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密度试验记录表(灌水法)
- 格式:xls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1
原位密度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原位密度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用来确定地下岩石的密度,从而推断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
下面是一份原位密度检验检测的原始记录。
项目:原位密度检验地点:XXX地区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密度计校准1.密度计校准前,检查仪器状态是否正常。
2.密度计校准后,记录密度计的刻度值和相应的密度值。
二、样本采集1. 在采样点附近挖掘一个直径为30cm,深度为50cm的坑。
2.用小铁锹将坑的内侧刮平,并确保坑的内壁光滑。
3. 在坑的中心位置,用手控芯取样器采集直径为2.5cm,深度为20cm的土样。
4.收集样本时避免扭曲、变形和空隙。
三、密度计测试1.将取样器上的土样小心地放入密度计的漏斗中。
2.使用水银柱法进行密度测试。
a. 打开密度计的流量控制阀,使流量稳定在30ml/min。
b.开始测试时,记录测试时间,并观察水银柱的动态情况。
c.当水银柱的高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停止测试,记录测试时间和水银柱高度。
四、数据处理1.根据密度计的刻度值和密度计校准表,将水银柱高度转换为土样的实际密度。
2.计算密度计测试的平均值。
3.根据土样的实际密度和取样体积(通过取样器参数计算),计算得到原位密度。
五、结果分析1.将原位密度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原位密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原位密度结果,推断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情况。
3.结果分析可能包括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密度变化的异常情况等。
六、结论根据本次原位密度检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原位密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2.根据原位密度结果,推断地下岩石的性质为XX,并呈现XX构造情况。
3.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为XX,存在一些异常点,可能是由于地质构造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七、检测人员检测人员:XXX审核人员:XXX以上是对原位密度检验检测的一份原始记录。
这份记录详细记录了整个检测过程的步骤和数据,为后续的结果分析和结论提供了依据。
灌水法试验步骤(表格)简便实用方法与标准方法对比灌水法试验标准法步骤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2、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储水筒:直径应均匀,并附有刻度及出水管。
2 台秤:称量50kg,最小分度值10g。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2、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储水筒:直径应均匀,并附有刻度及出水管。
?、台秤:称量50kg,最小分度值10g。
3、灌水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根据试样最大粒径,确定试坑尺寸见表5.3.3。
?、将选定试验处的试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松散的土层。
?、按确定的试坑直径划出坑口轮廓线,在轮廓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边挖边将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称试样质量,准确到10g,并应测定试样的含水率。
?、试坑挖好后,放上相应尺寸的套环,用水准尺找平,将大于试坑容积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坑内,翻过套环压住薄膜四周。
?、记录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拧开储水筒出水管开关,将水缓慢注入塑料薄膜袋中。
当袋内水面接近套环边缘时,将水流调小,直至袋内水面与套环边缘齐平时关闭出水管,持续3-5min,记录储水筒内水位高度。
当袋内出现水面下降时,应另取塑料薄膜袋重做试验。
5.3.4 试坑的体积,应按下式计算:5.3.5 试样的密度,应按下式计算:5.3.6 灌水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见附录D表D-4。
(责任编辑:admin)粗粒土提防检测方案简便实用方法1、使用灌水法检测2、须准备的检测工具、设备、仪器:大塑料袋、大储水桶、装样桶、台称、取样工具、酒精、水平尺检测步骤:1、确定试坑尺寸依此类推试样最大粒径试坑尺寸直径深度80 300 350100 350 400120 400 450140 450 500160 500 550180 550 600200 600 650220 650 7002将选定试验处的试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松散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