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BPS&PPS特性专题-A
- 格式:doc
- 大小:664.00 KB
- 文档页数:21
OptiX NG-SDH&OCS产品LCAS介绍一.概述LCAS V2.0是NGSDH V100R006 & OSN9500 V100R004版本开发的以太网特性,目前OSN产品主流的以太网单板,包括SSN1EFT8/SSR1EFT4/SSN1EGT2/SSN1EFT8A/SSN4EFS0/SSN2EFS4/SSN2EGS2/SSN1 EMS4/SSN1EGS4/SSJ2EGT6都切换到LCAS V2.0版本。
相比LCAS V1.0版本,LCAS V2.0版本更健壮,并增加了一些辅助功能。
同时,为了保持版本的平滑升级,在OSN7500/3500/2500/1500A/1500BV1R3C02B054(5.x.13.60)也提供了支持LCAS V2.0的版本,并提供LCAS V2的功能界面。
而在NGSDH V100R006的SSN1EFS4/SSN2EFS0,支持LCAS V2.0,但只提供LCAS V1.0的操作界面,不提供辅助功能。
二.版本支持情况1.产品支持情况表1支持LCAS V2.0的版本产品单板版本网管版本OSN7500/3500/2500/1500A/1500B V100R006 C01B01D (5.x.16.12) & V100R006C02B012(5.x.16.13)SSN1EFT8 4.12 V2R4C01 SSN1EGT2 3.12SSN1EFT8A 4.12SSR1EFT4 4.12SSN1EFS4 4.13SSN2EFS4 4.12SSN2EFS0 4.13SSN4EFS0 4.12SSN2EGS2 3.12SSN1EMS4 4.12SSN1EGS4 4.12SSN2EMR0 4.12SSN2EGR2 4.12OSN9500 V100R004 SSJ2EGT6 3.10 V2R4C01OSN7500/3500/2500 /1500A/1500BV1R3C02B054 (5.x.13.60) SSN1EFT8 3.50 V2R4C01B01CSPC002 SSN1EGT2 2.50SSR1EFT4 3.50SSN1EFS4 6.10SSN2EFS0 2.50SSN2EGS2 2.50SSN2EMR0 3.50SSN2EGR2 3.50LCAS V1.0升级到LCAS V2.0说明:1.主机必须升级到表1中相应版本或以上版本;2.网管必须升级到表1中相应版本或以上版本;3.SSN1EFS4/SSN2EFS0直接升级到NGSDH V100R003配套版本,升级完成后进行硬复位,复位过程业务中断;4.SSN1EFT8/SSR1EFT4/SSN1EGT2/SSN2EGS2/SSN2EMR0/SSN2EGR2直接升级软件到NGSDH V100R006配套版本,升级完成后进行软复位即可,业务不中断;也可以升级到NGSDH V100R003配套版本,但只能硬复位,复位过程业务中断;5.SSN1EFT8A/SSN1EMS4/SSN1EGS4是从NGSDH V100R006才开始支持的新单板,全部支持LCAS V2.0;6.SSJ2EGT6直接升级到V100R004版本,升级完成后要求对单板进行硬复位,复位过程中,业务会中断;7.SSN1EFS0如果需要升级到LCAS V2.0,需要分别升级到SSN2EFS0或SSN4EFS0。
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QinQ概述一.原理EMS4单板支持纯透传和VLAN透传业务,不仅可以通过端口将不同用户的数据完全隔离,还可以通过使用Stack VLAN标签实现VC-TRUNK通道的共享,即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需要共用同一个VC-TRUNK通道来传送以太网业务数据时,EMS4单板将使用VLAN标签把不同用户数据完全隔离。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VLAN堆叠来区分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VLAN,并可以通过识别和处理两层标签,使服务商可以根据业务报文的两层VLAN进行业务控制和实施QoS,甚至可以为某SVLAN域中的用户分配域内唯一的CVLAN标识,以实现用户的唯一标志和定位,从而充当一种服务层的以太网业务隔离技术。
二.端口类型介绍1.UNI端口类型UNI端口位于用户侧,包括tag/access/hybrid三种属性,UNI端口是会识别报文的VLAN tag标签的,对于tag属性来讲,它只能通过带VLAN tag标签的报文,access属性只能通过不带VLAN tag标签的报文,hybrid 属性这两种报文都可以通过。
这里对VLAN tag标签的处理是指在端口管理层面上的操作,只和端口属性有关与业务没有关系。
具体的处理机制参见下表:表一:入端口对tag和untag报文的处理表二:在出端口对VLAN报文的处理因为从出端口出去的报文一定是VLAN报文(如果进入的是untag报文会被加上PVID),所以表二是指对VLAN报文的处理。
2.C-Aware端口类型C-Aware端口,其网络位置相当于UNI端口。
进入的报文可以不带VLAN也可以带CVLAN。
总而言之就是不会对报文的VLAN标签进行校验或处理。
3.S-Aware端口类型S-Aware端口,其网络位置相当于NNI端口。
出入这种端口的报文应携带S-VLAN标签,内层可能有也可能没有C-VLAN标签。
对于S-Aware端口,不一定非要识别2层VLAN标签,可以根据需要识别1层、2层或者二者混合,甚至不识别而根据端口来处理。
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L2Switch概述
1.概念
NG-SDH产品R6版本的以太网单板N1EMS4/N1EGS4支持EPLAN业务,即二层交换机功能。
可以采用VB/VB-VLAN两种隔离机制,不同隔离域之间的数据完全隔离。
