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表格总结.doc
- 格式:doc
- 大小:108.51 KB
- 文档页数:9
寄生虫:一、致病性(一)线虫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
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
(成虫>幼虫)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
消化道出血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
(成虫>幼虫)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
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
(成虫>幼虫)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
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肉酸痛。
(幼虫>成虫)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
(成虫>幼虫)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
(幼>成)(二)绦虫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
成虫夺取肠内营养、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
(幼虫>成虫)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
(幼>成)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
(幼>成)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
(幼虫>成虫)(三)吸虫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布氏姜片吸虫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布氏姜片吸虫4、淋巴结肿大:丝虫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9、直肠套叠:鞭虫10、肺炎: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童虫)11、胃肠炎症状:旋毛虫、钩虫12、脑神经或脊神经受累:广州管圆线虫13、直肠脱垂:鞭虫14、皮炎:钩虫15、眼、皮下、脑占位: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囊、广州管圆线虫16、腹部团块:蛔虫、斯氏狸殖吸虫17、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18、咳血:卫氏并殖吸虫(烂桃样血痰)19、大肚子:血吸虫(腹水)20、皮炎:钩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三、感染阶段1、感染期虫卵:鞭虫、蛲虫(蠕形住肠线虫)、蛔虫、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2、幼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旋毛虫(幼虫囊包)、钩虫(丝状蚴)、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四、感染方式1.经皮肤: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微丝蚴日本血吸虫(尾蚴,)2.经口: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3.吸入感染:蛲虫4.逆行感染:蛲虫五、检查方法1、肛门拭子法:代绦虫、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2、粪便法:鞭虫、钩虫、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虫、并殖吸虫、血吸虫(日本,曼氏)3、痰液检查:并殖吸虫4、肌肉活检:旋毛虫5、组织活检:囊尾蚴病并殖吸虫斯氏狸吸虫(皮下包块)6、鲜血检查法:微丝蚴(丝虫)7、免疫学检测:泡球蚴并殖吸虫8、尿液检查:埃及血吸虫六、治疗药(常见)1、阿苯达唑:钩虫、鞭虫、蛲虫、蛔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钩虫、猪带绦虫、泡球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2、噻嘧啶(适用于儿童):蛔虫3、甲苯咪唑:绦虫4、海群生(乙胺嗪):微丝蚴、丝虫5、吡喹酮:并殖吸虫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备注:华支睾吸虫8个,卫氏并殖吸虫9个,日本血吸虫7个
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与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
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
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
