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与新闻语言
- 格式:pdf
- 大小:318.65 KB
- 文档页数:4
新闻传播学中的话语分析研究一、引言话语分析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述和表达方式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语言特点、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机制和方式。
本文将对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话语分析是一种基于语言学的交际分析方法,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语境和话语三个方面。
1.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话语分析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新闻报道中的各种言语元素,如语法、词汇、形式、意义等。
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报道的语言特征、风格和语用功能等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对读者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2.语境语境是指新闻报道发生的具体环境和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话语分析关注的是报道对这些因素的反应和表达方式,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下的报道,可以发现语言表述和背后的思想情感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报道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3.话语话语是指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表述,包括语言句子、文章段落、标题等。
话语分析的研究重点在于发现话语中的隐含语言,探究话语中所传递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和作用。
三、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交互分析和话语语料库分析等。
1.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核心在于对整个新闻报道的结构、风格、内容和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报道背后的意图、观点和思想。
文本分析的重点在于发现报道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现象,并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交互分析交互分析是一种对口头或书面语言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的方法,其核心是研究说话者和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理解他们之间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式。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交互分析来研究记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报道对受众的影响和作用。
说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说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口头方式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受众可以通过听取新闻来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政治事件、经济情况等内容。
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即对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语言运用、表达方式、情绪导向、影响力等角度,对说新闻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语言运用在说新闻中,语言运用是一种执行性行为,通过对词语、句子和语气的选择和组合,报道者传达新闻信息,使受众能够理解、接受并传播。
语言运用的特点包括简练、明了、客观、准确等。
一则政治新闻报道中,报道者使用了简短明了的语句,准确客观地描述了事件的整个经过,让受众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语言运用的方式也与新闻报道的性质有关,比如严肃的政治新闻使用的语言风格通常偏正式、严谨,娱乐新闻则更加轻松活泼。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说新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声音、语速、语调、停顿等元素,通过表达方式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
表达方式的选择对新闻报道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重大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报道者常常会采用低沉、缓慢的语速和语调,以凸显事件的严重性和悲痛感,让受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事件带来的影响,从而引起共鸣和反思。
而在一些轻松活泼的娱乐新闻中,报道者通常会选择明快、活泼的语速和语调,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情绪导向在说新闻中,情绪导向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报道者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情感表达。
情绪导向可以是客观冷静的,也可以是激动激昂的,甚至是悲痛伤感的。
报道者的情绪导向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的情感影响,引发共鸣或审视。
比如在报道一场重大的自然灾害时,报道者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通常会带有深深的悲悯之情,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同情心,从而促进社会的援助和救助行动。
情绪导向也会受到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性质的影响,新闻报道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情绪导向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影响力说新闻的言语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更是一种影响力的体现。
新闻语篇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摘要】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新闻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
