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表格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4.61 KB
- 文档页数:9
寄生虫表格寄生虫是一种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它们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活史、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研究寄生虫的过程中,表格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本文将一些与寄生虫相关的表格,包括寄生虫分类表、疟疾病原虫的形态分类表、血吸虫的生活史表以及寄生虫媒介的传播途径表等。
一、寄生虫分类表寄生虫在分类上比较复杂,目前通常使用的是基于形态、寄生环境、寄主等多个方面分类的方式。
下面是以形态为基础的寄生虫分类表:寄生虫种类形态特征病原产地寄生环境传染途径霍氏蚊成虫体型小,有翅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沼泽、稻田叮咬致病原虫单细胞、有核、可运动全球各地宿主体内物品和宿主间的接触钩端螺旋体螺旋形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笼统的螺旋体抽吸弓形线虫弯曲的,长约400到500微米全球各地宿主体内食物和饮水中感染丝虫细长、条带形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宿主体内的淋巴和体腔蚊子叮咬恙虫圆形、盘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宿主体内的红血球蝇和蚊子叮咬二、疟疾病原虫的形态分类表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病原虫属于Plasmodium falciparum、P. vivax和P. malariae。
下面是疟疾病原虫的形态分类表:病种形态特征寄主恶性疟疾病原虫多形性人、猴间日疟疾病原虫中等大小、梭形人三日疟疾病原虫大约1/3的大小人四日疟疾病原虫核大、细胞形态不规则非洲黑猩猩、猴类三、血吸虫的生活史表血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会感染人类和动物的血管系统和组织。
下面是血吸虫的生活史表:阶段形态地方宿主卵椭圆形,直径约0.1mm 水中无稚蚴有尾、无壳水中蚂蟥青蚴无尾、有壳水中淡水介壳成虫扁平、卷曲、柔软宿主体内脊椎动物四、寄生虫媒介的传播途径表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复杂,通常可以通过媒介传播给宿主。
下面是常见的寄生虫媒介传播途径表:疾病寄生虫媒介疟疾疟原虫疟蚊血吸虫病血吸虫螺蛳弓形体病弓形体食物和饮水中被污染蛔虫感染蛔虫生肉或被肉汁污染的食物表格是研究、、记录各类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形态虫卵生活史生活是要点致病诊断药物蛔虫成虫(小肠)→受精卵(粪便排出,土壤发育)→感染期卵(误食入小肠)→幼虫(从小肠进入血循环:肝、右心、肺)→幼虫(肺泡脱皮2次,穿肺泡经气管、咽、食管、胃、移行至小肠)→成虫(小肠)1.无需中间宿主2.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3.感染途径:经口4.幼虫有移行过程5.幼虫在肺发育6.幼虫发育过程中4次蜕皮—卵、肺泡、小肠幼虫——肺蛔虫症:Loeffler综合症——机械损伤、分泌免疫原性物质发热、咳嗽、血痰、哮喘、荨麻疹、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成虫——1.掠夺营养→营养不良,儿童发育障碍2.损伤肠粘膜→肠粘膜炎症,影响消化吸收(机械损伤+化学刺激)3.引起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分泌物+代谢物)4.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穿孔习性)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2.痰检幼虫3.吐虫或排虫阿苯达唑、甲苯达唑钩虫发达的固着器官─口囊虫体前端3种腺体——头腺一对:分泌抗凝素、乙酰胆碱酯酶咽腺三个:分泌 a.乙酰胆碱酯酶,降低肠蠕动b.胶原酶,有利于穿刺皮肤 c.蛋白酶排泄腺一对:分泌蛋白酶抑血液凝固交合伞与交合刺→成虫(小肠上段)→虫卵(粪便排出,土壤发育)→Ⅰ期杆状蚴→Ⅱ期杆状蚴→丝状蚴(经皮肤进入人体,随血循环至肺泡,移行至小肠)→成虫(小肠上段)1、无需中间宿主2、感染阶段:丝状蚴3、感染途径:①皮肤②口(十二指肠钩虫)③母婴传播(十二指肠钩虫)4、幼虫有移行过程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s)幼虫在移行中可潜留在某些组织,缓慢或暂停发育,受某种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幼虫——1.钩蚴性皮炎→Ⅰ型变态反应,奇痒感(粪毒)2.呼吸系统症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成虫——1.消化道病变→异嗜癖2.缺铁性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3.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血便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钩虫病人5.婴儿钩虫病→贫血,发育缓慢,柏油样便(尿布、胎盘、母乳)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2.