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虫、广
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
(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
带虫者(carrier):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病原体却存在的感染者,他们能传播病原体,是寄生虫病流行的传染源。
机械性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运输的作用,机械地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个宿主,病原体可以附在节肢动物地体表、口器或通过消化道散播,但其形态特征不发生变化。
生物性传播(biological transmission):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繁殖地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虫媒病(arbo-disease):由节肢动物经生物性方式传播的疾病。
这是节肢动物对人体最为严重的危害。
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医学蠕虫总结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虫名成虫虫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体内移行寄生部位中间宿主终宿主致病阶段与临床表现免疫实验诊断流行&防治原则血吸虫(又名裂体吸虫,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流行)雌雄异体雄虫:较粗短,乳白色,腹面有抱雌沟雌虫:细长,因肠管内残留血色素较多,灰褐色或黑色80×60um,椭圆形,无卵盖,有侧棘,内含一毛蚴。
卵壳上有微管贯通内外。
毛蚴和卵壳之间有油滴物质SEA,虫卵成熟后可经卵壳微管缓慢释放进周围组织尾蚴尾部分叉。
具有向光性,钻腺分泌溶组织蛋白酶,最快10秒钟可钻入皮肤。
离开水6秒死亡,故及时擦干疫水可有效防止尾蚴钻入皮肤:接触疫水皮下→肺→门脉系统血吸虫尾蚴进入人体后24 d开始产卵初产卵经11D变为成熟卵,再过11D死亡。
只有成熟虫卵才能随粪便排出体外,接触疫水后至少35天才可能从粪便中查到虫卵。
已知吡喹酮只能杀死血吸虫童虫和成虫,不能杀虫卵,血吸虫病人治疗后22D还可能查到活虫卵.因此22D后复查。
血吸虫卵进入肠腔的原因:成熟虫卵分泌SEA ,肠组织炎症、坏死,肠蠕动,腹内压增高。
成虫: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钉螺人以及多种哺乳动物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均可致病:尾蚴→分泌溶组织蛋白酶→尾蚴性皮炎,属于Ⅰ和Ⅲ型变态反应童虫→机械性损伤→童虫性肺炎成虫→夺取营养;机械性刺激→营养不良;血管内膜炎(血吸虫引起的肾炎,关节炎属于Ⅲ型变态反应)虫卵(造成主要病变)→虫卵肉芽肿(只有成熟虫卵才能引起,病理初期何博礼现象,属于Ⅳ型变态反应)→肝肠纤维化→晚期表现为腹水(大肚子病),肝脾肿大,消化道出血。
临床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果酱状粪便)慢性血吸虫病(占感染者多数)晚期血吸虫病(又分为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结肠增殖型)异位血吸虫病(多见肺,脑,皮肤)常见病变部位:结肠,直肠和肝脏属于伴随免疫,感染免疫的特征是激发抗原来自成虫,靶标为再感染的童虫。
主要机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病原诊断:粪便沉淀涂片法,集卵法,毛蚴培养法,直肠活组织检查法2免疫尾蚴膜反应;环卵沉淀试验(COPT):检查循环的抗血吸虫抗体ELISA1.流行: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病人,病牛为主要传染源。
经接触感染的寄生虫
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传播的寄生虫
寄生于人体肠道的主要寄生虫
寄生于肌肉组织的寄生虫
寄生于人体循环系统内的寄生虫
引起脑部病变的寄生虫
引起肺部损害的主要寄生虫
引起皮炎的寄生虫
引起肠病变的寄生虫
引起腹泻的寄生虫
常见的诊断和病原学检查方法
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因饮食习惯可感染的寄生虫
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及其贫血机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2.免疫溶血;
3.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疟原虫:
1.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的红细胞,
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最严重;
2.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3.免疫溶血;
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钩虫:
1.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2.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速血液的丢失;
3.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
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
0.14-0.26ml,每条美洲钩虫为0.01-0.1ml;
4.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5.宿主全身营养的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吸虫Trematoda1.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ipatica分类:片形科片形属中间宿主:淡水螺(锥实螺)终末宿主:牛羊等反刍动物寄生部位:肝胆管和胆囊2.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分类:片形科片形属中间宿主:淡水螺(扁卷螺)终末宿主:猪寄生部位:小肠3.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分类:双腔科阔盘属中间宿主:陆地螺补充宿主:中华螽斯终末宿主:牛羊等寄生部位:胰管4.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icum分类:双腔科阔盘属中间宿主:陆地螺补充宿主:中华螽斯终末宿主:牛羊等寄生部位:胰管5.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ndriticum分类:双腔科双腔属中间宿主:陆地螺补充宿主:蚂蚁终末宿主:牛羊等寄生部位:肝脏胆管和胆囊6.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分类:后睾科支睾属中间宿主:淡水螺补充宿主:淡水鱼虾终末宿主:犬猫等寄生部位:肝脏胆管和胆囊7.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m cervi分类:前后盘科前后盘属中间宿主:淡水螺(扁卷螺)终末宿主:牛羊等反刍动物寄生部位:瘤胃,网胃8.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 分类:分体科东毕属中间宿主:淡水螺(锥实螺)终末宿主:牛羊等反刍动物寄生部位:肠系膜静脉,门静脉9.蝲蛄是卫氏并殖吸虫的补充宿主,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水质清晰小溪,河流的岩石缝内。
绦虫1.猪带绦虫:Taenia soliun分类:带科带属中间宿主:人和猪终末宿主:人寄生部位:小肠2.曼氏叠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分类:双叶槽科叠宫属中间宿主:剑水蚤蝌蚪(青蛙)、人、蛇补充宿主:蝌蚪(青蛙)、人、蛇转续宿主:猪、鸟、人、蛇等终末宿主:犬狼虎猫等肉食兽寄生部位:小肠3.莫尼兹绦虫Moniezia espansa分类:裸头科莫尼兹属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牛羊寄生部位:小肠4.盖氏曲子宫绦虫Helictometra giardi分类:裸头科曲子宫属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牛羊寄生部位:小肠5.中点无卵黄腺绦虫A vitellina centripunctata分类:裸头科无卵黄腺属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牛羊寄生部位:小肠6.大裸头绦虫Anoplocephala magna分类:裸头科裸头属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马属动物寄生部位:小肠,偶见于大肠和胃7.叶状裸头绦虫Anoplocephala perfoliata分类:裸头科裸头属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马属动物寄生部位:小肠的后部和盲肠8.侏儒副裸头绦虫Paranolocephala mamillana分类:裸头科副裸头属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马寄生部位:十二指肠9.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分类:双壳科副孔属中间宿主:犬猫蚤和犬毛虱终末宿主:犬、猫寄生部位:小肠10.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分类:戴文科赖利属中间宿主:家蝇、蚂蚁终末宿主:鸡、火鸡等禽类寄生部位:小肠11.曼氏裂头蚴Sparganum mansoni分类:双叶槽科叠宫属成虫:曼氏叠宫绦虫终末宿主:犬、狼、狐狸等肉食兽寄生部位:蛇、蛙、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皮下组织。
