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下颌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778.50 KB
- 文档页数:15
龙源期刊网 当心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作者:孟昭群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4期年近四十岁的小董,昨天起床时突然感到面部左侧酸痛不适,张嘴说话困难,脸不自觉地向左边歪,下颌骨有些变形。
他急忙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说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又叫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以咀嚼和张口时关节区有酸胀疼痛感、运动时有弹响声,以及张口运动障碍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
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心理素质欠佳的人,喜欢偏侧咀嚼、口腔咬合不好的人发病率较高。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一般是由以下因素所导致:创伤因素很多患者都有局部创伤史,如曾经受过外力撞击、过度牵拉、突然咬硬物、张口过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创伤。
还有经常咀嚼坚硬的食物、咬姿不正确、夜间磨牙以及单侧咀嚼习惯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关节挫伤或劳损,咀嚼肌群功能失调。
不良姿势如手支下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对本症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
咬合因素不少患者有明显的咬合关系紊乱,如牙尖过高、牙齿过度磨损、磨牙缺失过多、不良的假牙、颌间距离过低等。
咬合关系的紊乱,可破坏关节内部结构间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发生。
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如有些患者有情绪急躁、易怒、精神紧张、容易激动及失眠等精神症状。
此外,有的患者有风湿病史,有的发病与受寒有关,关节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等,易引发本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表现主要有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
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
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关节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
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單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
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
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耳闷、眼花、眼胀,以及吞咽困难、咀嚼肌酸胀不适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诊断标准
颞下颌关节是连接下颌骨和颅骨的关节,它在我们的咀嚼、说话和吞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表现为疼痛、强直和关节咔嗒声等症状。
由于症状不一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可能具有挑战性。
因此,医生通常会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
以下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
1. 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疼痛,包括牙齿疼痛、面部疼痛和头痛等。
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咀嚼和口腔功能受损。
2. 关节咔嗒声:颞下颌关节紊乱还可能导致咀嚼时听到的关节咔嗒声。
这种声音可能会伴随着关节强直和疼痛。
3. 关节移动异常:颞下颌关节紊乱会导致下颌骨的移动异常,例如下颌骨偏斜或关节卡住等。
4. 神经功能障碍:颞下颌关节紊乱还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例如面肌痉挛、耳朵痛和听力障碍等。
5. 诱发因素:颞下颌关节紊乱可能会因为一些诱发因素而加剧,例如咀嚼、张
口、说话和吞咽等。
要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医生需要通过针对上述标准进行身体检查,并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X射线、CT或MRI等)来确认诊断。
此外,医生可能还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评估,以了解可能的风险因素,例如外伤、关节退化或颅颌面畸形等。
综合上述信息后,医生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或口腔矫正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改善咀嚼和口腔功能。
关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作者:沈佩张玉鑫张大河杨驰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3年第08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口腔相关疾病的知识越来越普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这个名词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症状,但其错误地将这些症状归因于咬合改变。
经过80多年的探索,现如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一组涉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和相关组织的肌肉骨骼疾病。
其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疾病,占比高达80%以上。
颞下颌关节主要由关节窝、关节头和横在两者之间的关节盘组成。
关节盘类似于鞋底,其作用在于为脚底提供缓冲作用。
当关节盘移位时,就像人脚直接踩在坚硬的地面上,久而久之,髁突头和关节窝的直接接触会导致髁突头磨损和吸收,继发面部偏斜(单侧吸收)、下颌后缩(双侧吸收)、前牙开颌(后牙压低或磨损)等牙颌面畸形。