单板根据接收数据中的源MAC地址动态维护地址转发表,根据地址转发表的内容进行转发。
此外,还支持静态转发表、黑名单、VLAN内MAC地址个数限制等功能。
2.原理
网桥的功能是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并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来建立MAC地址表。
当网桥上挂接的端口收到报文时,网桥会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所在端口与该数据帧的接收端口相同,网桥不对该数据帧进行任何处理,同时网桥会向所有端口转发广播帧和多播帧;
EMS4单板支持按照VB和VB-VLAN隔离的两种网桥方式。
按照VB-VLAN隔离就是所谓的IVL,称之为虚网桥;按照VB隔离的网桥就是SVL,称之为纯网桥。
对于IVL模式而言,在EMS4单板中是根据VB-VLAN来划分的,每个VB-VLAN对应一个独立的学习/转发域,不同的VB-VLAN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
图1.VB-VLAN划分
对于SVL模式,EMS4单板是根据VB来划分的,每个VB对应一个学习/转发域,不同的VB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
3.背景
传统的以太网在主机数目较多的情况下,由于冲突严重和广播泛滥等原因,会导致网络的整体性能显著下降。
通过网桥的隔离,这种冲突和广播泛滥情况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图2.VB-VLAN。
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IGMP概述1.概念IGMP协议(互连网组管理协议),通过该协议,在网络中可以创建组播组,从而实现组播业务只传送到指定的组内,达到增强效率,控制网络流量,减少服务器和CPU负载的目的。
2.背景传统的IP通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一台源IP主机和一台目的IP主机之间进行即单播Unicast。
第二种是在一台源IP主机和网络中所有其它的IP主机之间进行即广播broadcast。
如果要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的多个主机而非所有主机则要么采用广播方式,要么由源主机分别向网络中的多台目标主机以单播方式发送IP包,采用广播方式实现时不仅会将信息发送给不需要的主机而浪费带宽,也可能由于路由回环引起严重的广播风暴。
采用单播方式实现时,由于IP包的重复发送会白白浪费掉大量带宽,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载。
而组播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单点发送到多点接收的问题。
3.应用场景IP IGMP协议为三层(网络层)协议,目前光网络的数据单板只支持二层的组播功能-IGMP Snooping。
IGMP Snooping技术是为了增强二层交换设备的组播管理能力,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在光网络具有二层交换能力的数据业务板上。
为了简要描述清楚IGMP Snooping的应用环境,下图用一交换机代替光网络具有二层交换能力的数据业务板。
图1 IGMP应用场景图不支持IGMP Snooping功能的二层交换机会将多播MAC地址作为广播地址来处理,因此有多播MAC地址的数据帧会被广播到交换机的每个端口。
在接收端未知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合适的;但对于组播业务,交换机仍向非组播组成员发送报文,会导致交换机和主机带宽的浪费。
IGMP Snooping技术便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交换机上的IGMP Snooping通过侦听组播管理路由器与主机之间的IGMP协议报文实现动态学习路由器端口、组播组以及组播成员,组播报文就只能在指定的内传送,从而避免组播报文在二层交换机中进行广播。
OptiX NG-SDH 以太网单板QoS 原理一.流分类流分类是将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服务类,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原则进行划分。
V1R4 C02/V1R6 C01支持的流类型有端口流和端口+VLAN 流。
端口流将数据报文按端口进行划分,将来自某一端口的报文划分为一类报文;端口+VLAN 流将数据报文按端口+VLAN 的原则进行划分,将来自某一端口的具有指定VLAN id 的报文划分为一类报文。
在报文分类后,就可以将其它的QoS 特性,如CAR 、shaping 、CoS 等应用到不同的分类,实现基于类的拥塞管理、流量整形等。
二.CARQoS 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流量监管(traffic policing ),其典型作用是限制进入某一网络的某一连接的流量与突发。
在报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如某个连接的报文流量过大,流量监管就可以对该报文采取不同的处理动作,例如丢弃报文,或重新设置报文的优先级等。
CAR 即约定访问速率(Committed Access Rate ,CAR ),采用令牌桶进行流量控制。
令牌桶的原理如下。
分类令牌桶需由此接口发送的报文继续发送丢弃通过按规定速度向桶中存放令牌...令牌图1. CAR 进行流量控制的基本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利用CAR 进行流量控制的基本处理过程。
