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专项复习(重复赘余类)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专项练(三) 赘余成语30练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为使广大莘莘学子....早日受益,我公司决定在江苏各县内设独家连锁推广机构。
( )解析:“莘莘”形容众多。
“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前面不能再用“广大”等来修饰。
答案:×2.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 ) 解析:“难言之隐”指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
“苦衷”与“隐”重复,删除“之隐”或“的苦衷”。
答案:×3.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 )解析:“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人民”与“生灵”重复,删除“人民”。
答案:×4.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 ) 解析:“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
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除。
答案:×5.军阀混战连年不止,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 )解析:“民不聊生”意思是人民没办法生活。
“民”与前面的“劳苦大众”重复,删除“劳苦大众”。
答案:×6.他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生产出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新产品。
( ) 解析:“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
删除“想尽”。
答案:×7.他画的画,在他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 ) 解析:“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删除“显得”。
答案:×8.您的光临让我的居室蓬荜生辉....。
( )解析:“蓬荜”指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家,后用以称自己的家;与“居室”重复,删除“让我的居室”。
答案:×9.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
( )解析:“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中学语文常见赘余(语意重复)语病例析语意重复短语50例1、杀人的刽子手2、无声的潜台词3、胜利的捷报4、不必要的浪费5、第一部处女作6、最高顶点7、过高的奢望8、罕见奇观9、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10、偶然邂逅邂逅相遇11、十分酷爱12、心里由衷的13、亲眼目睹14、前来莅临指导15、过于溺爱 16、一天天日臻完善17、公开宣称18、免费赠送19、白白地虚度20、随便苟同21、非常(十分)巨大22、非常奇缺23、极其罕见24、诉诸于25、这其中26、涉及到波及到27、来自于28、国际间人际间29、截至到30、报刊杂志31、破天荒第一次32、第一个首创33、凯旋归来34、提出质疑35、庆祝国庆55周年36、百姓生灵涂炭37、妄自菲薄自己38、真知灼见的意见39、难言之隐的苦衷40、忍俊不禁的笑起来41、溢于言表之外42、三令五申的强调43、耿耿于怀至今难忘44、众多莘莘学子45、浑身遍体鳞伤46、显得相形见绌47、独自孑然一身48、让人贻笑大方49、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50、各种形形色色资料二中学语文常见赘余语病例析在修改病句练习中,赘余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头疼的难点。
所谓赘余,是指一个结构完整、句意明晰的句子,表达上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组成部分。
它是病句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现对中学语文常见赘余语病例析如下:一、动词类赘余白白虚度(“虚”含“白白”意,“白白”赘余)被应邀(“应邀”含“被”意,“被”赘余)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含“被人笑”意,“被人”赘余)到此光临(“光临”含“到”意,“到此”赘余)非常嗜好(“嗜好”含“非常”意,“非常”赘余)非常酷爱(“酷爱”含“非常”意,“非常”赘余)共同协商(“协商”含“共同”意,“共同”赘余)过度酗酒(“酗酒”含“过度”意,“过度”赘余)过分溺爱(“溺爱”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分苛求(“苛求”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高奢望(“奢望”含“过高”意,“过高”赘余)凯旋归来(“凯旋”含“归来”意,“归来”赘余)可以堪称(“堪称”含“可以”意,“可以”赘余)来家造访(“造访”含“来”意。
(一)语意重复(重复赘余)类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
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博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
苦衷:痛苦或为难的心情。
)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
)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人民”与“生灵涂炭”的“生灵”重复。
)8.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不虞:意料不到)9.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10.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
)(二)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类有些成语,由于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其含义,在使用过程中与句子的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产生了矛盾。
