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百姓穿着变化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深圳发展历程调查—家乡深圳的变化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30年间,深圳从一个3万人的边陲小镇快速崛起为一座承载人口超过14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我的家乡深圳已成为屹立在中国南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三十年来的变迁, 当年坑坑洼洼的沼泽地,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到处充斥着飞扬的尘土、坎坷不平的道路,这座边陲小镇如今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它是一座拥有发达的科技,渊博的知识的海滨城市。
那些历经沧桑的印象深深地烙印在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中,成为永久的记忆。
爸爸说,建立特区之初深南大道交通状况非常糟糕,时常发生堵塞,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人行道上根本看不到一片绿荫,毒辣的烈日晒得行人睁不开眼睛。
深南大道上海宾馆以西方向的那一段马路就像环绕山村的黄土路,连水泥路都还没有,更别说现在的柏油路了。
我的心中此刻真是感慨万千,原来深圳这座美丽、繁华的海滨城市在从前竟是如此的落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三天一层楼”,这就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深圳速度”!深圳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春风沐浴,往日的老城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气势非凡、绵密林立的高楼大厦,大街上、商场内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华灯初上时那绚丽夺目的霓虹灯,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华欣荣和勃勃生机的景象。
如今深圳到处体现着绿色的生机,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
春天,几场毛毛细雨过后,所有的树都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在深南大道上放眼望去,花朵、树木连绵不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有的还长出了一些不知名的小果子。
夏天,树叶长的很茂盛,果子一天天长大。
秋天,叶子枯黄了,风儿吹过树梢,树叶便纷纷飘落在地上,而果子则又大又红。
冬天,有的树枝光秃秃的,挂满了果子,远望去,就像挂着无数个红灯笼。
深圳持续保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1平方米,居全国领先水平,并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穿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推动了经济腾飞,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其中服装文化的变迁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
1. 从苦行僧般的朴素到追求时尚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人们的穿着风格普遍比较朴素、单一。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求时尚、个性化成为主流。
2. 外来潮流的汇聚与本土风格的兴起
改革开放为中国服装设计吸收了国际前沿潮流,各种流行元素如朋克、嬉皮、职业装等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设计也开始崛起,民族风、复古风等风格应运而生,丰富了服装的文化内涵。
3.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潮流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多样化,人们的穿着风格也更加多元。
如今,运动休闲装、party装扮、cosplay等新的穿衣风尚层出不穷,反映了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4. 个性化与潮流平民化并存
虽然追求个性是大趋势,但平民化的潮流同样存在。
通过快时尚品牌的普及,一些潮流单品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大众化消费使时尚更加平民化。
改革开放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为服装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理念更新和消费升级,服装定将成为展现多元文化的绚丽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调查一、衣1.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
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
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
2.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
追求个性与时尚成为新风尚。
二、食1.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2.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三、住1.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
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
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2.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
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衣着、食物、住宿和交通等方面探讨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着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衣着选择相对简单。
大多数人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或普通的布料衣物,时尚和个性化还不是主流。
同时,由于供应不足,甚至有些人还通过自己制作衣物来解决穿着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市场上涌现出各种时尚品牌和款式,人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进口商品的引入也使得消费者能够接触到更多国际品牌。
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简单的衣物,而开始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食物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饮食主要以传统农产品为主。
粮食、蔬菜和豆制品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人们的饮食习惯相对简单,多以米饭、面食和简单的家常菜为主。
同时,食材的种类和质量也相对较少。
人们普遍缺乏对外国菜肴的了解和接触。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餐饮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各种中西餐厅涌现出来。
进口食品的引入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社交平台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菜肴,人们对美食有了更大的追求和品味。
住宿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住宿条件相对简陋。
大多数人居住在传统的平房或老旧的楼房中,居住面积有限,设施比较简单。
