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历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电话:
【主诉】
(患者自述):
(患者主诉的时间、部位、性质、有无引起原因、有无加重/缓解因素)
【现病史】
(如有多项症状,分次记录)
时间:
病程:
起病原因:
症状及程度:
治疗方法及效果:
现状:
【既往病史】
(成年前、现患、手术、外伤、输血、疾病家族与本人关系等,包括传染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
【婚育史】
(婚姻状态、婚龄、生育情况、经期情况,如有多次婚育与不
规则经历分别记录)
【个人史】
(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情况、职业暴露史、起居规
律等)
【月经史】
(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是否痛经、是否绝经、
绝经前后月经状态等)
【体格检查】
(面色、身高、体重、体型、行走姿势、运动功能检查、测量
血压等)
【舌诊】
(舌质:淡红、深红、暗红、青紫,舌苔:白腻、黄腻、白润、薄白、无苔等)
【脉诊】
(脉象:浮、沉、弦、涩、缓、数、迟等)【辅助检查】
(如有必要,包括尿、血、B超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报告给出初步诊断)【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等)
【随访与评估】
(包括复诊时间、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30份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45岁。
民族:汉。
婚姻状况:已婚。
职业:公司职员。
入院时间:[具体日期]记录时间:[具体日期]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1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呈隐痛,空腹时较明显,进食后可稍缓解,伴有嗳气、反酸,未予重视。
此后胃脘部疼痛间断发作,自行服用胃药(具体不详)后症状时轻时重。
1周前因工作劳累,饮酒后胃脘部疼痛加重,疼痛呈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进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
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胃脘痛”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手术、外伤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久居本地,生活规律。
吸烟10余年,每日约10支;饮酒10余年,每周约2 3次,每次白酒约2两。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身体健康,育有1子。
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微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胃脘部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故中医辨病为胃脘痛。
患者因工作劳累,饮酒后发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胃脘胀痛,连及两胁;肝胃气滞,胃气上逆,则嗳气频繁;胃酸随胃气上逆,则反酸烧心;脾胃运化失常,则食欲减退,进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均为肝胃气滞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1. 中年男性,反复胃脘部疼痛1年,加重1周。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一、主诉廖某,男,45周岁,主诉头晕眼花5天。
二、现病史患者5天前开始出现头晕眼花,有明显的阵发性头晕,晕厥往复,持续20至30分钟,每次晕厥期间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出现眼花,视物模糊,但没有头痛和倦怠感。
患者表示晕厥发作后可以通过休息轻微缓解,但下次发作时仍有上述症状出现。
三、过敏史患者无过敏史。
四、既往史患者5月前因发烧体温38.5℃住院治疗,当时被诊断为感冒,但出院时感冒症状未完全消失,仍有咳嗽、喷嚏的症状。
余出院后2个月未及时就医,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
五、家族史患者家族无过敏性疾病史,无同源家族成员患有类似疾病。
六、月经史患者月经连续,月经量适中,月经期正常,有时两个月发一次月经。
七、体格检查视诊:患者眼球移动正常,眼外肌紧张无压痛;颈部淋巴结未触及;眼底双侧未见明显异常。
其余体格检查结果正常。
八、生活习惯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可,多摄取含糖食物,较少摄入蔬果,多饮茶或软饮料,偶尔饮酒。
九、诊断1、气血运转障碍;2、阳明血分不足;3、脾胃气血虚弱;4、肝郁血瘀。
十、治疗1、补虚益气:用气宁活血散,温里春降,乌蛤皮降逆,桃仁熬米煨桑寄。
2、理气调血:用知柏血和散,熊掌棒蕴血汤。
3、养脾:用枳实开水汤,糯稻米汤,柴胡桂枝丸。
4、理瘀:用蒲公英血应丸,丹参肝清瘟热丸。
十一、护理1、坚持运动锻炼,使机体有较好的体力和耐力。
2、注意调节觉醒,多静心休息,避免精神上的紧张。
3、注意饮食调摄,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加工、油腻和高糖食物。
4、注意环境卫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雾霾和有毒空气中,严防感染。
十二、观察按照以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病情、治疗效果和护理状况进行定期观察。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
一、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民族:[民族],职业:[职业],婚姻状况:[婚姻状态],籍贯:[籍贯],现住址:[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二、主诉。
[患者主要诉说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例如]“头痛反复发作3天,加重1天。
”这头疼啊,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脑袋里时不时敲几下,这3天来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今天更是变本加厉了。
三、现病史。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刚开始的时候呢,疼痛还比较轻微,就像脑袋里有根小针偶尔扎一下,部位主要在双侧太阳穴附近,呈阵发性。
