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词语辨析的各种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词语辨析1. 讽刺与讽刺是两种表达方式,前者通常带有嘲讽的意味,后者则更加温和。
2. 喻与比喻都是修辞手法,但前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比喻。
3. 蕴含与隐含都可以表示含蓄的意思,但前者更常用于形容深刻的内涵,后者更多指不易察觉的。
4. 忧伤和悲伤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多指内心的忧郁,后者更多强调情感上的痛苦。
5. 驾驶和驾驭都与开车相关,但前者更侧重于技术动作,后者更强调对车辆或局势的掌控。
6. 芑、苇和蒿都是水边植物,但各自的生长环境和特征有所不同。
7. 清澈和透明都可用来形容水质,但前者更多指清澈如镜,后者更多表示能透过看清。
8. 娓娓与絮絮是表示说话声音的词语,前者有柔和连绵的意味,后者则更多带有唠叨的贬义。
9. 比喻和典故都是文学修辞手法,但前者是一种直接的类比,后者则是来源于历史故事或文字的引用。
10. 疏远与冷漠都可以用来形容人际关系,前者表示距离远隔,后者表示冷淡无情。
11. 浑浊和混浊都表示不清澈,但前者更多指液体,后者更多用来形容气体或情感。
12. 邪恶和阴险都有贬义,前者指恶毒凶残,后者更偏于狡诈阴险。
13. 幽默和揶揄都有取笑的意思,但前者更加风趣幽默,后者更多带有讽刺意味。
14. 苍凉和荒凉都表示景象萧条,前者更多指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后者更多带有废墟的意味。
15. 懊悔和忏悔都代表懊恼悲痛之意,前者更多带有后悔的情绪,后者则强调了悔过的本意。
16. 缄默和沉默都含有不说话的意思,但前者更多指有所限制,后者则更加自愿。
17. 幻想和臆想都表达出虚构的意思,但前者稍带有美好且不切实际的意味,后者有更多的主观设计和猜测。
18. 束缚和拘束都可以用来形容约束,但前者更多指外在的束缚,后者多为内心的感觉。
19. 回忆和怀念都与过去有关,前者强调记忆的再现,后者更多含有怀旧的情感。
20. 轻蔑和嘲讽都有不屑的意思,但前者更多表示轻视和鄙视,后者则带有嘲笑的意味。
高中语文-首字相同义不同词语辨析(九)
121.创建:动词,创立。
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122.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123.大义:大道理。
如"微言大义"。
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124.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
125.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126.妨害:使受损害。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
127.分辩:辩白、解释。
分辨:区分辨别。
128.感奋:因感动、感激而兴奋、奋发。
感愤:有所感触而奋慨。
129.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130.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
简截:说话作文直了当,不拐弯抹角。
简捷:同简截,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131.时世:时代或社会。
时势:时代潮流或趋势。
132.熟悉:侧重知道得详岣细、清楚,多适用于知识。
熟习: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133.体形:身体形状。
体型:身体类型。
134.停止:不再进行。
停滞:受阻碍而不能順利发展。
135.推托: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推脫:推卸责任、错误等,侧重推的结果。
高中语文词语辨析要点总结中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的重要环节,词语的辨析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词语辨析要点是指在学习词语时应注意的一些重要细节,如词义辨析、用法辨析等。
下面对高中语文词语辨析的要点进行总结。
一、词义辨析1. 同类词的辨析:如“众多”和“繁多”,两者均表示数量多,但前者更强调人群众多,而后者则更强调多种多样。
因此,在具体句子中需要根据语境来选择使用。
2. 近义词的辨析:如“利用”和“运用”,两者均表示利用某种手段或方法,但前者更强调从中取得好处,而后者则着重于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中。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
3. 反义词的辨析:如“增加”和“减少”,两者表示相对关系,在表达数量变化时使用。
“增加”表示数量上升,而“减少”表示数量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反义词的辨析要求准确使用,避免混淆。
二、用法辨析1. 词性辨析:有些词汇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中可以用作不同的词性,如“急”既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动词。
在辨析时,需要判断具体句子中的语法成分,选择正确的词性使用。
2. 连用辨析:有些词汇需要与其他词汇连用才能发挥完整的意义,如“谈论”和“讨论”。
前者表示交流意见,侧重于主观的表达与陈述;后者表示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基于事实和理由进行辩论。
因此,在具体语境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连用词汇。
3. 口语辨析:有些词汇在口语中使用较为频繁,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较为谨慎。
如“肯定”和“一定”,前者在口语中相对随意,表示肯定或确定的意思;后者则更加正式,强调必然性或确定性。
因此,在文体要求不同的场景中需要注意使用。
三、其他要点1. 词语搭配:词语在句子中的搭配关系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语搭配要求注意固定搭配、惯用搭配等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不当的搭配使句子语义混乱。
2. 上下文语境:在进行词语辨析时,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即词语所处的周围环境和语法结构。
语境有助于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避免产生歧义。
⾼考语⽂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模板 语⽂是⾼考中最容易拉分的科⽬之⼀,那么在考试中语⽂答题有什么技巧呢。
以下是由店铺编辑为⼤家整理的“⾼考语⽂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考语⽂各种答题技巧 (⼀)选择题 1.【字⾳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正确的可能性⼩。
⽣僻字⼀般不会标错⾳。
审清题⼲,⽤排除法是较好的⽅法。
2. 【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不同的别字。