同时,由于供应不足和配套设施有限,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开始出现。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租房和购房的政策也使得更多的人有了自己舒适的居住环境。
交通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交通条件相对落后。
人们主要依赖步行、自行车和少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由于交通工具的有限和道路条件的不完善,交通拥堵和不便利一直困扰着人们。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交通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一、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衣着普遍比较简单朴素。
衣物的选择有限,大多数人只能穿着传统的中山装或者是工作服。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着开始多样化。
时尚和潮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穿着。
现在,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服装风格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场合选择适合的服装。
二、食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由于物质匮乏,人们的饮食比较单调,主要以粗粮为主。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开始多样化。
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美食,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等。
此外,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追求健康饮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三、住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过去,许多人居住在狭小的房间或者是简陋的土屋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和宽敞。
此外,房屋的设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四、行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自行车为主。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来满足自己的出行需求,包括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等等。
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衣着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饮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出行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和经济的发展。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
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改革开放调查报告范文改革开放是的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那么改革开放这么久了你知道要做调查报告要怎么做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改革开放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改革开放调查报告范文1:时间:2023年1月15日——2023年2月5日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成就举世无双,令国人自豪,亦使世界震惊。
中国之国际地位显而易见。
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等方式对30年变化进行调查发现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教育等其他方面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正文:经济方面生活方面其他方面1.经济方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谓首屈一指。
从1978-1998年这2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复地变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神奇充满朝气的时代。
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主要推动力在于非公有制的发展。
而国家财政主要依赖于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提供。
因此中国市场化改革必须基于公有制,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途径来推经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是:非公有制企业比重上升,国有制企业比重下降。
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7年的26.5%。
中国非公有制中私有制发展最快。
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5.3%提高到1997年的32%。
对于外资经济,在1979-1997年间,中国累积吸收外资2201.62亿美元。
因此无论从数字上还是百分比上,中国在其他任何年代都不曾创造出如此奇迹。
进入2023年人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是否能够保持旺盛的增长,而7%-8%的增速粉碎了这一想法。
2023年以来中国连续4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
2023年,中国人民人均国民收入达2023美元,比2023年翻了近一番,步入中等国民收入国家行列,财政收入达38731亿元,比02年增长105%,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9504亿元,四年平均增速为35.5%,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604亿美元,世界排名跃居第三位,外汇储备达106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变化在未改革开放前深圳人的生活如渔村人民生活,靠打鱼为生,生活穷苦。
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抉择改变了这一窘境。
这是历史性的变革,划时代的飞跃。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主要讨论中国怎样实行改革开放,而历史性的变革从此揭开序幕。
接下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不断拼搏,不断进取。
而深圳则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
而后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迎合着中国的国情并且迅速的发展着经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我们对比一下三十年前的深圳,听父母他们上一代人叙述之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香港上去打工。
在层层的阻挠下他们竟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也要逃离30年前的深圳这个地方,可想而知,当初深圳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实施改革开放后,听说,那个时候的深圳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一弯腰,就能找着一金矿,当然这只是隐喻,但也足以可见当初的深圳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
