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农药配制及使用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7
瓜果蔬菜种植中的有机农药配方技巧瓜果蔬菜种植中的有机农药配方技巧对于农民们来说非常重要。
有机农药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植物保护产品,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瓜果蔬菜种植中常用的有机农药配方技巧,帮助农民更好地保护农作物,提高产量。
一、选用合适的有机农药在瓜果蔬菜种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有机农药非常重要。
有机农药主要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和除草剂四大类。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农药,比如对应不同的病害、虫害等。
同时,要注意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对环境友好的有机农药产品。
二、合理配比农药在使用有机农药时,合理配比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病虫害需要使用不同的有机农药,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比。
合理配比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三、科学制定喷施时间瓜果蔬菜种植中,科学制定喷施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病虫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因此需要在害虫的高发期进行喷施农药。
科学制定喷施时间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对农作物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适量使用有机农药适量使用有机农药是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过量使用有机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有机农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用药量,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五、注意农药的保存和使用在瓜果蔬菜种植中,农民还需注意有机农药的保存和使用。
有机农药通常以液体或者固体形式存在,需要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使用农药时,需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切勿超过推荐使用剂量。
六、结合生物防治除了有机农药的使用,农民还可以结合生物防治的方法来保护瓜果蔬菜。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拮抗细菌等对害虫进行生物控制的方法。
通过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可以降低对有机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总结起来,瓜果蔬菜种植中的有机农药配方技巧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农药混配顺序原则及注意事项农药混配是指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将不同种类的农药按照一定顺序混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正确的农药混配不仅可以提高药效,减少用药数量,还能够减少药害,并且能够延长作物的抗药性。
1.混配前需了解混合的农药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稳定的物质。
如果存在潜在风险,应避免使用。
2.理性选择农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和作物种类,选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进行混配,以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3.遵循先易后难、先害后治的原则,即先使用对靶标生物影响小、毒性低的农药,然后再使用对靶标生物影响大、毒性高的农药。
4.混配时,应尽量控制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5.选择具有互补功能的农药进行混配,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例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农药可以混用,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农药混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混配产生药物残留问题。
农药混合使用时,要确保所用农药在作物采收前的安全间隔期内断药,以防止药物残留现象。
2.避免混配产生药害。
不同农药之间有可能发生相互不良的化学反应,产生不稳定的物质,导致药害发生。
因此,在混合使用农药前,需要仔细研究不同农药之间的相容性。
3.避免混配产生交叉抗药性。
长期以来,农药的滥用使得病虫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正确的农药混配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单一农药的抗药性产生,并且能够延长作物的抗药性。
4.注意药剂的存储和使用。
农药是一种危险品,使用时需戴好防护装备,注意自身安全。
农药在使用完毕后,要妥善存放,防止儿童或动物误食。
总的来说,农药混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但在混配前需要仔细考虑不同农药之间的相容性和药效,遵循正确的混配顺序原则,并注意使用量和药剂的存储和使用。
只有正确合理地混配农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常见农药10大配方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10种常见的农药配方。
1.拌种剂配方:将25%菌核太阳红和5%多功能水分适应剂混合,适量添加水,形成可用的拌种剂。
这种配方可以提高种子的抗旱性和耐病性,增加底部温度,并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2.光合剂配方:将15%脂肪酸甲酯和10%光合菌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能转化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农作物产量。
3.除草剂配方:将10%双氧水乳剂和5%苯甲酸混合,适量加入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有效地控制草本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4.杀虫剂配方:将20%吡虫啉和5%防卫素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杀灭野生昆虫,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5.杀菌剂配方:将15%苯酚和10%杀菌霉素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防治多种农作物病害。
