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曹
- 格式:ppt
- 大小:10.11 MB
- 文档页数:7
咯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咯血系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
其病因繁多,可因支气管、肺部、心血管或全身性疾病(按解剖部位分)引起。
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结构异常、血液病、免疫性疾病、肺损伤和物理因素等。
如从发生频率高低来看,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
此外,虽经详细检查,仍有20%的咯血者病因始终难以明确。
询问病史时应详细了解:1. 咯血发生的急缓,咯血量、性状,有无咳痰,是初次还是多次,咯血前有无喉痒等。
2. 伴随症状:有无发热、胸痛、咳嗽、胸闷、出汗、恐惧、呼吸困难、心悸等,以及与月经的关系等。
体格检查观察咯血的量、性质和颜色;病人的一般状态,特别是血压、脉搏、呼吸和心率;神志,皮肤颜色,有无贫血、出血点、皮下结节和杵壮指(趾),淋巴结大小;肺内呼吸音变化,有无罗音、心脏杂音、心律,肝脾大小,有无下肢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1. 三大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积压及其动态变化,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尿检中有无红、白细胞,大便有无潜血等。
2. 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3. 痰液检查:痰找抗酸杆菌、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等,痰细菌培养。
4. X线检查:胸部后前位及侧位摄影、必要时进行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HRCT)检查。
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和明确病变性质或局部止血治疗。
6. 支气管动脉造影:如怀疑支气管动脉出血(如支气管扩张等),为了明确出血部位和进行治疗,可考虑此项检查。
7. 肺动脉造影:怀疑肺动脉出血如肺栓塞、肺动静脉瘘可考虑此项检查。
8. 其他:超声心动图,骨髓检查,免疫系统检查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1. 应注意与呕血相鉴别2. 咯血量的确定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100 ml。
中量咯血:24小时咯血100 ~500 ml。
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500 ml(或一次咯血100 ml)即为大咯血。
一图读懂:咯血的诊断和处理咯血是由肺泡至声门任何部位的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的过程。
但是,咯血须与鼻出血(鼻咽部出血)和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从痰中带血到致命性咯大量鲜红色血,咯血的程度因人而异。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任何程度的咯血都会产生焦虑进而求医。
尽管缺少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支气管感染被认为是咯血的最常见原因。
在美国以病毒性、菌性支气管炎为主。
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都可出现咯血。
全球而言,结核感染是咯血的主要病因,可能与其高发病率和易形成空洞的疾病特性有关。
以上只是咯血的常见病因,咯血的鉴别诊断丰富而复杂,需要临床医师根据症状进行翔实的推理和判断。
(咯血的诊治流程,点击查看大图)咯血的诊断和大部分临床症状一样,咯血的诊断需从详细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开始。
如前所述,首先应确定出血是否真正来源于呼吸道而鼻咽部或消化道,因为不同部位的出血,其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也不同。
病史及体格检查1. 咯血的性质咯血的性质(痰中带血、脓血痰、粉红色泡沫痰、咯全血)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临床医生在采集病史时应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异物吸入史或既往咯血史。
女性患者若每月规律时间咯血需考虑肺子宫内膜异位症。
2. 咯血量咯血量不仅对明确病因很重要,对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下一步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患者极少因咯血出现贫血,但是会因为吸入血液引起窒息。
大咯血是指 24 h 咯血量超过 200~600 ml。
大咯血应被视作临床急症,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的量和基础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
3. 现病史临床医生在询问病史时需包含目前或既往吸烟史,因为吸烟者罹患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癌的风险会增加。
患者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也需涉及。
同时医生还需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异物或毒品吸入史和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4. 既往史既往史、恶性肿瘤病史,以及风湿性疾病、血管疾病和支气管扩张等基础肺部疾病治疗史都可能是咯血的病因。
咯血的评估
咯血是指病人从呼吸道咳出血液的症状,一般为鲜红色、带泡沫或血块,但也可能为暗红色或咖啡色。
咯血可能是一种病症,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之一。
对于咯血的评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病史的询问是评估咯血病人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生应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吸烟史等。
例如,年龄较大的病人可能出现肺癌、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导致的咯血;而年轻病人咯血的原因可能是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其次,体格检查是评估咯血病人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体、听诊、观察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听诊肺部是否有干湿性啰音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疾病;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如急促、困难等可以初步判断出是否存在肺功能障碍。
再次,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是评估咯血病人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例如,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是否存在贫血;凝血功能的检查可以帮助鉴别出病人是否存在凝血异常;肝功能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是否存在肝梗塞、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最后,医生还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咯血病患。
例如,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是否存在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恶性肿瘤等;胸部CT扫描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肺部病
变情况,如肺动脉瘤等。
综上所述,评估咯血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过程。
医生应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以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获得全面的咯血评估结果,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咯血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少量咯血有时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严重者可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
咯血需与口腔、鼻腔等上呼吸道出血及呕血进行鉴别。
应首先仔细检查口腔与鼻咽部局部有无出血灶。
鼻出血多自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鼻腔后部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多时,血液经后鼻孔沿软腭与咽后壁下流,使病人咽部有异物感,引起咳嗽,将血液咳出,易与咯血混淆。
鼻咽镜检查即可确诊。
咯血还需与呕血进行鉴别。
呕血(hematemesis)是指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
出血部位多见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
咯血与呕血可通过病史、体征及其他检查方法等进行鉴别。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病因与发生机制】咯血的原因很多,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1.支气管疾病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少见的有支气管结石、支气管腺瘤、支气管黏膜非特异性溃疡等。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炎症、肿瘤、结石致支气管黏膜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黏膜下血管破裂所致。
2.肺部疾病常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于肺栓塞、肺淤血、肺寄生虫病、肺真菌病、肺泡炎、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在我国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仍为肺结核。
引起咯血的肺结核多为浸润型、空洞型肺结核和干酪样肺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少出现咯血。
肺结核咯血的机制为结核病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导致痰中带血或小血块;如病变累及小血管使管壁破溃,则造成中等量咯血;如空洞壁肺动脉分支形成的小动脉瘤破裂,或继发的支气管扩张形成的动静脉瘘破裂,则造成大量咯血,甚至危及生命。
肺炎咯血的机制为炎症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黏膜下小血管壁破溃而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
3.心血管疾病较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另有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咯血可表现为小量咯血或痰中带血、大量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和黏稠暗红色血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