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卡萨布兰卡》的语用话语分析_172

电影《卡萨布兰卡》的语用话语分析_172

电影《卡萨布兰卡》的语用话语分析_172
电影《卡萨布兰卡》的语用话语分析_172

电影《卡萨布兰卡》的语用话语分析一、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概述

电影《卡萨布兰卡》在1944年的第16届奥斯卡奖的角逐中,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大奖,同时获得了六项提名。对于这部经典影片,之前的专家与学者主要从电影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的音乐、叙事结构和人物分析等,而本文则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对影片进行话语分析,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及对白中的弦外之音。

电影《卡萨布兰卡》讲述了关于两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的三角恋故事,这个政治和爱情的间谍故事发生在二战背景下民主和独裁的冲突之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为了光荣的事业牺牲爱情。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时代,希望与绝望并存,爱情、理想在混乱的城市和混乱的人心中显得如此苍白“小我”服从“大我”的精神永远值得称赞,这部由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歌颂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影片也因而成为不朽的经典。

二、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等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并认为,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相互合作的,双方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愿望:双方的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因此,人们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该愿望。那么,在会话言谈中人们是如何遵守合作原则,达到相互理解、彼此配合,从而顺利实现交际呢?不管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都遵守“合作原则”这一基本原则,根据会话目的或交流方向,提供交际所需的话语或信息。

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A.量准则(Quant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不少。

(a)所提供的话语应该包含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提供的话语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B.质准则(Qual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不要说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

D.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要井井有条。

然而,合作原则是对人们实际行为的描绘,并非告诉人们该如何去做,因此不应视为规范。这些准则并非说话的一种底线,是人们理解话语的基础。因此,合作原则的重要性并不限于它本身,更在于违反它所产生的言外之意,即Grice所指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产生的语用效果。

三、合作原则中在电影中的蓄意违背

本文探究影片中的对白是如何通过蓄意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数量、质量、关系准则以展现人物性格,提

升影片的艺术魅力。对于方式准则的蓄意违背,在这里不在陈述。由于影片中许多对白都体现了蓄意违背合作原则,在本部分只挑选典型部分对白进行分析。

1.量准则的蓄意违背。两个德国信使在卡萨布兰卡被杀后,德国警察头目司特拉斯少校来到卡萨布兰卡追查此案,法方维系政权警察局局长雷诺到机场去迎接司特拉斯,在机场,雷诺局长说道:“你可能会觉得卡萨布兰卡的天气有点暖。”斯特拉斯回答道:“全德国人必须适应各种气候,从而过到撒哈拉。”

Captain Renault:You may find the climate of Casablanca a trifle warm.

Major Strasser:We German must get used to all climates,from Russia to Sahara.

雷诺局长的问题暗含的意思是德国人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不应该来这里,当雷诺局长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斯特拉斯少校应该回答是或者不是,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回答,而是以上的回答,显然他回答的信息超出了交际所需,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原则,

当时德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且德国已经占领了巴黎,斯特拉斯少校这样回答的含义是德国人可以攻占任何想攻占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回答,刻画了一位咄咄逼人的德国军官形象。

2.质准则的蓄意违背。当女主人公伊尔莎和她的丈夫拉斯罗走进瑞克酒馆的时候,伊尔莎认出了弹钢琴的山姆,之后便有了山姆和她的谈话,当伊尔莎询问关于瑞克的下落时,山姆却说:“整晚没有见到瑞克了。”之后伊尔莎询问山姆瑞克什么时候回来,山姆却说:“瑞克回家了,今晚不会回来了。”

Lund:Where is Rick?

Sam:I do not know. I have not seen him all night.

Lund:When will he be back?