当时也没太在意,以为是没休息好,就早早睡下了。
可是第二天头痛并没有减轻,而且发作的频率还增加了,疼痛程度也有所加重,感觉像是脑袋被什么东西箍住了一样,还伴有轻微的头晕,看东西有点晃悠,就像喝了点小酒似的。
自己在家吃了一片止痛片,但是效果不明显。
今天头痛进一步加重,整个脑袋都疼得厉害,尤其是额头和后脑勺,那种疼痛就像脑袋要炸开了一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才来到咱们这儿看病。
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饮食尚可,但是因为头痛的原因,食欲比平时稍差一点,睡眠不好,大小便正常。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还算不错,就像一辆经常保养的小汽车。
不过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就像把调皮的小怪兽关在了笼子里。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
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就像身体的“房子”没有进行过大修。
无药物过敏史,就是对什么药都比较耐受,不会一吃就过敏起疹子啥的。
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就像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操作的精密仪器。
五、个人史。
患者出生并长期居住在本地,就像一棵扎根在这片土地的老树。
生活习惯还算规律,每天大概11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就像一个准时的小闹钟。
不吸烟,因为觉得吸烟就像把烟雾怪兽往身体里吸,有害健康;偶尔会喝一点小酒,但是量不多,就像小酌一杯怡情。
住院完整病历示例姓名:李XX 出生地:长沙性别:男地址:长沙市XX小区X栋X号年龄:45岁入院时间:2009年3月20日16时5分婚姻状况:已婚记录时间:2009年3月20日20时55分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职业:工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春分前三天问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3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2009年3月18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
自以为是感冒而服“速效伤风胶囊”2粒无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乏力,下午3时,发热加重,寒颤,咳嗽频作,痰黏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XX院急诊查T39.0℃,诊断为“上感”,予“泰诺感冒片”每次l片,每6小时一次,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二次,口服,并肌注“复方氨基比林”1支,虽然汗出,恶寒减轻,头痛、鼻塞、流涕、周身酸楚等症好转,但身热不解,气粗咳甚,痰多色黄,渴喜冷饮,入夜尤甚。
今日上午觉右胸掣痛,咳则痛剧,亦不敢深呼吸,痰色转“暗红色”,来本院急诊,经检查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并以上述诊断收入我病区。
入院时症见:发热恶寒并见,发热重于恶寒,咳嗽,咯暗红色黏稠痰,量多,右胸掣痛,咽干口渴喜冷饮,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少,寐欠安,神疲乏力。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未患过肺结核及肺炎,未患过肝炎;无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外伤、手术、中毒、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长沙,曾去过广东,上海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生活及工作条件尚可,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 支/天,性情急躁。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身体尚健,育一子一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年过七旬,父母均患有高血压病,兄弟姐妹体健,家族中无特殊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望神: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
望色:面色略红。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消瘦。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姓名:殷福文性别:男年龄:52岁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建湖县婚姻状况:已婚工作单位与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入院日期:2010年1月4日农历:己丑年十一月二十日、冬至最后一天病史采集日期:2010年1月4日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出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嗳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明显规律发展为有规律: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作,无放射性痛,偶有嗳气、反酸,未出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得食则安。
服用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自得疼痛规律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1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干到精神疲乏无力,下午1时又上腹部疼痛伴有烧灼感。
3时左右,饮用麦乳糖300ml。
继而出现精神萎软,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
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送医院急诊。
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当即予补液止血等治疗,4月清晨又解柏油样便1次,约200g。