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从及物性、情态和转换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新闻语篇中的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意识形态新闻语篇一、概述批评性语篇分析(CDA)又叫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或语言学批评,是1979年由Fowler、Hodge、Kress、Trew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
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CDA坚持以语言学为主体,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映权力关系,分析语篇是如何被人为地用来产生和维持社会不平等关系,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增强人们“批评语言意识”(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提高人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帮助人们对自己作为语篇生产者和接收者而介入的实践有更多意识,以便更好地应付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
二、及物性概念功能(包括经验部分和逻辑部分)用来表达新的信息或是给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整个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内容的一部分,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及物性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
本文提到及物性与传统的及物性有着根本的区别。
传统语法中的及物性只是句法上的区别,即动词带宾语。
Halliday认为及物性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的基石。
它把人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描述成各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
引导学生进行话语分析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
然而,语言的运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句组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意义。
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话语分析,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语言的运用和背后的意义。
一、话语分析的定义和目的话语分析是对语言进行细致研究和解读的过程,旨在揭示话语背后的意义和信息。
通过话语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话语的结构、语言特点、隐含意义以及话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二、话语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选择合适的话语在进行话语分析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话语作为研究对象。
可以选择来自不同媒体、文学作品、社交网络等不同来源的话语,以便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2. 词汇和语法分析对于选定的话语,可以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词汇分析可以包括对词义、词性、词频等的研究,通过分析词汇的选择和使用,揭示话语背后的意图和情感。
语法分析则可以关注句子结构、语序、修辞手法等,从语法角度解读话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语境分析话语的意义和信息不仅仅取决于词汇和语法,还与语境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话语分析时,需要考虑话语所处的具体语境。
可以从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和目的。
4. 隐含意义分析除了表面意义,话语往往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隐含意义。
通过分析话语中的暗示、隐喻、修辞等手法,可以揭示话语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情感。
此外,还可以考虑话语的目标受众和社会文化背景,以更全面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三、话语分析的实践案例1. 广告语的分析广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经常采用夸张、悬念、情感等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通过对广告语的分析,可以了解广告背后的营销策略和消费心理。
2. 新闻报道的分析新闻报道是一种充满信息的话语形式,通过对新闻报道的词汇、语法、语境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新闻媒体的立场、报道的角度以及对事件的解读。
3. 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是艺术性较强的话语形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词汇、语法、隐喻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表达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说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是一种针对新闻内容的、系统性的语言学分析方法。
它旨在探究新闻报道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类型和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新闻语言的功能和效果。
通过对新闻报道里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新闻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加深人们对新闻产生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人类语言可以被归纳为几种基本的言语行为类型,包括陈述、询问、命令、承诺、威胁等。
在新闻报道中,这些言语行为类型均有所涉及。
例如,新闻报道中的陈述性内容通常包括某件事件的发生事实、当事人的身份背景、现场情况等;而新闻报道中的询问性内容则主要用于提出问题、向读者寻求信息、引出讨论等。
在新闻报道中,命令性和承诺性内容也常有所体现,例如报道中的“敦促”、“要求”、“承诺”的用语,以及政府机构和企业发布的通告等等。
言语行为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新闻报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新闻报道通常采用标准的、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以求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效果。
在语篇结构上,新闻报道也采用了一定的固定结构,包括报道开头的“导语”、中心内容的“主体”以及结尾的“结论”等。
这些结构和语言风格的选择都与新闻报道的目的、受众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因素有关。
除了语言形式和结构,新闻报道里的隐含意义和语言效应也是言语行为分析的研究对象。