Sam:Not tonight no more he ain’t coming. He went home

在伊尔莎和山姆的谈话前,山姆是见到过瑞克的,

而且他知道瑞克不久就会回到酒馆,而谈话过程中山姆却说整晚没见过瑞克了,并断定瑞克已经回家了,今晚不会再来了。在该对白中,可见山姆所提供的信息是不真实的,明显违背了会话原则中的质准原则,山姆之所以向伊尔莎提供虚假信息,是因为她不想让伊尔莎再见到瑞克,因为在巴黎的时候,伊尔莎的不辞而别深深地伤透了瑞克的心,山姆担心瑞克见到伊尔莎会伤心,他不希望瑞克再见到伊尔莎,所以向伊尔莎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山姆既是瑞克的老朋友,又是瑞克的员工,通过这部分对白分析,突出了山姆与瑞克之间的深厚友谊。

3.关系准则的蓄意违背。当司特拉斯少校在酒馆抓到谋杀两位德国信使的凶手后,又在酒馆碰到了捷克左翼运动领袖拉斯罗,他担心瑞克和拉斯罗有牵连,于是便对瑞克进行了询问,

Major Strasser:What is your nationality?

Rick:I am a drunkard.

当司特拉斯少校问到瑞克的国籍的时候,瑞克却

回答了自己是酒鬼,显然他的回答和问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他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瑞克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他想向司特拉斯少校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他对战争和政治不关心,无论曾经是逮捕犹佳特还是即将要逮捕的拉斯罗,他都不会插手。足见瑞克是个中间派,这也为日后瑞克千方百计帮助伊尔莎和拉斯罗出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瑞克的大局观。

四、结语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从以上经典对白分析可知,人们在实际交往中往往通过违背合作原则表达言外之意。本文以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通过影片《卡萨布兰卡》中的对白进行分析,分析影片中对白如何蓄意违背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原则、质准原则和关系原则,从而有效地帮助观众理解剧中人物话语的弦外之音,把握影片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观众对影片的总体鉴赏水平。不仅如此,以语用学分析为视角的影视教学对于推动外语教学的全面改革还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话语分析

提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追踪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不同 特点。同时对一些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诸如话语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划界、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等 ,也作了介绍和归纳。本文还着重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学科近些年研究的新动向。 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1.历史背景 1952年,Zellig 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 e杂志上。此后,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性的研究。在欧洲,Hartman,Schmidt等人开始从事话语分析,捷克斯洛伐克的学者对topic,comment等概念很 有兴趣,这引起了他们对话语结构的重视。由Halliday(1961)发展而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不只对句 子的主题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对句子和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美国,Hymes(1964)编的Languagein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问世,书中已经注意到“言语交际”的形式,并进行了“讲话 形式”等课题的研究。Pike对语言和人类行为语位的研究,也促进了话语分析的发展,他和他的追随者对土著 语中叙述体的研究一直与话语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段时间的研究是话语分析的萌芽时期,其特点是各自进行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其影响也不 大。 2.形成和发展 2.1.形成阶段 70年代(包括60年代底),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大批出现,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开 始形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视。 2.1.1.大量论文、论文集和专著的出现 这段时期,研究话语的论文大量出现,专著和论文集也出了几十部。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reference (指称),deixis(指示),anaphora(回指),context(语境),topic and comment(话题和述题),co hesion and coherence(外在接应和内在接应),substitution(替换)等等。 有影响的论文集有:Studies in Text Grammar(篇章语法研究,Petofi& Rieser (eds.),1974);Text v 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linguistics(篇章和句子:篇章语言学的基本问题,Petofi (ed.), 1978);Cohesion and Semantics(外在接应和语义学,?stman (ed.),1978), Paperson Discourse(话语 论文集,Grimes (ed.), 1978);Frame Conception andText Understanding(框架概念和篇章理解,Metzing