首先,根据预先设置的匹配规则来对报文进行分类,如果是没有规定流量特性的报文,就直接继续发送,并不需要经过令牌桶的处理;如果是需要进行流量控制的报文,则会进入令牌桶中进行处理。
令牌桶按用户设定的速度向桶中放置令牌,并且,用户可以设置令牌桶的容量,当桶中令牌的量超出桶的容量的时候,令牌的量不再增加。
当报文被令牌桶处理的时候,如果令牌桶中有足够的令牌可以用来发送报文,则报文可以通过,可以被继续发送下去,同时,令牌桶中的令牌量按报文的长度做相应的减少。
当令牌桶中的令牌少到报文不能再发送时,报文被丢弃或被标记。
这样,就可以对某类报文的流量进行控制。
OptiX iManager 操作手册 (SDH) 目录目录第9章配置单板参数.................................................................................................................. 9-19.1 配置SDH单板..................................................................................................................... 9-29.2 配置PDH单板..................................................................................................................... 9-49.3 配置以太网单板.................................................................................................................. 9-69.3.1 设置以太网单板的VC4端口为出子网端口 ............................................................... 9-69.3.2 在网管侧安装以太网接口板..................................................................................... 9-79.3.3 配置内部端口........................................................................................................... 9-79.3.4 配置外部端口........................................................................................................... 9-99.3.5 配置绑定通道......................................................................................................... 9-109.4 配置ATM单板................................................................................................................... 9-119.4.1 设置ATM单板的VC4端口为出子网端口................................................................. 9-119.4.2 在网管侧安装ATM接口板 ...................................................................................... 9-129.4.3 配置端口属性......................................................................................................... 9-139.5 配置光功率放大板............................................................................................................ 9-149.5.1 配置光功率放大板 ................................................................................................. 9-149.5.2 配置激光器 ............................................................................................................ 9-149.5.3 配置通道................................................................................................................ 9-159.5.4 配置输出功率......................................................................................................... 9-169.6 配置TDA单板 ................................................................................................................... 9-179.6.1 配置TDA时钟源..................................................................................................... 9-179.6.2 配置TDA馈电模式 ................................................................................................. 9-18第9章配置单板参数本章介绍如何配置单板参数。