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既往史:平素健康,幼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五官:牙,上牙右边第4颗曾因“龋病"经常疼痛,已于10年前拔除,余无特殊.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统: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为“肛裂”出血,已愈。
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血液系统:无头昏、皮肤黏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痛、浮肿史.神经系统: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中医病历示例第一篇:中医病历示例中医(中西医)内科病历书写范例姓名:胡××性别:男病案号:29321年龄:45岁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出生地:北京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区××街2号邮政编码100700入院时间:1989年3月21日15时30分病史采集时间:1989年3月21日16时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春分后1天问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2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1989年3月17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
自以为是“感冒”而服“去痛片”未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无力,下午3时,突然发热、寒战,咳嗽顿作,痰粘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院急诊。
急查:T38℃,WBC:28900/mm3(2.8×1010/L),N: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
急诊收入我病区。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未患过肺结核及肺炎,未患过肝炎,去年查肝功无异常;1987年患过“急性胃肠炎”,经治而愈;无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外伤史。
个人史:出生于北京,曾去过广东、东北、苏杭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条件尚可。
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支/日,少量饮酒。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有咳喘咯血史多年,有一男一女,身体尚健。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家族史:母亲年过七旬,尚健。
父因“脑出血”于1980年去世。
望、闻、切诊: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声息气味: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
皮肤毛发:毛发稀疏,间有苍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苔黄微腻略滑,舌质红而无瘀点,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入院记录姓名:xxx职业:农性别:女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年龄:72岁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民族:仡佬族可靠程度:可靠婚姻:已婚入院时间:2011-12-2812:10籍贯:贵州xx记录时间:2011-12-2814:03主诉现病史,并脑梗塞。
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体格检查T:36.2℃,P:64次/分,R:21次/分,Bp:17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及苍白,无皮疹瘀点及瘀斑,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无包块及压痛,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溢出,双侧乳突区无压痛,鼻无畸形,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痛。
口唇无发绀,口腔粘膜光洁呈粉红色,无缺齿残根,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双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细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波动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约0.5cm处,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坦,上腹及下腹部稍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ing(-)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后突、侧突畸形,腰椎各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水肿,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2.6一1.2.3.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
纳眠一般,二便调。
4.查体:T:36.2℃P:64次/分R:21次/分Bp:170/90mmHg,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
中医病例范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病例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疾病病例。
中医病例范本是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中医病案,通常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病史、辨证施治等内容。
中医病例范本对中医医生进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一、病例基本信息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45岁职业:家庭主妇联系电话:1234567890二、主诉李某患有阴虚火旺所致的口干口苦、咽干舌燥等症状已有一个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三、病史1. 既往病史:患有慢性咽喉炎10年,反复发作,曾多次服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