礼貌原则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礼貌原则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陶胜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摘要】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同时也要遵循礼貌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相互的友好交流。本文阐述了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六准则并通过实例分析了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 准则 运用 成功的会话需要交际双方的合作,即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美国语言学家H.P.Grice于1975年提出了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 p le):说话时交际双方要相互合作,要遵守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往往不遵守这些准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在对合作原则之下的各准则普遍性提出质疑的同时,B r own,Levins on和Leech等学者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语言使用的礼貌问题。Leech指出,出于礼貌,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让听话人去意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Leech提出了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的礼貌原则,意以此来拯救合作原则,圆满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大多数情况,人们说话交际是由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一种语言行为必定是一种社会行为。在交际中我们必须考虑社会所能接受的各种因素,使用恰当的语言,运用合适的礼貌原则,促成有效的言语交际。 1 Leech礼貌原则的六准则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人们必须遵守一些特定的原则,才能达到相互的友好交流。这些原则包括交际时要宽宏、谦虚、同情、得体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其中每条准则都包含两条次准则。 1.1 得体准则(TactM axi m) 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 Lend me your car!(不礼貌) Could you lend me your car?(礼貌) 112 慷慨准则(Gener osity Maxi m) 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 You must come and have dinner with us.(礼貌) W e must come and have dinner with you.(不礼貌) 113 赞扬准则(App r obati on Maxi m) 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A:Do you like these app les? B:I’ve tasted better.(含蓄礼貌地评判) 114 谦逊准则(ModestyMaxi m) 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How stup id of me!(礼貌) How s mart of me!(不礼貌) 115 赞同准则(Agree mentM axi m) 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A:That dress she is wearing is beautiful,don’t you think s o? B1:Yes,abs olutely.(礼貌) B2:I don’t think it’s beautiful at all.(不礼貌) 1.6 同情准则(Sy mpathy Maxi m) 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A:My kitten died last week. B1:So we won’t be annoyed by that nasty little ani m al any more.(不礼貌) B2:It’s most unfortunate that you l ost your pet.(礼貌) 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应遵守以上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从以上各项准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说话人说话时应尽量多尊重别人,多给别人一些方便,尽可能多让自己吃一点亏,从而使交际双方都感到受尊重,同时又反过来使对方获得对自己的好感。当然,人们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恪守礼貌原则,例如在紧急的情形下,或在意外事件中,在激烈争辩或紧张工作的场合,或在十分亲密友好的朋友间,礼貌原则可能会让位于话语的内容,屈居于次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Byra m.M.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 on,Multilingual Matters46.MultilingualMatters L td,1989. [2] 川上郁雄.「「日本事情」教育における文化の問題」[J].「21世紀 の日本事情」創刊号, 京:くろしお出版,1999. [3] 李!奉.「転 期を迎えた日本語教育に求められるもの」[J].「日 本語教育」119号,2003.[4] 倉地 美.「対話からの1文化理解」[M].頸草 房,1992. [5] 原綾乃.「留学生と日本人学生の交流促進を目的とした ψ 教育の実践」[J].「日本語教育」117号,2003. [6] 国立国語研究所日本語教育 ψ日本語教育研究室.「1文化 接触と日本語教育」[J].「日本語学」8号,1989. [7] 细川英雄.「ことばと文化を結ぶ日本語教育」[M]. 京:凡人社, 2002. 2007年6月 双语学习?教育创新?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一、引言 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好听的话”。《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著)中对委婉语的定义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关于委婉语的分类有很多,有人从委婉语的功能上将其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两类:前者与禁忌语(taboo)有关,是消极委婉语;后者与礼貌,避免冲突并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的需要有关,是积极委婉语。例如: janitor被称为building engineer, cemetery叫做memorial park,“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fter class.”等都属于委婉语的范畴。 在日常交际中,仅仅清楚、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不够的,由于语言不当甚至粗俗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屡见不鲜。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润滑剂,被时时处处使用着。对此,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H .Leech在1980年从语用学角度,提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作为对Grice合作原则的“拯救”,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并指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为了维护双方的面子,这就不得不与委婉语产生密切的联系。 二、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Leech(1987)提出的礼貌原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也就是尽量赞誉别人,让自己多吃一点亏。在语言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取悦对方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其准则如下: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自身受惠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