1.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中学语文常见赘余(语意重复)语病例析语意重复短语50例1、杀人的刽子手2、无声的潜台词3、胜利的捷报4、不必要的浪费5、第一部处女作6、最高顶点7、过高的奢望8、罕见奇观9、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10、偶然邂逅邂逅相遇11、十分酷爱12、心里由衷的13、亲眼目睹14、前来莅临指导15、过于溺爱 16、一天天日臻完善17、公开宣称18、免费赠送19、白白地虚度20、随便苟同21、非常(十分)巨大22、非常奇缺23、极其罕见24、诉诸于25、这其中26、涉及到波及到27、来自于28、国际间人际间29、截至到30、报刊杂志31、破天荒第一次32、第一个首创33、凯旋归来34、提出质疑35、庆祝国庆55周年36、百姓生灵涂炭37、妄自菲薄自己38、真知灼见的意见39、难言之隐的苦衷40、忍俊不禁的笑起来41、溢于言表之外42、三令五申的强调43、耿耿于怀至今难忘44、众多莘莘学子45、浑身遍体鳞伤46、显得相形见绌47、独自孑然一身48、让人贻笑大方49、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50、各种形形色色资料二中学语文常见赘余语病例析在修改病句练习中,赘余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头疼的难点。
所谓赘余,是指一个结构完整、句意明晰的句子,表达上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组成部分.它是病句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现对中学语文常见赘余语病例析如下:一、动词类赘余白白虚度(“虚”含“白白”意,“白白”赘余)被应邀(“应邀”含“被”意,“被”赘余)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含“被人笑”意,“被人"赘余)到此光临(“光临”含“到”意,“到此"赘余)非常嗜好(“嗜好"含“非常”意,“非常"赘余)非常酷爱(“酷爱”含“非常”意,“非常”赘余)共同协商(“协商”含“共同”意,“共同"赘余)过度酗酒(“酗酒"含“过度”意,“过度"赘余)过分溺爱(“溺爱”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分苛求(“苛求”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高奢望(“奢望”含“过高”意,“过高”赘余)凯旋归来(“凯旋”含“归来”意,“归来”赘余)可以堪称(“堪称”含“可以”意,“可以”赘余)来家造访(“造访"含“来"意.“来家”赘余)免费赠送(“赠送”含“免费”意,“免费”赘余)十分罕见(“罕见”含“十分”意,“十分"赘余)随便苟同(“苟同"含“随便”意,“随便”赘余)随意漫谈(“漫谈"含“随意”意,“随意”赘余)快要垂危(“垂危”含“快要”意,“快要”赘余)突然顿悟(“顿悟”含“突然”意,“突然"赘余)一致公认(“公认”含“一致”意,“一致"赘余)值得可敬(“可敬”含“值得”意,“值得”赘余)二、形容词类赘余炎热、雪白、笔直、通红、稀烂、飞快、精光、崭新、冰凉、死沉、烂熟、巨大、繁多、酷热、众多、广大等本身带比喻性成分或表程度成分的形容词的前面如果有表修饰的程度副词,那个程度副词是赘余成分.如:“十分炎热”(“十分”赘余),“非常雪白”(“非常”赘余).三、名词类赘余多年的夙愿(“夙愿”有“多年"意,“多年”赘余)多虑的想法(“虑"有“想”意,改“虑”为“余”)漫山遍野到处(“漫山遍野”即“到处”,两者留一)目的是为了(“目的"即“为了”,两者留一) 目前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含“目前”意:“目前"赘余)无用废话(废品、废物……)(“废话、废品、废物……”含“无用"意,“无用”赘余)人民生灵涂炭(“生灵”含“人民”意,“人民”赘余)原因是因为(“原因”即“因为”,两者留一)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含“意见"意,“意见”赘余)四、代词类赘余我的寒舍(舍弟、贱内、家严、拙作……)(“寒舍、舍弟、贱内、家严、拙作”均含“我的”意,“我的"赘余)诉诸于武力(公诸于众、见诸于报刊、付诸于流水……)(“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与后面“于"重复,可删“于”或改“诸”为“之”)五、概数词赘余大约10岁左右(上下)约摸10岁左右(上下)大概10岁左右(上下)至少3名以上(左右、上下)至多3名左右(上下、以下)近3名左右(上下、以下)平均85分以上(以下)最少80分以上最小10岁以上最高85分以下最低60分以上上列表概数的词两者只能留一,如:大约10岁,或10岁左右,或10岁上下。
【专题】语病【考点】重复赘余【考点讲析】一、成分残缺的4大关注点1.主语残缺主语残缺有以下四种情况。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介词会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而介宾短语只能充当状语和补语,所以往往会使句子主语残缺。
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掉。
在辨析语病中,“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2)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这一点在前面“中途易辙”中已提到)(4)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示例分析①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分析】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
②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分析】“使”字造成了主语缺失。
应该删去“使”,让主语“我们”出现;或者删去“通过”,让“这次科技成果展览”充当“使”的主语。
③《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分析】此句共三个分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周文宾”,而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暗中转换为“王老虎”,因而出错,应在“把他送到”前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分析】和“都是不恰当的”相匹配的主语残缺,应在“兴趣”的后面加“的行为”。
2.谓语残缺谓语残缺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①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②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示例分析①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约四米高、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分析】谓语残缺。
主语“南堡人民”后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
②我市最近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微积累」语文成语专题突破——重复赘余、逻辑问题第六类:重复赘余忍俊不禁:忍俊,含笑。
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
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
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隐,隐情。
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
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
泛指一场美梦。
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