而那时我的父母也来到了深圳这个地方打工,他们可以说是见证了深圳崛起的辉煌,还记得爸爸曾经给我讲过他来深圳打工的经历,初来深圳,深南大道这条重要的路都还没有修好,如今那片繁华的华侨城在当初很是荒凉,他们住在铁皮房里,工资竟然一个月才两三百多块。
我想那个时候的深圳应该是初具规模吧。
听爸爸说过,那个时候的深圳三天就建高楼大厦中的一层,被称之为“深圳速度”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可见当初深圳的决心与毅力啊,这不可思议的事实如今都让我将信将疑。
而后深圳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贸易的增长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早已带动周边的城市的经济发展。
深圳市民风民情调研报告深圳市民风民情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为了解深圳市民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旨在了解深圳市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问卷调查主要从深圳市民的工作时间、生活习惯、社交活动、家庭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实地观察主要通过走访深圳市的公共场所和社区来了解市民的日常生活。
三、调查结果1.工作时间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民普遍工作时间较长,平均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
同时,许多人还选择加班的方式来提高收入。
这显示出深圳市民对工作的重视和奋斗精神。
2.生活习惯调查显示,深圳市民注重健康生活,大多数人会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如慢跑、骑行等。
另外,深圳市民热爱美食,喜欢尝试各种新的美食,文化多元的特点使得深圳市成为一个美食之都。
3.社交活动调查显示,深圳市民比较独立,大多数人更喜欢与朋友、同事一起参加社交活动,如聚餐、看电影等。
社交媒体也成为深圳市民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深圳市民能够与亲友保持联系。
4.家庭观念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民家庭观念较为重视,大部分人会安排时间陪伴家人。
另外,相比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深圳市民更注重双方平等的家庭关系。
四、研究结论通过对深圳市民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行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深圳市民工作时间长,奋斗精神浓厚。
2.深圳市民注重健康生活,热爱美食,具有文化多元的特点。
3.深圳市民社交活动独立,更喜欢与朋友、同事一起参加。
4.深圳市民家庭观念重视,注重双方平等的家庭关系。
五、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深圳市民的休闲文化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2.关注深圳市民的健康生活,加强公共健身设施的建设。
3.加强家庭教育,提倡健康、平等的家庭关系模式。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篇一: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0年家乡经济巨变社会调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22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自2022年1月1日起,农民种地不需要交农业税了;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正式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40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1500名非洲各国代表成员、20多个联合国相关组织以及非洲重要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2022年11月5日,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为了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
中国在开展,渐渐跟上了世界的脚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网络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翻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点鼠标就看到了整个世界。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30年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芒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开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通过暑假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22年08月二、调查地点:淮北市〔经济开发区〕三、调查方式:询问局部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去相关单位了解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四、调查内容:淮北市的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开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五、总体状况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开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按经济的开展来说安徽淮北经济开发区是199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新城综合区和龙湖工业工程区组成。
衣食住行变化调查报告改革后衣食住行变化问卷报告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衣食住行用变化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宏观层面来说,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建设也不断加强,国际地位提高。
这些喜人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改革开放这条道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正确选择。
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使世界上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中国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
在微观层面,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对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我们开展了以“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衣食住行用的变化”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我们团队以芜湖市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居民小区、大学校园、老年活动中心、公园、街道为调查点,积极主动地邀请了250位不同类型的市民参与了我们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衣食住行用的变化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色单调,衣着朴素。
那时人们身上的衣服只有蓝、灰、黑简单的三种色调,料子是粗简的棉布,款式主要为工农服和中山装。
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喇叭裤。
再后来,从牛仔装到五颜六色的时尚服饰,中国成为服装的加工生产国,巴黎和纽约的时尚开始在大陆盛行。
服装由趋同、一致变为五颜六色,风格各异。
追求自由和个性成为新风尚。