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

2001年第5期 外 国 语 总第135期 No.5, September 2001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35 25 文章编号:1004-5139(2001)05-0025-07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  王建华 (东华大学 外语学院 英语系,上海 200051) 摘 要:话语是交际双方特定语用距离的反映;语言礼貌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它是否切适于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语用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和确定的,它随着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交际者可以凭借一定的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现有的语用距离。因而,话语礼貌具有动态性和可洽商性的特征。 关键词:语用距离;话语礼貌;切适性;动态性;可洽商性 Utterance Politeness and Pragmatic Distance WANG Jian-hua (English Depart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 Abstract: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is a signal of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participants and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participants is the determinant of politeness at the utterance level. Utterance politeness i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linguistic politeness to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participants, which is calculated and determin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Participants can maintain or alter their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them by employing certain linguistic means. Therefore, utterance politeness is characterized by fluidity, and by negotiability. Key words: pragmatic distance; utterance politeness; appropriateness; fluidity; negotiability 一、引言 礼貌已成为语用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在这个研究领域里最有影响的是Leech 、Brown & Levinson ,但他们的观点有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Leech (1983)的礼貌原则主要从语义及其表达手段来界定语言的礼貌性,虽然比较成功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常常违反合作原则而使用间接语言,却显得过于绝对。(何,1989,2000; Gu,1990; Fraser,1990; 徐,1992; Mey, 1993; 王,1998, 1999) Brown & Levinson (1978,1987)的“面子理论”在界定语言礼貌 时引入了社会因素,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说,其绝对性是减弱了,但礼貌问题是否就是面子问题,也不无商榷之处;判断礼貌的社会因素(社会距离、相对权势)也有互相包容之嫌。(Matsumoto,1988; Gu,1990; Kasper,1990; Fraser, 1990; Mao, 1994; 王, 1999; 何, 2000) 本文试图在批判地接受Leech 、Brown & Levinson 等关于语言礼貌观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探讨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话语礼貌

语用的礼貌原则

语用的礼貌原则 人们用言语交际,其实就是传递信息来影响受话人,实现双方的互动,以达到自己言语的目的。在交际过程中,除了合作原则以外,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在言语行为中渗透尊重对方、保护对方自尊心的礼貌信息,是信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社会礼貌规范。礼貌原则也是对合作原则的完善和补充。这些社会礼貌规范就是礼貌原则的内容。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 得体准则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减少对别人不利的信息,尽量符合共同的习惯和心理,不要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例1: 在饭店里吃饭。 服务员:——溜肝尖来啦! 顾客甲:——我看看,我看看。嗯,这是健康的猪肝。如果这猪得了肝炎或肝硬化,颜色就不这样了。 例2: 服务员:——口条来了! 顾客甲:——我看看,我看看。嗯,这就是猪舌头。你看,这上边的点点,就是乳突,专门分泌唾液的。唾液你们知道吗?就是哈啦子。 上面两个例子的说法都很不得体。 2、慷慨准则 慷慨准则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减少利己的信息,尽量让对方从掩护行为和话语信息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例1: 奥地利电影《希西公主》中,希西公主的公爹——老国王处处跟别人“打岔”,一问三不知。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说“太棒啦!”。大家都以为他耳朵不灵。实际上他是:“听喜欢的话就不聋,听讨厌的话就聋。” 能够做到听了讨厌的话像是没听见一样,这的确是极端的“慷慨大方”。试想,和这样的人交流,一般不会有什么尴尬和不快。 3、赞誉准则

赞誉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避免贬低对方、而应当多赞誉对方。 否则,就会导致交流失败。 例1: 有次某影视摄制组到一所大学与高校学生交流、座谈。 剧组人员没有按时到会,千余名大学生等了一个多小时。 会议即将结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责问: ——你们是否觉得我们的时间不值钱? 某演员回答道: ——我觉得这位同学有点像《有话好好说》里的张秋生,把小事夸大了。 又说: ——我还觉得你像记者,记者就是这样,喜欢猜测,猜测别人心里想什么。 显然,这位演员的话违背了赞誉准则。 他的话刚说完,场内立刻大哗。 现场有多位记者甚至围追不放,一定要讨个“说法”。 4、谦虚准则 谦虚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保持谦虚的态度。 谦虚包括耐心听对方说话、对自己的评价要尽量保持谦虚和低调,不能夸大自己的优点、忽视或者掩盖自己的缺点。 如果违背这一准则,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例1: 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单位的主考官问: ——请告诉我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应聘者回答: ——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 这样说显然既不合逻辑,而且也十分不谦虚。 例2: ——你有哪些优缺点? ——我没发现自己什么缺点,可以胜任任何工作。 这样说既不符合实际,更违背了言语行为的谦虚准则 5、赞同准则

