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固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参数
- 格式:ppt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28
气液两相流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气液两相流是指气体和液体同时存在并混合流动的流体系统。
它在工业领域和自然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石油开采、化工生产以及大气湍流等。
了解气液两相流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对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特性以及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气液两相流的性质1. 相态及其转变:在气液两相流中,气体和液体是两种不同的相态。
相态的转变主要涉及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气液相态转变有蒸发和凝结。
蒸发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凝结则相反,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2. 平衡态:在气液两相流中,气相和液相之间存在着平衡态,即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能量和质量交换达到平衡。
平衡态可以通过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描述。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和液体之间会达到平衡态,这对于计算气液两相流动参数至关重要。
3. 流速及测量方法:气液两相流的流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雷诺数法、回收法和瞬时测量法等。
雷诺数法利用流速以及流动的截面积来计算气液两相流的饱和度,从而推导出流速。
回收法则通过测量液体回收某一时间段内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流速。
瞬时测量法则是在气液两相流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测量流速。
二、气液两相流计算方法1. 流动模型:在计算气液两相流动时,常用的模型有欧拉模型和拉格朗日模型。
欧拉模型是基于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宏观计算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流体系统的计算。
拉格朗日模型则是基于颗粒运动方程的微观计算方法,适用于小尺度的气液两相流计算。
2. 数值模拟方法: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通过将流体系统划分为离散的网格单元,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算法对流体动力学进行数值求解。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等。
3. 实验方法: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常常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流体试验和实验观测两种途径进行。
汽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1. 引言汽液两相流动是指同时存在气体和液体两相的流动现象。
它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化工、石油、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汽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常见的流动模式等内容。
2. 定义汽液两相流动是指气体和液体同时存在并在一定空间内同时流动的现象。
在这种流动中,气体相和液体相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气泡、液滴、涡旋等。
3. 特点汽液两相流动具有以下特点:3.1 多相特性汽液两相流动中同时存在气相和液相,因此它是一种多相流动现象。
在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学中,对多相流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3.2 相互作用力汽液两相流动中,气体相和液体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力是流动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在气泡形成和液滴破裂过程中,相互作用力的变化会导致流动特性的变化。
3.3 相变现象在汽液两相流动过程中,气体相和液体相之间可能发生相变现象。
相变现象会引起流动特性的变化,如气泡融合会导致流动阻力的增加。
4. 分类汽液两相流动可以根据流动性质、流速、液体表面张力等因素进行分类。
4.1 流动性质分类根据气体和液体相对流动速度的大小,可以将汽液两相流动分为气体连续相和液体连续相两种情况。
当气体相速度远大于液体相速度时,称为气体连续相,反之称为液体连续相。
4.2 流速分类根据流速的大小,可以将汽液两相流动分为亚临界流动和超临界流动两种情况。
亚临界流动是指流速低于气体临界速度的流动,超临界流动是指流速高于气体临界速度的流动。
4.3 表面张力分类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可以将汽液两相流动分为低表面张力流动和高表面张力流动两种情况。
低表面张力流动指的是液体表面张力较小的流动,高表面张力流动指的是液体表面张力较大的流动。
5. 常见的流动模式汽液两相流动中常见的流动模式包括气泡流动、液滴流动、涡旋流动等。
5.1 气泡流动气泡流动是指在液体中存在气泡并随流体流动的过程。
气固两相流在燃烧器中的应用1、气固两相流的基本理论不管何种型式的燃烧器,其内流动的本质都是气固两相流动。
因而,要改进燃烧器,必须对气固两相流动的规律有深入的理解。
2、气固两相流的基本特点单相气流中只有气体的存在,但是在锅炉内的气流中都存在一定浓度的固体颗粒,而且各处的固体颗粒浓度存在差异,这就使得炉内的燃料颗粒流动变的相当复杂。
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的特点:(1)气体分子分布均匀,而燃料颗粒是分散的、且直径大小不同,为了简便起见,人们通常仅仅考虑一个平均尺寸。
(2)燃烧装置中颗粒浓度一般不大,所以颗粒相一般不能作为连续介质。
(3)颗粒相的惯性较大,气体和颗粒间存在着速度的滑移,因而各自运动规律相互会产生影响。