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不足。
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
不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如芒在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
形容惶恐不安。
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遍体鳞伤:遍,全部。
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全身。
像鱼鳞一样密。
形容被打得全身都是伤。
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
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
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
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接踵而至:踵,脚后跟。
一个跟着一个到来。
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
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
乐道,乐于谈论。
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
不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
远近都闻名。
形容名声很大。
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责无旁贷:责,责任。
贷,推卸。
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
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
涂炭,沼泥和炭火。
比喻困苦的境地。
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贻笑大方: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
不能讲“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
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
泛指众多的读书人。
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成语中的重复赘余成语中的重复赘余①旧中国政治腐败,官吏昏庸,兵连祸接,致使人民生灵涂炭。
②他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生产出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新产品。
③我们班众多的莘莘学子经过高中三年的刻苦学习,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其中有十多位同学考入了重点大学。
三个成语的使用都有问题,而且属于同一类毛病。
都和前面的一个词语语意重复。
追根溯源,总体看来,犯这类错误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成语,同时也忽略了成语的使用环境,具体而言又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比如上文涉及的三个成语。
“生灵涂炭”一词仔细研究“生灵”就字面上就可以判断是人民之意,“千方百计”则看不出内含的“想尽”之意,而“莘莘”很多人都会错误地根据字型理解为辛苦的意思。
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成语,经常翻看成语词典,准确把握其含义。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借助于“代入法”。
所谓“代入法”,就是用成语的准确解释取代成语放入句子里,结合上下文,阅读几遍,就可以发现问题,从而避免赘余的毛病。
下面是从各地历年模拟试卷和学生平时作文中收集到的一些成语误用语例:1、他画的画,在他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分析:因本身“见”字作“显现”讲,故不宜作“显得”的宾语。
)2、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分析:因成语本身含有个“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再加上数量词。
)3、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的“隐”就是苦衷,与后文重复,去掉“的苦衷”。
)4、看到这个孩子可爱的表情和举动,大家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5、您的光临让我的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蓬荜”指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家,后用以称自己的家,和“居室”重复。
)6、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分析:“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
“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7、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
精心整理中学语文常见赘余(语意重复)语病例析语意重复短语50例1、杀人的刽子手?2、无声的潜台词3、胜利的捷报?4、不必要的浪费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破天荒第一次? 32、第一个首创33、凯旋归来? 34、提出质疑35、庆祝国庆55周年? 36、百姓生灵涂炭37、妄自菲薄自己? 38、真知灼见的意见39、难言之隐的苦衷? 40、忍俊不禁的笑起来41、溢于言表之外?42、三令五申的强调43、耿耿于怀至今难忘?44、众多莘莘学子45、浑身遍体鳞伤?46、显得相形见绌47、独自孑然一身?48、让人贻笑大方49、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50、各种形形色色点。
非常嗜好(“嗜好”含“非常”意,“非常”赘余)非常酷爱(“酷爱”含“非常”意,“非常”赘余)共同协商(“协商”含“共同”意,“共同”赘余)过度酗酒(“酗酒”含“过度”意,“过度”赘余)过分溺爱(“溺爱”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分苛求(“苛求”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高奢望(“奢望”含“过高”意,“过高”赘余)凯旋归来(“凯旋”含“归来”意,“归来”赘余)可以堪称(“堪称”含“可以”意,“可以”赘余)来家造访(“造访”含“来”意。
“来家”赘余)如:“十分炎热”(“十分”赘余),“非常雪白”(“非常”赘余)。