国旗下讲话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喜欢听故事吗?故事的名字叫《脏嘴巴的小白兔》。 小白兔学了一句骂人的话,它觉得很好玩,就老说这句话。小白兔跟小黑熊踢皮球,小黑熊不当心,把球踢在它脸上。小白兔不高兴了,就拿这句话骂小黑熊。小黑熊说:“哦!你嘴巴不干净,我不跟你玩!” 小白兔赶紧回家刷牙,心想:“这下子,我的嘴巴干净了!” 小白兔跟小猴子玩跳绳。小猴子不当心,绊了它一跤。小白兔就拿这句话骂小猴子。小猴子不理小白兔了,它说:“你嘴巴脏,我不跟你玩!” 小白兔赶紧回家漱口,心想:“这下子,我的嘴巴不脏了!” 小白兔跟小鸭子一起划船。小鸭子不当心,把水花溅到它身上。小白兔就拿这句话骂小鸭子,小鸭子说:“你嘴巴臭,我不跟你玩!” 小白兔赶紧跑回家,戴上口罩,心想:“这下子,人家闻不到我嘴巴臭了!” 可是,大家还是说小白兔的嘴巴脏,嘴巴臭,不愿意跟它玩。 小白兔哭了,它对大家说:“我刷了牙,漱了口,还戴上口罩,怎么还说我嘴巴脏,嘴巴臭啊!” 朋友们说:“我们不是说你不卫生,是说你爱骂人,说脏话,不讲文明礼貌!” 小白兔低下了头,说:“哦,我明白了!” 以后,小白兔不说脏话了,大家又和它一起玩了。 有一次,小黑熊跑着跑着,不当心把小白兔撞倒了。小黑熊赶紧把小白兔搀起来,问它:“你跌疼了吗?” 小白兔笑着说:“哦,没关系,没关系!” 小白兔不当心,把小花猫的衣服弄脏,它赶紧用自己的手帕帮小花猫擦干净,还说:“对不起,对不起!” 大家都高兴地说:“小白兔懂礼貌了,嘴巴变香了!”小朋友们,故事好听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有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才会成为我们大家的好朋友。 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很容易,就让我们先从说好下面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吧,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说,我说一遍,你们说一遍,好吗? 您好、欢迎、请、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谢谢、再见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文明礼貌用语就像一朵花,她可以让我们变得更美丽。希望小朋友们都能讲好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美丽的好孩子!