新闻报道中使用的词汇、句式、图表等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对事件的态度和评价。
例如,一篇对某公司发布新产品的报道中,如果报道中使用了“具有革命性的”、“颠覆市场”的词汇,那么读者对这个新产品的评价就会有所差异。
此外,在语言效应方面,新闻报道也经常采用“头条效应”、“印象反向效应”、“言外之意效应”等手法,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言语行为分析为理解新闻语言的功能和效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言语行为类型、语篇结构、语言风格、隐含意义和语言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诉求、传递的信息和影响效果,对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闻语体的话语分析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随着时事新闻报道越来越多,新闻语体及其在不同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新闻语体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既能满足民众的知识和信息需求,又能提升民众的语言水平,受到广大语言学者和听力教学者的重视。
本文就新闻语体的话语分析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进行讨论。
首先,在新闻语体话语分析方面,一般可以进行词汇、句法和句式的分析。
首先,词汇分析中可以看到,新闻语体的词汇贴近生活,有很多常用的、意义明确的词,这样的词汇让新闻的传达更加清晰,有助于新闻的阅读和理解。
其次,新闻语体的句法和句式也很简洁明了。
简洁的句式使得表达的话语更加的清晰简洁,而重复结构则进一步加强了传达的功能。
另外,新闻语体中还有许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它们能给读者带来很多艺术性的感受,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新闻语体对听力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听力教学者应该使用新闻语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可以让学生锻炼分析新闻语体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新闻动向,以及新闻的重要性。
同时,新闻语体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发音和非熟练度。
总之,新闻语体是一种重要的话语类型,它的话语分析及其教学意义都值得我们重视。
语言与新闻交叉交织,承载着不可估量的信息。
只有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洞察新闻语体及其在话语教学中的重要启
示。
新闻语体的话语分析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新闻语体的话语分析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一、新闻语体的话语分析1、新闻语体的特点(1)新闻文体是客观性言论:新闻文体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多数通过专家、相关人士来报道。
(2)新闻语体具有紧凑性:新闻文体要求文字使用紧凑、有条理。
(3)新闻语体的确定性:新闻文体倡导使用确定的词语,常使用一般的表达方式,以较高的水平描述事件。
2、语言环境(1)新闻语言环境是多元化的:新闻报道中除新闻文体外,还通常会包含实名评论、新闻采访,社会热点话题对话等。
(2)新闻语言环境是复杂的:新闻的信息来源、传播和话语场都与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有关,形成各种复杂的关系。
(3)新闻语言环境是动态的:随着新闻时事的变化,新闻报道的情景、角色和话语等也是不断变化的。
二、对听力教学的启示1、注重新闻语言环境(1)培养开阔的视野:学生应当在新闻文体自身的语言特征、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宽展自身认知视野。
(2)训练实战能力:学生需要培养针对新闻文体的应对能力,比如在听取新闻报道时识别出其中的言语,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综合语言能力:学习新闻文体不仅是听力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关语言能力和语言意识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未来独立处理听力任务的关键。
2、注重新闻听力实践(1)更新教学内容:要定期更新新闻报道,以把握时事信息,丰富和强化学生新闻语言环境的认知和掌握。
(2)培养重听能力:重听能力在新闻听力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多次听取同一段新闻时可以慢慢揣摩新闻中的语言表達,把握社会事件的内涵。
(3)提高听力临场能力:学生应培养及时的反应能力,包括识别出言语的涵义以及积极参与对话,从而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认知。
综上所述,新闻语体分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听力实践情境和材料,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新闻语体带来的机遇,培养听力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从而更好地把握解决实际文化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新闻话语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话语分析新闻话语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话语分析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话语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方式、态度和立场。
本文将从语言形式、信息组织和话语功能三个方面对新闻报道中的话语进行分析。
一、语言形式分析新闻报道的语言形式通常采用客观、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首先,新闻报道中常常使用简短、有力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一般采用大字体,突显重要性,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事件的关键信息。
其次,新闻报道使用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事件经过和发生的环境。
同时,新闻报道中多采用直接引语,将相关当事人或专家的话语直接呈现给读者,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最后,新闻报道还会通过使用现在时态、被动语态等手法来强调事件的客观性。
二、信息组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信息组织常常遵循“倒金字塔”原则,即先披露最重要的信息,再逐渐展开细节。
这种组织方式可以让读者迅速获取到关键信息,逐渐了解事件的全貌。
在文章的开头,常会使用一两句简介将事件概括出来,然后在正文中逐步展开叙述。
常见的信息组织方式还包括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空间位置等进行组织。
这种组织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并形成对事件的整体把握。
三、话语功能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话语具有丰富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信息。
