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收涩药
- 格式:ppt
- 大小:8.36 MB
- 文档页数:12
第十八章收敛药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以治疗各种滑脱症候的药物,称为收敛药。
又叫收涩药。
滑脱的病症,主要有自汗盗汗,久泻久痢,久咳虚喘,遗精滑精,溲多遗尿,白带日久,失血崩漏等症。
因为滑脱诸症,如不及时收招,可引起元气日衰,或变生他症。
所以,《本草纲目》说:「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之药,以敛其耗散。
」。
本章药物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小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
凡属外感实邪未解或泻痢、咳嗽初起时不宜早用,以免留邪。
山茱萸【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性味与归经】酸、涩,微温。
入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
山茱萸功能补肝益肾,凡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腰酸等症,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同用。
2.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等症。
山茱萸酸涩收敛,能益肾固精。
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山萸肉、净萸肉、山茱萸(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山萸肉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
它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能补能涩,是它的又一特点。
2.本品经炮制后,形如黑枣的皮,故有些地区称作“枣皮”。
由于它酸涩收敛,如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山茱萸丸《普济方》:山茱萸、覆盆子、菟丝子、巴戟天、人参、楮实、五味子、萆薢、牛膝、桂、天雄、熟地黄。
治肾虚腰膝无力,小便多。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别录》::「强阴益精,安五藏,通九窍,止小便利。
」《汤液本草》:「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也。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上篇常用单味中药第18章收涩药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上能敛肺止咳平喘,下能滋肾涩精止泻,内能生津宁心安神,外能固表收敛止汗,为补虚强壮收涩之要药的药物是A.五味子B.五倍子C.山茱萸D.莲子肉E.桑螵蛸【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2、善治虚汗不止的药物是A.山茱萸B.覆盆子C.桑螵蛸D.芡实E.肉豆蔻【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山茱萸的主治特点。
故五个备选药中,覆盆子.桑螵蛸.芡实.肉豆蔻均与止汗功效无关,可排除。
其中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功效,“固脱”意可治因虚汗不止导致脱证,其善治虚汗不止。
3、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是A.桑螵蛸B.海螵蛸C.诃子D.五倍子E.石榴皮【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桑螵蛸的功效。
五个备选药均属于收涩药。
其中桑螵蛸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余选项与缩尿无关,故排除。
4、能益肾固精,补脾祛湿的药物是A.芡实B.五倍子C.诃子D.海螵蛸E.莲子肉【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芡实的功效。
五个备选药均属于收涩药。
其中芡实能益肾固精,补脾祛湿。
而莲子肉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不可祛湿,故排除。
余选项均不可补脾祛湿,故排除。
5、罂粟壳煎汤内服的用量是A.0.1~0.5gB.3~6gC.6~12gD.10~15gE.15~20g【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罂粟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止咳宜蜜炙用,止泻.止痛宜醋炒用。
6、能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药物是A.赤石脂B.莲子肉C.山茱萸D.芡实E.肉豆蔻【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山茱萸的功效。
五个备选药均属于收涩药。
其中山茱萸既能补益肝肾,又可收敛固脱,为温补固涩之品。
7、椿皮不具有的功效是A.止血B.止带C.固精D.涩肠E.清热燥湿【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椿皮的功效。
第十八章收涩药概述一、含义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二、功效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
三、分类本类药物,根据其作用特点,大致上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个部分。
四、主治证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四、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
五、配伍应用收涩药治疗属于治病之标,临床应用本类药,须与相应补益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顾。
六、使用注意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
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
但有一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则又当分别对待。
•止汗药:浮小麦•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诃子、五倍子、石榴皮•固精缩尿止带药:莲子、山茱萸、桑螵蛸、芡实、覆盆子、金樱子第一节止汗药本类药物能行肌表,调节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敛汗止汗之功。
临床常用于肺脾气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泄的自汗证及肺肾阴虚,阴虚则生内热,热迫津外泄的盗汗证。
治气虚自汗当配补气固表药同用,治阴虚盗汗当配滋阴除蒸药同用,以治病求本。
凡实邪所致汗出,应以祛邪为主,非本类药物所宜。
浮小麦【药性说明】本品味甘益气,性凉清热,故自汗、盗汗均为常用之品。
【功效】止汗,益气,除热。
【应用】1、止汗,益气:用于自汗,盗汗。
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均可应用。
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
2、除热:用于骨蒸劳热。
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同用,以养阴清热,敛汗除蒸。
【用法用量】煎服,15~30g;研末服,3~5g【使用注意】表邪汗出者忌用。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功效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
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和涩肠止泻痢作用。
适应范围①具有敛肺止咳作用者适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和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肺肾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