OptiX2500+(Metro3000)单板介绍OptiX2500+(Metro3000)单板介绍1. SDH接口单元OptiX2500+(Metro3000)设备提供的SDH接口单元包括STM-16光接口、STM-4光接口、STM-1光接口和STM-1电接口。
S16板:(STM-16 Optical Interface unit)板是单路STM-16光接口板。
SL4板:(STM-4 Optical Interface unit),单路STM-4 同步线路光接口板;SD4板:(Dual STM-4 Optical Interface unit),双路STM-4 同步线路光接口板;SQ1板:(Quad STM-1 Optical Interfaces unit),四路STM-1同步线路光接口板;SD1板:(Dual STM-1 Optical Interface unit),双路STM-1同步线路光接口板;SL1板:(STM-1 Optical Interface unit),单路STM-1同步线路光接口板;SDE板:(Dual STM-1 Electrical Interfaces unit),2×STM-1 同步线路电接口板。
SQE板:(Quad STM-1 Electrical Interfaces unit),4×STM-1 同步线路电接口板。
SV4板:(VC-4-4V STM-4 Optical Interface unit),在SDH设备上通过虚级联实现了宽带级联业务的传输,从而使SDH的传输业务带宽能力从VC-4提高到VC-4-4C。
2. PDH接入单元OptiX2500+(Metro3000)的PDH接入单元由以下板组成:PD1(32×E1 Interfaces Unit)板,即32×E1信号电支路接口板;PQ1(63×E1 Interfaces Unit)板,即63×E1信号电支路接口板;PM1(32×E1/T1 Interfaces Unit)板,即32×E1/T1支路接口板;PQM(63×E1/T1 Interfaces Unit)板,即63×E1/T1支路接口板;PL3(3×E3/T3 Interfaces Unit)板,提供3路×E3/T3信号的电支路接口板。
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QoS概述在传统的IP网络中,所有的报文都被无区别的等同对待,每个路由器对所有的报文均采用先入先出(FIFO)的策略进行处理,它尽最大的努力(Best-Effort)将报文送到目的地,但对报文传送的可靠性、传送延迟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随着IP网络上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对IP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V oIP(V oice over IP,IP语音)等实时业务就对报文的传输延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报文传送延时太长,将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相对而言,E-Mail和FTP业务对时间延迟并不敏感)。
为了支持具有不同服务需求的语音、视频以及数据等业务,要求网络能够区分出不同的通信,进而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
传统IP网络的尽力服务不可能识别和区分出网络中的各种通信类别,而具备通信类别的区分能力正是为不同的通信提供不同服务的前提,所以说传统网络的尽力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技术的出现便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用简单的例子对比了在网络发生拥塞时,报文在无QoS保证和有QoS保证网络中的不同处理过程。
图1所示为发生拥塞时,网络设备的一个接口在不支持QoS的情况下,报文的发送情况:F I FO需由此接口发送的报文出队调度离开接口的报文队列紧急报文非紧急报文次紧急报文说明:图1先进先出队列示意图所有要从该接口输出的报文,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进入接口的FIFO 队列尾部,而接口在发送报文时,从FIFO (First in First out ,先入先出)队列的头部开始,依次发送报文,所有的报文在发送过程中,没有任何区别,也不对报文传送的质量提供任何保证。
图2则是一个用PQ (Priority Queuing )队列来支持QoS 的报文发送情况:分类highmedium low出队调度离开接口的报文需由此接口发送的报文nomorl 队列紧急报文非紧急报文次紧急报文说明:图2PQ 队列示意图在报文到达接口后,首先对报文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报文所属的类别让报文进入所属队列的尾部,在报文发送时,按照优先级,总是在所有优先级较高的队列中的报文发送完毕后,再发送低优先级队列中的报文。
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OAM原理一.概述随着以太网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对设备的可维护性越来越关注,在以太网向城域、广域网扩展的时候,迫切需要解决传送网的OAM问题。