6.激素剂配方:将5%生物激素和10%生长调节剂混合,添加适量的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7.熏蒸剂配方:将10%甲醇和5%寄生虫剂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用于土壤消毒,减少病菌、虫卵和杂草的存在。
8.缓释剂配方:将20%缓释肥料和5%生长调节剂混合,适量加入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并控制养分的释放速度,提高养分利用率。
9.生物农药配方:将10%杀虫菌和5%真菌酯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免疫增效剂配方:将15%多肽和10%免疫增效剂混合,添加适量的水稀释。
这种配方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增强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减少农作物的发病率。
以上是10种常见的农药配方,它们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安全操作,以确保农作物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药剂配制与药械使用操作流程1.确定使用农药的需求:农田或作物上出现病虫害时,根据农药的种类、作用对象和环境等因素,确定所使用的农药药剂。
2.配制农药溶液: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上的配方,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工具,并按照要求配制农药溶液。
一般来说,首先准备一定量的水,然后按照所需浓度将农药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
3.检查农械设备:在使用农药之前,检查农械设备的状况,确保喷雾器、喷洒机、水泵等设备完好无损,并检查是否有异常或泄漏。
4.装药剂入农械设备:将配制好的农药溶液倒入喷雾器或其他农械设备中。
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溅入眼睛、皮肤等敏感部位,并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5.启动农械设备:启动农械设备,如打开水泵或开启喷洒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调整好出药的压力和药液的出口大小。
6.喷洒药液:按照作物所需和药剂的建议使用方法,将农械设备对准作物,均匀喷洒农药药剂。
在喷洒过程中,要保持设备与作物的适当距离,避免浪费和喷洒不均匀。
7.清洗农械设备:使用完毕后,将农械设备清洗干净,避免药剂残留或腐蚀设备。
可以使用清水将农械设备和配制容器彻底冲洗干净,同时处理废弃物和废水。
8.储存药剂和设备:将剩余的农药药剂和农械设备储存到特定的位置,远离儿童和动物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农药药剂的配制和使用一定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说明书上的规定,注意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伤害。
在配制和使用药剂时,也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口腔和皮肤。
同时,农药药剂的使用需严格按照农药使用的标准和指导,遵守农药的用药周期和安全间隔期。
对于不熟悉农药药剂配制与使用的人员,应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并合理组织作业过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一、农药使用规范标准1、配药人员应严格、准确地按照植保工作单所列出的植物品种、药剂种类和浓度进行配药,不得随意更改。
过期农药要谨慎使用,及时咨询植保人员或相关负责人。
2、配药人员必须带好口罩和胶手套配药,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绝对不允许用手抓药或用手拌药。
3、药物的配制,必须采用二次溶解法,即先放入胶桶稀释,拌匀溶解后再倒入喷药桶中。
4、配药后留下的药瓶、药袋应集中放入回收袋中,最后采用深埋等措施毁掉。
5、配药后的剩余农药,若数量少(少于300克),可分类放在配药处的临时存放点;若数量多(大于300克),必须放回配药房。
6、喷药人员要带好口罩,穿好长袖衣、长筒裤喷药,绝对不允许裸身喷药,不允许在施药过程中吸烟吃零食。
7、在有风天气或室外药,应尽力做到通风喷药,施药人员必须站在上风口。
8、喷药人员应做到均匀喷药,其速度的快慢应由所施作物品种决定,最好做到作物叶面沾满药滴而又不下滴为佳,如为保护性药剂,应做到叶面、叶背均匀受药。
9、若为淋蔸灌药,应采用PVC管逐盆点施,不允许用喷枪淋灌,若为施毒土,应均匀撒施入根周围,防止毒土掉入叶蕊。
10、施药过后,电缆和药管应整齐盘好在药机上,药机不使用时,不得随处乱放,用后必须拉回药机,放在规定的停放点。
11、各生产组组长应配合做好施药后各品种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为水分控制,防止淋药过后浇水肥、喷药过后浇叶面水等事件发生,不是在特别要求下,一般施药与施肥水、喷叶面水的间隔期至少要24小时。
二、复合配方使用标准1、农药配制方法①农药混配顺序:叶面肥与农药等混配的顺序通常为:微肥、水溶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依次加入(原则上农药混配不要超过三种),每加入一种即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再加入下一种。
②先加水后加药,进行二次稀释混配时,建议先在喷雾器中加入大半桶水,加入第一种农药后混匀。
然后,将剩下的农药用一个塑料瓶先进行稀释,稀释好后倒入喷雾器中,混匀,以此类推。
农药药剂配制与药械使用操作流程xx年xx月xx日•农药药剂配制•药械使用操作流程•农药药剂配制与药械使用的注意事项•农药药剂配制与药械使用操作的实例分析目录01农药药剂配制农药药剂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药药剂的种类根据防治对象、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农药药剂,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农药药剂的选择农药药剂的种类与选择农药药剂的配制流程明确防治对象和作物,以便选择合适的农药药剂和使用剂量。
确定防治对象和作物准备配制工具和容器根据使用说明配制测试药液准备搅拌器、量杯、量匙、手套、口罩等配制工具和容器。
根据农药药剂的使用说明,将药剂按照比例加入水中,搅拌均匀。
在配制好的药液中取样进行小范围测试,观察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储存将农药药剂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确保农药药剂包装完好,避免泄漏和污染。
农药药剂的储存与运02药械使用操作流程1药械的种类与选择23适用于较小面积的农田或果园,操作简便,但效率较低。
手动喷雾器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农田或果园,效率较高,但需要电源支持。
电动喷雾器适用于大规模农田或果园,效率高且节省人力,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
无人机喷洒药械的操作流程•手动喷雾器•按照说明书要求配制农药溶液。
•将溶液倒入喷雾器内,拧紧喷头。
•检查喷雾器是否漏水,调整喷头至所需雾滴大小。
•操作手柄,进行喷洒作业。
•电动喷雾器•按照说明书要求配制农药溶液。
•将溶液倒入电动喷雾器内,拧紧喷头。
•连接电源,打开开关,调整喷头至所需雾滴大小。
•操作手柄,进行喷洒作业。
•无人机喷洒•根据农田或果园面积和地形,制定喷洒方案。
•检查无人机各项设备是否正常,如电池、喷头等。
•操作遥控器,引导无人机起飞,并调整飞行路线和喷头开关。
•监控无人机飞行状态,及时调整飞行高度、速度等参数,确保喷洒效果。
药械的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药械部件是否松动或损坏,如喷头、阀门等。
