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顽强 艰苦 振奋人心 恨不得 完整无缺 叨念 激励
第一部分:盼书(1、2) 第二部分:取书(3-7) 第三部分:护书(8-11)
第四部分:精神激励我前进。(12)
同学们,每当新学期来临,每当我们手捧 崭新的课本,你们的心情一定是既兴奋又激动 的。是啊,一本本教科书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 多大的便利。然而,在解放前,在险恶的战争 环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不容易呀! 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那时的情 况是怎样的呢?
指导员为了让“我们”拥有教科书,不 舍身护书 ,表现了指导员对 顾自己的性命 “我们”的爱和期望。
指导员说的话: (1)“快卧倒„„”
这里的省略号表明:敌机突然轰炸,情况紧急,张指导员 说的话被打断。 (2)“书„„书„„”
<
这里的省略号表明:张指导员伤势太重,生命垂危,说话断断 续续。 (3)“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 这里的省略号表明:前2个省略号表示声音断断续续,第3 个指导员已经牺牲了,言尽而意未尽。
“节约”一词体现了党对“我们 的关怀”。
“振奋人心”“争先恐后”两个词语 表现了“我们”想尽快得到书的急切 心情。
朗读比赛,看看哪组同学 最能读出延安小学学生渴 望有书的心情,读出张指 导员、“我”、同学们的 激动、高兴的心情。
第3-7自然段:主要写情况紧急, “我”和指导员去取书——取书。
想一想:
如果把“多么”去掉,有什么不一样? “多么”一词加重了语气,表明我们 非常希望能获得教科书。
第1—2自然段:主要写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每 人能有一本教科书——盼书。
“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 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 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 从文件用纸里节约出来的!”这 里指导员先问“同学们,知道这 书是怎么来的吗?”,然后自己 回答“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 来的……”,这是什么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