而当前以太网二层的维护手段非常有限,于是以太网OAM功能便应运而生。
以太网OAM协议是基于IEEE 802.1ag标准开发的二层以太网协议。
在NG-SDH 产品R6版本以太网单板上OAM协议实现了CC(Continuity Check连通性检测)和LB(Loop Back环回检测)功能。
CC连通性检测,是一种单向连续性连通检测。
LB环回检测是一种类似ping功能的双向检测。
以太网OAM协议的功能都是实现在维护点上的,只有在维护点上才可以进行OAM。
二.原理1.关于OAM的维护点(MP)1)维护点MP分为:维护端点(MEP)和维护中间点(MIP)。
两者的区别是MEP可以发起、响应OAM测试,而MIP只能响应测试。
或者说MEP可以做OAM测试的源点和宿点,而MIP则只能做OAM测试的宿点。
2)维护点MP是有级别的,只有同级别MP之间才能进行OAM测试,维护点发起的OAM测试的测试报文中含有维护点的级别。
3)维护端点MEP有两个方向:Ingress(进入单板方向,面向CPU)和Egress(出单板方向,背对CPU)。
如下图所示。
维护中间点没有方向。
Ingress EgressCPU图1.维护点方向4)维护点MP是创建在单板物理端口上的,且端口上需要有业务,所以创建维护点的时候需要指定业务ID。
一条业务上可以创建多个维护点。
5)维护点MP的ID,ETHOAM协议需要用户给每个维护点一个全网唯一的维护点标识(MPID),维护点ID的唯一性需要用户保证。
6)维护点MP可以创建在UNI、C_aware、S_aware、类型的端口上,维护点可以创建在IP或者VCTURNK口上,且需要基于业务流。
7)维护点MP创建的时候,必须指定一条业务(给出业务ID)。
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LACP概述1.概念链路聚合是指将多条连接到同一以太设备的链路捆绑在一起提高链路的带宽和增加链路的可靠性,聚合的链路对外可以看作为一条链路。
链路聚合有两个显著特点:提高链路可用性和增加链路容量。
NG-SDH产品的以太网单板从N2EFGS系列单板开始支持LAG功能,在产品R6版本之前只支持手工LAG (即,不支持LACP协议)。
从R6版本开始支持LACP协议,因此同时支持手工LAG和静态LAG功能:1)手工链路聚合:需要配置端口聚合组两端的设备,使其各自使能端口组中端口的聚合功能,完成聚合。
在聚合过程中,没有两端设备的聚合协商,即不运行LACP协议。
2)静态链路聚合:用户仍然需要配置两端设备的聚合端口,LACP协议在两端设备间互发报文进行通信、协商,并通报错误、故障,由LACP协议指定端口是否聚合、解聚合。
按照聚合组类型的不同,聚合组可以分为负载分担聚合组和非负载分担聚合组。
3)负载分担:在聚合组中的端口所有的端口都传送数据业务,从而达到扩大带宽的目的;当某一端口出现故障,或所连的物理线路出现断纤、断线等问题时,数据业务不再分担到此端口,业务则收发正常。
4)非负载分担:在聚合组的端口中,只有一个端口处在工作态,传送数据业务,其他所有端口都处于备份态,当工作态的端口出现故障,或工作态端口所连的物理线路出现断纤、断线等问题时,某一备份态端口会成为工作态,实现业务传送的保护。
2.原理1)应用场景节点1LAGA公司A公司节点2图1BPS板级1+1保护组网图如上图所示:A公司在两地之间的分公司,分别接入到站点1、2,站点1、2之间通过一条VCTrunk相连。
A公司和节点1分别配置聚合组。
不可以跨单板聚合。
2)主要特点1、提供手工链路聚合和静态链路聚合功能;2、提供负载分担和非负载分担功能;3、链路聚合组端口必须是以太网端口;4、创建聚合组之前只能运行主端口配置业务,从端口不能配置业务;5、向一个聚合组中添加端口时,该端口必须没有配置业务;6、如果端口发生故障则不能承载业务。
OptiX NG-SDH以太网单板BPS&PPS特性专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目录1概述 (7)1.1原理 (7)1.1.1应用场景 (7)1.1.2主要特点 (8)1.1.3倒换条件 (8)1.1.4倒换的实现 (8)2版本支持情况 (9)2.1产品支持情况 (9)3组网配置及使用建议 (9)3.1使用建议 (9)3.2网管配置 (10)3.2.1前期准备工作 (10)3.2.2使用网管创建BPS保护组 (10)3.2.3查询保护BPS组状态 (11)3.2.4BPS保护组的操作 (12)3.2.5删除BPS保护组 (12)3.2.6使用网管创建PPS保护组 (13)3.2.7业务配置 (17)3.3命令行配置 (17)4测试指导 (18)4.1测试仪表 (18)4.2测试项目 (18)4.3测试方法 (19)5故障处理 (19)5.1故障处理思路 (19)5.2典型问题处理 (20)5.2.1案例一: (20)6已知缺陷介绍 (20)6.1缺陷一 (20)6.2缺陷二 (20)图目录图1BPS板级1+1保护组网图 (7)图2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一 (10)图3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二 (11)图4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三 (11)图5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四 (11)图6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五 (12)图7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六 (12)图8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七 (13)图9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一 (13)图10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二 (14)图11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三 (14)图12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四 (15)图13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五 (15)图14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六 (15)图15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七 (16)图16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八 (16)图17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九 (16)图18保护组测试配置图 (19)图19保护组所能支持的工作模式和故障检测能力 (21)表目录表1 BPS/PPS倒换测试步骤 (19)关键词:BPS,PPS,1+1保护摘要:BPS/PPS是NG-SDH产品R6版本开始支持的新特性,目前支持该功能的以太网单板有EMS4和EGS4。
本文为EMS4/EGS4单板BPS/PPS特性比较详细的说明文档。
较为详细的说明了BPS/PPS功能的产生背景,原理,工作方式,适用场景,配置方法,测试方式以及现有的缺陷。
缩略语清单:无。
参考资料清单:无。
OptiX NG-SDH产品以太网单板BPS&PPS特性专题1 概述华为公司的EMS4/EGS4单板保护组分为BPS和PPS两种:1. BPS:Board Protect Switch (单板级的保护);使用主用和备用两块单板,当主板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单板。
2. PPS: Port Protect Switch (板间端口级别的保护).使用主用和备用两块单板,这与板级保护比较相似,但倒换时只切换那些发生故障的端口,其它端口则不会切换。
保护组使用两块单板,在设备物理层面提供了一种冗余保护机制,它能保证OSN设备数据单板在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切换到备板,使业务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1.1 原理1.1.1 应用场景图1BPS板级1+1保护组网图如上图所示:A公司在两地之间的分公司,分别接入到站点1、2,站点1、2之间通过一条VCTrunk相连。
公司到节点1,2均配置BPS板级保护,当工作线路发生故障时,BPS保护组就会在最多1秒以内切换到备用线路,保障通信不会一直中断。
保护组的倒换时间取决于端口类型,工作模式等因素,不过倒换时间一般都在1秒以内。
1.1.2 主要特点1. 使用主用和备用两块单板,提供1+1、非恢复式(即如果A发生故障倒换到B后,A故障消除后,保护组不会倒换回来)的主备保护,主板和备板配置信息完全相同;2. 交叉板负责倒换的裁决及交叉业务的切换;3. 数据板负责检测本身的好坏并通知交叉板;4. 在保护组备用单板没有故障(valid)的条件下,如果工作板有1.1.3里描述的一项或多项故障,即可触发倒换.1.1.3 倒换条件1. 端口故障:线路、光纤故障,光模块坏等一切可以导致link-down的因素;2. 硬件故障:有电源,时钟,锁相环告警;3. 单板不在位;4. 手动强制倒换。
1.1.4 倒换的实现1. 数据板任务循环检测本板状态好坏,如果发现单板故障,立即通知交叉板;2. 交叉板收到数据板故障通知,同时备用单板状态正常,那么交叉立即下发主备倒换命令;3. 单板收到倒换命令后,发生故障的单板迅速关闭激光器(电口是关闭PHY发送),同时备用单板打开激光器;4. 故障单板关闭激光器后,导致对端工作板linkdown,备用单板打开激光器,促使对端备用设备linkup;5. 对端设备根据自己的link状态就可以选择到正确的工作路径,完成倒换工作。
6. 注:对端的倒换是被动的,不管哪边设备发生故障,只要是本端可以检测到的故障,就会发生倒换,而且倒换总是由本端单板发起的。
2 版本支持情况2.1 产品支持情况3 组网配置及使用建议EMS4单板与EGS4单板在BPS/PPS特性上的组网以及配置类似,以下所有描述均以EMS4单板为例,EGS4单板的相关组网与配置可参考相关内容。
3.1 使用建议BPS和PPS由于是使用冗余的保护机制,使用保护组就需要增加多余的设备,所以建议在重要的业务和节点处采用即可。
由于保护组的实现方式限制,现在只有工作在自协商(AUTO)模式下的GE光口保护能力比较完善,建议使用这种模式!具体的应用场景请参考下表:3.2 网管配置本专题以EMS4/EGS4单板配合产品R6版本和T2000网管V2R4版本为例进行介绍,其他版本相关功能的配置与此类似,不再单独介绍。
3.2.1 前期准备工作1.首先配置好工作板的业务2.确保已经添加好保护板,与工作板完全一致(包括接口板)3.确保保护板上没有配置任何业务,槽位带宽不小于工作板3.2.2 使用网管创建BPS保护组1.打开【NE Explorer】,在左侧功能树中选中【Configuration /Board-Level Protection】:图2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一2.在右边的BPS配置视图中,单击[NEW]按钮,弹出如下窗口:图3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二在【Protection Group ID】中输入保护组的ID(1—10),在【Primary Board】中选择工作板,【standby Board】选择保护板,【AvailableSwitching Conditions】一栏留空,最后确认输入无误后单击【OK】按钮。