⽣僻字⼀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题】凭语感去选择⾃⼰认为的最佳答案,⼀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定要在上下⽂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排除的⽅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逐字解释熟语,运⽤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意,但要注意不能望⽂⽣义;第⼆,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的主⼲,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是否搭配→→⼼⾥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语文高考专题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高考考查的类型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能力层级: E级(表达应用1. 考查范围:辨析病句的考查类型、考查题型、设题位置、考查频度、题干设计都比较固定,2010年仍然可能运用以往的形式,内容注重中学生语言实际应用,主要源于当前社会关注的话题文章,考生要注意结合语言应用实际关注社会焦点问题。
另外,病句考查已经出现融合考查词语使用的现象,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2. 考查形式:修改病句的考查题型比较少见,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要求改正文段中表达的错误。
2008年和2009年几乎未考, 2010年考查的可能性不大,但考生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以防万一。
1. 平时应多朗读以培养语感。
借助语感,对句子的正误、繁简、优劣做出判断。
2. 熟知六种病句类型及它们的子类型。
寻找各种类型病句的规律。
3. 端正学习态度,不要心存侥幸,要脚踏实地,做到真正明白。
一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主要有定语位置不当、状语位置不当、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虚词位置不当。
其中虚词位置不当有介词短语位置不当、副词“不”的位置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三种情况。
搭配不当,有主谓、动宾、关联词、修饰语和中心语、一面对两面五种搭配不当的情况。
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的残缺主要是缺主语、谓语、宾语,赘余则表现为堆砌、重复、成分多余。
【例1】(2008·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 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含例句)(十一)51.留传/流传【例句】①这幅名画是祖上留传下来的。
②英雄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到处流传,影响深远。
【辨析】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大多指物。
流传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大多指事或作品。
52.曼延/漫延/蔓延【例句】①这一带的山脉曼延起伏。
②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
③那时候,革命风暴已蔓延到边境各省。
【辨析】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曼,长或远。
形容词,可作形容词谓语或定语。
漫延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喻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扩展。
动词,常作谓语中心语。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延伸、滋长,引申为传播、散布。
动词,也常作谓语中心。
漫延和蔓延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像水流一样向外延展,后者则指像蔓草一样向外延展,且能引申为传播、散布。
53.囊括/包括【例句】①这本词典共收词6万余条,包括了现代汉语的绝大多数词汇。
②在校运会上,高二(5)班囊括了所有的径赛奖牌。
【辨析】囊括指全部包罗在内。
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54.内涵/内含【例句】①他是个内涵很深的青年。
②新鲜蔬菜内含叶绿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辨析】内涵是概念的内容,又指人的内在涵养,使一个名词。
内含是内部含有的意思,使一个短语。
55.年轻/年青【例句】①这门年轻的学科有宽广的发展前途。
②这里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古老的城市变得年青了。
【辨析】年轻对年纪而言,意谓年纪不大,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如年轻人、年轻力壮、年轻的国家、年轻有为。
年青是处在青少年时期,一般指人;指事物时,可用于精神面貌或活动。
2017年高中语文知识点:易混淆词语辨析2017年高中语文知识点:易混淆词语辨析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高中语文词语辨析
以下是高中语文中常见的词语辨析,供参考:
1.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着重于“安”,表示没有外界的
骚扰,没有声音喧哗。
“宁静”着重于“宁”,形容环境平和,没有动荡和不安定。
2.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侧重于客观需要,表示坚决肯定,有
时是必须立即做某事。
“必需”是动词,侧重于主观需要。
3.包含/蕴涵:都含有含有的意思。
“包含”指里边含有。
“蕴涵”指包含着。
4.暴发/爆发:都含有突然发生的意思。
“暴发”指突然发作。
“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
生。
5.报复/抱负:都含有怀有某种目的的意思。
“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或理想。
6.财宝/财富:都含有钱财宝物的意思。
“财宝”指钱财和珠宝的总称。
“财富”指具有价
值的东西。
7.草率/轻率:都含有随便的意思。
“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轻率”指说话做
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8.才能/才干:都含有能力方面的意思。
“才能”指具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才干”指才能
和办事能力。
9.诚恳/诚实:都含有真诚、不虚伪的意思。
“诚恳”指言行不虚伪,待人诚心诚意。
“诚
实”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0.充实/充分:都含有充足、富裕的意思。
“充实”指内容充足,没有缺漏。
“充分”指足
够,没有多余。
专题八词语辨析专题八词语辨析˙试题解析备课目标:解读试卷明方向【2021年《核按钮》P262 】P262 [考题一][2019·海南高考模拟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 分)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________ 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紫禁城地面顺应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________ 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外侧52 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形成一个庞大的自然排水网络。
