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学原理(1)
- 格式:ppt
- 大小:678.50 KB
- 文档页数:25
经济学原理课件教材●《经济学》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第16版华夏出版社社●主要参考教材:《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版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介绍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每个人都是经济行为的主体,时刻参与经济活动面对经济决策的选择●2、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生产并将产品和劳务进行有效分配的科学。
分配既包括同一时期的分配,也包括同一物品不同时间之间的分配。
时间之间的分配2、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资源不仅指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也包括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
源也包括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经济品:稀缺物品或有限物品●人们欲望的无限性●效率:在不会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的。
效率的两层含义:经济活动是增加福利的(有效果),但也是有成本的。
效率考虑的是成本与收益的衡量2、经济学本质●选择行为:虽然经济行为主体在即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实现某种目标,但资源的稀缺性和对效率的追求决定了经济人的选择的必然性。
选择意味着自由和放弃(机会成本的概念)●经济学的本质3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企业、家庭和个人。
(亚当.斯密)括企业家庭和个人(亚当斯密)●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就业,通货膨胀与增长。
(凯恩斯)●实证与规范经济学: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经济学更多的是实证分析实证与规范的渗透与联系规范性判断●实证与规范的渗透与联系:规范性判断是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的。
结构入门:经济学原理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应用学科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应用学科: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方法实证(Positive)研究:研究世界是怎样运行的。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经济学的含义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考核知识点: 机会成本的含义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任何一种事物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事物所放弃的事物。
需注意,机会成本是人们做决策的所有相关成本★考核知识点: 看不见的手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的著名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并增进整体经济的福利。
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体系 :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价格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考核知识点: 通货膨胀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而言,通货膨胀总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而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所引起政府创造货币的速度越快,通胀率越高膨胀最大危害是通过导致货币贬值,而改变社会的财富分配结构★考核知识点: 经济模型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是指对一个复杂现象的高度抽象简化,以便于经济学家考察某个经济现象所涉及的各种重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考核知识点: 生产可能性边界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考核知识点: 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的辨析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科学家,经济学家试图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实证表述政策顾问,经济学家试图做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规范表述表述能被证实或证伪,但规范表述则不能★考核知识点: 生产要素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生产要素:经济体用来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资源。
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建筑物和用于生产的机器)★考核知识点: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及与贸易之间的关系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贸易的利益来源于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的不同)★考核知识点: 需求量、需求辨析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物品的需求量是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 6 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看法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应老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念无穷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互相竞争的用途,以令人类的欲念获取最大限度知足的科学。
此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风光对既定资源拘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公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许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利润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同等同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就在社会成员中公正分派的特征。
它是一个历史范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不存在永久的公正;它也是一个客观范围,只管在不一样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一样对其的理解不一样,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拥有客观性。
5.时机成本时机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余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利润。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拥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定的、在必定条件下拥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沿改动边沿改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细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惹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公司在市场上的互相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本质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能够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别人在经济利益上得益或受损的权利。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2.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3.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4.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5.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A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6.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7.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A应该如何运行 B实际如何运行 C应该是什么 D应该怎样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D 广告业雇员人数10.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1.D2.C3.D4.C5.D6.B7.B8.D9.B 10.C二.填空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2.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问题。
3.需求的无限性与生产的有限性就引出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稀缺性;它是相对的4.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把这种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5.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言)习题单选题1.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2.经济问题强调在竞争性目的之间做出选择,这意味着必须牺牲某些选择,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
A、所放弃的各种选择的价值之总和B、必须牺牲的次佳选择之收益C、所采取的行为的价值减去次佳选择的价值后的余额D、你今天所做的加上你明天所做的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证明只有市场系统可以配置资源B、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法C、证明只有计划经济可以配置资源D、因为资源稀缺而必须作出的选择4.某先生辞去月薪1 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 000元(月息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A、2 000元B、100 000元C、1 000元D、101 000元5.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A、人们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人利益B、选择导致稀缺C、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资源是有限的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6.稀缺性的主要含义是()。
A、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买B、必须作出选择C、需要用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的运用D、政府计划无法决定如何运用资源7.时间()。
