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_13
- 格式:docx
- 大小:23.54 KB
- 文档页数:4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可贵,树立守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养成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水平目标:提升安全防范水平,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具备一定的自理水平、自我保护水平、和调控情绪的水平。
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注重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三个方面;理解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增强安全意识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守护生命要做提升警惕,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理解不深,自制力差;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良好的安全习惯的养成,并且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明确这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并乐于落实到行动中。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3、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提问:同学们,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健康、快乐、空……等)师: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就像刚才所说的(健康快乐……)如果没有生命这些能够享受和体会到吗?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是生命,,不论我们欣赏春暖花开,或是聆听高山流水,或是感受四季变换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品尝人间的喜怒哀乐,这些统统要建立在我们拥有生命的基础上,生命只有一次。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但我们周围仍有一部分同龄人受到这样、那样的意外伤或害险,甚至死亡,所以,成长中我们要受到特殊保护,这些保护不但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关于生命的一个话题(打出字幕“守护生命保护自己”)板书:守护生命保护自己情景展示: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件事情,老师的朋友有一个女儿,今年十三岁,年龄和咱们差不多大小,她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和善于观察的孩子,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所思写在本子上,有一次去她家玩看到她本子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次奇异的旅行,而生活就是一种”冒险””,我就很奇怪问她,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但是她很严肃的对我说,阿姨,这不过我的人生感悟啊!我就很好奇,最后征得她的同意,我就把她本子上记录一些片段拿到课堂上来跟大家一起分享,看看小美有哪些心理路程。
守护生命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2、水平目标:提升安全防范水平,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做出准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道怎么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爱护身体,提升自我保护水平难点:养护精神三、学情分析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其中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3类伤害,而这些伤害原本是能够预防的。
当前家庭,学校等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必须的自救自护常识。
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过程视频《莫用生命玩手机》提问:你或者身边人在生活中有这样的行为吗?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危害?过渡语: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我们该如何守护我们的生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守护生命》。
(二)设疑探究,深入体验,生成观点活动一:使用你的经验甲同学:我爸爸是一名中医,他说要养生,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起床和睡眠时间。
乙同学:我姥姥特别牵挂我,反复叮嘱我在外面要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玩。
丙同学:生命那么重要,不过我读过“嗟来之食”的故事,一个人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这样的做法对吗?丁同学:每次影片中革命战士英勇就义的情节,我都很感动,总是想起一句话:“你能够消灭我,却不能打败我!”提问: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活动二:小伟喜欢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比赛。
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他经常半夜悄悄起来看比赛,然后在网上跟球友一起聊天,早上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
《守护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水平目标:3.通过情境设置,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法,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4.通过案例分析,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准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知识目标:5.知道怎样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怎样爱护身体。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养护精神。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演绎法、讲授法五、教学反思1.优点(1)教材的重新整合比较到位,立足于道法新教材的第一次使用,其文本内容区别于旧教材,我理顺了其中逻辑关系,从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到学会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来守护生命。
(2)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完成(小组合作有两个模块),体现高效导学课堂的特点,课堂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从独学思考到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集体合作的水平。
(3)课堂既简又有信息技术,结合同屏技术,将学生成果完好表现。
(4)使用载体教学,导学案设计成策划书,整体较完整清新,贴近学生,易吸引学生目光,注重学生,自学模块的作息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小组合作的情境较吩咐,能凝结学生的智慧,又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学后受用,也使教学效果更好地达成。
2.不足(1)课堂把控水平不足,应变水平不足,课堂衔接不够顺畅,整堂语言过渡不够自然。
回答问题的学生较为局限,引导方式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回答闪光点利用不够,点评不够深入。
(2)小组合作中,最终表现的学生的面较窄,突出的学生较少,表现的结果略有重复,做的引申较少,对于自救知识没有科学地补充完善。
小组合作本身在于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但是实际合作时,无效讨论较多,在最终表现时易主动或被动笑场,未能做到身临其境,该环节的效果就未能真正达成。
(3)以上问题总结是教学经验不足,其实也是生活经验缺乏的表现。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珍视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弘扬真善美,能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养分,提升精神文化修养。
水平目标:提升安全防范水平,掌握突发灾难下的自救方法和技能,提升维护生命健康的水平。
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爱护身心健康的措施,提升灾害面前的安全防范水平。
难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使用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行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调查报告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
全世界每天有2000多个家庭因非故意伤害或意外事故而失去孩子,使得这些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这些数据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结: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怎样守护生命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我校学生周某的故事我校一男生周同学,疯狂地迷恋上网络游戏“王者荣耀”,每天都玩到半夜,困了就抽根烟或者喝杯咖啡提神,然后继续在网上与网友聊天。
早上,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忙忙赶到学校。
一天,阳光大课间跑步时,他突然感到眼前一黑,栽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