痰检钩蚴,钩蚴培养法3.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旋毛虫→成虫(小肠)→雌虫产新生蚴(肠粘膜)→新生蚴(随血循环到横纹肌)→囊包幼虫(人误食:→成虫→新生幼虫→囊包幼虫)→宿主转换→脱囊幼虫(肠腔)→成虫(小肠)1.食源性寄生虫病2. 感染阶段:囊包幼虫3. 感染途径:口食4. 幼虫有移行过程5. 成虫和幼虫可寄生于同一宿主,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6. 人既是中间宿主,也是终宿主7. 成虫直接产幼虫8.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幼虫在横纹肌中寄生9.囊包半年钙化幼虫——1侵入期(幼虫脱囊发育为成虫)→十二指肠和空肠浅表溃疡2.肌型期(幼虫入侵横纹肌)→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心肌炎、全身肌肉水肿,发热,肌痛(机械性损害、分泌物毒害),肺出血, 肺水肿3.恢复期→症状减轻,肌痛依然存在肌肉活检环蚴沉淀实验ELISA 皮内试验阿苯达唑(首选)、噻苯达唑、甲苯达唑•线虫概论Nematod e•成虫圆柱形,体不分节,大多雌雄异体体壁——外:角皮层——无细胞结构中: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内:纵肌层——肌细胞原体腔 (protocoele)指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腔隙。
附:1、成虫产卵及产出虫卵的去路?(1)大部分沉积在肠壁,最后死亡、钙化。
(2)小部分沉积在肝,死亡、钙化。
(3)小部分穿过肠壁,落进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2、血管中的虫卵是如何落进肠腔的?(1)卵内毛蚴分泌溶蛋白酶类物质,引起血管和周围组织发炎、坏死。
(2)肠蠕动(3)腹内压力↑(4)血管内压↑3、毛蚴的孵化因素温度:最适25-30℃;渗透压:12mOsm;光线;水pH:最适pH 7.5-7.8 4、孵出的毛蚴的活动特点:(1)活动于水体表层(2)直线运动(3)向光性和向上性5、尾蚴逸出的条件以及尾蚴是如何侵入人体的?(1)逸出条件:①水温②光线③水pH(2)侵入作用:①吸盘吸附②体部伸缩③腺体分泌④ 尾部摆动6、虫卵肉芽肿对宿主的利弊利:隔离虫卵释放的肝毒抗原对邻近肝细胞的损害弊:造成宿主组织的病理损害→组织纤维化7、异位血吸虫病异位损害常见脑和肺,也可见于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等。
1.脑血吸虫病虫卵进入脑和脊髓表现似脑膜脑炎,病人有头痛、嗜睡、意识障碍、昏迷、偏瘫、痉挛、视力模糊、癫痫等。
2.肺血吸虫病虫卵进入肺动脉表现为咳嗽、粘液样痰等。
8、免疫主要表现为伴随免疫2个特点:1.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伤再感染的童虫。
2. 对原有的成虫不起作用。
以此逃避宿主免疫攻击。
杀伤效应机制:ADCC;主要作用于幼龄童虫;童虫清除的部位:皮肤、肺高发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②雌虫产卵量大,24万个/天/条。
③虫卵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随地大便使蛔虫虫卵,污染土壤、周围环境。
⑤不良卫生习惯,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
造成弓形虫广泛流行的原因:1. 滋养体、包囊及卵囊抵抗力强;2. 多种生活史时期具有感染性;3. 中间宿主广泛,家畜家禽易感染;4. 可在终宿主之间,终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多向交叉传播;5. 包囊可终生存在于中间宿主组织内;6. 卵囊排放量大,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1
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上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
1. 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
2. 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
3. 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弃型的线虫:丝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
火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蝉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分享知识、成就自我。
医学蠕虫总结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虫名成虫虫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体内移行寄生部位中间宿主终宿主致病阶段与临床表现免疫实验诊断流行&防治原则血吸虫(又名裂体吸虫,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流行)雌雄异体雄虫:较粗短,乳白色,腹面有抱雌沟雌虫:细长,因肠管内残留血色素较多,灰褐色或黑色80×60um,椭圆形,无卵盖,有侧棘,内含一毛蚴。
卵壳上有微管贯通内外。
毛蚴和卵壳之间有油滴物质SEA,虫卵成熟后可经卵壳微管缓慢释放进周围组织尾蚴尾部分叉。
