏指导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鉴赏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②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四、设题方式:(1)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3)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五、答题步骤(“三步法”):(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2)(结合手法)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六、例题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依据①: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描绘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儿形象?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