农药药剂配制与药械使用操作流程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农药药剂配制基本知识•农药药械的种类与使用•农药药剂配制操作流程•农药药械使用操作流程•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目录01农药药剂配制基本知识根据作用方式,农药药剂可分为触杀剂、内吸剂、生物源药剂等。
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
农药药剂的种类农药药剂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作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不同药剂的溶解性、稳定性、挥发性等性质也各有不同。
农药药剂的性质农药药剂的种类与性质科学合理原则在配制农药药剂时,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作物的生长阶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品种、浓度、使用次数等。
安全有效原则在配制农药药剂时,应确保使用的农药品种安全、使用方法得当、防治效果显著,同时注意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药剂配制的基本原则农药药剂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配制农药药剂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农药原液或高浓度药液,同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口罩、眼镜等。
注意安全在配制农药药剂时,应精确称量药品和溶剂的用量,避免误差过大影响防治效果或造成浪费。
精确称量在配制农药药剂时,应充分搅拌药液,确保药品溶解充分,同时避免药液沉淀或分层。
充分搅拌配制好的农药药剂应妥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影响药效或引发安全问题。
注意存放02农药药械的种类与使用手动喷雾器特点手动喷雾器是一种常用的施药器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使用方法在使用手动喷雾器前,需根据作物和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稀释比例配制药液。
施药时,需按照要求控制喷雾器的压力和喷幅,以确保药剂能够均匀喷洒到目标区域。
保养方法使用后,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喷雾器,并将药液倒出,以免对喷雾器造成腐蚀。
此外,应定期检查喷雾器的零部件是否松动或损坏,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机动喷雾器特点机动喷雾器是一种高效的施药器械,具有施药速度快、喷幅大、效率高等优点。
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0号)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于1999年4月27日经农业部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部长陈耀邦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三日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农药登记、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农药工业技术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药登记、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或参与制定农药安全使用、农药产品质量及农药残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药研制者和生产者申请农药田间试验和临时登记资料的初审,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全国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
第四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机构实施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受委托单位不得从事农药经营活动。
第二章农药登记第五条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实行认证制度。
农业部负责组织对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和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单位的认证,并发放认证证书。
经认证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接受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农药配制简单方法最基本的就是所需农药计算公式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工具。
在使用农药时,正确的农药配制非常重要,因为错误的配制可能导致农药效果不佳,甚至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介绍农药配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
农药配制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所需农药量、加水稀释和搅拌均匀。
首先,需要计算所需农药量。
农药通常以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比如10%、20%、30%等。
计算过程如下:所需农药量(毫升)=作物面积(亩)×农药用量(克/亩)÷农药活性成分含量(%)。
其中,作物面积是指需要喷洒或施用农药的农田面积,农药用量是指每亩农田需要喷洒或施用的农药量,农药活性成分含量是指农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其次,需要进行水的稀释。
通常农药在使用前需要和一定体积的水混合,以便更好地喷洒或施用。
水的体积可以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
最后,需要搅拌均匀。
将农药和水混合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均匀,以确保农药在喷洒或施用过程中均匀分布。
农药配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公式:1.可湿粉剂(WP)农药的稀释公式:所需农药量(克)=作物面积(亩)×农药用量(克/亩)2.可湿粉剂(WP)农药的配制体积公式:所需配制体积(毫升)=所需农药量(克)÷农药浓度(克/毫升)3.悬浮剂(SC)农药的稀释公式:所需农药量(毫升)=作物面积(亩)×农药用量(毫升/亩)4.悬浮剂(SC)农药的配制体积公式:所需配制体积(毫升)=所需农药量(毫升)÷农药浓度(毫升/升)5.可溶性粉剂(SP)农药的稀释公式:所需农药量(克)=作物面积(亩)×农药用量(克/亩)6.可溶性粉剂(SP)农药的配制体积公式:所需配制体积(升)=所需农药量(克)÷农药浓度(克/升)以上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农药类型和使用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农药配制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遵循安全用药、环保用药的原则。
农药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一、不同农药的正确配制方法液体农药的稀释:液体量少时可以直接进行稀释。