请求语中礼貌策略的语用学分析

请求语中礼貌策略的语用学分析 本文依据J.R.Searle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eory),Brown&Leevinson的面子(face theory)理论和面子威胁理论(face threatening act),以及相关的语境语用理论等,对于请求语中使用礼貌策略一语言现象从语用学语境角度进行了基本的分析,从而得出请求语中礼貌策略基本有直接策略,常规间接策略及非常规间接策略并且的具体策略的使用受到情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测试了布朗和列文森在他们的礼貌理论中提出的普遍性原则。尽管关于请求语的礼貌策略在语言学界特别是语用学界有过大量的研究,但本文试图将请求语的礼貌策略的研究进一步总结,得出四大基本策略。 1.讨论礼貌语言的语用学基础。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它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如何理解及运用的专门学科。它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整体研究,反映话语和语境的关系。礼貌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也只有通过语用学才能得到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近二十多年来,西方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由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言语交际中的面子问题,以及对面子的威胁行为理论。他们认为面子分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指人们普遍怀有受表扬,被羡慕的愿望;消极面子则指人们对自身行动不受约束,不被打扰的愿望。因此礼貌也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前者指尽量增强礼貌话语的礼貌程度,如表示赞同,给予赞许等;后者指尽量降低不礼貌话语的不礼貌程度,如不干涉他人,不侵犯他人等。并且对面子的威胁行为在语言交际中就是尽量维护语对方的脸面——积极的和消极的,减少对面子的威胁程度,以使交际更能愉快的进行。 美国语言学家Grice 在1975年提出了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他认为,在言语交际中,为使交际顺利进行,双方的交流要限制于某一范围内,要有共同的目的,如果交际的双方答非所问,会话交流就无法进行。在1976年Grice还提出了会话含义学说,这一学说作为合作原则的有利补充,对于我们理解话语的言外之意和解释礼貌语言的运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礼貌现象作系统研究的是英国学者Leech。他在1983年的《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礼貌原则,又分为六条准则。虽然Leech指出,他的原则并非金科玉律,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但是礼貌的六条准则还是很好地解释了语言原则交际中的礼貌现象,弥补了合作的不足,解释了合作原则无力解释的问题。 例如:Mother: someone has eaten the icing off the cake. Child:It wasn’t me. 很明显,母亲和孩子的话是毫无关联的。两个人根本没有遵循合作原则来进行交际,但我们用礼貌原则进行分析的话,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出于礼貌,母亲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Vol.10No.1 2013年1月 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31.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 )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其宗旨是“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 ,197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渴望和谐的生态环境,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也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语言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王晋军,2007)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但总体上说来可归入 Halliday 和Haugen 所创的两大研究领域。第一,用“生态”作 为语言在环境系统中的隐喻,此类研究强调会强化或弱化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第二,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态”的含义并探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前者被称为“语言的生态学”,重视诸如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一类的问题。后者被称为“环境语言学”,研究课题涉及对特定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语言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语法等。(范俊军, 2005)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话语分析吸收了当代批评语言学的理念,即从生态学出发去批评和分析在语言上社会化的生态意识形态和行为。对话语和语篇的生态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对“表面生态化”(surface ecologization )现象的分析。如今,到处都是“绿色广告”,声称其产品或技术是“绿色”的、“环境友好”的,这种现象可归入语言使用的“表面生态化”。语篇的生态学分析就是要揭开这种表面生态化的虚伪面纱。 本文通过对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广告中表面生态化的现象,并指出其对环境的潜在的危害,提高人们对语篇中的非生态现象的识别能力。 2.广告语篇的生态话语批评分析2.1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广告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其具有美容或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化妆品广告通常会使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来诱惑女性购买。这些广告还经常强调它们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化妆品,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任何伤害,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去购 买和使用。下面是二则国际著名化妆品广告: 例一:ELIZABETH ARDEN Ceramide Gold Ultra Restorative Capsules Pure,potent,intensive.These new single dose capsules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Our exclusive CLX Complex delivers the restorative power of Ceramides and essential lipids to help strengthen skin ’s barrier against the visible signs of time. Supports skin ’s own natural collagen for a firmer outlook.Takes the focus off lines and wrinkles to maximise smoother,even toned,younger looking skin. 该广告使用pure 这样的词语,很容易使读者认为该产品是由天然成分制成的。其实我们除了Ceramide 之外,根本不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一方面强调该产品是高科技化妆品,另一方面又强调其天然属性,让读者感觉迷惑不已。 Restortive,younger,smoother 这些词语巧妙的使用,让人们觉 得会拥有漂亮光滑的皮肤,但却不知道能到达何种程度。 例二:LANCOME ABSOLUE ULTIMATE BX Replenish -Radiance -Anti-Brown spot Absolue Ultimate βX serum is enriched with our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ro https://www.doczj.com/doc/3511861132.html,bined with a bio -network of wild yam,soy,sea algae and barley,this serum helps the skin to regain a look of vitality and firmness ;deeply replenished with moisture,the skin ’s barrier function is reinforced.Reveal skin that looks visibly younger:wrinkles appear reduced,skin feels denser to the touch and your complexion looks more even and luminous LIFE BEGINS AR 50 Deeply replenish the skin,visibly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brown spots. 这则广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如βX serum ,Pro- Xylane 。广告中提到该产品使用了wild yam ,soy ,sea algae and barley 等天然成分,以减少我们对这种化妆品真实成分的 担忧。同样,该广告通过故意模糊天然和人造成分来蒙蔽消费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程建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语言学的诞生。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就 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即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分析。本文从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中发现,这些广告大量使用环保、天然等语言成分来掩饰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从而揭示了这些语篇中的非生态因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广告;批评话语分析 124··