1.利什曼原虫(白蛉叮咬部位,红色结节,无色素沉着)2.溶组织内血吸虫(接触疫水后出现黄豆大小的丘疹或荨麻疹及虫卵秀发产生肉芽肿即"何博虫(肛门及会阴部瘙痒炎症)7猪带绦虫(黄豆大小,似软骨样硬度、略有弹性、与曼氏迭宫绦虫(皮下裂头蚴病:有游走性结节,有痒感,虫爬感)8斯氏狸殖吸虫(1.利什曼原虫(位于皮肤表浅,无压痛无红肿)2.丝虫病1.溶组织内阿米巴(累及盲肠部,阑尾,乙状结肠,损伤伤口为口小继发肠梗阻,肠穿孔等疾病)3伤寒沙门菌1.利什曼原虫(可继发感染导致死亡)1.阴道毛滴虫(女性外阴瘙痒,充血,烧灼感和炎症反应)10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1.华支睾吸虫(肝硬化诱发门静脉高压)2,日本血吸虫,3.姜片虫(1.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回盲部和升结肠,所以腹痛以右侧为主,酱红色粘液血便泻,慢性病人出现 间歇性稀便)3.华支睾吸虫(急性感染:上腹部疼痛和腹泻,疼痛腹不适;肝区隐痛;便中带血)5.肝片吸虫6.日本血吸虫(主要寄生乙状结肠和直肠指肠和空肠上端疼痛,易与胃肠炎相混淆.侵入期)9钩虫(机械损伤引发)10.蛔虫((成虫刺激)13微小膜壳绦虫14缩小膜壳绦虫15肝吸虫(上腹不适)16姜片虫17大1.利什曼原虫(以进行性脾肿大较明显,继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2.华支睾吸虫(以堵塞胆道引起并发症导致肝大质地硬.有压痛和叩击痛)3.肝片吸肠纤维化)6细粒棘球绦虫(占位性){其实凡是可以引起肝脾功能紊乱的都可能导致这种疾病,还有就沉降速度加快,鼻觑和齿龈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布氏姜片吸虫(严重)3.钩虫日本血吸虫(成虫以红细胞为食)1.卫氏并殖吸虫(腹部,皮肤,脑型,以占位性损伤。
)2.斯氏狸殖吸虫(原理和卫1.卫氏并殖吸虫2.斯氏狸殖吸虫3广州管圆线虫(脑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急剧位性病变)5细粒棘球绦虫(占位性)6曼氏迭宫绦虫(绦虫脑裂头蚴病:酷似脑瘤肠埃希菌(多见于小于1岁的婴儿)可能颅内有感染的虫体引起有皮下结节或肉芽肿的虫体或皮炎淋巴结肿大胃肠溃疡穿孔出血等消化道炎症并发症免疫系统受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引起腹水的虫体引起腹痛,腹泻的等消化道疾病的虫体引起肝脾肿大的虫体引起贫血的虫体引幼虫移行症的虫体寄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的寄生在会盲肠附近的可寄生眼部的可经痰液离开机体(其实凡是可以移行或寄生于肺部的都有机会感染)夏科雷登结晶(本质:脓肿中菱形或多面形折光的蛋白质结晶,系嗜酸性粒细胞中的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卵比蛔虫卵大的卵比蛔虫卵小的卵大小和蛔虫差不多的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可以感染的引起人兽共患的虫体自生感染的虫体 1.阴道毛滴虫(女性外阴瘙痒,充血,烧灼感和炎症反应)10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华支睾吸虫[大小:29×17微米(最小)] 2带绦虫[大小: 31-42微1肺吸虫2曼氏迭宫绦虫1.利什曼原虫2弓形虫1.利什曼原虫2旋毛虫3带绦虫4细粒棘球绦虫1.隐孢子虫2.猪带绦虫3.蛲虫4粪内圆线虫1.钩虫.2旋毛虫3蛔虫4带绦虫5曼氏迭宫绦虫(成虫)6布氏姜片吸虫7,隐孢子虫8蓝1.蛲虫2鞭虫3.溶组织内阿米巴1.猪带绦虫(以囊尾蚴形式)2.结膜吸吮线虫(果蝇传染的)3细粒棘(棘球蚴疡 白内障 失明)1.卫氏并殖吸虫2.1.血吸虫(急性虫卵结节)2.丝虫病(丝虫感染早期患者肺部有可见大量虫卵和夏科雷登结晶)4溶组织内阿米巴(粪检的粘液中可见到--诊断意1.日本血吸虫1size:67×89μm 2布氏姜片吸虫(大小135*80微米)3肝片吸虫(大小组织内阿米巴(肠外阿米巴囊肿)3.卫氏并殖吸虫(游走皮下结节)4. 斯氏狸殖吸虫(同3)5.日本及虫卵秀发产生肉芽肿即"何博利"现象)4钩虫(丝状蚴侵袭皮肤,钩蚴性皮炎;奇痒)5丝虫(丹毒样皮炎)6蛲,似软骨样硬度、略有弹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感和压痛、无异常颜色的圆形货椭圆形结节)7感,虫爬感)8斯氏狸殖吸虫(游走性皮下结节.(边界不清,无明显红肿))为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肠肉芽肿,慢性的见针尖大小溃疡)2蛔虫(钻孔习性,脐周出现10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片虫(严重感染)痛以右侧为主,酱红色粘液血便,有特色腥臭味;严重程度小于菌痢)2.蓝氏贾第鞭毛虫(暴发性恶臭水样感染:上腹部疼痛和腹泻,疼痛呈持续性刺痛,进餐后家中比伴有油腻感.)4.卫氏并殖吸虫(腹痛腹泻,上吸虫(主要寄生乙状结肠和直肠,虫卵使肝肠纤维化,有腹痛):7隐孢子虫(水样致死性腹泻)8旋毛虫(十二钩虫(机械损伤引发)10.蛔虫(钻孔习性,脐周出现疼痛,可继发肠梗阻,肠穿孔等疾病)11鞭虫12带绦虫吸虫(上腹不适)16姜片虫17大肠埃希菌18志贺菌19霍乱毒素(米泔水样腹泻)贫血地硬.有压痛和叩击痛)3.肝片吸虫(慢性)4.日本血吸虫(很严重,较常见的吸虫病)5.特殊血吸虫(虫卵使肝还有就是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的也同理}1.利什曼原虫(同时血浆中白球比例可能倒置,红细胞)2.布氏姜片吸虫(严重)3.钩虫(吸血,放血,可出现柏油便.异食症)4鞭虫5姜片虫6疟原虫(侵犯细胞)6。
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
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
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
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
虫、广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