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
- 格式:ppt
- 大小:662.00 KB
- 文档页数:27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其中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来衡量。
热量是物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能量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各类化学反应类型的能量变化。
一、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使用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前后系统的能量变化。
例如,当燃烧甲烷(CH4)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CH4 + 2O2 → CO2 + 2H2O ΔH = -890.3 kJ/mol这里的ΔH = -890.3 kJ/mol表示每摩尔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为-890.3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基于ΔH的正负值,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时,ΔH为正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水的蒸发过程:H2O(l) → H2O(g) ΔH = +40.7 kJ/mol这里的ΔH = +40.7 kJ/mol表示每摩尔水蒸发所需的热量为40.7千焦耳。
正号表示蒸发过程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2. 放热反应:当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时,ΔH为负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释放了能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能量。
放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燃烧反应:C(s) + O2(g) → CO2(g) ΔH = -393.5 kJ/mol这里的ΔH = -393.5 kJ/mol表示每摩尔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为393.5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除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还具有其他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吸附反应:当反应物从溶液或气体中吸附到固体表面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方法探究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下:既可以利用所有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具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又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键的键能。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计算出的数值如果为正值,意味着是吸热反应;计算出的数值如果是负值,意味着是放热反应。
归纳总结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在微观上取决于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2.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E1>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E1<E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决定因素。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2)根据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判断——用于计算。
若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
由不稳定的物质(能量高)生成稳定的物质(能量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了解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特征以及优化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一、热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通常用焓变(ΔH)来表示。
焓是系统在常压下的内能与对外界做的功之和,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温度变化来计算。
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由以下公式给出:ΔH = q / n其中,ΔH为焓变,q为实验测得的热量变化,n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
二、标准反应焓的计算方法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焓(ΔH°)是指在常压、恒温下,1mol参与反应物质生成反应物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标准反应焓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及标准物质的标准反应焓计算得出。
ΔH° = Σ(nfΔH°f- nrΔH°r)其中,nf为生成物的摩尔系数,ΔH°f为生成物的标准反应焓;nr 为反应物的摩尔系数,ΔH°r为反应物的标准反应焓。
三、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从系统内部转移到外部或从外部转移到系统内部,能量只能在系统内部进行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以下公式计算焓变:ΔH = ΔH° + ΔE其中,ΔH为焓变,ΔH°为标准反应焓,ΔE为系统内部能量变化。
四、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计算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
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如反应熵变(ΔS)和反应自由能变(ΔG)。
ΔS = Σ(nfSf- nrSr)其中,nf为生成物的摩尔系数,Sf为生成物的摩尔熵;nr为反应物的摩尔系数,Sr为反应物的摩尔熵。
ΔG = ΔH - TΔS其中,ΔG为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T为反应的温度。
五、小结通过热量变化的计算,可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标准反应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标准物质的数据计算得到。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原子重组过程,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被打破,新的化学键形成,从而产生了能量的变化。
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
一、热能的变化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能量变化形式是热能的变化。
化学反应可以释放热能,也可以吸收热能。
释放热能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热能的反应则称为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热能。
这种反应通常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会伴随着温度升高或周围环境变热。
放热反应常见的例子包括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将燃料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热能,例如燃烧木材产生的火焰和热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能。
这种反应需要外界向系统提供能量,因此周围环境会变冷。
吸热反应常见的例子包括融化冰块和蒸发水等过程。
在这些反应中,吸收热能使得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二、化学能的变化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伴随着化学能的变化的。
当化学键被打破时,化学能会被释放出来,而当新的化学键形成时,化学能会被吸收。
1. 化学键能化学键能是指在成键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不同化学键的能量不同,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通过断裂和形成这些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发生变化。
2. 反应势能反应势能是指化学反应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势能发生改变,并决定了反应的进行方向和速率。
当反应物的势能高于产物时,反应是可逆的,而当反应物的势能低于产物时,反应是不可逆的。
三、其他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和化学能的变化外,化学反应中还可以伴随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
例如,电能在电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电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反之亦然。
结语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热能和化学能的变化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和最显著的能量变化形式,而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则根据具体反应的特点而定。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现象,众多化学反应都会涉及能量变化。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反应热、反应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转化。
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有以下几种:1. 焓变(ΔH):焓变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当反应吸热时,焓变为正值,表示系统吸收了热量;当反应放热时,焓变为负值,表示系统释放了热量。
2. 动能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动能的变化。
例如,爆炸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速度突然增加,从而导致动能的增加。
3. 电能变化: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也可以导致能量的变化。
例如,电池中的反应就涉及电子的转移,从而产生电能。
二、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有关,能量变化越大,反应速率通常越快。
