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日历2015_2016年度第一学期——尹辉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4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简介(ComputerNetworkPrincip1e)总学时:72学时理论:62学时实验(上机、实习等):10学时学分:4.5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数据通信基础、网络通讯协议、局域网络存取控制技术,典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连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等内容。
重点掌握部分是OSI/ISO 参考模型及相关网络通讯协议、局域网络存取控制技术和典型计算机网络及技术,其余部分为一般性介绍。
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知识点:有关术语、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中重要概念、开放系统互连环境。
2、物理层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知识、有关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常用的物理层标准等内容。
3、数据链路层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知识、有关的术语、协议、算法、停止一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1C等内容。
4、网络层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有关知识、有关术语、协议、算法、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帧中继、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OS1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IP数据报格式、IP地址及转换、ICMP协议等内容。
5、运输层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中运输层知识、有关术语、OS1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1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1P体系中的运输层、UDP、TCP有关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等内容。
6、应用层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中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知识、有关层次的功能作用等,特别是应用层中各种协议的功能、对TCP/IP体系中DNS›FTP、TE1NET、SMTP、TFTP、以及HTTP协议等内容应重点掌握。
7、网络安全知识点:本章介绍性略讲。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与指标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2.1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2.2 OSI参考模型与分层协议2.3 TCP/IP协议族及其分层模型2.4 常见网络协议简介第三章: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3.1 物理层的通信原理3.2 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与差错控制3.3 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与传输过程3.4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第四章:网络层与传输层4.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4.2 网络层的路由协议4.3 传输层的功能与协议4.4 传输层的端口与套接字编程第五章:应用层与网络应用5.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与服务5.2 常见应用层协议及其工作原理5.3 网络应用编程接口与API 5.4 常见网络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局域网技术6.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6.3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6.4 局域网互联设备与协议第七章:广域网技术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7.2 电话网络与ATM网络7.3 帧中继与SMDS网络7.4 互联网与虚拟专用网络第八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8.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8.2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8.3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8.4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网络安全与防火墙9.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9.2 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9.3 防火墙的原理与类型9.4 常见网络安全协议与策略第十章:网络管理与发展趋势10.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10.2 网络管理协议与工具10.3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0.4 云计算与物联网在网络领域的应用重点解析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与结构、性能与指标。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重点: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族。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1.2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1.3 课时安排:每章约4课时(32课时)1.4 教学目标:1.4.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互联设备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1.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2.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1.1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网络体系结构。
2.1.2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体系结构。
2.2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2.1 教学内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模式、传输速率、传输介质和数据编码。
2.2.2 教学重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模式。
2.3 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2.3.1 教学内容:OSI模型、TCP/IP协议族、网络协议的制定与标准化。
2.3.2 教学重点:OSI模型和TCP/IP协议族。
2.4 第四章:网络互联设备2.4.1 教学内容: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2.4.2 教学重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
2.5 第五章:网络安全2.5.1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类型、安全机制和常见安全协议。
2.5.2 教学重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安全机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1.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1.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网络原理和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12115B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puter Network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及核心课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适用专业:网络工程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数据通信基础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路由与交换、网络编程、协议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软件与硬件、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计算机网络体系分层模型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组成和结构,结合主流局域网、广域网技术介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实现原理,结合TCP/IP 介绍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并介绍网络管理及安全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思维方法和分析网络问题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跟踪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沟通与表达能力,为学生后续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设计与开发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体系与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主流技术,能够应用网络的基本原理进行组网,并能够分析和定位常见的网络问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对应毕业要求:G1.3、G2.1、G2.2、G2.3、G2.4、G3.4、G4.1)具体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从层次的角度理解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掌握每一层的基本功能,代表性协议等相关知识,能应用于复杂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系统集成、管理维护以及安全保障等。