在准备好的配药容器内盛好需要的清水,然后将定量的药剂渐渐倒入水中,用木棒轻轻搅匀便可使用。
需要配制较多药量时,最好采取二步配制法;即用少量的水将农药原液先配制母液,再将制好的母液按稀释比例倒人准备好的清水中,充分搅匀,便可使用。
可湿性粉剂的稀释:应采用二步配制法,即先用少量水配制好较为浓稠的母液,然后再倒人盛有水的容器中进行最后稀释。
但应注意二步配制所需的水量要与理论用水量相等。
粉剂农药的稀释:主要是利用填充料进行稀释。
先取草木灰。
米糠。
干细泥等,再将所需的粉剂农药混入搅拌,反复添加/直到达到所需倍数。
颗粒剂农药的稀释,利用适当的填充料与之混合;稀释时可用干燥的沙土或中性化肥作填充料)按一定比例搅匀即可。
二、用农药要做到“六不要”不要用污水配药:污水内杂质多,用以配药容易堵塞喷头,还会破坏药剂悬浮性而产生沉淀。
不要用井水配药:井水含矿物质较多,这些矿物质与农药混合后易产生化学作用,形成沉淀,降低药效。
最好用清洁的河水配药。
不要在风雨天和烈日下喷药:刮凤喷药会使农药粉剂和药液飘散。
雨天喷药,药粉、药液易被冲刷,降低药效;烈日喷药,植物代谢旺盛,叶片气孔开张,易发生药害。
最佳喷药时间为上午8~10时,下午3~6时。
不要滥用衣药:按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和药剂性能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农药。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滥用农药往往会造成药害。
不要在花期喷药:农作物和果树的花期和幼果期,组织幼嫩,抗病力弱,易发生药害,应在花期和幼果期以后喷药。
不要一药连用:常用一种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应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
土农药的配制与使用人工制作无公害土农药用以防治蔬菜病虫害,不仅成本低、无污染、制作简便,而且对人畜无害,可谓一举多得。
虫尸制剂:将菜青虫、黏虫、地老虎、棉铃虫等虫尸,收集后捣烂成浆状,按虫浆100克加水50毫升后浸泡24小时,过滤后取滤液,再对水50公斤并加洗衣粉50克,充分搅拌均匀后即成虫户制剂。
如果将虫户制剂喷洒在同类害虫侵害的农作物上,杀灭率可达95%,其他不同类的害虫闻到这种气味也会拒食而饿死。
树叶制剂:用鲜苦楝树叶15公斤捣烂并加水15公斤,过滤后去渣,每公斤滤液再加水40公斤喷雾,可防治菜青虫、菜螟虫。
用臭椿树叶1份加水3份,浸泡1~2天,过滤后取滤液喷洒,可防治菜青虫、蚜虫等多种害虫。
鸽粪制剂:每10公斤水加鸽粪1公斤,装入桶内或缸内密封沤制20天左右,同时搅拌均匀,然后浇灌于瓜菜根部,既能有效地杀灭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又能起到追肥作用。
草木灰制剂:每亩用10公斤草木灰,对水50公斤浸泡24小时,然后取滤液喷洒,可有效防止蚜虫、黄守瓜等危害;如果葱、蒜、韭菜受种蝇危害,可每亩沟施或撒施草木灰25~30公斤,既能防根蛆危害,又能补钾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麦麸制剂:先将5公斤麦麸炒香,冷却备用,再将90%晶体敌百虫130克、白糖250克、白酒50克与5公斤温水搅拌均匀,然后把冷却的麦麸倒入配好的混合液进行搅拌。
于晴天的傍晚撒到蔬菜的行间或苗根附近(距一定距离撒一堆也可),对于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虫害有较好效果。
小苏打制剂:用0.2%的小苏打溶液(小苏打100克对水50公斤),喷洒黄瓜、小白菜等蔬菜,对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及菜豆类灰霉病的防治率可达95%。
高锰酸钾制剂:用高锰酸钾500倍液喷洒瓜类防治白粉病,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其防治效果不亚于粉锈宁等农药,而且无污染。
在茄子苗期喷施高锰酸钾800倍液可有效防治根腐病、猝倒病等,防效也很显著。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组一、课程性质及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要紧为城镇园林治理部门、都市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美化、花卉生产及经营治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技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并把握其发生进展的规律和防治技术,学会病虫草害标本的制作、储存与鉴定方法,把握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差不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实现全面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1、职业岗位目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为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要紧为花卉苗木的栽培治理和养护等职业岗位〔群〕能力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
为城镇园林治理部门、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花木养护、花卉生产及经营治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目标指向,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2、课程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把握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差不多原理和基础知识。
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形状特点及识别鉴定的基础知识;发生进展规律和推测预报知识;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和具体综合防治措施知识。
3、课程技能目标:能够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的标本采集、制作、储存方法和识别鉴定技术;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差不多技能;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学会常见农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把握常见药械的使用和修理技能。
4、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除完成上述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技术目标外,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
农药使用的合理配比与混用技巧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
因此,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合理的配比和正确的混用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的农药配比合理的农药配比是指根据不同作物、病虫害种类,合理搭配农药的种类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1.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农药:不同病虫害对于不同农药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选择对目标病虫害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农药是至关重要的。
