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交线和平行线重难点

相交线和平行线重难点

相交线和平行线重难点
相交线和平行线重难点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重难点

5.1相交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 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开的口又怎么变化?(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AOD

与OA,

AOC∠

∠;

有一条公共边

延长线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

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的两边分别是BOD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 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 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 相交,

401=∠,求4,3,2∠∠∠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

80,35=∠=∠COF AOC ,求:DOF AOD ∠∠和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备选题]

一判断题:

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过,而且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

1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AOE ∠的对顶角是 ,COF ∠的邻补角是

若AOC ∠:AOE ∠=2:3,

130=∠EOD ,则BOC ∠=

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30,90=∠=∠=∠AOC FOB COE 则=∠EOF

5.1.2 垂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

1、 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 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

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 、CD 互相垂直,记作CD AB ⊥,垂足为O 。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

(90(垂直定义)已知),

?=∠=∠=∠=∠∴⊥AOD BOD COB AOC CD AB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 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 上一点A 画l 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 外一点B 画l 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定义)

已知)((90CD AB AOC ⊥∴?=∠

O

F

E

D

C

B

A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 外一点P 与直线l 上各点O , A,B,C,……,其中l PO ⊥(我们称PO 为点P 到直线

l 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 、PA 、PB 、PC ……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 的长度叫做点 P 到直线l 的距离。

例1 则下列结论:垂足为如图,,,,90D BC AD BAC ⊥?=∠

(1)AB 与AC 互相垂直; (2)AD 与AC 互相垂直;

(3)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 (4)点A 到BC 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6)线段AB 是点B 到AC 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A

例2 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的度数。

和求AOC BOE DOF AB OF CD OE ∠∠?=∠⊥⊥,65,,

解:略

例3 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 上由A 向B 行驶,M,N 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 位置时,距离村庄M 最近,

行驶到点Q 位置时,距离村庄N 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 上分别画出P ,Q 两点位置。

即为所求。则点垂足分别为两点分别作解:如图所示,过Q P Q P AB NQ AB MP N M ,,,,,,⊥⊥

练习:

1. 为钝角。中,如图,已知BAC ABC ∠?

的距离是多少?到)点(的垂线;

点画)过(的垂线段;到)画出点(AC B BC A AB C 321

2.教材第9页3、4

教材第10页9、10、11、12 小结:

1. 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2.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3.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教材第9页5、6.

1.如图,AC ⊥BC,C 为垂足,CD ⊥AB,D 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那么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点B 到CD 的距离是_____,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_.

2.如图,在线段AB 、AC 、AD 、AE 、AF 中AD 最短.小明说垂线段最短, 因此线段AD 的长是点A 到BF 的距离,对小明的说法,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AOB 的边OA 上有一点P ,

(1)过点P做OA的垂线,交OB于点C

(2)过点P做OB的垂线,垂足是D

(3)判断PC、PD、OC的大小关系,用小于号连接。

5.1.3三线八角

教学重点、难点三线八角的意义是重点,能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1

两条直线相交后

产生了几个角?每

两个角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除平角外,产生四个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2三条直线之间也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铅笔表示直线)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出投影,(四种情况,如图2—30) (1)三条直线都没有交点(2)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三个交点(4)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上节课是对相交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对三条直线相交后形成的八个角如图2—30(3)进行研究,简称为:三线八角(板书课题)

二、三线八角的意义

1教师用谈话方式提出问题:在图2—31中,l1和l3(或l2和l3)所形成的四个角是有公共顶点的,而每两个角之间的关系从位置来分,可分为两类:对顶角和邻补角,而上面四个角和下面四个角是没有公共顶点的,那么上面的一个与下面的一个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这就是下面所要研究的问题

2分析特点,形成概念

(1)同位角的意义先引导学生分析∠1和∠5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出共同特点是:均在直线l3的一侧,且分别在l1和l2的上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作同位角请同学们指出:图中还有同位角吗?(答:∠2与∠6,∠4与∠8,∠3与∠7) (2)错角的意义(3)同旁角的意义(这两种角的教法类似同位角,如果学生要问∠1和∠6,∠1和∠7是什么关系,可以简单说一下,不问也不说)

3变式练习,揭露概念本质属性

(1)如图2—32,说出以下各对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1与∠2,∠2与∠4,∠2与∠3 答:∠1与∠2是l2、l3被l1所截而得到的一对同旁角。∠2与∠4是直线l2、l1被l3所截而得到的同旁角。∠2与∠3是l2、l1被l3所截而得到的同位角

(2)如图2—33,找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错角和同旁角

答:同位角有:∠2与∠3,∠4与∠7,∠4与∠8;错角有∠1与∠3,∠6与∠8,∠6与∠7;同旁角有∠3与∠8,∠1与∠4

(3)如图2—34,指出图中∠1与∠2,∠3与∠4的关系

答:∠1与∠2是错角,∠3与∠4也是错角

4正确识别这三类角应注意的问题

(1)识别这三类角首先要抓住“三条线”,即:哪两条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2)抓住“截线”,截线的同侧有哪些角、从中找出同位角和同旁角,在截线的两侧找错角