三、名词类赘余多年的夙愿(“夙愿”有“多年”意,“多年”赘余)多虑的想法(“虑”有“想”意,改“虑”为“余”)漫山遍野到处(“漫山遍野”即“到处”,两者留一)目的是为了(“目的”即“为了”,两者留一)目前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含“目前”意:“目前”赘余)无用废话(废品、废物……)(“废话、废品、废物……”(大约10岁左右(上下)约摸10岁左右(上下)大概10岁左右(上下)至少3名以上(左右、上下)至多3名左右(上下、以下)近3名左右(上下、以下)平均85分以上(以下)最少80分以上最小10岁以上最高85分以下最低60分以上上列表概数的词两者只能留一,如:大约10岁,或10岁左右,或10岁上下。
成语使用中的重复累赘重复累赘,画蛇添足。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准确的把握成语的含义,往往会出现成语自身含义与语境中的一些词句的含义重复的情况。
同义语: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句子中一些词语的含义与成语自身含义的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一过不注意陈玉和句子的寓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重复。
例如:1.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止滥垦滥伐,防止土地进一步沙漠化。
当前所有应完成任务中最紧要急迫的事。
前面不能再用“目前”。
2教育改革如今取得了很大成果,高校年年大幅度扩招,普遍高中的教学改革热潮也正【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方”与“正”重复3.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犹:还。
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4.当他们在为那座高34米的冰雕可能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沾沾自喜时,我却看到了另外一幅画面:许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人在冰天雪地中冻成饿殍。
“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无处安身。
与“无家可归”重复。
5不论大家怎样劝说诱导,他仍然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沉默不语,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或缘由。
难以说明的事情或缘由。
后面不能再用“苦衷”。
6.我们身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
“任重”前不能再用“担子”7.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
忍不住要发笑。
后面不能再加上“扑哧一声笑出来”8.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泥沼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
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生灵”前不能再用人民。
9.这些贪污犯罪大恶极,政府对他们怎样统治,人们正瞪起眼睛【拭目以待】。
“成分赘余”病句类型讲解一、规律总结:(1)成分赘余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2)从赘余的性质来看,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为蛇添足等这类病句有一些是和句式杂糅相同的,我认为这些病句并不是典型的重复。
要让学生们注意这样一些情况:1、表述时间、数量时,容易出现重复。
(截止到XX日、大概50上下)2、有表示范围程度的词的时候,也容易重复。
(一致公认、十分巨大)3、出现文言词语,以及谦辞敬辞的时候,容易重复。
(来自于、公诸于众、我的拙作)4、一些名词本身含有性质,如果再有表示性质的形容词,也是重复。
(不合法的洗钱活动、不必要的浪费)二、实例讲解(1)主语多余☆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去掉“风格”(2)谓语多余☆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去掉“进行”(3)宾语多余☆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去掉“的编写”(4)定语多余☆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去掉“当前”(5)状语多余☆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去掉“可以”☆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这些人。
去掉“在心里”(6)补语多余☆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去掉“一些”(7)可有可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去掉“的距离”(8)误用“的”字☆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三课堂综合讲解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
(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
(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病句修改表达的赘余专题解析在病句修改中,我们尤为要警惕病句中表达的赘疣:【考点阐释】“赘余”即重复多余,是备受高考命题人青睐的一种病句类型,每年的高考试题对这一类型无不涉及。
我们在平时的口语中经常用到有些词语,而且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并不觉得有堆砌、重复、可有可无的毛病,可按语言规范的要求来看,这类现象是不允许出现的。
由于一些“赘余”是习惯使然,常具极大迷惑性,且屡见于报刊,常听于耳中,人们对它有很强的认同感,从语感方面可能感受不出来,故很有必要分辨清楚,以求规范。
故应特别小心方能避免、辨识。
本文主要结合部分例句将这类语病详细分类,供同学们参考。
有一种常见的语句,就是语言的赘余。
下面例举一些常见的赘余现象,略作分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高考体验】①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2004吉林卷)②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2004重庆卷)③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2004年天津卷)④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2004年天津卷)⑤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2004浙江卷)⑥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立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⑦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