具有向光性,钻腺分泌溶组织蛋白酶,最快10秒钟可钻入皮肤。
离开水6秒死亡,故及时擦干疫水可有效防止尾蚴钻入皮肤:接触疫水皮下→肺→门脉系统血吸虫尾蚴进入人体后24 d开始产卵初产卵经11D变为成熟卵,再过11D死亡。
只有成熟虫卵才能随粪便排出体外,接触疫水后至少35天才可能从粪便中查到虫卵。
已知吡喹酮只能杀死血吸虫童虫和成虫,不能杀虫卵,血吸虫病人治疗后22D还可能查到活虫卵.因此22D后复查。
血吸虫卵进入肠腔的原因:成熟虫卵分泌SEA ,肠组织炎症、坏死,肠蠕动,腹内压增高。
成虫: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钉螺人以及多种哺乳动物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均可致病:尾蚴→分泌溶组织蛋白酶→尾蚴性皮炎,属于Ⅰ和Ⅲ型变态反应童虫→机械性损伤→童虫性肺炎成虫→夺取营养;机械性刺激→营养不良;血管内膜炎(血吸虫引起的肾炎,关节炎属于Ⅲ型变态反应)虫卵(造成主要病变)→虫卵肉芽肿(只有成熟虫卵才能引起,病理初期何博礼现象,属于Ⅳ型变态反应)→肝肠纤维化→晚期表现为腹水(大肚子病),肝脾肿大,消化道出血。
临床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果酱状粪便)慢性血吸虫病(占感染者多数)晚期血吸虫病(又分为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结肠增殖型)异位血吸虫病(多见肺,脑,皮肤)常见病变部位:结肠,直肠和肝脏属于伴随免疫,感染免疫的特征是激发抗原来自成虫,靶标为再感染的童虫。
主要机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病原诊断:粪便沉淀涂片法,集卵法,毛蚴培养法,直肠活组织检查法2免疫尾蚴膜反应;环卵沉淀试验(COPT):检查循环的抗血吸虫抗体ELISA1.流行: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病人,病牛为主要传染源。
ZHY
寄生虫知识点总结表格版简单明了,划重点啦,快拿小本本记出来
ZHY
2020/6/6
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
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
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
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
虫、广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归纳表表一常见医学原虫归纳表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间日疟原虫P.v恶性疟原虫P.f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结肠单核巨噬细胞肝细胞、红细胞有核细胞四核包囊前鞭毛体子孢子速殖子、包囊、卵囊粪口途径经白蛉叮咬输血/器官移植/胎盘(无鞭毛体)经蚊叮咬输血/器官移植/胎盘(红内期)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滋养体无鞭毛体红内期速殖子、包囊接触性损伤①无鞭毛体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破裂与增生;②机体免疫降低,继发各种感染。
①红内期裂体增殖完成(a.裂殖子、代谢物、RBC碎片等;b.WBC吞噬;c.内源性致热物;d.刺激体温调节中枢);②TNF等细胞因子。
①速殖子在细胞内增生与破坏;②包囊累及机体重要器官、组织。
①肠阿米巴病(肠组织烧瓶样溃疡、阿米巴痢疾);②肠外阿米巴(肝、脑、肺脓肿)。
①发热;②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③皮肤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肉芽肿结节)。
①发作:发冷、发热、出汗退热;②再燃、复发;③脾肿大;④贫血;⑤凶险性疟疾(脑型、肠胃型、超高热型)。
①获得性弓形虫病(a.免疫功能正常时,多为隐性感染;b.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重症型、全身性感染(脑炎、心肌炎和肺炎),预后较差);②先天性弓形虫病(四联症(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脑钙化和小头畸形))。
滋养体包囊无鞭毛体红内期原虫速殖子包囊粪便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涂片法骨髓穿刺厚薄血膜法免疫学检测IgM/IgG体液涂片甲硝唑、巴龙霉素葡萄糖酸锑钠①红外期:伯喹②红内期:氯喹、青蒿素③配子体:乙胺嘧啶④子孢子:伯喹+氯喹乙胺嘧啶螺旋霉素(孕妇)表二常见人体寄生吸虫归纳表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buski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aswestermani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肥胖带绦虫Taeniasaginata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usgranulosus成虫成虫成虫成虫成虫囊尾蚴成虫棘球蚴肝胆管小肠肺、异位(皮下、脑等)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小肠组织小肠肝、肺、脑等猫等猪犬等牛等猪/ 牛/羊等豆螺、沼螺扁卷螺川卷螺钉螺猪/人牛人、牛/羊等淡水鱼虾/ 溪蟹、蝲蛄/ / / /囊蚴囊蚴囊蚴尾蚴尾蚴囊蚴虫卵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皮肤侵入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口途径/ / / 血循环/ / / 20~30年数年5~6年30~40年25年以上30~50年40年以上成虫成虫童虫/成虫虫卵成虫囊尾蚴胆管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肠梗阻肺部损伤、异位损伤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肠壁组织及肝脏等异位病变消化道症状皮下肌肉、脑、眼等囊尾蚴病消化道症状压迫症状、过敏反应、播散作用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痰/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毛蚴孵化法肛拭法查虫卵肛拭法查虫卵免疫诊断+影像检查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手术治疗+阿苯达唑表三常见人体线虫归纳表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tor americanus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bancrofti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旋毛形线虫Trochinellaspiralis小肠盲肠小肠盲肠、结肠、回肠下段淋巴系统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虫卵虫卵虫卵孕卵雌虫肛周产卵丝尾蚴/感染期卵感染期卵丝尾蚴感染期卵丝尾蚴活幼虫囊包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皮肤侵入经口途径蚊虫叮咬经口感染略/ 略/ / 略1年左右3~5年十二指肠钩虫7年美洲钩虫15年2~4周2~4年1个月成虫成虫成虫成虫成虫幼虫①掠夺营养;②损伤肠粘膜;③其他并发症。
名称成虫形态虫卵形态感染寄生部位/营养幼虫致病成虫致病常用诊断方法/常用药传染源备注似蚓蛔线虫蛔虫Ascaris lumbrico ides 寄生人体肠道最大线虫;活粉红,死灰白;头尾略细;体表有横纹,侧线明显,品字形三唇瓣;雌虫双管型;雄虫象牙状交合刺受精卵:宽椭圆形,卵壳自内向外分为蛔甙层、壳质层、受精膜,卵细胞与卵壳间常见新月形间隙;未受精卵:长椭圆形,无蛔甙层,卵壳内含许多折光颗粒;卵壳外蛋白膜凹凸不平,被胆汁染成棕黄色,脱落后卵壳无色透明,可与其他线虫卵区分感染期卵(与受精卵相同蛋白膜与卵壳,内含幼虫);经口感染小肠上段;肠道内半消化的食物体内移行致组织机械性损伤;肺部停留发育导致蛔虫性肺炎(畏寒、咳嗽、胸闷胸痛X光检见肺部有类似病毒性肺炎的散在游走阴影)、哮喘(发热、咳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异位寄生①掠夺营养和破坏肠黏膜影响吸收:儿童可见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严重可贫血,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胃痛;②超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视神经炎、永久性结膜炎、蛔虫中毒性脑病;③并发症(异位寄生、钻孔习性):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堵塞呼吸管道,肠穿孔引起腹腔炎症等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饱和盐水浮聚法;沉淀法;③定量透明法;④痰液检验虫卵阿苯哒唑、甲苯哒唑、左旋咪唑病人、带虫者(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防治:驱虫治疗;粪便无害化处理,注意个人卫生;卫生宣传毛首鞭形线虫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 前细后粗呈马鞭形;2个半月形唇瓣;咽管外有串珠状排列杆细胞;雌雄皆单管型;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一根交合刺纺锤形,黄褐色,卵壳较厚,由内到外分为:脂层、壳质层、卵黄膜;两端各一透明盖塞;排出时含一未分裂卵细胞感染期卵;经口感染盲肠;重度也可寄生于结肠、直肠、回肠下段血液、组织液成虫细长的前端能侵入宿主粘膜下层甚至肌层,掠夺营养,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肠壁粘膜出血、水肿、慢性炎症、慢性出血;轻度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头晕、阵发性下腹痛、慢性腹泻、大便含血、消瘦贫血,儿童可致直肠脱垂;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沉淀集卵法,离心沉淀法;③定量透明法(效果好)阿苯哒唑、甲苯哒唑病人、带虫者防治:驱虫治疗;粪便无害化处理,注意个人卫生、饮食习惯,保护水源与环境卫生蠕形住肠线虫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 aris 