三、综合应用,课堂练习

1找出如图2—35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答:对顶角有四对:它们是∠1与∠3,∠2与∠4,∠5与∠6,∠7与∠8;

邻补角有∠1与∠2,∠2与∠3,∠3与∠4,∠4与∠1,∠5与∠8,∠8与∠6,∠6

与∠7,∠7与∠5 (还可以找出图2—35中相等的角,即四对对顶角)

2如图2—36,如果∠1=∠2=∠7,那么还有哪些角是相等的

答:∠1与∠4是邻补角,∠2与∠5是邻补角,∠3与∠6是邻补角∠7与∠8是邻

补角,因为∠1=∠2=∠7,∠2=∠3(对顶角相等),所以∠1=∠2=∠3=∠7,则∠4=

∠5=∠6=∠8(等角的补角相等)

3如图2—37中,若∠1=∠2,证明:∠3与∠4是互补的角

证明:因为∠1=∠3,(对顶角相等)

∠1=∠2,(已知)

所以∠2=∠3(等量代换)

又因为∠2+∠4=180°

所以∠3+∠4=180°(等量代换)

即∠3与∠4是互补的角

此题在证明的分析中,可以用以下逻辑思考的过程,即“执果索因”法

若要证∠3与∠4互补,即证∠3+∠4=180°,但∠4与∠2的和为180°,因此需证∠3=∠2,由于∠3=∠1(对顶角相等),∠1=∠2是已知,所以∠2=∠3而写出证明过程时,要从先证∠2=∠3出发,最后得到∠3+∠4=180°以上的几何证明题的思考过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是从要证明结果的出发,探索要得出这个结果时,应具备的条件,只要将条件准备充足,就能得到要求的结果

四、小结

1教师先提出以下问题:

(1)在所学的知识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2)学了哪些相互关系的角?

(3)寻找同位角、错角和同旁角关键应准确找到什么?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

(1)(投影)直线位置关系所对应的基本图形结构如图2—38

(2)学过六咱相互关系的角

①互为余角,②互为补角(邻补角是特殊情形),③对顶角,④同位角,⑤错角,⑥同旁角

(3)寻找同位角,同旁角关键在于准确找到三线(两线被第三线所截)

五、作业

1选书中习题

2以下六个题供选用

(1)指出图2—39(1)中,

①∠2和∠5的关系是_________;②∠3和∠5的关系是_________;

③∠2和____是直线____、______被_____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④∠1和∠4呢?∠3和∠4呢?∠6和∠7是对顶角吗?

(2)指出图中2—39(2)中,

①∠C和∠D的关系:

②∠B和∠GEF的关系;

③∠A和∠D的关系;

④∠AGE和∠BGE的关系;

⑤∠CFD和∠AFB的关系

(3)如图2—39(3),用数学标出的八个角中

①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②错角有________________;③同旁角有

_______________;

(4)如图2—39(4),若∠1=∠2,可推出∠1与∠ADE______________;∠1与∠BDE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正误:如图2—39(5),①∠1和∠B是同位角;②∠2和∠B是同位角;③∠2和∠C是错角;④∠EAD和∠C是错角;

(6)如图2—39(6),①∠1和∠4是同位角;②∠1和∠5是同位角;③∠2和∠7是错角;④∠1和∠4是同旁角;(7)如图,图中的错角的对数是()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平行线的判定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种识别方法,运用这三种方法判断两直线平行。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

(1)∠1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 ∠3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3) ∠5与∠6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4) ∠4与∠7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5) ∠8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在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种

(2) 在同一平面, 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3) 在同一平面,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

(4) 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垂直

3.如果a∥b ,b ∥c ,那么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意义, 在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行公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请同学们利用直尺、三角尺画直线b,使它经过P点,且平行于直线a。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1∠与2∠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1∠与2∠是否产生变化?

二、新课: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提出新问题:如果只有a、b两条直线,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由于前面已经复习了平行方法的推论,因为估计学生会说“再作一条直线c,让c//a,再看c是否平行于b就行了”。而后再以“如何作c,使它与a 平行?作出c后,又如何判断c是否与b平行”追问,使学生意识到刚才的回答似是而非、需要找新的方法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由平行线的画法找到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让学生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p画a的平行线b,而后作以下演示:

(2)进行观察比较,得出初步结论

由刚才的演示发现:画平行线仍借助了第三条直线,但是要用与a、b都相交的第三线,根据“三线八角”的名称,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保证了同位的两个角都是45°或60°,……因此,得出“猜想”: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2.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如,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如果∠1=∠2,那么a∥b。

在图中,由于∠2=∠3,因此,如果∠1=∠3,那么就有∠1=∠2,于是

可得a∥b。这就是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错角相等,那么

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是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1 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已知∠1=115°,∠2=115°,直线a、b平行吗?为什么?