这是因为能量变化可以改变反应物粒子的动能,使它们更容易克服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反应热:焓变(ΔH)反映了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当反应放热时,系统释放了热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吸热时,系统吸收了热量,反应是吸热反应。
反应热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 反应平衡: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
能量变化可以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系统受到外界能量变化刺激时,系统会试图抵消这种变化,从而使平衡位置发生偏移。
三、实例分析:焙烧反应焙烧反应是指将金属矿石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热分解,转变为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以焙烧铁矿石(Fe2O3)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2Fe2O3(s) → 4Fe(s) + 3O2(g)在这个反应中,可以观察到以下能量变化现象:1. 吸热现象:焙烧反应需要提供大量的热能,因为反应需要克服Fe2O3的化学键强度,使其分解为Fe和O2。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焓变:恒压条件下,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内能差,即反应焓变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燃烧热:标准状况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能量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式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它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3、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练习题1.H2(g)+1/2O2(g)=H2O(l) △H(298K)=-285.8kJ·mol-1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H2O(g)=H2O(l) ΔH1=-Q1 kJ•mol-1C2H5OH(g)=C2H5OH (l) ΔH2=-Q2kJ•mol-1C2H5OH(g)+3O2(g)=2CO2(g)+3H2O (g) ΔH3=-Q3kJ•mol-1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 ) A.Q1+Q2+Q3 B.0.5(Q1+Q2+Q3) C.0.5Q2-1.5Q1-0.5Q3 D.1.5Q1-0.5Q2+0.5Q3 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 C (g)+O2(g)=CO2(g);ΔH1 C (g)+1/2O2(g)=CO (g);ΔH2② S(s)+O 2(g)=SO 2(g);ΔH 3 S (g)+O 2(g)=SO 2(g);ΔH 4 ③ H 2(g)+1/2O 2(g)=H 2O(l);ΔH 5 2H 2(g)+O 2(g)=2H 2O(l);ΔH 6 ④ CaCO 3 (s)=CaO(s)+CO 2(g);ΔH 7 CaO(s)+H 2O(l)=Ca(OH)2(s);Δ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B . C(s)+1/2O 2(g)=CO(g)△H<0,则12g 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 CO 所具有的能量 C .已知:2SO 2(g)+O 2 (g)2SO 3 (g);△H =-98.3 kJ/mol 。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过程的热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它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这种热量变化可以是放热过程,也可以是吸热过程。
本文将从放热与吸热的角度,探讨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
一、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会释放出热量,这种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反应系数为负值。
放热反应能够提供给周围环境一定的能量,常见的例子有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以燃烧为例,燃烧是一种常见的放热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例如烧木柴,木柴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感到温暖。
放热反应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在工业生产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合成氨的工业过程中,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可用于发电等其他用途。
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相反,有些化学反应吸收了周围的热量,这称为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的反应系数为正值,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才能进行反应。
典型的例子有溶解反应、融化反应等。
以融化反应为例,当我们加热固体物质时,它们会逐渐熔化成液体,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吸热反应。
在融化过程中,固体物质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将固体转化成液体形态。
吸热反应的典型特点是吸收热量后,系统温度发生变化,反应后的产物的温度通常比反应前的物质低。
吸热反应也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我们平时喝的冷饮中,常添加冰块。
当冰块与饮料接触时,冰块就会吸收热量,使饮料的温度降低,达到清凉的目的。
再如草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时,会发生吸热反应,温度下降,产生寒冷感。
三、热量变化的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物质的焓变来计量。
焓(H)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系统在常压下的能量变化。
焓变(ΔH)是指化学反应中热量发生变化的大小。
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获得。
实验条件下,反应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终转化为产物。
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被测量。
当反应为放热反应时,焓变为负值,表示热量从系统中流出;当反应为吸热反应时,焓变为正值,表示热量进入系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焓变计算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其中能量的转化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反应的发生与否。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焓变的计算方法。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变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能量会发生变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则,反应物的内能转化为反应物的内能和对外界做功的总和。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的能量变化公式:ΔE = q + w其中,ΔE表示系统的能量变化,q表示传热,w表示做功。
传热(q)是指热量的转移,可以是放热(exothermic)或吸热(endothermic)。
当热量从系统传递到周围环境时,系统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当热量从周围环境传递到系统时,系统吸收热量,反应为吸热反应。
做功(w)是指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对外界进行的功。
做功可以通过体积的改变引起,比如气体体积的压缩或膨胀。
当气体被压缩时,系统对外界做功;当气体膨胀时,外界对系统做功。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计算传热和做功来确定反应的能量变化。
二、焓变的计算方法焓变(ΔH)是指在常压下,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量。
焓变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性质来进行计算。
焓变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反应热和标准焓变。
1. 反应热(ΔHr)反应热是指在常压下,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反应热可以通过测量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性质来进行计算。
通常,实验中会使用热量计量仪器(如量热器)来测量反应发生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反应热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ΔHr = q + w其中,q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变化,w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进行的功。
2. 标准焓变(ΔH°)标准焓变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 mol的物质在标准压力下,转化为其标准生成物时的焓变。
标准焓变可以通过热化学性质表中提供的数据来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其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键被破裂和形成,导致了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这种能量的变化对于了解化学反应的特性和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能量的角度来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热化学热化学研究化学反应发生时伴随的热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变化来得到。
根据热量的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释放出热量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被破裂,生成物的化学键被形成,释放出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环境。
放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放热反应。
燃烧反应中,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种热能的释放使我们能够利用燃料进行取暖、烹饪等各种活动。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吸收外界热量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被破裂,生成物的化学键被形成,吸收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来自于周围环境。
吸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过程中温度下降。