除了广泛关注的成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亟需治疗外,近年来国内外顶尖学者已经意识到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也不在少数,然而青少年一般关节症状较轻,以牙颌面畸形为主诉,不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牙颌面畸形的密切关系,往往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以上足以说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年龄跨度大、患病率高、隐匿性强的特点,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为此,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相关预防措施的认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与关节创伤(咬合创伤、外力等)、不良习惯(偏侧咀嚼、托下巴等)、长时间张口(口腔内治疗、打哈欠等)、夜晚磨牙、激素水平、基因、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在病理生理上,关节盘后附着韧带松弛以及关节囊内微小血管出血和渗出可直接引起髁突软骨变性、坏死、骨化。
同时也会出现关节囊内压力增高,引发关节盘移位、滑膜炎和积液增多,关节腔内粘连形成,从而使关节盘表面粗糙、变形。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四种主要症状(1)开闭口运动出现异常。
正常人自然开口度平均3. 7厘米,如果开口度超过4厘米就是过大,不足3.5厘米则是过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常出现开口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正常人开闭口时下巴为垂直运动,呈“↓”型。
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张嘴时下巴发生偏斜或歪曲,有的人甚至在张嘴张到一半时有一个停顿,然后下巴晃动几下才能继续张嘴。
(2)关节周围疼痛。
主要是在开闭口、咀嚼食物或按压关节或肌肉时疼痛,多数患者无自发痛。
疼痛以持久的钝痛多见,疲劳时加重,一般下午症状重,天气寒冷时重。
有些患者还伴有关节区发沉、酸胀、咀嚼肌容易疲劳等症状,有的还出现面颊、太阳穴、后脑勺等区的慢性疼痛。
(3)关节区出现异常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下颌关节在张闭口时没有明显的声音。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在开闭口的不同时期,常常出现杂音。
不少患者对此症状不太在意,往往是医生检查时才发现。
一些患者出现的杂音为“咔、咔”声,多为单音,偶尔为双音,我们称之为“弹响音”。
有些为“咔叭、咔叭”破碎的声音,多为多声,连续出现,叫做“破碎音”。
还有一种连续的像揉玻璃纸样的声音,叫“摩擦音”。
其中破碎音和摩擦音声音较小,须用听诊器才能听到。
(4)头痛。
一半以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出现头痛症状。
此外,有的患者还伴有许多其他症状。
如耳闷、听力下降、耳鸣、吞咽困难、慢性全身疲劳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功能紊乱阶段、结构紊乱阶段、器质性破坏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显示疾病的早期、中期和晚期。
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类型,可伴有上述全部或部分症状。
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一、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颞颌关节紊乱是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它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关节出现了不正常的位置或者功能障碍。
当这个关节紊乱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1. 疼痛和不适:当颞颌关节发生紊乱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现疼痛和不适感。
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耳朵后方、下颚区域或太阳穴附近,并伴随着咀嚼困难和牙齿咬合困难。
2. 锁口和张口困难: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无法完全关闭而导致锁口,或者无法充分张开嘴巴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进食、说话等。
3. 颞顶部压力:部分患者还可能感受到头部前额或顶部的压迫感。
这是由于颞颌关节紊乱所致,病人会感到头部沉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4. 面部和颈部肌肉紧张:另外,患者可能会经历面部和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这是由于咬合不正常所导致的一种生理反应。
以上是颞颌关节紊乱的主要症状,并且对大多数患者都有共同点。
如果您出现了上述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颞颌关节紊乱所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治疗方法。
二、颞颌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针对颞颌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建议您先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休息咀嚼肌肉:避免过度使用颞颌关节周围的咀嚼肌群,在发作期间尽量避免进食过硬或粘稠的食物。
(2)热敷和冷敷:在紊乱发作期间,可以轻轻按摩颞颌关节附近的肌肉,并进行热敷或冷敷。
热敷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感,而冷敷则减轻相关的肿胀和炎症。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牵引、按摩和运动来加强颞颌关节周围的肌肉群。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2. 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能成为一个选择。
手术干预对于某些严重和慢性的颞颌关节紊乱患者可能是必要的。
(1)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从外部进入关节内进行修复。
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解读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组由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性障碍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
由多种病因引起,可累及躯体的任何部位,如发生在颈、胸、腰、下肢、手足等。
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休息或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
目前尚无肌张力障碍的统一分类,主要根据肌张力障碍的受累部位及可能造成肌张力障碍的原因等进行分类。
1.按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分类(1)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又称特发性肌张力障碍。
(2)继发性肌张力障碍:①遗传性和变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X‐连锁隐性遗传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又称Segawa病,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等;②代谢性疾病:如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病等;③其他:如外伤、感染、肿瘤、血管病、药物和中毒等。