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例题讲解:

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60°,∠C=120°,AB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

解本题中直线AB与CD平行,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无法判定AD与BC

平行。由已知条件可得∠B+∠C =°。根据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因此AB∥CD。

三、练习:P171至P172第1、2、3、4.

四、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并能把判断过程正确书写出来。

五、作业:

课堂练习: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因为∠1和∠2是同旁角,所以∠1+∠2=180°

B.因为∠1和∠2是错角,所以∠1=∠2

C.因为∠1和∠2是同位角,所以∠1=∠2

因为∠1和∠2是补角,所以∠1+∠2=180° 2.如图:(1) 已知∠1=65°, ∠2=65°,那么DE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如果∠1=65°, ∠3=115°,那么AB与DF平行吗?为什么?

(3) )如果∠4=60°, ∠2=65°,那么DE与BC平行吗?为什么?

4.如图所示:

(1)如果已知∠1=∠3,则可判定AB∥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已知∠4+∠5=180°,则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1+∠2=180°,则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已知∠5+∠2=180°那么根据对顶角相等有∠2=__,

因此可知∠4+∠5= ____,所以可确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已知∠1=∠6,则可判定___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1)如果∠1=________,那么DE∥AC;(2) 如果∠1=________,那么EF∥BC;

(3)如果∠FED+ ∠________=180°,那么AC∥ED;(4) 如果∠2+ ∠________=180°,那么AB∥DF.

平行线的性质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错角、同旁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已知:AD ∥BC ,∠AEF =∠B ,求证:AD ∥EF .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 ∥EF ,只需∠A +∠AEF =180°,

(由因求果)因为AD ∥BC ,所以∠A +∠B =180°,又∠B =∠AEF ,所以∠A +∠AEF =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 AD ∥BC ,(已知)

所以 ∠A +∠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因为 ∠AEF =∠B ,(已知)

所以 ∠A +∠AEF =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 ∥EF .(同旁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 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 ∥CD , 所以 ∠BAC +∠ACD =180°,

又因为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

所以1

12BAC ∠=∠,122ACD ∠=∠,

故0011

12()1809022

BAC ACD ∠+∠=∠+∠=?=.

即 ∠1+∠2=90°.

(理由略)

2.如图所示,已知:∠1=∠2,

求证:∠3+∠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

∠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

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

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

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补充练习:

1.已知:如图,AB ∥CD,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AEF ,FH平分∠EFD EG与FH平行吗?为什么?

D F C

A E B

2.已知:如图,E、F分别是AB和CD上的点,DE、AF分别交BC于G、H,A=D,1=2,求证:B=C。

3.已知:如图,∠=∠

CDA CBA,DE平分∠CDA,BF平分∠CBA,且∠=∠

ADE AED。

求证:DE FB

//

4.已知:如图,∠+∠=∠=∠

BAP APD18012

,。

求证:∠=∠

E F

A B

1

E

F

2

C P D

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幂的运算(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初一下学期数学第八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所用教材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底数幂的推导法则,会用同底数幂的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难点: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幻灯片,引出问题: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1015 次运算,问它工作一个小时(3.6 ×103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提问温故:①什么叫乘方? ②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57× 3.6×103×1015=9.252×?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到底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同 底数幂的乘法,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8.1,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根据乘法的意义)

定义:底数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幂相乘成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2 × 23=(2 ×2 ) ×(2 ×2 ×2) (乘方的意义) = 2 ×2 ×2 ×2 × 2 (乘法结合律) =25 (乘方的意义) 前面的例题:1015×103=(10 ×· · · · · ×10) ×(10×10 ×10) 15个10 = 10 ×· · · · · ×10 18个10 =1018 思考: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关系? 2、怎么求a m· a n(当m、n都是正整数): a m·a n =(aa…a)(aa…a)(乘方的意义) m个a m个a = aa…a(乘法结合律) (m+n)个a =a m+n(乘方的意义)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规律吗?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性质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m· a n = a m+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逐层推进,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1只使用于同底数幂相乘,不能乱用,用该法则需要判断两点: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2、会熟练进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3、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重 点: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的推导和应用。 难 点: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的理解。 过 程: (一)课前检测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法则: =?n m a a =n m a )( =?n b a )( =n m a a =n b a )( (二)新课预习 1、自主探究: 1)、阅读教材P41~42 2)、尝试完成下列练习,检查自学效果: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632a a a =? B: 532a a --=)( C:22-a 412a --= D: 222a 3a a --=- 2、设a ≠0,b ≠0,计算下列各式: =?-25a a =-3-2a )( =-4-12b a b a )( =-33b 2a )( 3、计算下列各式: 23222x 3y x y -- 22 222 x 2()xy y x y --+- = = = = 3)、完成课后练习。 (三)、成果呈现 1)、抽查各小组预习答案,并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 2)、其它小组质疑、辩论、点评。 3)、全班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四):练习巩固:

A 1、计算 =?-38x x =--332y x )( =-3-24ab a )( =?-382-2)( =÷-2 35ab 2b -a )( =-+--2224x 4x 4x )( B 2、若27 13x =,则x= 3、一个分式含有x 的负整数指数幂,且当x=2时,分式没有意义,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分式 。 C 4、已知01132=++x x ,求1-+x x 与2 2-+x x 的值。 6、小结: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n m a a =n m a )( =?n b a )( =n m a a =n b a )( 错题更正:

幂的运算知识要点归纳及答案解析

幂的运算知识要点归纳及答案解析 【要点概论】 要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特点 +?=m n m n a a a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要点诠释:(1)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底数可以是任意的实数,也可以是单项式、 多项式. (2)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特点, 即m n p m n p a a a a ++??=(,,m n p 都是正整数). (3)逆用公式:把一个幂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同底数幂的积,其中它们的底数 与原来的底数相同,它们的指数之和等于原来的幂的指数。即 m n m n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要点二、幂的乘方法则 ()=m n mn a a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要点诠释:(1)公式的推广:(())=m n p mnp a a (0≠a ,,,m n p 均为正整数) (2)逆用公式: ()()n m mn m n a a a ==,根据题目的需要常常逆用幂的乘 方运算能将某些幂变形,从而解决问题. 要点三、积的乘方法则 ()=?n n n ab a b (其中n 是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 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要点诠释:(1)公式的推广:()=??n n n n abc a b c (n 为正整数). (2)逆用公式:()n n n a b ab =逆用公式适当的变形可简化运算过程,尤其 是遇到底数互为倒数时,算法更简便.如:1010 101122 1.22???? ?=?= ? ????? 重点四、注意事项

初一下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复习(重难点+难题突破)

相交线及平行线复习 1. 如图所示, ∠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 CD 相交于O , OA 平分∠EOC , ∠EOC =70°, 则∠BOD =?______. 3. 如图所示,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 已知∠AOC =70°, 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 且∠BOE :∠EOD =2:3, 则∠EOD =________. 4.如图所示, 直线a ,b ,c 两两相交, ∠1=2∠3, ∠2=65°, 求∠4的度数。 5. 如图所示,∠AOB =∠COD =90°,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AOC =∠AOD B.∠AOD =∠BOD C.∠AOC =∠BOD D.以上 【练习】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C 、对顶角相等 D 、邻补角不一定互补,但可能相等 2、下列语句错误的有( )个. (1)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4)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A 、1 B 、2 C 、3 D 、4 O E D C B A O E D C B A c b a 3 4 1 2

3、如果两个角的平分线相交成90°的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 ). A 、对顶角 B 、互补的两个角 C 、互为邻补角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已知∠1与∠2是邻补角,∠2是∠3的邻补角,那么∠1与∠3的关系是( ). A 、对顶角 B 、相等但不是对顶角 C 、邻补角 D 、互补但不是邻补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D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无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6、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 D.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A,B,C 为直线m 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 为( ) A.4cm B.2cm C.小于2cm D.不大于2cm 9.则下列结论:垂足为如图,,,,90D BC AD BAC ⊥?=∠ (1)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 (2)点A 到BC 的距离是线段AD; (3)线段AB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4)线段BC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如图,∠1和∠5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角; ∠2和∠3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角; ∠6和∠9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角;? ∠ABC ?和∠BCD ?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 D C B A

幂的运算 优秀教案

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幂的运算性质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论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验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做到步步有据,正确熟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与整式加法容易混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与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下面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①a3+a3=?②a3+a5=? (2)①进行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②不能继续进行运算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这几个问题的目的是以题的形式开始,结合问题,从而复习整式加减的内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等内容,为

(3)a n表示什么意思?可写成什么形式? 如果将上面的“+”符号变成“×” ①a3×a3=?①a3×a5=? 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在生活和其它领域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8次运算,那么103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 根据题意得:108×103=? 要丈量一块长方形地块的长是56米,宽是54米,求长方形地块的面积? 根据题意得:56×54=?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解决这类问题。 二、导入与创设情景 做一做: 计算:102×10=____ 103×105=____ 22×23=___ 观察试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并观察条件与结论中的指数与底数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关系。(同学们展开讨论) 例如:102×10=10×10×10=103 2个10 1个10 通过同学们亲自操作我们会发现,算式的底数相同,其结果的底数仍然是这个底数,而结果的指数则是两个因数(幂)的指数之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根据这一规律,请计算一下的算式: a2·a3=____ a3·a5=_____ a5·a6=_____ 例如:a2·a3=a·a·a·a·a =a5 2个a 3个a 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提出质疑,使学生感受到这部分知识是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内部驱动力,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简便的方法进行求解和表示。 设计这一步骤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和特殊情况的运算,发现规律,猜想一般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并结合结果,为强调同底数幂这一条件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作准备。有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幂的运算的重难点解析