⑧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⑨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重复赘余的成语及解释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组,它通过凝练、形象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深刻的
含义。
然而,有一些成语在用法上带有重复赘余的特点,这种用语方式常常会被人们认为冗长啰嗦。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重复赘余成语及其解释。
1. 重复老套:指某种说法或做法被过度使用,缺乏新颖和创意。
例如,重复老
套的说辞、重复老套的宣传手段等。
2. 大同小异:形容事物之间相似度很高,缺乏独特性和创新。
例如,这两幅画
的风格虽然不同,但整体感觉却大同小异。
3. 背道而驰:表示行为和原则完全相反,背离常规。
例如,在生态保护问题上,开发商的做法与环保要求背道而驰。
4. 一五一十:指叙述事情时从头到尾详细叙述,没有删减或遗漏。
例如,他把
这个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们。
5.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例如,得知考试成绩优秀,她欢天
喜地地向家人报喜。
6. 难能可贵:指某种品质或能力非常稀缺珍贵。
例如,他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
信念这种品质真是难能可贵。
当然,尽管以上成语有一定的重复赘余性质,但它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一直都
得到广泛的使用,因为它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某种意义或情感。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这样的成语,但也应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准确,避免过度冗长。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专项(重复赘余类)练习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但就在成君忆美滋滋地打着名著的主意时,《麻辣水浒》《经济学演义》等跟风书和《成长力》等“本土”经管书、励志书也纷纷出版——跟风出版让人一言难尽。
B.吴祥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不说,还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太惨了,你们一定要设法营救他。
C.面对镜头,马化腾有些拘谨,手指紧紧抠住裤子口袋;可一旦离开了镜头,他便放松地侃侃而谈,话语犀利,精准而到位。
D.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挽救濒临崩溃的股市成了各国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进行救市。
1.(A) A“一言难尽”,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B.“浑身”与“遍体”重复。
C.“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与“放松地”重复。
D.“责无旁贷”与“责任”重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以往几百万年间所有的巨大火山喷发,比如圣海伦、喀拉喀托、皮纳图博火山与之相比都将相形见绌。
B.从文山会海中脱身,转入到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中去,我觉得是您目前的当务之急。
C.可见美国人虽然跟日本是盟友,但对他们也并非毫无防范之心。
美国人对日本侦察卫星的性能与弱点知道得了如指掌,却从来不愿意提供这方面的援助。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疑的?2.(D) D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符合句意。
A.“相形见绌”与“与之相比”重复。
B.“当务之急”与“目前的”重复。
C.“了如指掌”与“知道”重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B.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画面:电力工人爬上数十米高的结满冰的铁塔,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电线上的冰砣。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我们一定要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未雨绸缪,做好防备,否则,就可能身陷被动。
3.答案B解析B.“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人民”与“生灵”重复。
C.“探骊得珠”,原意是指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D.“未雨绸缪”和“在问题出现之前”重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廖永民这么一说,张斯年立刻感觉好像如芒在背一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了。
B.走在大街上,邓丽君的歌声不经意地从某家店铺飘进耳朵,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青涩年华,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C.老头子还是这样,就喜欢拉着人听他拉呱,这不,他又拽着傅秋生津津乐道地说起了当年他在二龙山打小鬼子的事。
D.你可别小看了这位不起眼的老头子,当年他在海内外也算是闻.名.遐.迩.。
4.答案B解析“恍如隔世”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A.“好像”与“如芒在背”重复。
C.“津津乐道”与“说”重复。
D.“海内外”与“闻名遐迩”重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B.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C.军阀混战连年不止,致使民不聊生。
D.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不虞之誉。
5.答案C。
解析A“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B“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去。
C“民不聊生”意思是人民没办法生活。
D“不虞之誉”是“没有预料到的赞扬”的意思。
“不虞”就是“没料到、意料不到”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夜深人静,王小东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C.那张是2006 届毕业纪念照,第一排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后边五排是众多的莘莘学子。