话语分析基础知识PDF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 作者:冉永平 1.两门交叉学科 目前话语分析在研究超句现象、研究实际运用的自然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话语生成、理解以及运用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格局和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和语用学这两门语言学的分相学科都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它们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方面仍然众说纷纭,而且各自的基本理论尚需充实、完善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定界,存在两种说法:(1)话语分析属于语用学;(2)话语分析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们的学科交叉性,与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体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需要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格局。在有关话语分析的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的是交叉性研究,如话语和语法、话语和语义、话语和语用、话语和认知、话语和交际等。然而在语言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用学目前也正处于一个横向跨面、纵向深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的发展阶段,与话语分析一样都以实际运用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它们有较多交叉重叠之处。这为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现象本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补充纯语言形式研究的不足,但二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2.话语分析与语用学沟通的基础 话语分析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探讨语篇结构上彼此独立的句子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的,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与意义连贯问题,它注重语篇结构分析。hatch(1992)指出,衔接指连句成篇的表面形式特征,它包括语用学家levinson(1983)提出的五种指示标记(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社交指示、话语指示)和halliday和hason(1976)提出的五种语法衔接关系(参照、替换、省略、连接、词汇搭配)等,而连贯指语篇内的潜在连接功能,通过交际制略因素、方案(script)理论、言语事件结构等表现出来。可以说语篇衔接与连贯往往是多层次的,最上面层是包括语篇和语用学的社会符号层;第二层是包括及物性、逻辑连接、语篇结构等的语义层;第三层是包括结构衔接和主述位结构等在内的结构层;最后一层也是最低层就是词汇层和音系层(胡壮麟,1996)。这说明话语分析最终要超出语篇结构分析,将常规话语分析和语用学分析结合起来,相互弥补,才能理解一个完整的语篇,把握语篇信息及其交际价值。 2.1语境 关系等;(3)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指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三方面的语境因素都会影响话语的组织、生成和理解。目前为话语分析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又将语篇语境因素分为三大类:(1)语场,指话题以及与之有关的活动;(2)语式,指话语活动所选择的渠道,口头的或书面的;(3)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目的。这三种因素又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总之,影响话语分析的语境内涵十分丰富。语境在话语分析中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话语分析注重语篇的衔接机制(cohesivemechanism),外照应(exophoricreferences)把语篇和情景联系起来,反映了语篇对情景的依赖程度,语篇的外照应项目越多,语篇对情景的依赖性就越强。话语分析关注的不是孤立于语篇语境之外的句子,而是语境之中句子之间或话语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规律性,这与脱离语境研究句子的传统语言学截然不同。同样,意义连贯(coherence)也必须依赖语境。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直示意义和隐示意义。前者即语篇的表层意义,通过分析意义单位较容易把握,但后者往往需要结合语境,进行语用分析,超出语篇的直示意义,才能领悟其深层次的隐示意义。语境更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它和言语行为的相互作用构成语用学的中心内容。语境与言语活动的参与者、言语行为,尤其与正确理解会话含义

论文-委婉用语的功能及语用浅析

目录 论文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委婉语的定义 (1) 二、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 (一)避讳功能 (1) (二)文雅功能 (2) (三)掩饰功能 (2) 三、委婉语与合作原则 (2) (一)违反量准则 (2) (二)违反质准则 (3) (三)违反关联准则 (3) (四)违反方式准则 (3) 四、结束语 (3)