例如,溶解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吸热反应。
溶解固体的过程中,固体颗粒与溶剂中的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相互作用力。
因此,在溶解过程中,温度会降低。
二、化学势能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还表现为化学势能的改变。
化学势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由于位置或组成的变化而存储的能量。
1. 化学键能化学键能指的是化学键在形成或破裂过程中储存或释放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被打破,生成物的化学键被形成。
当反应物的化学键能高于生成物的化学键能时,反应会释放出能量。
而当反应物的化学键能低于生成物的化学键能时,反应会吸收能量。
2. 化学反应的能量图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能量图来表示。
能量图是以反应进行的时间为横轴,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为纵轴,画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形式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形式。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释放的热量可以使周围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明显的热效应。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物质的燃烧、氧化等过程,是一种常见的能量释放形式。
例如,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
当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例如,火焰燃烧时,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得火焰升高,周围温度升高。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吸收的热量可以使周围温度降低,或者产生明显的冷效应。
吸热反应常常伴随着物质的溶解、融化等过程,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吸收形式。
例如,物质的融化是一种吸热反应。
当固体物质受热而融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融化过程中,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克服,需要吸收热量才能使固体转变为液体。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键能的变化所致。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使得反应物的化学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能量的转化。
1. 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的形成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离子。
化学键的形成是一种放出能量的过程,这是因为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反应物的内能降低,从而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例如,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时,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水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分子内能降低,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化学键的断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可以被断裂,从而使得反应物的内能增加。
化学键的断裂是一种吸收能量的过程,这是因为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克服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吸收一定的能量。
例如,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时,水分子中的氧气与氢气的化学键被断裂。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1.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②白磷转化为红磷放出热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稳定 B.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红磷和白磷的结构相同 D.红磷容易发生自然而白磷则不会自然2.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100 kPa时,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量.试判断在100 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 kJ的热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等质量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A.A B.B C.C D.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常温常压下即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中移开加热装置后铂丝保持红热,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6.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C.硫在氧气中燃烧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8.已知反应C+O2===CO2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的能量一定高于二氧化碳 B.氧气的能量一定高于二氧化碳C.碳和氧气的总能量一定高于二氧化碳的能量 D.碳和氧气的能量一定低于二氧化碳的能量9.已知①2C+O2===2CO和②2CO+O2===2CO2都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其它条件相同)( )A.12 g碳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一氧化碳所具有的能量B.28 g一氧化碳和16 g氧气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 g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总能量C.12 g铁和32 g氧气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 g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比生成一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多10.已知C(石墨)===C(金刚石),在该反应进程中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放出能量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石墨比金刚石稳定11.已知反应X+Y===M+N吸收能量,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Y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吸收能量,只有加热时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12.在反应H2+Cl2===2HCl中,已知断开1 mol H—H需要能量436 kJ,断开1 mol Cl—Cl需要能量243 kJ,断开1 mol H—Cl需要能量431 kJ,判断该反应是( )A.放出83 kJ热量 B.吸收183 kJ热量C.放出183 kJ热量 D.反应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3.已知2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能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14.已知氢气与溴蒸汽化合生成1 mol溴化氢时放出的能量51 kJ,1 mol H—H、Br—Br和H—Br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是436 kJ、a kJ和369 kJ则a为( )A.404 B.260 C.230 D.20015.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计算一、热量变化的概念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的现象。
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现象。
3.热量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用ΔH表示。
二、热量变化的计算方法1.标准生成焓:在标准状态下,1mol物质生成时的热量变化,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焓变的差值,ΔH = ΣΔH°(生成物) -ΣΔH°(反应物)。
3.热量变化计算公式:ΔH = q(products) - q(reactants),其中q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量。
三、热量变化的单位1.焦耳(J):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和热量的单位。
2.千卡(kcal):常用单位,1kcal = 4184J。
3.兆焦(MJ):大型能源单位,1MJ = 10^6J。
四、热量变化的实际应用1.燃烧反应: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2.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等条件有关,热量变化是影响因素之一。
3.热力学循环:如卡诺循环、布伦塔诺循环等,热量变化是循环效率的关键因素。
五、注意事项1.热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要考虑温度、压力等因素。
2.在计算热量变化时,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3.热量变化具有方向性,放热反应不能转化为吸热反应,反之亦然。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计算是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掌握热量变化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热量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换和传递。
习题及方法:1.习题:某放热反应的热量变化为-5.4kJ/mol,若2.8g的该反应物完全反应,释放出多少热量?解题思路:首先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热量变化和物质的量关系计算释放的热量。
n(反应物) = m/M = 2.8g /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释放的热量 = n(反应物) × ΔH = 2.8g /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 × (-5.4kJ/mol)2.习题:在标准状态下,1mol氧气生成时放热285.8kJ,求1mol臭氧在标准状态下生成时的热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