2.按肌张力障碍范围分类(1)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累及身体某一部分,如眼睑部(眼睑痉挛)、口周部、颈部、前臂或手(书写痉挛)等。
(2)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邻近数个部位,如颈部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纵轴节段性肌张力障碍、臀部节段性肌张力障碍、下身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3)偏身肌张力障碍:同侧上、下肢的肌群同时受累,多为继发性原因所致。
(4)全身肌张力障碍:累及3个或3个以上肢体,伴躯干、颅、颈或延髓部肌群,如全身性的扭转痉挛。
肌张力障碍或是扭转痉挛,按照严重程度会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按这些阶段发展,因为肌张力障碍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个绝对进展性疾病,有些病友就可能停留在某一阶段,有的病友则可能继续发展。
肌张力障碍的严重程度的判断主要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肌张力障碍症状表现在身体部位的多少:是局限性的、节段性的还是全身性的或多灶性的。
再一个就是引起肌张力障碍表现的触发原因,即肌张力障碍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将张力障碍症状,比如行动、坐位、某个活动中还是安静状态下。
病情发展过程:1、最早期患病部位:身体某一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好发的年龄:大部分成年发病的肌张力障碍稳定在此状态主要表现:比如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一般安静状态下不出现,某一个的特定动作易引起。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指颞下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异常,包括关节卡塞、软骨损伤、韧带松弛或断裂等病变。
这种紊乱可能导致疼痛、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紊乱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如关节盘错位、关节面形状异常等。
2. 颞下颌关节功能异常:如关节肌肉的不平衡、咬合异常等。
3. 外因损伤:颞下颌关节受到外力撞击或剧烈运动时可能导致关节紊乱。
4. 姿势和习惯性咀嚼: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或习惯性咀嚼可能对颞下颌关节造成不良影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颞下颌关节疼痛:常见于关节运动时和咬合时。
2. 咬合障碍:如下颌卡住、咬合不均匀等。
3. 开口受限:颞下颌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4. 颞下颌关节点击或咯吱声:在关节运动时可能有关节点击或咯吱声。
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守治疗:包括热敷、物理治疗、牙科矫正等。
2. 颞下颌关节功能重建:通过关节间隙扩张术、关节镜检查等手术方法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
3.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物、肌肉松弛剂等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如果发现自己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名词解释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JointDisorder,TMJD)是指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
颞下颌关节是连接颅骨和下颌骨的关节,它的正常运作是由肌肉、韧带、软骨和关节盘等多个组织协同作用完成的。
当这些组织中任意一种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包括:1. 疼痛: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周围和下颌周围的疼痛,疼痛程度不同,有时会伴随头痛。
2. 咀嚼困难:由于颞下颌关节的不正常运作,咀嚼时会感到不适和困难,甚至会出现“卡住”的感觉。
3. 咬合不正:颞下颌关节紊乱会影响下颌的运动,导致咬合不正,甚至出现牙齿磨损和松动。
4. 耳鸣和听力下降:由于颞下颌关节与内耳相邻,当颞下颌关节紊乱时,会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
5. 面部肌肉疲劳和僵硬:颞下颌关节紊乱会导致面部肌肉过度疲劳和僵硬,影响面部表情和口腔卫生。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因素:颞下颌关节紊乱与生理因素有关,例如牙齿不正常、下颌骨发育异常等。
2. 精神因素:压力和焦虑等精神因素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
3. 外伤因素:颞下颌关节紊乱也与口腔外伤有关,例如颞下颌关节的扭伤、碰撞等。
4.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例如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 不良习惯:咬指甲、咬笔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牵拉等,可以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2.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疲劳。
3. 牙科治疗: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与牙齿不正常有关的患者,可以采取牙科治疗,例如矫正牙齿、修复牙齿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手术治疗是最后的选择,例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与诊断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疼痛、咬合困难、关节咔嗒声等。
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颞下颌关节紊乱是指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异常,常见症状包括疼痛、口部不适、咬合问题和异响。
疼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颞下颌关节区域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持续的胀痛,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出现间歇性的剧痛。
疼痛可能会扩散到颞部、耳部和咽喉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口部不适也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口部不适、紧张或僵硬。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口唇、舌头或颊部的麻木或刺痛感。
这些不适可能会导致患者咀嚼困难、言语不清或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