(4)颗粒之间及颗粒和壁面的碰撞和摩擦可以产生静电效应。
在不等温的热流中还存在着热泳现象。
(5)由于颗粒尺寸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使得每个颗粒都有不同的速度。
(6)在有压力梯度、速度梯度存在的流场中,颗粒经常处于加速或者减速的不稳定状态,颗粒间及与管壁间相互碰撞等都会引起颗粒的高速旋转,产生升力效应。
(7)颗粒的湍流扩散系数和气体不同,因而其横向扩散运动的特点也不一样。
小颗粒的扩散速率比大颗粒的扩散速率大。
3、气固两相流的分类工程中的两相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从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出发,可以分为稀相两相流和浓相两相流。
这是以颗粒在气相中的含量多少来区分的,通常认为稀相两相流中颗粒的浓度不大,使得颗粒的存在对气相运动的影响不大,颗粒相的运动规律基本与相一致,只要把气相和固相运动的相互影响加以修正就可以了。
浓相两相流动就是颗粒相浓度增加到一定数值以后,对气相的流动形成了很大影响,这时候用气相流动方程就很难准确的加以描述。
一般来说,颗粒的浓度小于lkg/kg空气时,可以认为是稀相两相流,反之就是浓相两相流。
对于浓相气固两相流,气相决定着固相运动,固相对气相的影响也不可以忽略,这种情况称为双向祸合(Two-Way Coupling)。
1 流态化理论1.1流态化现象流化床燃烧方式的气体动力学基础是固体燃料的流态化。
所谓固体燃料的流态化,是指固体颗粒在与流动着的流体混合后,能像流体那样自由流动的现象。
除重力作用外,一般是依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带动固体粒子运动的。
ParticlesflowGas flow1 流态化理论1.1 流态化现象•流态化用来描述固体颗粒与流体接触的某种运动形态。
•气体达到能将颗粒悬浮的速度,颗粒彼此之间分离,颗粒在任何方向上运动和转动。
•与高粘度液体性质相似。
1.1 流态化现象Particlesflow Gas flow1 流态化理论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散式流化和聚式流化 散式流化db /dp<1db ——气泡直径 dp——颗粒直径对于L-S系统,流体与粒子的密度相差不大,故umf 一般很小,流速进一步提高时,床层膨胀均匀且波动很小,粒子在床内的分布也比较均匀,故称作散式流化态。
颗粒越细,流体与固体的△ρ值越小,则越接近理想流化,流化质量也就越好。
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 聚式流化d b /dp>10对于G-S系统,一般在气速超过Umf后,将会出现气泡,气速越高,气泡造成的扰动也越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形态的流化床称聚式流化床。
处于流化状态的颗粒系统称为流化床当气体通过布风板自下而上地穿过固体颗粒随意填充状态的床层时,整体床层将依气体流速的不断增大而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
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总结:固定床:固体粒子处于堆紧状态,颗粒静止不动的床层,叫做固定床。
床层的压降随流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移动床:流体和固体颗粒同时进入反应器,他们互相接触,一面进行反应,一面颗粒移动。
流化床:床层颗粒之间脱离接触,颗粒悬浮在流体中,往各个方向运动的床层叫做流化床。
床层高度和空隙率随流速增大而增大,但床层压降基本不随流速而变。
散式流化床:固体颗粒脱离接触,但颗粒分布均匀,颗粒间充满流体,无颗粒与流体的聚集状态,此时已具有一些流体性能。
幻灯片1第二章气液两相流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幻灯片2● 在单相流体流动时,描述一种流动的最基本参数为速度、质量流量或体积流量。
● 在汽液两相介质中,两相介质都是流体,各自有相应的流动参数。
另外由于两相间的相互作用,还出现一些相互关联的参数。
为了计算方便,还定义了一些折算参数。
描述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如下: 幻灯片3 流量● 质量流量:kg/s单位时间内流过管路横截面的流体质量称质量流量,对气液两相管路,混合物质量流量为gl M M M +=● 体积流量 m3/s单位时间内流过管路横截面的流体体积(管路状态)称体积流量。
混合物体积流量为:gl V V V +=幻灯片4 流速● 气相和液相速度/平均速度若气相所占管路截面为Ag ,液相所占截面为Al 比容gg g gg g A v M A V w ==lll l l l A v M A V w ==● 气相和液相的折算速度假定管子中只有气体和液体单独流动时所具有的速度,混合物中的任一相单独流过整个管道截面时的速度称该相的折算速度。
幻灯片5A v M A V w gg gg ==Av M A V w ll l l ==0显然,l l w w >g g w w >● 气液两相混合物速度/容积流密度 混合物体积流量与流通截面积之比 m /s0g l g l w w AV A V A V w +=+==幻灯片6● 匀质流速气液混合均匀,气液相流速相同时的混合物速度。
gl H w w w ==● 气相和液相的质量流速 k g /m 2s气液相质量流量与管路流通截面之比。
gg g g g g w AV A M G ρρ0===ll ll l l w A V A M G ρρ0===ll g g l g lg w w G G A M M A M G ρρ00+=+=+==幻灯片7● 滑脱(移)速度/相对速度气相速度与液相速度之差(slip velocily )lg s w w w -=● 滑动比气相速度与液相速度之比lg w w S =● 漂移速度气相速度与匀质混合物流速之差Hg D w w w -=幻灯片8● 循环速度和循环倍率● 循环速度是指与两相混合物总质量流量M 相等的液相介质流过通道同一截面时的速度。
气固两相流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气固两相流动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存在气体和固体颗粒的流动现象。
这种流动在许多工业过程中都很常见,如煤粉燃烧、颗粒输送和流化床等。
了解气固两相流动的力学特性对于优化工艺、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研究这种流动现象,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成为了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仿真和预测。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流场信息,如速度、压力和浓度分布等。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气固两相流动情况。
数值模拟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流动中的细观现象,如颗粒的碰撞和聚集等。
