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评估指标及备查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24
附件2: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书网上佐证材料的说明1学校管理1-1 办学方向1-1-1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佐证材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
1-1-2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佐证材料: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
1-2办学行为1-2-1政策与法规执行佐证材料: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保障措施、实施效果等资料。
1-2-2纪律与行为规范佐证材料: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及上级考核、奖励、检查、审计和评价结果等相关资料。
1-3领导班子1-3-1领导结构与素质佐证材料:学校人事档案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实绩和奖惩情况等),上级组织部门考核材料,学校中层干部测评及考核材料,有关业绩的说明、证明材料等。
1-3-2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佐证材料:校长近三年述职报告、学校改革创新的有关方案、计划和典型案例、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反映突出成效的资料。
1-4规范管理1-4-1制度建设与落实备查材料: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预警、办法和管理制度及规定;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反映成效的相关材料。
1-4-2质量管理与监控佐证材料: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执行情况的说明材料;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教学督导监控记录;教材管理使用情况;教师工作量考核、记录;近2年的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师日志、教学管理资料及各种用表、教学质量检查、分析的有关资料。
2基础条件2-1校园建设2-1-1占地面积与使用佐证材料:土地证、租赁合同、新征地批文、校园平面图等。
职业中专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材料第一部分项目建设发展环境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是一个有83。
5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
辖15个乡镇,土地面积2063平方公里,享有“中国竹子之乡”、“茶叶之乡"、“建材之乡”之美誉。
2004年,桃江被纳入全省旅游黄金热线.“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羞女峰”被评为全省老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之内。
近年来,全县以稻、猪、葛、水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和以东方水泥、新兴管件、修山电站为主干的工业企业化,以旅游景点、农家乐、旅行社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制定了《桃江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立了大力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构想,我县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一、普职协调发展情况1、桃江现有普高9所,2008年调整为7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2008年调整为4所。
其中,公办职业中专一所,在校学生2158人。
2007年普高有在校学生12176人,中等职业中专在校学生6083人,普职比为67:33。
2007年全县初中应届毕业生共6568人,有3881人进入普通高中,有2687人进入各职业学校。
普职升学比为59。
8:40.2。
其中,县职业中专招收新生908人,县域各职业学校招收新生1400多人,有300多人被分流到县外就读。
全县普职分流比例和在校学生比例普高中职普职比08年招生数3881 2687 59.8:40。
208年在校学生数12176 6083 67:33高中阶段学校布局数9(其中民办4所) 6(其中民办5所)2、政府举办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情况①早在2002年桃江县委、县政府就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县职业中专学校召开了专题议教会,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决定》(桃发[2002]8号文件),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桃发[2005]8号文件),2007年,县委、县政府又制定了《职业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桃政发[2007]5号文件)和《关于成立桃江县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桃政办函[2007]45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制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并坚持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宣传活动。
省级中职示范校指标体系一、绪论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提供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逐渐建立了示范校的评定机制。
省级中职示范校指标体系旨在评估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为示范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师资队伍1.教师总体数量: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数量。
2.学历和学位结构:评估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背景。
3.教师聘用方式:考察招聘、选拔和聘用教师的制度和程序。
4.教师参与培训情况:评价教师继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效果。
(二)办学条件1.教学设施:评估校园建设和教育设施的现代化程度。
2.实训基地:考察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训基地和实习实践资源。
3.教育信息化:测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情况。
4.校园文化环境:评估学校的师生关系、学风和校风。
(三)办学质量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考察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3.学业成果:评估学生在各类竞赛和评比中的成绩和奖项。
4.专业设置和调整:评价学校的专业结构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四)教育教学管理1.教学计划和安排:评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机制。
2.教学质量保障:考察学校的内外部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3.学业指导和辅导:评价学校对学生学习和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
4.校企合作:评估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情况和效果。
三、指标体系的应用(一)指标体系作为评估工具(二)指标体系作为发展方向指引指标体系为示范校提供了发展方向的指引,学校可以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三)指标体系的改进与升级指标体系可以根据中职教育的和发展需求,进行改进和升级,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省级中职示范校指标体系是我国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合理地构建指标体系,可以促进示范校的发展和提高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