首先,新闻报道会以平衡、中立的立场来呈现事实。
尽管新闻报道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但在现实中,新闻媒体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立场倾向。
其次,新闻报道还会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比如使用感叹句、反问句等,以引起读者的情绪共鸣。
此外,新闻报道还会采用因袭、熟知、新奇等话语策略,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总结:新闻报道中的话语分析是对新闻报道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新闻报道的表现方式、信息组织和话语功能。
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形式、信息组织和话语功能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深度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徐国源2007年05月10日08:59【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语言学以句子为研究单位,超越句子的单位称之为“话语”。
话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整部作品。
换言之,话语是一个语句系列或语句系统。
作为一种信息的传达机制,话语承担了两种类型的沟通功能:一种是描述外在的事物和种种景象,法国理论家热奈特称之为“显示”;另一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热奈特称之为“讲述”。
就新闻的叙事话语来看,尽管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和对立,但是,具体的话语活动通常有所侧重。
总的来说,叙事话语可以划分为“以叙述事实为主”和“以表现情态意念为主”两种向度。
按照荷兰学者梵·迪克的分析,以深度报道为代表的具有复杂结构的新闻话语,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强调新闻事件真实性的描述性话语; (2)建立新闻事实之间联系的建构性话语; (3)提供情感、态度、观点等信息的暗示性话语。
[1] 从新闻话语分析中不难发现,第一类的描述性话语以叙述事实为主,它的功能是“显示性”的;而第二类的建构性话语和第三类的暗示性话语则有明显的主观性,是一种以表现情感意念为主的话语形态,其特征是“讲述性”的。
新闻话语的微观结构分析,为我们从事深度报道写作打开了全新的视界。
一、多样化的话语功能 我们知道,深度报道之“深度”,既来源于事实本身,也离不开记者对事实的开掘。
前者要求以客观、公正的原则,陈述事件,列举数字和细节,其话语形式通常是“描述”;后者则强调记者主体倾向的渗透,在立场与视角的统摄下,以情感意念涵化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因此其话语形式是“讲述”。
一般来说,真正优秀的深度报道其话语形态往往是多元而丰富的,参差、变换的话语风格能够反映记者的笔力与才情。
我们不妨逐段分析深度报道《中国土地忧思录》文本之第五部分《也为城市居民说句话》,其话语形式就显得迅疾多变而富有韵致: (1)观点――大多数市民从中国的“圈地热”中受益有限。
说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说新闻是一种言语行为,是新闻传播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是对新闻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和解析的过程,通过分析言语行为的各种元素和特征,可以揭示新闻言语行为的规律和特点,为新闻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对说新闻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新闻言语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新闻言语行为的特点和规律1.说新闻的立场性和客观性新闻言语行为在传播信息的通常会具有一定的立场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往往会对事件进行评价和解释,表达记者和媒体的立场和观点。
但是在客观性方面,新闻言语行为通常会力求客观公正,尽量还原事件本身的真相和实情,避免个人情感和偏见的介入。
新闻言语行为在立场性和客观性之间需要进行平衡,既要表达观点和态度,又要保持客观公正。
2.说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新闻言语行为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新闻报道往往是由专业记者和编辑进行撰写和编辑,经过多轮审查和核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而且新闻机构通常会有一定的信誉和口碑,受众对其报道也有一定的信任和依赖。
新闻言语行为需要保持权威性和可信度,确保所发布的信息准确真实,避免虚假和失实的报道。
3.说新闻的简洁性和准确性新闻言语行为通常具有简洁性和准确性。
新闻报道通常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内,尽量准确地传达事件的主要信息和要点,避免冗长啰嗦和复杂混乱。
而且新闻报道通常要求准确无误,避免错误和错误的传播。
新闻言语行为需要保持简洁和准确,切实地传达事件的真相和实情。
二、新闻言语行为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1.说新闻促进信息传播和认知沟通新闻言语行为是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传达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和认知沟通。
通过说新闻,可以让受众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和相关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新闻言语行为在新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信息传播和认知沟通的有效途径。
2.说新闻传递社会观点和价值观新闻言语行为通常会传递记者和媒体的观点和价值观,对事件进行评价和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新闻,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事实的工具,更是塑造公众认知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语篇的选择、编写、发布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色彩。
因此,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批评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旨在通过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语言与社会、文化、权力等因素的关系,以及语言在塑造人的社会身份和意识形态中的作用。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批评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角度对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本文运用批评语言学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新闻报道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我们选取典型的新闻语料,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新闻报道是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意识形态。
