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明朝的灭亡
- 格式:docx
- 大小:11.99 KB
- 文档页数: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技能目标:了解闯王起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军是如何入关的;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朝的灭亡》;
二、动荡的社会与闯王起义:
师:课件出示闯王起义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闯王起义对明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清军入关:
师:课件出示努尔哈赤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军为何会入关?清军入关对明末的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明神宗时期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期-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期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极回答问题。
自学能力。
根据材料总结当时的社师:读图,简要描述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情和生活状况?生回答:衣衫褴褛,神情憔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师过渡语:图中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底层人民,他们就是遭受剥削和压迫的农民阶级。
然而,明中期社会状况的恶化,还远不止于此……出示材料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材料一:材料二:富出示明朝《流民图》④明末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严重,朝廷赋税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4•结果: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被推翻教师过渡语引出后金:李自成有着中国古代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等优点,但是也有中国古代农民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等缺点,大起义军被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东北地区的大敌一一后金,终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三、探究三江山易主一一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多媒体出示问题:简述清兵入关情况)学生简述清兵入关情况?答案提示: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被杀。
4.南明小朝廷斗年4戸的濟旁势南明小朝廷是明朝遗留的大臣推举明皇室后裔建立的政权,但由于皇帝贪图享受,官员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很快就被满清灭亡。
5.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是必然的。
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是偶然的。
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而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和明朝的灭亡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明朝的灭亡和南明抗清斗争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明朝的相关知识,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农民起义的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掌握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等农民起义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广大农民纷纷发动起义。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3)1644年4月,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清。
请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
2.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以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3.李自成失败
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