我们的调查问卷从服饰支出和服饰变化这两个方面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在服饰方面的变化。
在服饰支出方面,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在服饰上的支出较以前略有增长或增长较大,这说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追求个性,追求舒适。
在服装变化方面,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款式更齐全、品牌更多样这两个特点更突出。
这说明为了符合大众的需要,服饰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竞争加强,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突破点之一,它突破了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从而打开了新的界面,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这块有着5000年文明的神奇土地注入了更新更强的生命元素,使其活力倍增,从而使中国在各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物质方面。
此次调查,我们以北京三间房地区的部分居民为调查样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调查得出三间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生活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改革开放,服装业,小康,居住条件,交通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小组的六个成员利用小学期的在校时间讨论设计出问卷的内容,并走访了北京三间房地区,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94份。
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以及spss 统计软件将94份问卷的答案作以描述统计,得出了相关统计结果。
这些统计结果着实为我们的调查报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有力保证。
通过落实调查的各项环节,我们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创举的理解更加深入,受益匪浅。
一、中国激荡30年:从“衣”看生活变化80年代初期及目前老百姓买衣服场所对比020406080年代初期目前目前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80年代初期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显然,改革开放以后,渐渐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小服装店或者大商场买衣服穿,集市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在服装的样式与质地方面,上世纪70年代,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代替了统一的“灰色装”、老样式,人们的穿着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
跟棉布相比,“的确良”布挺阔不皱、结实耐用,因此即使价格不菲,也挡不住人们对它的追捧。
———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调查人:XXX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人们喜欢用“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多间的种种变迁,许许多多新的事物正在蓬勃兴起。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1979年至1991年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迈向总体小康阶段。
1992年至2000年为实现总体小康阶段。
2001年至2007年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迈进阶段。
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133.6元增长到2007年4140.4元,实际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到13785.8元,实际年均增长7.2%。
我的家在河南周口,那里人民生活朴素,笑容和蔼,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文化都迅速发展,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我们亲身体会到的。
听姥姥讲,他们过去天天为吃穿发愁:可是姥姥的手巧,把高粱面和白面做成金银卷,红薯面轧成饸饹,就是洋槐花和苜蓿草都能做成菜饼子吃。
想想老人真得是太不容易了!现在到超市里我们可以买到馒头、面条和各种菜的半成品,那时候一切要从原材料开始做,把高粱米、玉米磨成面。
妈妈放学后也和农村孩子们一样去地里拾柴禾,做一顿饭弄得满屋里都是烟,再爱干净的姑娘、媳妇也没有办法。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调查报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缺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眼,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所居住的房屋,也有简陋的草屋变为亮丽的瓦屋甚至是楼房。
现在人们不仅讲究住所好,还讲究居住环境和室内装修。
行: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交通条件比较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轮船外,乘坐飞机的也不是稀罕事了。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好处很多。
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的家乡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方圆几十里的小镇,或是铺上了柏油路,或是端庄的水泥路,据了解邻里村庄还有几十户人家拥有了私人轿车了呢!条条道路通罗马,是啊,家乡人的眼光放远了,他们富足的脑子里不仅仅是金钱,我们在感受着时光美好的瞬间,祈福家乡吧!沂源三中初三五班耿康海。
关于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百姓穿着变化的调查报告
深圳市滨河小学五(4)班余芷璇指导老师:曹桂兰
问题提出:
曾经在奶奶的衣柜里找到很多旧衣服,奶奶她说是以前在深圳时从小摊上低价买的。
我发现这些衣服的面料和颜色都与现在看见的衣服不太一样。
深圳以前的服装与现在的服装价格相差多少?以前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颜色和款式是否与现在的服装大同小异?对此,我展开了调查。
调查准备:
⒈准备好便于用来访问老一辈深圳建设者的采访本。
⒉组织小组分头调查。
调查方法:
1.访问老一辈深圳建设者。
2.到旧货市场调查并记录。
3.向奶奶要一些旧衣服,与现在的服装对照并做记录。
4.从网络、书籍中获取找相关资料。
调查情况:
图片对比:
过去:现在:
1.深圳以前的服装与现在的服装价格相差多少?
奶奶告诉我,以前在深圳买的一件白上衣只要5—10元就够了。
但是现在大商场里一件白上衣可以卖到100—200元。
整整20倍!
2.以前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
结论:
在1978年前的近30年里,涌动于大江南北宽街窄巷的中国人,
被西方时尚界形容成“蚂蚁”。
这个词包含了如下意义:渺小、灰头土脸、营营碌碌,差不多——此蚂蚁看上去跟彼蚂蚁没什么区别。
这群蚂蚁人只穿4种颜色的衣服:灰、黑、蓝和军绿,再配以宽松得近乎邋遢的式样,每个人都散发出霉气。
他们最常穿的衣料叫“的确良”,他们认为最有品味的服装款式是中山装或毛服。
白衬衫既昂贵又“高档”,得花七八元才能买到。
1978年,最重要的是——从流行时尚角度来说,喇叭裤杀入中国,女性时兴烫发……
3.颜色和款式是否与现在的服装大同小异?
这是当然的。
过去几乎只有4种颜色的衣服:灰、黑、蓝和军绿,再配以宽松得近乎邋遢的式样,使每个人都散发出霉气。
但是对比现在,颜色鲜艳的服装让我们熟视无睹。
款式也有很大的变化。
过去,列宁装、中山装使人们最常穿的衣服了。
现在,西服、公主裙成了主流。
结论:
深圳人现在的穿着跟以前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