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电子光学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40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测试题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②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1)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注: *的多少仅代表该题可能的难易程度。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学基础1、X 射线有什么性质,本质是什么?波长为多少?与可见光的区别。
(*)2、什么是X 射线管的管电压、管电流?它们通常采用什么单位?数值通常是多少?(*)3、X 射线管的焦点与表观焦点的区别与联系。
(*)4、X 射线有几种?产生不同X 射线的条件分别是什么?产生机理是怎样的?晶体的X 射线衍射分析中采用的是哪种X 射线?(*)5、特征X 射线,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衍射的关系。
(*)6、什么是同一线系的特征X 射线?不同线系的特征X 射线的波长有什么关系?同一线系的特征X 射线的波长又有什么关系?7、什么是临界激发电压?为什么存在临界激发电压?(**)8、什么是、射线?其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什么是、射线其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αK βK 1αK 2αK 9、为什么我们通常只选用Cr 、Fe 、Co 、Ni 、Mo 、Cu 、W 等作阳极靶,产生特征X 射线的波长与阳极靶的原子序数有什么关系。
10、 什么是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它们各自还有什么名称?相干散射与X 射线衍射的关系。
(*)11、 短波限,吸收限,激发限如何计算?注意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2、 什么是X 射线的真吸收?比较X 射线的散射与各种效应。
(*)13、 什么是二次特征辐射?其与荧光辐射是同一概念吗?与特征辐射的区别是什么?(**)14、 什么是俄吸电子与俄吸效应,及与二次特征辐射的区别。
(**)15、 反冲电子、光电子和俄歇电子有何不同? (**)16、 在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信号中,哪些对我们进行晶体分析有益?哪些有害?非相干散射和荧光辐射对X 射线衍射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7、 线吸收系数与质量吸收系数的意义。
并计算空气对CrK α的质量吸收系数和线吸收系数(假如空气中只有质量分数80%的氮和质量分数20%的氧,空气的密度为1.29×10-3g/cm 3)(**)18、 阳极靶与滤波片的选择原则是怎样的?(*)19、 推导出X 射线透过物质时的衰减定律,并指出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第一章/n c v εμ==电子波长:h mv V λ==光的折射定律:2112sin sin n n φφ=,1122cn v cn v ==变分法关键定理:欧拉方程F F()0y x y d d ∂∂-='∂∂费马原理指出:光沿所需时间为极值(极大值、恒值、极小值)的路径传播。
t时间1vkii is ==∑费马原理的数学表达式:δδδδ==⇒==⎰⎰22111[]0[]0p p pp t nds L nds c费马原理的具体表达式——斯涅尔定律:1122()sin sin sin sin k kn x n n n φφφφ=L 常数或者:===光学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内在联系.遵循的一个更普遍的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由斯涅尔定律可知:当n 为常数时,正弦函数为常数,即,角度为常数;——光传播路径ds 上任何一点的方向相同,因此为一条直线。
2、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3、反射定律:令n2=-n1,有ψ2=-ψ1,由于入射角和反射角关于反射法线对称,因此ψ’=-ψ14、互易原理:当光线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反射时,其光线传送互易。
非相对论条件下的电子运动方程:o d m e()dt =-+⨯v E v B直角坐标系下的电子运动方程组:222222()()()x z y y x z z y x d x e dy dz E B B dt m dt dt d y e dz dxE B B dt m dt dt d z e dx dyE B B dt m dt dt =-+-=-+-=-+-由电子在均匀电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方程:2()02d mv e dt ϕ-=积分可得:22mv e C ϕ-=电子运动速度可以通过空间电位来表示,下式φ为规范化电位:2 5.93210(/)e v m s m ϕϕ==⨯电子在均匀静电场内的轨迹方程:222o eE y z mv =-均匀磁场中,电子速度垂直于Bη==o o Lmv v R eB B ,ηππ===122o v B f T R均匀磁场中,电子速度与B 有夹角α:sin L v R B αη=,12B f T ηπ==,2cos h v B παη=电子在复合电磁场中的运动222222()()()x z y y x z z y x d x e dy dzE B B dt m dt dt d y e dz dxE B B dt m dt dt d z e dx dyE B B dt m dt dt =-+-=-+-=-+-运动方程(摆线方程)为:220(1cos())sin()x E y Bt B E E z t Bt B B ηηηη⎧⎪=⎪⎪⎪⎪=-⎨⎪⎪⎪⎪=-⎪⎩电子运动方程(轮摆线轨迹):22222()()()E E E y z t B B B ηη-+-=麦克斯韦方程组:BE t∂∇⨯=-∂,D ρ∇⋅=,D E ε=,D H J t ∂∇⨯=+∂,0B ∇⋅=,B H μ=在假设条件下:0E ∇⨯=,0E ∇⋅=,0B ∇⨯=,0B ∇⋅= 矢量公式通用形式2311322131231231[()()()]D h h D h h D h h D h h h q q q ∂∂∂∇⋅=++∂∂∂\22313211231112223331()()()h h h h h h h h h q h q q h q q h q ϕϕϕϕ⎡⎤∂∂∂∂∂∂∇=++⎢⎥∂∂∂∂∂∂⎣⎦直角坐标系下拉氏方程:圆柱坐标系下拉氏方程:0ϕθ∂=∂当时,22222211()00r r r r r r z z r ϕϕϕϕϕ∂∂∂∂∂∂+=⇒++=∂∂∂∂∂∂谢尔茨公式:圆柱坐标系下拉氏方程:贝塞尔微分方程:22221(1)0d d dz z dz z ϖϖνϖ++-=轴对称电场的积分表达式:201(,)(sin )2r z V z ir a daπϕπ=+⎰谢尔茨公式:曲线在点M 的曲率limQ Md k MQds δα→==点M 的曲率半径1ds R k d α==当已知曲线方程为:y=f(x)时,曲线的曲率半径。