D.夏悲的文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全新感觉。
6 答案B解析A“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本身就有被动之意,前面加上“被人”当然是重复了。
B“孑然一身”独自一人。
C“莘莘”就是形容众多,与前面的“众多的”语义重复。
D“耳目一新”与“全新”重复。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近日美国五角大楼指责我工程师窃取其军事机密,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予以反驳,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D.领导的那句话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7 答案.C解析A“隐”就是“苦衷”,二者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
B 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
既然已有平凡普通之意,前面用“平凡普通”就语义重复了。
C 记忆犹新.犹:还。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D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明白;潜台词: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重复。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每当看到母亲的那双棉布鞋,往事就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B.在水彩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的调配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C.李小红从痛苦中苏醒过来,老板对她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众所周知的。
8 答案D解析A 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
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此句中多用了“出现”一词造成语义重复。
B 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此成语已有“重要”之意,后在加“重要”则为重复。
C “变本加厉”,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
前面不能再用“更加”。
D 周,普遍、全。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
正确。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央一再三令五申地强调“要确保耕地不能跌破 18 亿亩”,可是,有些地方仍打着经济开发的幌子在大肆圈地谋利。
B.但是不久,他还真的出了一本“译著”,并很快派上了用场:因为按有关规定,有超过一定字数的译著者,可以不考外语。
当然,他的“译著”是找人捉刀代笔的。
C.经他一解释,我恍然大悟。
D.不管美国承认与否,世界多极化的形势已经形成,中美俄三国鼎足之势对峙着,也让日本焦躁不安。
9 答案C解析A.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告诫,“一再”已含在其中。
“捉刀代笔”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这里指找他人为自己写东西。
与前文“找人”重复。
A.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
D.“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与“对峙”的意思,重复(也可认为矛盾)。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看法。
B.前段时间,常有文章对国奥小将大唱赞歌,过分的溢美之词,滋长了某些队员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球迷越来越远。
C.近日,我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背诵高潮。
D.黄教授身上散发的圣洁的光芒,在人云亦云的年代,在科学界日益浮躁的时代弥足珍贵。
10 答案D解析A“真知灼见”与“意见”语义重复。
B“过分”与“溢美之词”有重复。
删去“过分”。
C“前所未有”与“空前”重复。
D."弥足珍贵"形容事物十分珍贵。
正确。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是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了,他仍然犹豫不决地首鼠两端,真急死人。
B.信息化时代,企业家应该像军事家一样,具有沉着的心态、超人的智慧,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打败竞争对手。
C.信息革命已悄然到来,对此,我们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采取掉以轻心的态度。
D.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
11 答案B解析A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与“犹豫不决”重复。
B 出奇制胜。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正确。
C“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衷”与“内心”重复。
D“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与“突然”重复。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据《中国商报》9 月21 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
B.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惟妙惟肖地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C.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是凭自己的爱好不断尝试探索,自然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D.秋到夹皮沟,珍珠到处流,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榛子----让游客大饱口福。
12 答案B解析A“习以为常”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与“觉得”重复。
B“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C“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与前文“自然的”重复。
D 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