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新教材解析培训(2018最新)
- 格式:pptx
- 大小:20.16 MB
- 文档页数:103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2018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2018.7.15)第1课《沁园春·雪》滔滔:指大水奔流貌,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天骄:天之骄子。
风流: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第2课《我爱这土地》嘶哑: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汹涌:水势翻腾上涌。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第5课《我看》丰润:丰足而滋润。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忧戚:忧伤烦恼。
勃发:蓬勃生发。
飘逸:漂浮,飘散。
漫游:随意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摇荡,晃动。
第6课《敬业与乐业》禅师: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
精微:精深微妙。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秘诀:不公开的能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
羡慕:爱慕,钦慕,希望自已也有。
亵渎:轻慢,不尊敬。
浪荡:东逛西逛,无所事事;行为不加约束、任意胡为。
妄想:狂妄的打算;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堵塞、彻底制止.调和:配合得适当。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
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赞誉:称赞,称誉。
恍若:好像,仿佛。
绸缎:绸子和缎子,泛指丝织品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
惊骇:惊慌害怕。
瞥见:瞧见,偶然看到。
剪影:把纸剪成人头、人体的轮廓形象;比喻对事物作轮廓的描写;亦指比喻描写出的轮廓。
九下必背古诗文1.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5页)2.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8页)3.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8-11页)4.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1-12页)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14页)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4-16页)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6-17页)8.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