幂的运算的重难点解析 幂的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类型,运算时幂的运算总是转化成指数的运算。如果把运算中加减看作第一级运算;乘除看作第二级运算;乘方看作第三级运算;那么幂的运算 降一级 指数的运算,比如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降一级 指数的加减法 ,幂的乘方降一级 指数的乘法 ,掌握了这一规律,各条运算性质就容易记忆,且不会相互混淆. 幂幂的运算中的方法与技巧 类型 一:熟练使用 公式,正确进 行各种计算 注意:运算时首先确定所含运算类型,理清运算顺序,用准运算法则 (1)(-5)5×(-5)3 (2)x m-1 · x m+1 (3)-x 2 ·x 3 (4) 7×73×72 (5)4)(p p -?- (6)4 3)10( (7) -(2a 2)3 (8) (-43 2 ) a (9) 4 3 32??????????? ?? (10)[(x 2)3]7 ; (11)412÷43 (12)(-21)4÷(-2 1 )2(次数较低的幂要算出最后结果) (13)(-3a )5÷(-3a ) (14)(-xy )7÷(-xy )2 (利用积的乘方化到最后) (15)3 2m +1 ÷3m -1 (16)643)2()2()2(b a b a b a -÷-?- 类型二:逆用公式进行计算 逆向公式①n m n m a a a ?=+ ②n m n m a a a ÷=- ③()() m n n m mn a a a == 例1.已知2m =4,2n =16.求①2m+n 的值.②2m-n 的值.③m 32的值.④n m +32 的值 解析:①已知2m =4,2n =16.而求2m+n 的值,?运用公式a m+n =a m ·a n 可以把.2m+n 转化为2m ·2n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集锦(精)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集锦 1. 如图,BE∥AO,∠1=∠2,OE⊥OA于点O,EH⊥CO于点H,那么∠5=∠6,为什么? 2.如图,已知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F,∠E = 140o,求∠BFD 的度数. 3.如图,DE⊥AB,EF∥AC,∠A=35°,求∠DEF的度数。 4、如图1-26所示.AE ∥BD ,∠1=3∠2,∠2=25°,求∠C .

5.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EF +∠CFE =180°,∠1=∠2,则图中的∠H 与∠G 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6.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正方形ABCD 如图所示,顶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证明∠1=∠2 7. 已知DB ∥FG ∥EC ,A 是FG 上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 ∠BAC ,求:⑴∠BAC 的大小;⑵∠PAG 的大小. A 1 B C D E F G H 2 2 1A B C D a b 8、如图在△ABC中,CE⊥AB于E,DF⊥AB于F,AC∥ED,CE是∠ACB的平分线。

求证:∠EDF=∠BDF 9.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在C、D之间有一点P,如果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点P在C、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在直线l3上,但P点与点C、D不重合,试探索∠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10、如图,已知l1∥l2,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A、B,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C、D,点P在MN上 (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α、∠β、∠γ有何数量关系(只须写出结论.

幂的运算教案

《幂的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 mnmn aaa2a.+.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会逆用公式= 3.使学生掌握幂的乘方的法则,并能够用式子表示; 4.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明确幂的乘方法则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法则推导出来的,并能利用乘方的法则熟悉地进行幂的乘方运算; 5.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 6.使学生通过探索,明确积的乘方是通过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以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推导而得的; 7.让学生通过类比,对三个幂的运算法则在应用时进行选择和区别; 8.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注意运算顺序. 教程方法:经历法则的探索过程,感受法则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通过法则的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感悟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 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法则推导过程的理解及逆用法则; 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 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填空. 122222aaa=,( )( ) ··…·()××××=m个2指出各部分名 称.)(

2.应用题计算. 51110千克煤所产生的热)(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量.那么 51l03279×(米/秒,求卫星绕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30秒走过的路程?新课教学一.探索,概括53212,=×( ).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之后,再提问让学生直接说出6733=( )×,由此可发现什么规律? 35( )2221,( )×)=×=(( )34( )5525,( )=×=( )(×)34( )aa3a.=×= ( )(( ))mn43ana34m2anam的结果分别换成字母为正整数和和.如果把)(×,你能写出.中指数吗?你写的是否正确? mnmn+manaa为正整数)即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举例及应用 11计算:.例 343353aaa11010a2a )×(·(())··三.拓展延伸(公式的逆用) mnmnmnmn++aamanaaa为正整数.,可得(=由) .=mmmn+aa8a23==例已知,则=,( )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对同底数是如何理解的?在应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中,应注意什么?课堂小结 1.在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题时,必须知道运算依据. 2.“同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不是同底数时,首先要化成同底数. 【二】.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 2.口述幂的乘法法则. 二.计算观察: 试一试: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 3233()2?2??(22)1 ())23222(33?3?)?3?(32 ())34333(3aaaaa(?)?a3 )( 问题:上述几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对学生对这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完整版)幂的运算总结及方法归纳