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材料科学涵盖了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等专业,它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性能和测试与表征等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这其中,材料性能的测试和对其结构的表征与计算,是实现按照预定性能设计材料和制备材料的关键,《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正是在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
《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是材料科学一门具有重要学科意义且实用性极强的核心基础课之一。
它主要涉及材料研究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材料分析、测试的技术手段,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是每一位学习材料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材料学科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
2.设计思路:《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的理论内容主要是采用课堂讲述的形式,对基本理论、仪器操作和结果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满足社会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 5 -析及质谱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广泛满足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需求。
《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材料测试技术学科的发展,利用实践和视频教学补充理论教学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并通过实验项目的设置,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满足社会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需求。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讲解各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常用的的分析测试方法,对材料制备、设计、加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笔记第一章:x射线的物理学基础一、x射线的性质1. x射线的定义与产生x射线是一种波长位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约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
x射线的产生通常是通过x射线管,其中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金属靶材(如铜或钨)时,由于突然减速,电子会将部分动能转换为x 射线。
2. x射线的特点(1)穿透能力:x射线的穿透能力远强于可见光,能够穿透大多数非金属物质,但会被重金属等高原子序数物质吸收。
(2)电离作用:x射线能够电离物质,从原子或分子中移除电子,导致形成带电的离子。
(3)荧光效应:x射线能够激发某些物质发光,这种现象称为荧光效应。
(4)生物效应:x射线对生物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可以破坏细胞结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二、x射线谱1. x射线谱的分类x射线谱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连续谱和特征谱。
2. 连续谱连续谱是由高速电子撞击靶材时产生的,它包含了从低能量到高能量的一系列波长。
连续谱的强度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波长与加速电子的电压有关。
3. 特征谱特征谱是由靶材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到外层轨道时释放的特定能量的光子形成的。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特征谱线,这些谱线对应于元素原子内电子能级的特定差异。
三、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 吸收x射线在穿透物质时,其强度会随着穿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这是因为物质中的原子吸收了部分x射线能量。
吸收系数与物质的种类、密度和x射线的波长有关。
2. 散射(1)弹性散射(康普顿散射):x射线光子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后,光子的能量和方向发生改变,但波长不变。
(2)非弹性散射(瑞利散射):x射线光子与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能量部分转化为物质的内能,导致光子的能量降低,波长变长。
3. 荧光当x射线光子的能量足够高时,可以激发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使其电子跃迁到更高能级,随后返回基态时释放出能量,通常以可见光的形式。
4. 产生电子对在x射线能量非常高时(大于1.022 MeV),x射线光子在物质中可以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