论委婉语的功能及语用浅析 [论文关键词]委婉语功能合作原则 [论文摘要]委婉语是用一种委婉有礼的、令人愉快的说法代替粗鲁无礼令人不愉快的说法,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叙谈语用学的理论基石之一,是指导人们言语交际的原则之一。它可以很好地解释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关系,这对于交际委婉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交际中,委婉语出于避讳、文雅、掩饰等原因常常违反合作原则的量、质、关系和方式准则。这样便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本文将通过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简要分析委婉语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功能和语用价值。 一、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谈吐优雅”。它就是“通过一定的措词把原来令人不悦的或是比较粗俗的事情说得听上去比较的得体、比较的文雅。其方法是使用一个不直接提及事情不愉快的侧面的词来替代原来那个包含令人不悦的内涵的词”。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 二、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一)避讳功能 避讳功能是委婉语的基本语用功能。避讳是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语言禁忌。在交际中,话中一些不能说或说了会对会话双方氛围不利的都属于避讳范畴。尤其是生老病死,人们往往用各种各样委婉语来避凶求吉。其中对死亡的禁忌最为典型,如“死亡”用委婉语“回老家、安息、作古、长眠、走了、闭眼”来指称它。通过这些委婉的表达方式,来冲淡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近年来,艾滋病广泛流行,已成为人类的一大棘手问题,几乎人人谈之色变,于是使用委婉语“social disease”来指称它。 (二)文雅功能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摘要 广告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在广告的劝说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分别从文体学、符号学、话语分析法、社会语言学以及语义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模棱两可作为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语用运用在广告语言领域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理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支撑来对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进行阐释。 Abstract Advertising permeants our life and exerts a considerable influnce on our society.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is of decisive importance to the persuas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advertising. Vagueness, a strategy often used in advertising, i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So far the study on it has been approached mainly form stylistic semiotic, discoursal, socialinguistic, and semantic perspectives. However, ambivalence, which is a special kind of vagueness,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the pragmatic use of vague language in advertising. Enlightened by this gap,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du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use of ambivalence in commercial English advertisemen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ith seven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Key Words:Vagueness; Cooperative Principle;Politeness Principle.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1.引文 语用学,顾名思义,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它有别于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即把语言文字的自身意义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在广告中引入语用学,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广告之中,这是广告的新课题。广告除了告知功能外,更为突出的是说服和引导消费功能,这有赖于广告语言的功效。有时候为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广告用语可能含有虚假、不实信息,或通过特殊的语言处理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这一切都是通过广告用语的模棱两可造成的。本文从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

话语分析的背景及形成原因和动力理论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徐赳赳) 提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追踪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不同 特点。同时对一些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诸如话语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划界、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等 ,也作了介绍和归纳。本文还着重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学科近些年研究的新动向。 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1.历史背景 1952年,Zellig 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 e杂志上。此后,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性的研究。在欧洲,Hartman,Schmidt等人开始从事话语分析,捷克斯洛伐克的学者对topic,comment等概念很 有兴趣,这引起了他们对话语结构的重视。由Halliday(1961)发展而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不只对句 子的主题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对句子和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美国,Hymes (1964)编的Languagein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问世,书中已经注意到“言语交际”的形式,并进行了“讲话 形式”等课题的研究。Pike对语言和人类行为语位的研究,也促进了话语分析的发展,他和他的追随者对土著 语中叙述体的研究一直与话语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段时间的研究是话语分析的萌芽时期,其特点是各自进行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其影响也不 大。 2.形成和发展 2.1.形成阶段 70年代(包括60年代底),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大批出现,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开 始形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视。 2.1.1.大量论文、论文集和专著的出现 这段时期,研究话语的论文大量出现,专著和论文集也出了几十部。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reference (指称),deixis(指示),anaphora(回指),context(语境),topic and comment(话题和述题),co hesion and coherence(外在接应和内在接应),substitution(替换)等等。 有影响的论文集有:Studies in Text Grammar(篇章语法研究,Petofi& Rieser (eds.),1974);Text v 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linguistics(篇章和句子:篇章语言学的基本问题,Petofi (ed.),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2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 3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 4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5 论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6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 7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8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9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10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1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 12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 13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1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 15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16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7 论《红字》的模糊性 18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9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20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2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 22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 23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24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25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 26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27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28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29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30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31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32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 33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34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3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36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37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38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39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40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广告语言特点分析 41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 42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