幂的运算 一、知识网络归纳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章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运用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n m n m a a a -=÷(0≠a ,m 、n 为正整数且m >n ),mn n m a a =)((m 、n 为正整数),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0(10≠=a a ,n n a a 1 = -(0≠a ,n 为正整数)时,要特别注意各式子成立的条件。 ◆上述各式子中的底数字母不仅仅表示一个数、一个字母,它还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甚至还可以表示一个多项式。换句话说,将底数看作是一个“整体”即可。 ◆注意上述各式的逆向应用。如计算20052004425.0?,可先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将20054写成442004?,再逆用积的乘方法则计算 11)425.0(425.02004200420042004==?=?,由此不难得到结果为1。 ◆通过对式子的变形,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同底数幂的乘法

就是将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就是将除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减法运算,幂的乘方就是将乘方运算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等。 ◆在经历上述各个式子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领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与发现法则、规律”这一重要的数学研究的方法,学习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公式表示为:()m n m n a a a m n +?=、为正整数 2、同底数幂的乘法可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即 () m n p m m p a a a a m n p ++??=、、为正整数 注意点: (1) 同底数幂的乘法中,首先要找出相同的底数,运算时,底数不变,直接把指数相加,所得的和作为积的指数. (2) 在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时,如果底数不同,先设法将其转化为相同的底数,再按法则进行计算. 例题: 例1:计算列下列各题 (1) 34a a ?; (2) 23b b b ?? ; (3) ()()()2 4 c c c -?-?- 简单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a3=a5 B.a2·a3=a5 C.3m +2m =5m D.a2+a2=2a4 2.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5x2-x2=4x2 B.am +am =2am C.3m +2m =5m D.x·x2m-1= x2m 3. 下列四个算式中①a3·a3=2a3 ②x3+x3=x6 ③b3·b·b2=b 5 ④ p 2+p 2+p 2=3p 2 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下列各题中,计算结果写成底数为10的幂的形式,其中正确的是( ) A.100×102=103 B.1000×1010=103 C.100×103=105 D.100×1000=104 二、填空题 1. a4·a4=_______;a4+a4=_______。 2、 b 2·b ·b 7 =________。 3、103·_______=1010 4、(-a)2·(-a)3·a5 =__________。 5、a5·a( )=a2·( ) 4=a18 6、(a+1)2·(1+a)·(a+1)5 =__________。 中等练习: 1、 (-10)3·10+100·(-102 )的运算结果是( ) A.108 B.-2×104 C.0 D.-104

初一下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复习(重难点+难题突破)

初一下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复习(重难点+难 题突破)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相交线及平行线复习 1. 如图所示, ∠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 CD 相交于O , OA 平分∠EOC , ∠EOC =70°, 则∠BOD =?______. 3. 如图所示,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 已知∠AOC =70°, OE 把∠BOD 分 成两部分,? 且∠BOE :∠EOD =2:3, 则∠EOD =________. 4.如图所示, 直线a ,b ,c 两两相交, ∠1=2∠3, ∠2=65°, 求∠4的度数。 5. 如图所示,∠AOB =∠COD =90°,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AOC =∠AOD B.∠AOD =∠BOD C.∠AOC =∠BOD D.以上 【练习】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C 、对顶角相等 D 、邻补角不一定互补,但可能相等 2、下列语句错误的有( )个. (1)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O E D C B A O E D C B A c b a 3 4 1 2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4)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A 、1 B 、2 C 、3 D 、4 3、如果两个角的平分线相交成90°的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 ). A 、对顶角 B 、互补的两个角 C 、互为邻补角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已知∠1与∠2是邻补角,∠2是∠3的邻补角,那么∠1与∠3的关系是( ). A 、对顶角 B 、相等但不是对顶角 C 、邻补角 D 、互补但不是邻补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D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无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6、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 D.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A,B,C 为直线m 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 离为( ) A.4cm B.2cm C.小于2cm D.不大于2cm 9.则下列结论:垂足为如图,,,,90D BC AD BAC ⊥?=∠ (1)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 (2)点A 到BC 的距离是线段AD; (3)线段AB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4)线段BC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 离。 其中正确的有( ) D C B A

知识点 :负整数指数幂(解答题)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0?漳州)计算:(﹣2)0+(﹣1)2010﹣() ﹣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乘方、负整数指数幂三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解答:解:原式=1+1﹣2 =0. 故答案为0.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乘方等考点的运算. 2、(2010?西宁)计算:()﹣ ﹣(﹣)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此题涉及到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乘方三个知识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知识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结果. 解答:解:原式=2﹣1+()(3分) =2﹣1+1(5分) =2.(7分)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乘方等考点的运算. 3、(2010?邵阳)计算:()﹣ ﹣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倒数、立方根的知识点进行解答,一个数的负指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正指数次幂的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8的立方根是2. 解答:解:原式=3﹣1+2=4.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立方根、倒数的知识点. 4、(2009?重庆)计算:|﹣2|+()﹣1×(π﹣)0﹣+(﹣1)2.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零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算术平方根、有理数的乘方等知识点进行解答.