周同学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出示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与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
60% 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你知道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小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为了打造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板书)。
《爱护身体--做自己生命的守护者》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水平目标:
提升安全防范水平,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3、知识目标:
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爱护身体,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
2、教学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如何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练、观看视频、模拟体验等活动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四、设计理念
以教材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手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五、教学过程。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懂得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珍爱生命。
2.提升安全防范水平,掌握自救自护的常用方法,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重点难点重点:1、守护生命包括注重身体健康和养护精神世界。
2、暴雨天气中的自救常识。
难点:精神文化活动的类型及对个人精神世界产生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学生紧急演练图片思考: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实行这些演练?小结:生命如此宝贵,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课堂讲授一、爱护身体自我检测:请做以下小调查:(1)你每天早晨都吃早餐吗?(2)你是否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者追剧的经历?(3)你是否食用过“三无”食品或者碳酸饮料呢?(4)你的体重是否过轻或过重呢?思考: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结合你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灾害自救自护方法活动:合作探究:当火灾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震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交通事故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发生拥挤踩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遭遇洪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遭遇电梯事故时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增强安全意识、自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二、养护精神1、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探究与分享:出示图片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2、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活动:思考?突破!(5分钟)1)请你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能让我们精神世界充盈的活动有哪些?2)这些活动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发言。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总体设想及分析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8年联合出版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有2000多个家庭因非故意伤害或意外事故而失去孩子,从而使得这些家庭支离破碎。
其中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三类伤害,而这些伤害原本是能够预防的。
当前,家庭、学校等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必需的自救自护常识。
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本课,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任,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价值多元,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我们青少年频频出现健康安全问题而设置了关于生命的思考。
对于初中生来说,因为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理解和评价,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而挫折就成为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因为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不足等原因一些中学生还可能会受到一些意外伤害,面对这些意外伤害,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家庭对中学生实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树立自护自救观点,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水平,机智勇敢地处理遇到的各种意外伤害。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协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 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水平目标(1)提升安全防范水平,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准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3)注重自己的精神发育,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养护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理解自我”和“自尊自强”。
“理解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对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合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课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理解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注重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2.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力\家庭,那前面的1代表着什么?学生代表回答.有人说:“健康是1,其他所有东西,譬如事业、金钱、家庭、婚姻等都是0,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有价值,才越多越好。
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的东西再多也是0.”二.学习本课学习目标。
1、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角度掌握如何守护生命2、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和一定的安全救护常识3、努力追求富有意义的生活三.讲授新课第1课时守护生命﹤小组讨论﹥周末,小刚为了放松心情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水平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一定的分析水平,学会合作与分享。
具备一定的自理水平、自我保护水平、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和调控情绪的水平。
知识目标:理解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理解精神富足,养护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爱护身体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情景1:播放音频【学生活动】谈感受【归纳】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敬畏珍惜、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应加倍呵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九课学习守护生命。
【新课讲授】环节一:爱护身体【展示情景】【学生活动】1、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为什么?2、你在守护生命中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应培养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3、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如何守护生命呢?【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2.掌握安全自救方法提升防范水平【问题】想一想:我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受到来自那哪些方面的威胁?(煤气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地震等)【观看视频】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问题】1.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2.通过视频你对守护生命受到到什么启示?【教师总结】守护生命:要提升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学生活动】安全知识大比拼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3.发生地震,我们应该:4.发生踩踏事件,应该:过度: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人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危及到我们的生命。