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的农药,并确保其具有制定标准的合法农药登记证书。
2. 结合作物类型选择农药:不同作物对农药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配比农药时,必须根据作物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农药。
并且要考虑到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药剂浓度和用量。
3. 避免重复配比农药:当同一块地区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喷洒农药时,必须避免整个配比方案中出现农药的重复使用,以避免农药残留和抗药性产生。
二、农药的混用技巧农药的混用是指将两种或以上的农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以增加防治效果或延长抗药性发生时间。
正确的农药混用技巧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1. 混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根据不同农药的作用机制,选择具有互补作用的农药进行混用,以增强防治效果。
例如,同时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双重效果。
2. 注意农药的互反作用:有些农药之间具有互反作用,混用会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因此,在混用农药时,应该注意查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避免不同农药之间的互反作用。
3. 严禁随意混用农药:不同农药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随意混用容易引起农药之间的化学反应,导致药效减弱或者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混用农药之前,必须查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合的农药剂型:不同的农药剂型适用于不同的施药方式,例如溶液剂适用于喷洒,乳剂适用于涂抹和刷涂。
农药稀释倍数配比标准农村农业部
《农药稀释倍数配比标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品,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作物病虫害。
然而,农药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配比标准来进行稀释和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农药稀释倍数配比标准通常是由农村农业部门或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的。
这些标准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时期、不同农药的性质和用途、不同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研究制定的。
标准中一般包含了农药的使用方法、稀释倍数、使用量、使用时间等具体指导和要求。
按照农药稀释倍数配比标准,农民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正确的稀释和配比。
通常情况下,农药的稀释倍数是指将原液农药用一定比例的水稀释后使用。
稀释倍数的大小与具体的农药和使用情况有关,一般是根据农药的浓度和使用对象的要求来确定的。
遵循农药稀释倍数配比标准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和环境,防止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同时,也能够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
因此,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切不可随意调整稀释倍数和配比,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农药稀释倍数配比标准》对于农民合理使用农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农民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农药的稀释和配比,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保护农作物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农作物科学安全用药技术1.选择品种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
如,咬食叶片的害虫可选用胃毒作用强的药剂,像菜青虫就要选用敌敌畏等具有胃毒作用的药剂;吮吸植物汁液的害虫宜选用内吸性药剂,像蚜虫、飞虱、叶蝉要选用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
2.配制农药一是计算用药量。
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一般是每亩用多少克或多少毫升农药,应根据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
二是配药。
应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
(1)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2)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三是注意配药安全。
配制农药应在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的地方进行,药剂要随配随用。
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的办法,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
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中安全贮存,不得转移到其他包装中,如饮料瓶或食品的包装。
不能用瓶盖量取农药或用装饮用水的桶配药,不应用盛药液的桶直接下沟河取水,不能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
处理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时要防止粉尘飞扬。
如果要倒完整袋装的可湿性粉剂,应将口袋开口尽量接近水面,站在上风处,让粉尘和飞扬物随风吹走。
3.使用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一是把握好用药时期。
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如棉花枯萎病,病害初期用杀菌剂灌根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
棉铃虫在三龄以前容易防治。
因此,多数杀菌、杀虫剂并非效果不好,而是错过了最佳使用时间。
二是把握好用药量、用水量。
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用水。
其实,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地乐胺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对水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