如果配置成功,系统弹出如下窗口:图4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三3.2.3 查询保护BPS组状态1.添加好保护组后,保护组的各个状态默认为Unknown :图5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四2.单击【Query】按钮可查询保护组的当前状态:图6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五3.2.4 BPS保护组的操作1.保护组配好后,可在当前工作板与保护板之间进行倒换。
选中需进行倒换的保护组,单击右键,弹出以下菜单:图7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六2.选择【Forced Switching to Master Board】可使保护组工作在工作板;选择【Forced Switching to Slave Board】可使保护组工作在保护板;选择【Clear Switching】可清除当前倒换状态。
3.2.5 删除BPS保护组1.选中需删除的保护组后,单击【Delete】按钮即可。
如果删除成功,系统弹出如下窗口:图8网管设置BPS保护组步骤七3.2.6 使用网管创建PPS保护组1.打开【NE Explorer】,在左侧功能树中选中【Configuration / PortProtection】:图9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一2.在右边的PPS配置视图中,单击[NEW]按钮,弹出如下窗口:图10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二在【Working Port】中选择工作板,【Protection Port】选择保护板,最后确认输入无误后单击【OK】按钮。
如果配置成功,系统弹出如下窗口:图11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三1.添加好保护组后,保护组的各个状态如下:图12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四2.单击【Query】按钮可查询保护组的当前状态:图13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五1.保护组配好后,可在当前工作板与保护板之间进行倒换。
选中需进行倒换的保护组,单击右键,弹出以下菜单:图14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六2.选择【Forced Switch to Working】可使保护组工作在工作板;选择【Forced Switch to Protection】可使保护组工作在保护板;选择【Clear】可清除当前倒换状态。
1.选中需删除的保护组后,图15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七点击OK后,自动选中所有保护组:图16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八点击OK即可删除:图17网管设置PPS保护组步骤九3.2.7 业务配置1)配置好BPS/PPS保护后,只需要对主板(端口)进行业务配置,保护板会自动复制在主板上的配置;2)不允许对配置为保护板(端口)进行操作;3.3 命令行配置1. 创建板级(BPS)保护组:a) 参数:保护组ID,逻辑主板,逻辑备板b) :cfg-add-bpspg:pgid,mst-bid,slv-bid;c) 例::cfg-add-bpspg:1,5,13;2. 删除板级(BPS)保护组:a) 参数:保护组IDb) :cfg-del-bpspg:pgidc) 例::cfg-del-bpspg:1;3. 查询板级(BPS)保护组信息:a) 参数:保护组IDb) :cfg-get-bpspg:pgid;c) 例::cfg-get-bpspg:1;4. BPS强制倒换:a) 参数:保护组ID,倒换方向b) :cfg-set-bpsswitch:pgid,swt-cmdc) 例::cfg-set-bpsswitch:1,bps-fs-s;5. 查询(BPS)保护组倒换状态:a) 参数:保护组IDb) :cfg-get-bpsstate;c) 例::cfg-get-bpspgstate:1;6. 注意:添加删除命令下发后都需要下发校验的命令:cfg-verify1. 创建端口级(PPS)保护组:a) 参数:保护组ID,逻辑主板,逻辑备板b) :cfg-add-ppspg:pgid,mst-bid,slv-bid;c) 例::cfg-add-ppspg:1,5,13;2. 删除端口级(PPS)保护组:a) 参数:保护组IDb) :cfg-del-ppspg:pgidc) 例::cfg-del-ppspg:1;3. 查询端口级(PPS)保护组信息:a) 参数:保护组IDb) :cfg-get-ppspg:pgid;c) 例::cfg-get-ppspg:1;4. PPS强制倒换:a) 参数:保护组ID,倒换方向b) :cfg-set-ppsswitch:pgid,swt-cmdc) 例::cfg-set-ppsswitch:1,pps-fs-s;5. 查询PPS保护组倒换状态:a) 参数:保护组IDb) :cfg-get-ppsstate;c) 例::cfg-get-ppspgstate:1;6. 注意:添加删除命令下发后都需要下发校验的命令:cfg-verify 4 测试指导4.1 测试仪表SmartBit仪表4.2 测试项目1. 能否正常倒换(包括拔插光纤,硬复位单板,拔板)2. 保护组的状态以及告警是否正常3. 倒换时间是否超过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