在紫禁城内部,则用干沟、支沟、明沟、暗沟等排水设施沟通各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营造了一个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人工排水网络。
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再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________“沟眼”,汇入暗沟。
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________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历史上整个系统固定时间淘挖养护,近年来,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所以无论雨量多大,故宫都无积水之弊。
可以说,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才拥有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准流向经过汇聚B.精准通向穿过汇集C.精巧通向经过汇集D.精巧流向穿过汇聚[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正确使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应用能力,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
精准:非常准确;精确。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第一空要填入的词语是修饰其后“测量”,故应填“精准”。
通向:与目的地的连接无阻。
流向:水往某处流动。
根据后文“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可知,第二空侧重于“连通”,故应填“通向”。
穿过: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
经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
根据后文与之搭配的“沟眼”,可知第三空应填“穿过”。
汇集:聚集。
汇聚:聚集。
第四空填二者均可。
故选B。
[考题二][2020·全国新课标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 分)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的门类。
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
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
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
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_的流派风格。
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_的组成部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C.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正确使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应用能力,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
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指才华处处显露出来。
才思敏捷:指进行文艺创作时构思和完成都非常快。
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
也形容新奇的事物纷纷涌现。
奇光异彩: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
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各种流派风格纷纷涌现,第三空应选用“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
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不能缺失的重要性,第四空应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C。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
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
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7.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D)A.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C.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
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
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17.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答案】B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
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
没有中华文化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C.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答案】CP263[小结]考情分析:通过前面两个典型考题及其答案、解析,我们不难发现,词语辨析题一般不局限于单纯的词语解释,而是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也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基本理念。
与此同时,词语辨析题的考查也契合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中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
另外,词语辨析题的考查也符合《考试大纲》中“表达应用E”的内容,即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文本特点:2019·海南高考模拟卷词语辨析题所选语段为带有一定说明性的科普类语言材料,篇幅四百字左右。
2020·全国新课标卷Ⅰ词语辨析题所选语段为文艺说明类语言材料,篇幅在四百字左右。
设题特点:形式上是词语或成语选用的“4 选1”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是词语的辨析与正确使用,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应用能力,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
【历年各种训练题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