A、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B、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C、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D、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8.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9.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10.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1)在生活上,比如某一天,我手上有三块钱,我是买一个冷饮呢?还是买一瓶水?2)在学习内容上,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
3)在入大学填志愿时,我就面临权衡取舍,选上海师大,就放弃了上海金融学院。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读书、打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九分钟内喝下的第八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做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经济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和相互依赖性可以是互利的)。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协调经济活动)。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根源)。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货币量增长是通胀根源)。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要点1.模型一,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υ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二章要点1.循环流向图,见书20。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
大炮与黄油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
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权衡取舍()A、买一辆新汽车B、上大学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D、睡午觉E、以上各项都涉及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A、有效的B、经济的C、稀缺的D、无限的E、边际的3、经济学研究()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A、可以为某人赚钱B、符合伦理道德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E、以上每种情况都不是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B、减少了市场势力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D、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6、假设你捡了20美元。
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本是()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上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7、对外贸易()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生产一切东西时的成本拥有种类更多的物品B、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C、使一国可以更平等D、提高了资源的稀缺性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工资增加20%,我们可以预期()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9、以下哪一种活动最可能产生外部性()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D、学生在学生会吃汉堡包10、以下哪一种东西产生的外部性能力最小()A、香烟B、音响设备C、防止疾病的疫苗D、教育E、食物11、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A、一个农民对谷物价格的影响B、沃尔沃对汽车价格的影响C、微软对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D、一个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B、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益C、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D、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平等地分配资源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A、美国的公会维护了高工资B、我们保护自己的工作免受国外竞争C、美国有高的最低工资D、美国工人的生产率高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14、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原因是()A、公会使工资增加的太多了B、石油输出国组织使石油价格上升的太多了C、政府增加的货币量太多了D、管制使生产成本增加的太多了15、在短期()A、通货膨胀提高会暂时增加失业B、通货膨胀下降会暂时增加失业C、通货膨胀和失业是无关的D、经济周期被消除了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16、你根据销售额为2000美元的估算花1000美元盖了一个热狗店。
《经济学原理》第一篇练习题一、判断正误(错误的请改正)1.当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头顶飞过时,噪音引起外部性。
()2.酒类的税收提高了酒的价格,并产生了激励消费者多喝酒的效果。
()3.对一个学生来说,看一场篮球赛的机会成本应该包括门票的价格和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的价值。
()4.如果一种经济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运行,它要多生产另一种物品就必须减少生产一种物品。
()5.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点是可以达到的,但无效率。
()6.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关税和进口限额通常减少了一般经济福利。
()7.如果日本在生产一种东西上具有绝对优势,它在这种东西的生产中必定有比较优势。
()8.绝对优势决定了生产中的专业化决策。
()9.如果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有差别,贸易就可以使他们的消费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10.在每件事情上都可以做到最好的有能力的人在每一种东西的生产中都有比较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1.假设你见到了20美元。
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足球赛的机会成本是()A 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没有损失。
B 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着20美元买别的东西)。
C 20美元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
D 20美元加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成本,再加上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
2.以下哪一种东西产生外部性的能力最小?()A 香烟B 音响设备C 防止疾病的疫苗D 食物E 教育3.下列那一项不是你去度假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A 如果你留在家里并工作可以赚到的钱B 你用于食物的钱C 你用于飞机票的钱D 你看百老汇表演所花的钱4.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A 一个农民对于谷物价格的影响B 沃尔沃对于汽车价格的影响C 微软对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D 一个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5.以下哪一项不会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 资本存量增加B 技术进步C 失业减少D 劳动力增加6.假设两个经济学家争论对待失业的政策。
《经济学原理》曼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看不见的手”: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地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
2.边际变动: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
3.理性: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地做到最好
4.为什么平等和效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税收和福利可以使我们更平等,但削弱了辛勤工作的激励,减少了总产量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类的投入
2.科学方法:客观地建立并检验理论
3.为什么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不同位置,多生产100个A所引起的权衡取舍不同?因为随着我们生产更多的A,最适用与生产A的资源得到使用。
因此,生产100个A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生产B的更大减少。
4.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负的?
因为如果一个经济有效地运行,生产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如果我们想多要一种东西,就必须少要另一种东西。
5.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出?
由于资源是专业化的,因此不能同等地适用于生产不同的物品。
一个未由任何一个轴表示的变量发生了变动,就是曲线移动;否则就是沿曲线变动
第二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绝对优势比较每个生产者的实际生产成本,而比较优势比较每个
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
2.贸易最终的价格在没有贸易之前双方面临的最初权衡取舍之间
3.为什么有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
因为资源可以以不变的比率从一种物品的生产转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4.某国的生产率翻倍后,比较优势改变了吗?这两个国家的物质福
利改变了吗?
比较优势没有变,但由于某国现在可以有更优的选择,因此它的状况变好了。
1.11.【单选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T)1.21.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单选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1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B、有效资源C、稀缺资源D、优质资源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B、生产者C、企业D、家庭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
(T )2.21.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D、以上都是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
T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
T2.3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