我们也注意到,新闻语篇作为社会行为力量,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对新闻语篇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提高公众对新闻媒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更加全面、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新闻报道。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批评语言学在话语分析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框架,深入探索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力量,能够构建、维持和改变社会关系。
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言在塑造人的社会身份、传递权力关系以及构建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分类(classification)、及物性(transitivity)和情态(modality)等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深度。
新闻传播中的话语分析研究导言话语是新闻传播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新闻事件呈现的文本形式,包括了语言和意义两个层面。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话语承载了记者、媒体、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对话语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话语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新闻传播中的话语分析研究。
第一章话语的定义话语是指使用语言表达一个特定意义的语言材料,它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意见的基本形式。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话语是记者对事件、事物、人物等的描述和评论,同时也是媒体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反映和呈现。
话语通常由语言单位和语义单位组成,语言单位指的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如单词、短语、句子、篇章等;语义单位指的是话语所表达的意义,如陈述、形容、评价、命令等。
第二章话语的分类1.表述型话语表述型话语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描述和报道,是新闻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话语类型。
这种话语通常以陈述的方式呈现,描述所涉及的事物、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2.评价型话语评价型话语是指对事物或事件的评价、评论和态度表达。
这种话语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在新闻传播中用于反映媒体、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立场。
3.概念型话语概念型话语是指对某一概念的诠释、解释和说明。
这种话语通常用于科技新闻、文化新闻、财经新闻等方面的报道,是一种比较抽象和理论化的话语类型。
4.行动型话语行动型话语是指对某种行为、决策或计划的宣布、命令和指示。
这种话语通常以命令或建议的形式出现,在新闻传播中被广泛运用。
第三章话语的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话语是新闻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它通过语言的方式呈现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2.意义建构功能话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同时也是文化和社会意义的建构器。
话语的使用可以构建和强化某种特定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价值,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态度行为。
3.话语权力功能话语在新闻传播中是一种权力资源,不同的话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权力关系和互动模式。
ernal Agitato 阿拉法特的报病逝,成为中东国媒体对此事复杂的身份象民的父亲,是他指责为恐怖分333安徽文学2008年第期7形成对阿拉法特反面态度。
此外作者还运用对比和重复的修辞方式来达到强调的目的。
(三)话语描述凡・戴克认为话语描述也是话语行为,也是人际意义的因素之一,韩礼德将话语行为分为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
新闻语篇引用来自不同渠道的消息来构成文本。
直接引语是原封不动地引用原话,而间接引语则是从自己的角度来陈述别人的话,被陈述的话语不放在引号内,被引用人的话的风格,句子结构和隐含的意识形态通过整理和利用,可以渗入引述者本人的政治文化信仰。
语篇中共有15处间接引语,2处直接引语,其中这5处直接引语的内容为阿拉法特本人的话,引述动词分别为boomed 和shot back ,15处间接引语中只有5处有确切消息来源,分别为阿拉法特,Golda Meir ,其它10处间接此语均无确切消息来源,通常为Israelis,Aides,Arafat's Israeli critics,Associates,his hard-time critics,a re-porter,an aide,The P ,L,O Leader 等。
大量的间接引语大大削弱了报道的客观性,况且67%的间接引语无可考证的消息来源,并且其中有很多是来源于以色列方面的批评者的声音,对阿拉法特针对性很强,没有代表性。
作者大量引用来自反对方的言论来构建语篇,以知情人的身份向读者提供貌似公正、客观的信息,误导大众,影响社会舆论。
本文对美国重要的新闻周刊《时代》中一篇关于阿拉法特的报道分析得出,新闻报道者通过使用特殊的情态系统、人称系统、修饰词、强调和话语描述等不同手段达到一个统一的目的:感染和说服读者,让读者在作者经过巧妙包装的强大的语言攻势下,心悦诚服的对阿拉法特的看法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对待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政策的借口。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话语权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的学科,旨在了解新闻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以及新闻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
在新闻学的研究中,新闻语言和话语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就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和话语权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新闻语言的定义和特点新闻语言是指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
它具有简明、准确、客观、公正的特点,以达到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和引导舆论的目的。