然而,数值模拟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模型的假设和参数选择。
其次,数值计算的复杂性限制了模拟的规模和时间尺度。
因此,数值模拟方法通常需要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实验研究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际的物理实验来研究气固两相流动。
实验方法可以直接观测和测量流动中的各种参数和特性。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气体流速、颗粒浓度和粒径等,可以研究气固两相流动的变化规律。
实验研究还可以用于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设备的建造和操作成本较高,且受到实验环境的限制。
其次,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和不确定性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实验研究通常需要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以综合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在气固两相流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中,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辅相成。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流场信息和细观现象,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验研究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模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实验数据。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相互验证和比较,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气固两相流动的力学特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精度和可靠性。
对于数值模拟方法,需要改进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算效率和稳定性。
3.1固气两相流输送理论载气式送粉器主要依靠动能把粉末均匀、稳定地输送出来,辅之以气体分散和运输,粉末容易分散均匀及流畅运输。
因此送粉器的结构设计和送粉器的应用都要用到固气两相流输送的相关理论。
3.1.1固气两相流输送原理固气两相流,也称气力输送,是一种利用空气流作为输送动力在管道中输送粉粒状颗粒料的方法。
物料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实际上很复杂,主要随气流速度及气流中所含的物料量和物料本身料性的不同而显著变化。
通常,当管道内气流速度很高而物料量又很少时,物料颗粒在管道中接近于均匀分布,并在气流中呈完全悬浮状态被输送,见图3-1(a )。
随着气流速度逐渐减小或物料量有所增加,作用于颗粒的气流推力也就减小,使颗粒速度也相应减慢。
加上颗粒间可能发生碰撞,部分较大颗粒趋向下沉接近管底,这时管底物料分布变密,但物料仍然正常地被输送,见图3-1(b)。
当气流速度再减小时,可以看到颗粒成层状沉积在管底,这时气流及一部分颗粒从它的上层空间通过。
而在沉积层的表面,有的颗粒在气流的作用下也会向前滑移,见图3-1(c)。
当气流速度开始低于悬浮速度或者物料量更多时,大部分较大颗粒会失去悬浮能力,不仅出现颗粒停滞在管底,在局部地段甚至因物料堆积形成“砂丘”。
气流通过“砂丘”上部的狭窄通道时速度加快,可以在一瞬间将“砂丘”吹走。
颗粒的这种时而停滞时而吹走的现象是交替进行的,见图3-1(d)。
如果局部存在的“砂丘”突然大到充填整个管道截面,就会导致物料在管道中不在前进。
如果设法使物料在管道中形成料栓,见图3-1(e)。
也可以利用料栓前后的压力差推动它前进。
以上所说的物料气力输送流动状态中,前三种属于悬浮流,颗粒是依靠高速流的气流动压被输送的,这种流动状态也称为动压输送。
后两种属于集团流,其中最后一种称为栓流,物料依靠气流的静压输送的。
第四种则动、静压的作用均存在。
3.1.2混合比混合比是指两相流中物料量与空气量的比值,由于它反映了输送量和输送状态的标准,是两相流的重要参数之一。
1 流态化理论1.1流态化现象流化床燃烧方式的气体动力学基础是固体燃料的流态化。
所谓固体燃料的流态化,是指固体颗粒在与流动着的流体混合后,能像流体那样自由流动的现象。
除重力作用外,一般是依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带动固体粒子运动的。
ParticlesflowGas flow1 流态化理论1.1 流态化现象•流态化用来描述固体颗粒与流体接触的某种运动形态。
•气体达到能将颗粒悬浮的速度,颗粒彼此之间分离,颗粒在任何方向上运动和转动。
•与高粘度液体性质相似。
1.1流态化现象ParticlesflowGas flow1 流态化理论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散式流化和聚式流化 散式流化d b /dp<1d b ——气泡直径dp——颗粒直径对于L-S系统,流体与粒子的密度相差不大,故umf 一般很小,流速进一步提高时,床层膨胀均匀且波动很小,粒子在床内的分布也比较均匀,故称作散式流化态。
颗粒越细,流体与固体的△ρ值越小,则越接近理想流化,流化质量也就越好。
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 聚式流化d b /dp>10对于G-S系统,一般在气速超过Umf后,将会出现气泡,气速越高,气泡造成的扰动也越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形态的流化床称聚式流化床。
处于流化状态的颗粒系统称为流化床当气体通过布风板自下而上地穿过固体颗粒随意填充状态的床层时,整体床层将依气体流速的不断增大而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
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1.2流态化的描述及其性质总结:固定床:固体粒子处于堆紧状态,颗粒静止不动的床层,叫做固定床。
床层的压降随流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移动床:流体和固体颗粒同时进入反应器,他们互相接触,一面进行反应,一面颗粒移动。
流化床:床层颗粒之间脱离接触,颗粒悬浮在流体中,往各个方向运动的床层叫做流化床。
床层高度和空隙率随流速增大而增大,但床层压降基本不随流速而变。
散式流化床:固体颗粒脱离接触,但颗粒分布均匀,颗粒间充满流体,无颗粒与流体的聚集状态,此时已具有一些流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