细小,乳白色;口空位于头顶端,有3个小唇瓣;有头翼、咽管球;雄虫后端向腹面卷曲呈6字形,有一根交合刺;雌虫双管无色透明,不对称D形卵,卵壳由内到外分:脂层、壳质层、蛋白质膜(光滑);排除虫卵内含幼虫,虫卵一端有幼虫孵出口感染期卵(雌虫夜间爬出肛门产卵);经口感染小肠下段、盲肠、结肠,重度可至胃、食道肠内容物;组织;血液肛门、会阴部搔痒,搔破继发感染;儿童烦躁、夜惊、失眠、夜间磨牙等精神神经症状,严重可致脱肛;并发症(异位寄生):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检查肛门)阿苯哒唑、甲苯哒唑病人、带虫者易反复自身感染;流行与发达无关;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型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大C形;2对钩齿;背辐肋远端分为2支-再分为3小支;交合伞撑开时呈圆形;交合刺末端分开;有尾刺虫卵:长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排出卵内有2到4个细胞,卵壳与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幼虫:杆状蚴→土壤中7到8天,蜕皮两次→丝状蚴(不食能动有鞘膜,向温泌酶溶皮肤)丝状蚴;皮肤(主要)、经口、母乳、胎盘、生食转续宿主肉小肠血液;淋巴液;脱落肠上皮细胞①钩蚴性皮炎(粪毒):感染期幼虫侵入皮肤导致充血斑点、丘疹、小泡疹、奇痒难耐,抓破后继发感染,形成脓疮,经结痂、脱皮而愈;②呼吸道症状:阵发性咳嗽、血痰、哮喘,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①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②腹泻、异嗜症;③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黑便、柏油便、血便、血水便,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贫血严重;④婴儿钩虫病:急性便血性腹泻:黑色柏油样大便、消化系统紊乱、发热、精神萎靡、心尖区明显收缩期杂音、肝脾肿大、贫血严重、生长发育迟缓;⑤早期、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饱和盐水浮聚法;③改良加藤法;④钩蚴培养法;⑤痰液检验;阿苯哒唑、甲苯哒唑;钩蚴性皮炎患者可采用热毛巾敷于患处;左旋咪唑涂剂、软膏病人、带虫者防治:加强个人保护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 小S形;1对板齿,背辐肋基部分为两支-再分2小支;交合伞撑开呈扁圆形;一交合刺末端呈钩状;无尾刺旋毛形线虫旋毛虫Trichinella 寄生人体最小线虫,咽管占体长1/3到1/2;雌雄均为单管型;子宫子宫中段含虫卵,后端、阴门处含幼虫活幼虫囊包;经口感染幼虫:横纹肌成虫:十二指肠、空场上段①侵入型(肠型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粘膜,引起肠道广泛性炎症,受累部位充血、水肿、出血、溃疡,形成浅表溃疡,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厌食、乏力、低热;肌肉活检;阿苯哒唑、甲苯哒唑人;多种哺乳动物整个生活史均营寄生,完成生活史必须经历宿班氏吴策线虫班氏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肉眼可见白的细丝状,体表光滑;口周围有两圈乳突;雄虫尾向腹面卷曲成圈;雌虫为双管型;卵巢段含大量虫卵,随子宫延伸,内含卷曲胚蚴的卵,近阴门微丝蚴:体核清晰可数;头间隙短;体态柔和有大弯;没有尾核微丝蚴;经蚊虫叮咬传播;中间宿主:雌蚊(淡色库蚊、致倦深层淋巴系统(下肢、腹股沟、阴囊、生殖系统、肾盂)微丝蚴血症(带虫者):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发热和淋巴管炎急性超敏反应:淋巴管内膜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等导致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离心性②睾丸鞘膜积液:精索、睾丸淋巴结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渗入鞘膜内形成积液、阴囊肿大;①厚血膜法(血液微丝蚴检查);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夜多昼少周期性出现的现病人、带虫者防蚊灭蚊是最重要防治方法马来布鲁线虫马来线虫Brugia malayi 处为微丝蚴;微丝蚴: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头端无体核区为头间隙;在蚊体内发育:微丝蚴→蚊胃→腊肠蚴→蚊胸肌内发育,蜕皮两次,活动能力增强→移至蚊下唇→丝状蚴(本过程只有体态变化没有数量增值)微丝蚴:体核紧密重叠不可数;头间隙长;体态僵直,大弯中有小弯;有2个尾核库蚊、中华按蚊)终宿主:人中间宿主:雌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终宿主:人、猫猴四肢浅表淋巴系统淋巴管炎(流火、红线),丹毒样皮炎(浅表微细淋巴管炎);慢性阻塞性病变:①象皮肿(晚期丝虫病体征):淋巴管溃破流出高蛋白淋巴液刺激纤维组织增生;④隐性丝虫病③乳糜尿:主动脉前、肠干淋巴结阻塞导致小肠吸收的乳糜液流入粘膜破损的肾盂混于尿中;象。
备注:华支睾吸虫8个,卫氏并殖吸虫9个,日本血吸虫7个
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与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
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
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
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虫、广
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