幂的运算易错、常考题型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七年级下册幂的运算常考题型 一.填空题(共27小题) 1.(2014?汉沽区一模)计算(2ab2)3的结果等于_________. 2.(2006?杭州)计算:(a3)2+a5的结果是_________. 3.已知(a﹣3)a+2=1,则整数a=_________. 4.若a m=2,a n=3,则a2m+n=_________. 5.若3m?32n=81,则m+2n=_________. 6.已知3m=a,81n=b,那么3m﹣4n=_________. 7.已知:(x+2)x+5=1,则x=_________. 8.若(x﹣1)x+1=1,则x=_________. 9.多项式﹣5(ab)2+ab+1是_________次_________项式. 10.(﹣x)10÷(﹣x)5÷(﹣x)÷x=_________. 11.若52x+1=125,则(x﹣2)2012+x=_________. 12.a m?a n=a m+n也可以写成以a m+n=a m?a n(m、n是正整数),请你思考:已知a m=8,a n=32,则a m+n=_________.13.已知a3n=4,则a6n=_________. 14.若x2=24,则x=_________. 15.(2008?清远)计算:(π﹣3)0+2﹣1=_________. 16.如果2x=5,2y=10,则2x+y﹣1=_________. 17.=_________;4101×0.2599=_________. 18.(2014?鄞州区模拟)计算2x2?(﹣3x3)的结果是_________. 19.如果x n﹣2?x n=x2,则n=_________. 20.若2×8n×16n=222,则n=_________. 21.若x m=5,x n=7,则x2m+n=_________. 22.计算(﹣x)2?(﹣x)3?(﹣x)4=_________.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设计

学科及章节七年级第五章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2.垂直 1.如图,若∠AOD= 90°, 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是____ 几何语言: ∵∠AOD=90°(已知), ∴AB⊥CD(垂直的定义). 2.垂线段定理: 在河边的A处,有一个牧童在放牛,牛吃饱后要到河边饮水,问牧童怎样把牛牵到河边,才能走最少的路?能说明理由吗? 应用的定理:__________ 练习: 1.如图,AC⊥BC,CD ⊥AB,垂足分别是C点、D点。 (1)点B到CD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2)点C到AB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3)点A到CB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2.直线m外有点P,它到直线m上点A、B、C的距离语言组织与表达能 力.需按照简捷的方 法。 师生互动共同回 忆对顶角、补角的定 义以及性质。 由补角的性质引 出余角以及余角的性 质 学生找出图形中 的同位角、内错角、 和同旁内角。并能应 用平行的判定定理, 说出规范的几何步 骤。 学生完成书写。 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表述,从而提 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 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练一 练,找到同位角、内 错角、同旁内角与平 行的关系。并且通过 填空,进一步规范学 生的步骤书写。 学生思考,在导 学案上完成。 综合练习除了考 查学生对平行性质和 定理的应用外,还考 查学生的几何步骤的 书写。这一大项让学 生到黑板展示自己的 思路,锻炼学生大但 发言的能力。 此题对学生来说 有些难度,小组合作 互帮互助来完成 学生总结本节课 通过两个关 于垂线段的练习, 让学生更能深刻 的体会到垂线段 定理。 根据图形,带 领学生复习对顶 角、补角以及他们 的性质,并且由补 角的性质引出余 角的性质 全班至少90 ﹪的学生能根据 图形找出其中的 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根据熟 记平行线的判定 方法,会进行简单 的说理.进一步熟 练几何步骤 通过练一练, 找出不同图形中 的平行的判定,以 及平行的性质的 应用,进一步熟 练,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与平 行的关系。 试一试,找到 其他的同位角、内 错角和同旁内角 与平行的关系,对 学生来说是一个 挑战,更能体现学 生对平行的判定 和性质的灵活应 用 综合练习1主 要承接上面的练 一练,综合练习

幂的运算复习课

幂的运算复习课 积余实验学校葛畅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幂的运算的性质; 2.会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的依据; 3.能说出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能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正数,并能用科学记 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4.通过具体例子体会本章学习中体现的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渗透转化、归纳等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运算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有关运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全章的知识结构 同学们已经学习完了幂的运算,现在我们一起对本章的内容作一个小结和复习.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填写下表,在填写中,大家可以凭借记忆,也可以翻阅课本,查阅作业. 填好表格后,先让学生互相交换,再由教师讲评. 二、例题精析 例1.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不对,错在哪里? (1) (-a)2=-a2; (2)(x-y)3=-(y-x)3; (3) (a-b)2=-(b-a)2;(4) (0.5-x)0=1;(5)(-2x)3=2x3; 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只有(2)正确,其他都不对。 (1),(3)二题错在符号上,在本章计算中,自始至终要注意号.(4)