2. 现病史: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口干口苦、咽干舌燥等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口臭、心烦等症状,就医于西医院口腔科,诊断为慢性咽喉炎反复发作,建议继续抗生素治疗。
四、辨证施治1. 辨证:辨证归因于阴虚火旺。
2. 施治:中医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调理肝火。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
备注:李某于服药三天后口干口苦症状明显减轻,咽干舌燥等症状有所缓解,继续观察疗效。
第二篇示例:病例范本一:肝火上升型头痛患者王女士,女,45岁,主述:近期头痛反复发作,伴有头晕、口苦、口干、易怒、失眠等症状。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无效治疗。
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细数。
辨证属肝火上升。
中医诊断:头痛辨证为肝火上升型。
治疗方案:清热泻肝,平肝散火。
方药:黄连上清丸、龙胆泄肝丸。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头痛明显减轻,口苦、口干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连续服用1个疗程后,头痛消失,其他症状明显改善。
病例范本二: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患者李先生,男,52岁,主诉:长期腹泻,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曾多次就诊,被诊断为慢性腹泻,无效治疗。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属脾胃虚弱。
治疗方案:养脾和胃,健脾固表。
方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腹泻次数减少,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门诊病历标准范文一、初诊情况。
1.1 患者基本信息。
今天来了个患者啊,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性。
看着人有点发福,精神头不是特别足。
一进来就跟我说啊,他最近老是觉得累得慌,做啥都没劲儿。
1.2 症状描述。
他跟我讲啊,这睡眠也不好,晚上翻来覆去的,就像烙饼似的,好不容易睡着了吧,还老是做梦。
白天呢,头晕乎乎的,就跟脑袋上罩了个雾罩子似的,不清醒。
胃口也差,吃啥都不香,就像那嘴巴里没了味觉似的,以前爱吃的现在瞅着都没兴趣。
而且啊,还老是觉得心烦,一点小事就想发火,这肝火有点旺啊,整个人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
二、诊断过程。
2.1 望诊。
我就先仔细瞧了瞧他。
这脸色有点发黄,没什么光泽,就像那蒙了尘的镜子似的。
眼睛呢,也有点浑浊,缺乏那种清亮劲儿。
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苔又厚又腻,就像那地上积了一层泥,这一看就是体内湿气重啊。
2.2 闻诊。
再凑近了闻一闻,他身上没有啥特殊的气味。
但是说话的时候呢,能感觉到口气有点重,这也能侧面反映出他脾胃不太好,消化功能有点紊乱。
2.3 问诊。
我又详细地问了他一些情况。
比如说啊,平时的生活习惯,他说工作忙,经常熬夜,还老吃那些油腻的外卖。
这就难怪了,这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个雷,时间长了肯定得出问题啊。
再问他大小便的情况,他说大便不成形,黏黏糊糊的,小便有点黄,这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
三、诊断结果与建议。
3.1 诊断结果。
综合这些情况啊,我就判断他这是脾胃虚弱,再加上湿热内蕴。
这身体啊,就像一个小天地,现在这个小天地里的环境乱了套了,阴阳失调了。
3.2 建议。
我就跟他说啊,首先这生活习惯得改改。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那些油腻的、辛辣的、生冷的食物就先少吃点,多吃点清淡的,像米粥啊、蔬菜啊。
这就好比给身体这个小天地来个大扫除,把那些垃圾食物都清理出去。
再就是啊,得早睡早起,别再熬夜了,熬夜就像在透支身体的精力,这身体啊,就像个银行账户,精力就是存款,老透支哪行呢?还给他开了个调理脾胃、清热利湿的方子,让他按时吃药,定期回来复诊。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33
联系电话:XXX
二、主诉
张某某患者诉称自觉7月初感觉肩部僵硬,随即出现头晕、头痛,并
伴有头晕恶心、偶发肢体无力,无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至今未有
明显好转。
三、现病史
(1)主诉:肩部僵硬,头晕、头痛,头晕恶心、偶发肢体无力,无发热、食欲不振;
(2)既往史:无 ;
(3)家族史:无。
四、中医诊断
肩周痛阳气不足,头晕头痛可思之头阳明不足、津液不行。
五、中医治疗
方药: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山药12克,桑枝13克,黄芪10克,熟地10克,乌梅10克,五加皮10克,独活9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
其他治疗:保肩贴,敷以紫河石膏,按摩上肩三阳穴,补血补肝,调理脾气。
六、指导意见
(1)定期复查;
(2)注意休息;
(3)保证充足睡眠;(4)避免情志过度激动。
中医病历范本
患者信息
姓名:xx
性别:男
年龄:30
民族:
婚姻状况:
职业:
住址:XX省XX市XX区XX街道
主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症状持续1周。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初起为干咳,逐渐转为咳痰,痰黄稠,伴有鼻塞、流涕、头痛、乏力等症状。
未就诊,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现为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亲健在,无慢性病史;母亲已故,死于心脏病。
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
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入诊室自如。
呼吸系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血管系统: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系统: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明显包块。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感冒(风热感冒)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方案:
1. 中药汤剂:
2. 西药: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
3. 生活调理: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避免劳累和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疗效评价:经过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满意。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1. 患者信息:张某,男性,45岁。
主诉:严重胃痛、消化不良。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有五年左右的胃病史,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痛为间歇性,伴随饮食过量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
消化不良表现为不规律的排便、胀气和食欲不振。
2. 患者信息:李某,女性,38岁。
主诉:长期便秘、口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便秘情况已持续多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口臭严重,影响社交。
3. 患者信息:王五,男性,52岁。
主诉:失眠、多梦、易醒。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长期存在睡眠问题,难以入睡,易被惊醒。
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
4. 患者信息:赵某某,女性,29岁。
主诉:月经不调、痛经。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5. 患者信息:钱某,男性,65岁。
主诉:高血压、头痛。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高血压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痛为持续性钝痛,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6. 患者信息:孙某,女性,25岁。
主诉:长期疲劳、气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疲劳感严重,即使充分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伴有气短、心慌等症状。
7. 患者信息:周某某,男性,31岁。
主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
体重逐渐下降,身体虚弱。
8. 患者信息:吴某,女性,49岁。
主诉:更年期综合症、情绪波动。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心悸、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
9. 患者信息:郑某某,男性,60岁。
主诉:糖尿病、口渴多饮。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稳定。
口渴多饮,尿多,体重下降。
10. 患者信息:刘某,女性,22岁。
主诉:痤疮、便秘。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面部痤疮严重,影响美观。
伴有便秘、口臭等症状。
11. 患者信息:陈某某,男性,57岁。
主诉:高血压、头晕。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晕为持续性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12. 患者信息:杨某某,女性,34岁。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一、急性腰扭伤。
# 日期:[具体日期]姓名:张大哥。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快递员。
【主诉】今儿个早上搬快递的时候,突然就感觉腰那嘎达“闪”了一下,然后就疼得不行了,弯腰、转身都费劲。
【现病史】患者今天上午在工作过程中,因用力不当导致腰部突发疼痛。
疼痛呈刺痛,位于腰部正中,活动受限明显,特别是弯腰和向左侧转身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稍有缓解,但只要一活动就又疼起来了。
无下肢麻木、疼痛等不适。
【既往史】身体一直还挺棒的,没咋生过病,就是平时工作累,也没个正儿八经休息的时候。
【体格检查】患者站立时腰部僵硬,向右侧倾斜。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L4 L5棘突间压痛明显,双侧腰肌紧张,左侧腰肌压痛较右侧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
【中医辨证】证型:气滞血瘀证。
患者急性起病,腰部扭伤,气血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
【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处理】1. 针灸治疗:取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穴位,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2. 推拿按摩:放松腰部肌肉,重点在痛点周围进行揉法、滚法、弹拨法等手法操作,约20分钟。
3. 中药外敷:给予自制的活血化瘀中药膏外敷腰部,嘱咐患者24小时后取下。
4. 医嘱: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 5天,尽量避免腰部剧烈活动。
如果疼痛加重或者出现下肢麻木等情况,及时复诊。
二、颈椎病(神经根型)# 日期:[具体日期]姓名:李大姐。
性别:女。
年龄:42岁。
职业:办公室文员。
【主诉】这脖子啊,疼了有小半年了,最近这俩胳膊也麻得厉害,像过电似的,可难受了。
【现病史】患者长期伏案工作,大约半年前开始出现颈部疼痛,未予重视。
近一个月来,疼痛逐渐加重,并伴有双侧上肢放射性麻木,以右侧为主,从颈部放射至右手手指,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
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稍有减轻。
【既往史】有轻度高血压病史,一直口服降压药控制良好。
【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受限,C5 C6棘突右侧压痛明显,椎间孔挤压试验( + ),臂丛牵拉试验( + ),右侧上肢肌力稍减弱,右手拇指、食指感觉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