颞下颌关节紊乱还可能导致咬合问题。
患者可能会出现咬合不正常的情况,如牙齿咬合不齐、牙齿错位或咬合力不均衡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咀嚼困难、咀嚼肌肥大或脱臼等并发症。
颞下颌关节紊乱常伴有异响。
患者可能会感到颞下颌关节区域出现“咯吱”声、“咔嚓”声或其他异常声音。
这些声音可能在张口或闭口时出现,有时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异响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一个早期征象,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2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诊断是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目前,美国颞下颌关节研究学会(AAOP)和美国齿科学会(ADA)制定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
AAOP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类:(1)疼痛: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或相关结构的疼痛。
(2)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张口、闭口、咀嚼或其他相关功能的障碍,如咀嚼困难、口唇不适、咬合不正常等。
(3)疼痛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的疼痛导致了相关功能的障碍。
(4)疼痛性肌肉病: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肌肉的疼痛、压痛和痉挛。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多发于青壮年。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本症的主要特点为关节区酸胀疼痛、运动时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等。
多数属关节功能失调、预后良好;但极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器质性改变。
【症状】【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
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
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
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
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
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
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诊断】根据病史,存在上述主要症状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并不困难。
辅助诊断常用的方法有:①X线平片(关节薛氏位和髁状突经咽侧位),可发现有关节间隙改变和骨质改变,如硬化、骨破坏和增生、囊样变等。
②关节造影(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国内应用较少),可发现关节盘移位、穿孔、关节盘诸附着的改变以及软骨面的变化。
近年来,不少学者应用关节内窥镜检查,可发现本病的早期改变,如关节盘和滑膜充血、渗血、粘连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软骨样组织形成的“关节鼠”等。
由于本病有很多类型,治疗方法各异。
因此,应作出具体类型的诊断。
如翼外肌痉挛、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或关节盘穿也等。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本病常为综合因素引起,与精神心理障碍、合关系紊乱、不良口腔习惯有关,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调节生活节奏和秩序,合理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锻炼身体。
定期口腔检查,及早治疗异常的合关系,尤为重要。
对积极治疗无效者,则应高度警惕口腔及耳部的恶性肿瘤。
【检查】辅助诊断常用的方法有:①X线平片(关节薛氏位和髁状突经咽侧位),可发现有关节间隙改变和骨质改变,如硬化、骨破坏和增生、囊样变等。
②关节造影(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国内应用较少),可发现关节盘移位、穿孔、关节盘诸附着的改变以及软骨面的变化。
五官科系列-353专业知识-口腔颌面外科学(一)[单选题]1颈外动脉结扎止血的部位在()。
A.颈动脉分权处B.甲状腺上动脉之下C.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之间D.舌动脉(江南博哥)与颌外动脉之间E.颌外动脉以上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颈外动脉是口腔颌面部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因此,阻断结扎或结扎切断颈外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为预防和处理颌面部手术术中出血的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应选择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之间结扎。
[单选题]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
A.急性蜂窝织炎存在时,感染牙的处理是第二位的B.智齿急性冠周炎可在控制感染的同时拔除患牙C.急性传染性口炎应推迟拔牙D.恶性肿瘤患者瘤区牙齿应与肿瘤一起做根治手术E.放疗区内必须拔除的牙齿,应在术前术后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急性炎症伴有尚未得到控制的蜂窝织炎时,应首先控制蜂窝织炎,引起感染牙的处理是第二位的。
一旦炎症有所控制,则应及时拔除患牙。
B项,急性冠周炎时阻生牙的拔除创伤大,可导致炎症扩散,应在炎症控制后拔除。
C项,急性牙龈感染和急性传染性口炎均应推迟拔牙时间。
D项,恶性肿瘤患者,瘤区的牙齿单纯拔除可使肿瘤扩散,应视为禁忌。
一般应与肿瘤一同切除。
E项,放射治疗后,对位于治疗区中牙的拔除应持慎重态度,一般认为在放疗后3〜5年内不应拔牙,否则可能发生放射性骨坏死。
必须拔牙时,术前术后应给大剂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向病员说明创口可能不愈合。
[单选题]5.牙槽骨骨折最多发于()。
A.上颌后牙B.下颌后牙C.上颌前牙D.下颌前牙E.上下颌前牙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牙槽骨骨折主要发生在迎面撞击的外伤中,因此上颌前牙最容易发生牙槽骨骨折。
[单选题]6.糖尿病患者需拔牙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O。
A.10.Ommo1/1以下B.6.18mmo1∕1以下C.8.88mmo1∕1以下D.6.90mmo1∕1以下E.12.Ommo1/1以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拔牙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88∏≡)1∕1(160mg∕d1)以下为宜,未控制而严重的糖尿病应暂缓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