题的错误表现为概念不清.因为“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第(5)题是错误的,(-2x)应看作一个整体,上述错误是没有把系数-2进行3次方运算,对积的乘方性质没有理解,也没有注意符号. 小组赛:内容见PPT 例2.已知10a=5, 10b=6, 求(1)10a + b值;(2)102a - 3b的值. 例3.已知a=2555, b=3444, c=6222,请用“>”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起来,并说明理由. 例4.已知x+ x -1=m, 求x2+ x -2的值. 例5 若x=2m+1,y=3+4m,请用x的代数式表示y . 三、探究性学习: 在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5×105个人无家可归,假如你负责这些灾民,而你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将他们安置好。 假如一顶帐篷占地100m2,可以安置40个床位,为了安置所有无家可归的人,需要多少顶帐篷?请计算一下这些帐篷大约要占多少地方? 估计一下,你学校操场可以安置多少人? 要安置这些人,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操场? 四、小结 在运用幂的运算性质,首先应确定运算顺序和运算步骤;其次正确地运用性质、法则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应注意符号和指数的变化。 五、课堂作业:见随堂练习

幂的运算习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幂的运算》提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计算(﹣2)100+(﹣2)99所得的结果是() A、﹣299 B、﹣2 C、299 D、2 2、当m是正整数时,下列等式成立的有() (1)a2m=(a m)2;(2)a2m=(a2)m;(3)a2m=(﹣a m)2;(4)a2m=(﹣a2)m.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x+3y=5xy B、(﹣3x2y)3=﹣9x6y3 C 、D、(x﹣y)3=x3﹣y3 4、a与b互为相反数,且都不等于0,n为正整数,则下列各组中一定互为相反数的是() A、a n与b n B、a2n与b2n C、a2n+1与b2n+1 D、a2n﹣1与﹣b2n﹣1 5、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5+a5=a10;②(﹣a)6(﹣a)3a=a10;③﹣a4(﹣a)5=a20; ④25+25=26. A、0个 B、1个 C、2个 D、3个二、填空题 6、计算:x2x3=_________;(﹣a2)3+(﹣a3)2= _________. 7、若2m=5,2n=6,则2m+2n=_________. 三、解答题 8、已知3x(x n+5)=3x n+1+45,求x的值。 9、若1+2+3+…+n=a, 求代数式(x n y)(x n﹣1y2)(x n﹣2y3)…(x2y n﹣1)(xy n)的值.10、已知2x+5y=3,求4x32y的值.

11、已知25m210n=5724,求m、n. 12、已知a x=5,a x+y=25,求a x+a y的值. 13、若x m+2n=16,x n=2,求x m+n的值. 14、比较下列一组数的大小.8131,2741,96115、如果a2+a=0(a≠0),求a2005+a2004+12的值. 16、已知9n+1﹣32n=72,求n的值. 18、若(a n b m b)3=a9b15,求2m+n的值. 19、计算:a n﹣5(a n+1b3m﹣2)2+(a n﹣1b m﹣2)3(﹣b3m+2)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难点 知识点拨】 .余角、补角、对顶角 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 4, 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 ①/ 1 + / 2= 90°则/ 1、/ 2互余;反过来,若/ 1 , / 2互余,则/ 1+/ 2= 90°;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 I 十/ 2 = 90° / 1 + / 3 = 90°贝9/ 2=/ 3. 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 ① 若/ A+/B = 180°则/ A 、/ B 互补;反过来,若/ A 、/ B 互补, 则/ A+/B =180°. 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 A+/C = 180° / A+/ B = 180°贝9/ B =/ C.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 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 8,“三线八角”的识别: 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 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 同位角位置相同,即 “同旁”和“同位”;内错角要抓住 “内部,两旁 ”;同旁内角 要抓住 “内部、同旁 ”. 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0,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1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 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 1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七年级上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 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北师版初中数学重难点分析

北师版初中数学重难点 分析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小学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差异 初中三年的学习将在小学基础上,继续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中式的基本运算,掌握一些基本运算方法、基本运算技巧及简单的几何知识。 从知识结构上看,初中数学是建立在小学已学知识基础之上,是小学知识的开拓和扩展,初中数学内容有着两大体系:代数、几何;四大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以及几何初步认识,这些知识点在小学或多或少都有过简单的渗透,因此对步入初中后的学习并不陌生。 小学: 知识:简单的、直观的,单纯研究算术数,着重数的运算 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用较多时间进行新知的探索,练习机会多,对教师依赖性较强。 初中: 知识:抽象性、严密性,内容更加丰富、抽象,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记忆、理解应用、推理归纳的要求更高。 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多,时间紧,课堂没有多少复习时间,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 小升初的准备:知识的衔接 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衔接环节是负数的初步认识,即非负有理数→初步认识负数→有理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 2、由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即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式的运算。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初中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