环节二:注重心理健康【展示情景】大学生跳楼事件【问题】(1)这名大学生跳楼的原因?(2)如果你是这名大学生你会怎么做?(3)这对你守护生命有何警示?【教师点拨提升】守护生命:要注重心理健康、心理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2.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3.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水平目标:1. 处理好维护自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2. 在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救自护,熟练使用简单的健康救护常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2. 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 理解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某中学一名学生因为考试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名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二.自学互研生成水平(一)自主预习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
2. 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国,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爱护身体探究一:教材P99使用你的经验(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
(2)要注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不做出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探究二: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答案提示:(1)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守护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提升安全防范水平,能够实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准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爱护身体难点:养护精神三、教学过程导入:2017年1月2日下午阜城县崔庙镇大息庄村,3 个孩子在村边大坑玩耍时溺水身亡。
傍晚孩子的尸体浮出水面才找到。
随后被打捞上岸,救护车赶到时,3个孩子均已没有了生命迹象。
据悉3个孩子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7岁。
大家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吗?请做以下小调查:1、你每天早晨都吃早餐吗?2、你是否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者追剧的经历?3、你是否食用过“三无”食品或者碳酸饮料呢?4、你的体重是否过轻或过重呢?过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负责。
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出示图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定期做身体检查,远离有害物质,不滥用药物等等。
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渡:刚才大家说到:过重的学习压力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甚至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我们来看这位学生的求救信:一封求救信: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
我已经很拼命地在学习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
在家里,父母整日追问成绩,我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在学校,有同学嘲笑我说:“再用功,也是瞎子点灯——白费。
”我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可这些挫折,让我有了轻生的念头。
思考:1、他产生轻生念头的内在原因是什么?2、为协助他走出困境,你会向她说些什么?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守护生命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水平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方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
财富、权势、名誉、地位、智慧、美丽、生命实行排序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教材P99使用你的经验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
我认为它们都市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
(3)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不做出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探究二:聚焦世界杯
(1)你如何看待球迷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答案提示:(1)该球迷的行为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成长中的我们。
不能不珍视自己的生命。
(2)我会不做,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探究活动三:乔任梁之死
一代新星的陨落说明了说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发育,我们对人格尊严问题更加敏感,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经受挫折时,我们不应采用过激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探究三:安全知识赛一赛:
火灾:地震:
交通事故:溺水: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安全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守护生命需要防患于未然。
知识模块二、养护精神
探究四: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
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3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
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理解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思考: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提示:养护精神和爱护身体一样重要。
展示知识点:1.养护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能够看到真、善、美。
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3—104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图片,提问:以下活
动对怎样养护精神有什么启示?
展示知识点:2.怎样养护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
扬民族精神。
活动六.拓展空间
一天的生活里,你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吃饭,睡觉,上课,活动……这些在你的一天的时间里各占多大的比例?请你绘制并完成你的“生活花瓣图”。
并思考:
(1)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调整
和改进的地方?
(2)听听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去锻炼,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学习,让自己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
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要对生命负责,对健康负责。
面对灾难,我
们要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我们的生命又不但仅是活着,还有持续的精神追求,这让
我们的生命丰富多彩,也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情感升华生命誓言
生命只有一次,我要珍爱生命,爱护身体,养护精神,让生命绽放光彩!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有哪些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谈收获回顾本课时的知识,形成理论。
(五)【教学升华】做一个有生命亮度的人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一块用来充饥,一块用来换取美好的事物。
你会用其中的一块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还是去换一粒水仙花种子?
快乐的方式有千万种,快乐的真谛却只有一个就是精神的快乐。
换一粒水仙花种子吧!日日滋养,用快乐的心情迎接花开的刹那。
收获真、善、美!只有把心绪抚平,只有做好自己,身心兼修,才会增加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生命是宝贵,我们应爱护自己,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延伸生命的长度;注重心理,拓宽生命的宽度;养护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懂得奉献于他人,实现生命价值,做一个有生命亮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