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影像
- 格式:pptx
- 大小:6.51 MB
- 文档页数:19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要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以CT、MRI为主要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⒈适应征:对颅骨的显示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特别对怀疑侵犯颅骨的病变、颅骨的先天性畸形等病变X线检查有很大的价值。
⒉局限性:中枢神经系统X线检查的作用正在被逐渐减弱,对颅内病变的显示明显不如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脑组织与脑脊液的密度相似,除钙化外单凭头颅平片不能进行明确诊断。
二.CT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⒈适应征:CT以其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楚,可直接显示传统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结构和病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高,检查方便、迅速、安全。
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和普遍应用的检查技术,CT检查广泛适合于颅脑、骨性椎管及椎管内病变的检查,可显示颅内主要结构,对于皮质骨、钙化的显示均优于MRI。
对于病变内的钙化灶、累及骨质的病变具有独特的价值。
⒉局限性:CT对脑、脊髓和软组织细节的显示稍逊色于MRI。
三.MRI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⒈适应征: MRI因其具有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安全、无创;对脑质、脊髓和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能直接进行多方位成像,便于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可分别在T⒈T2和质子密度等多参数成像取得正常组织与病变之间的影像对比,可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主要检查技术。
MRI特别适合颅脑、椎管内和脊髓病变的检查,是颅颈交界区、颅底、后颅窝及椎管内病变的最佳检查方式和脊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
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用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
⒉局限性: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绝对禁忌检查;对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或异物的病人亦有严格限制,有的绝对禁忌MRI检查;MRI对皮质骨、钙化的显示不如CT;设备昂贵,检查费用较高。
四.X线血管造影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⒈适应征:血管造影在神经系统的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介入治疗中发挥着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一、脑1、大脑(1) 脑皮层:表面光滑,对称,灰白质分界清晰。
(2) 侧脑室:大小对称,形态正常。
(3) 脑室周围白质: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4) 大脑基底神经节:对称,无明显异常。
(5) 大脑半球间沟回:正常走行,无异常扩张或闭塞。
(6) 大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7) 脑脚: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2、小脑(1) 小脑半球:对称,形态规则。
(2) 小脑蚓部:位置居中,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3) 小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4) 腮下裂:未扩张。
3、脑干(1) 中脑、脑桥、延髓: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4、脑脊液系统(1) 脑脊液循环通畅。
(2) 蛛网膜下腔、脑室: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5、血液供应(1) 硬膜外间隙:无异常血肿或积液。
(2) 大脑中动脉及分支:形态正常,无狭窄或闭塞。
(3) 大脑旁脑池:形态正常,无异常。
二、脊髓1、脊髓形态:连续、对称,形态规则。
2、脊髓髓中: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3、脊髓腔:通畅,无异常。
附件:1、脑部MRI扫描影像。
2、脊髓MRI扫描影像。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的光滑灰质层,负责感知、认知和运动控制。
2、侧脑室:大脑内部含有脑室系统,侧脑室位于大脑的中央,负责产生和储存脑脊液。
3、脑室周围白质:脑室周围的白质区域,包含神经纤维束和轴突。
4、大脑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深部的神经结构,包括伏核、尾状核等,参与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等功能。
5、大脑半球间沟回:位于大脑半球表面的褶皱结构,增加大脑表面积,与学习和认知能力相关。
6、大脑脑池:大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7、小脑蚓部:小脑中央的结构,负责平衡和协调运动。
8、小脑脑池:小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9、腮下裂:一种颅内正常解剖结构,位于脑下部。
10、中脑、脑桥、延髓:脑干的不同部分,负责调节呼吸、心跳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