(G1.3)课程目标2:能根据所学基本原理,构建分析简单的网络拓扑,并通过查找文献,进行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G2.1、G2.2、G2.3、G2.4)课程目标3:能够了解网络技术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并能在网络系统设计中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日历序号学习情境教学组织方式单元授课主题单元授课学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类型备注1 情境1 网络系统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网络系统初步构建单元2 网络拓扑结构的认识与运用单元3 网络模型的认识与运用单元4 网络协议的认识与运用单元5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4H讲授法、交互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法PPT、板书、现场观摩动画制作草图绘制2情境2 网络传输介质的认识与选用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线缆的认识与选用单元2 光纤的认识与选用单元3 网卡的认识与选用单元4 集线器、中继器、路由器的认识与选用单元5 交换机的认识与选用8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现场演示法PPT、板书、现场观摩介质的制作小组报告3 情境3 网络设计与规划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IP地址分类与子网掩码的认识与运用单元2 双机互连组建对等网单元3 组建对等网单元4 使用交换机组网单元5 组建快速以太网单元6 三层结构的大型网络系统组建单元7 子网划分与网络规划8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式教学法PPT、板书、现场操作规划设计方案4情境4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组和工作组的创建单元2 域与活动目录的安装与配置单元3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单元4 域控制器的配置单元5 网络组件安装与配置4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式教学法现场操作安装过程报告5 情境5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调试与配置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交换机的认识与选用单元2 交换机的配置单元3 VLAN的配置单元4 路由器的认识与选用单元5 路由器配置8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操作法PPT、板书、现场演示项目配置命令报告6 情境6 Internet连接操作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Internet的认识及技术应用单元2 Internet接入单元3 Internet专线接入单元4 IIS的安装单元5 Intranet的规划与建设单元6 配置Web服务器单元7 配置DHCP服务器4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PPT、板书Internet连接方案设计报告7情境7 网络系统设计与综合布线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网络系统设计单元2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单元3 网络综合布线单元4 网络测试8H讲授法、演示教学法PPT、板书、现场观摩综合布线草图绘制8情境8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部署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网络用户管理单元2 网络磁盘系统的配置单元3 网络共享配置单元4 数据备份还原单元5 组建VPN虚拟专用网单元6 SNMP管理协议的运用单元7 网络防火墙运用8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PPT、板书、现场演示安全管理方案书9 情境9 中小型办公网络的组建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小型办公网组建单元2 中型办公网组建单元3 办公网接入Internet单元4 共享Internet连接单元5 使用路由器连接网段4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式教学法PPT、板书、现场演示网络构建方案书10 情境10 中小型网吧的组建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网吧的合理规划单元2 网吧的网络系统组建4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PPT、板书、现场演示网吧的构建方案书单元3 使用Sygate共享上网式教学法11 情境11 无线网技术的应用教学做一体化单元1 无线网技术的认识与运用单元2 无线网协议的认识与运用单元3 无线网部件的认识与选用单元4 组建无线网络4H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式教学法PPT、板书、现场演示无线网构建方案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通信信道2.3 数据传输技术2.4 数据编码与调制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3.1 网络拓扑的定义与分类3.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3.3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与设计第四章:网络协议与标准组织4.1 网络协议的概念与层次模型4.2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作用4.3 网络标准组织及其作用第五章:网络层与路由选择5.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5.2 路由选择算法5.3 网络层的重要协议5.4 网络层的典型应用第六章:传输层与网络应用6.1 传输层的功能与服务6.2 传输控制协议(TCP)6.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6.4 网络应用与端口第七章:网络层与路由选择(续)7.1 网络层的路由选择算法7.2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7.3 网络层的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7.4 网络层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第八章: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8.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服务8.2 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8.3 局域网(LAN)的类型与结构8.4 局域网互联设备与技术第九章:广域网技术与互联网9.1 广域网(WAN)的基本概念9.2 电话网络与ATM技术9.3 广域网互联技术与互联网协议9.4 互联网的服务与应用第十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10.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10.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10.3 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10.4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第十一章:互联网协议套件(上)11.1 应用层协议11.2 传输层协议(续)11.3 网络层协议(续)11.4 数据链路层协议(续)第十二章:互联网协议套件(下)12.1 网络互联与互联网协议12.2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12.3 互联网协议版本6(IPv6)12.4 移动IP与网络寻址第十三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13.1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13.2 无线城域网(WMAN)与蜂窝网络13.3 蓝牙与近场通信(NFC)13.4 移动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第十四章:网络编程与套接字14.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14.2 套接字编程与API14.3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14.4 网络编程中的错误处理与调试第十五章:实验与案例研究15.1 网络原理实验概述15.2 常见网络协议的仿真与分析15.3 网络故障排除与性能优化15.4 案例研究:网络设计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组成与结构。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常见网络设备,具备网络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常用协议端到端通信与分层设计原则3. 网络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PPP等网络层协议:IP、ICMP、IGMP等传输层协议:TCP、UDP等应用层协议:、FTP、SMTP等4.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作用和配置5. 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需求分析网络拓扑设计网络设备选型和配置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实验:操作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参数,验证理论知识。
3. 讨论: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案例,提高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著。
2.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3. 辅助资料:教学PPT、实验指导书、网络技术文档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每周4学时,共计12周,完成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
2. 实验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6周,完成实验技能的培训。
3. 课外作业:每周安排一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期中考试:在第8周进行,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5. 期末考试:在第16周进行,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