新闻语言通过尽量准确地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提供相关背景信息和观点,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新闻事件。
新闻语言的特点还包括简练明了、条理清晰和生动活泼。
由于新闻报道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新闻语言需要用简明扼要的句子来表达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此外,新闻报道需要将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背景信息组织得条理清晰,以便读者可以迅速抓住重点。
同时,新闻语言还要尽可能地使用生动活泼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读者对新闻产生兴趣。
二、话语权在新闻学中的意义话语权是指对话语的控制和影响力。
在新闻学中,话语权是指掌握新闻报道的权威机构、媒体或个人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解释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控制权。
话语权的不同分配会对新闻报道产生显著的影响,影响到新闻的选择、报道的角度和观点的传递。
掌握话语权的一方往往能够主导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例如,权威机构、政府和大型媒体机构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他们的意见和观点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而相对较弱的个人或边缘化的声音则更容易被忽略或者被扭曲。
因此,在新闻学中,探讨话语权的分配和使用对于理解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报道方式和效果非常重要。
三、新闻语言对话语权的影响新闻语言的使用会影响话语权的分配和传递。
一方面,新闻语言的客观、公正要求使得权威机构和媒体通过呈现事实和观察来确保其话语权的有效性。
通过使用准确和客观的语言,他们能够让公众更容易接受并相信他们所报道的内容。
另一方面,新闻语言在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方面的能力也给了其他力量获取或争夺话语权的机会。
新闻语体的话语分析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新闻语体是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话语,其中包括新闻报道、广播节目、新闻访谈等。
它是一种通过新闻记者等媒体从主题素材中提取出来的独特语言体系,重点在于将新闻相关内容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使新闻消息传播得更有效。
新闻语体能够很好地传达新闻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达方式。
话语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项基本语言学活动,它主要是以话语内容和话语内在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究语言文本的含义表达及其原因。
以新闻语体为分析对象,首先要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分析新闻语体的特点及其与其他语体的异同,然后以新闻语体规范作为对比分析对象,对其进行精细和全面的分析,逐层解析出新闻语体的语言特征及其意义构建原理。
对于听力教学,新闻语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新闻的听力材料。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标准的新闻语体话语作为训练材料,以帮助学生熟悉其结构;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对新闻语体的内容分析,更好地理解话语的表达意图;最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实例,更好地掌握新闻语体表达的标准。
针对新闻语体中常见的一些常用表达,可以通过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使其在阅读和写作新闻的时候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新闻语体表达。
教师可以以真实的新闻报道为例,提取其中常用的新闻语体表达,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些表达,由此掌握新闻语体的表达标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比如以新闻语体表达为内容的练习、按新闻语体结构重新整理新闻内容练习,以及运用新闻语体重写新闻内容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闻语体表达。
总之,通过对新闻语体的话语分析和听力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新闻语体表达,为学生将来应用新闻语体写作、阅读新闻报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闻话语与政治广告的联系和区别(一)新闻话语与话语分析话语“是连结我和别人的桥梁,如果它一头系在我这里,那么另一头就系在对话者那里。
话语是说话者跟对话者共同的领地。
”①对“话语”的研究产生于语言学领域。
有关话语权的研究吸收了来自多种学说的思想源泉。
葛兰西(GramsciAntonio)的领导权理论、哈贝马斯(Habermas Jürgen)的话语民主理论、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仿像”理论,以及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泛符号化理论都为话语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批判学派的观点认为,“话语”既是陈述,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系统的、有规律可寻的言说方式,“文本”和“语篇”是这种规则或言说方式的外在形式。
话语不仅与语言有关,也与传播语境有关,“是一个多元综合的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方式的实践概念”。
② 20世纪80年代起,梵·迪克提出了将话语研究和媒体研究结合起来,将话语分析用于新闻报道这一特殊的话语题材。
话语分析不仅对文本感兴趣,它也对话语的各种语境分析发生兴趣,也即是说,对制作和接受的认知过程以及语言使用和传播的社会文化因素感兴趣。
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我们称为话语的这种语言运用单位进行清晰的、系统的描写。
这种描写有两个主要的视角,我们简单称之为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
文本视角是对各个层次上的话语结构进行描述; 语境视角则把对这些结构的描述与语境的各种特征如认知过程再现、社会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③新闻话语是构筑在新闻信息的概念基础上,对新闻从形式上和语义上的结构、用法及功能的表述。
④“新闻即是一种再现的话语(representation diseourse)。
”⑤与对文学进行话语分析而称为文学话语一样,对新闻进行话语分析,称之为新闻话语。
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话语研究教授梵·迪克认为,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新闻话语是对过去所发生的政治、社会或文化事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