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分子生物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6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生情况学院现有662名在读本科生,其中外校来我院交流生10名,出国(境)交流生8名。
来我院交流生中陇东学院2012级5名,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3名,山东大学2012 级1名,塔里木大学2011级2名。
出国(境)交流生中赴台湾地区3名,美国2名,加拿大2名,英国1名。
在读学生分布情况见表1表1生命科学学院在读本科生人数情况表、教学运行(一)课堂教学情况2013年,春季学期开课36门,秋季学期开课46门(不含实验课、实习),共82门。
74位教师参与课堂讲授,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2人,讲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
部分课程采取了更为合理的考试方式,更能显示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两学期中有158人次参加了31门课程的补考,实际参加补考的人数占应补考人的3/4,其余1/4学生选择重修补考课程。
我院开设课程中,累计调课10次,补课19次(表2),总的调停课率为1.04%,其中4门课程超过6%。
表2 2013年度调课次数和比例(二)教学顾问意见2013学年春季学期,学校20名教学顾问在全校范围内听课557门次,2013年,教学顾问选听我院课程20门(次),其中18门A,1门B和1门C。
其中评价为C的一门次为正在进行青年教师提升计划的助教,他试讲一次,正好和教学督导听课。
评价结果汇总见表3。
表3教学顾问听课评价结果统计根据教务处反馈意见,本学年我院学生评教综合评估没有低于90分的老师(表4)。
但全校评分前10名的教师中,我院教师没有入围。
表4学生评教综合评估教学顾问和督导组对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融入最新学科进展内容;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不熟悉,过于依赖ppt,有照屏宣课现象;课堂讲授中存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化学分子式书写不规范,讲述内容与幻灯片不同步等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色彩搭配不合理和文字较多的现象;部分教师疏于课堂管理,学生上课纪律较差,说话、玩手机的学生较多;实践课教师有离岗替岗现象。
作者: 渭水凡夫(站内联系TA)发布: 2013-04-06最近在博客上看到的一篇可以作为入门级《分子生物学十万个为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用酚抽提细胞DNA时,有什么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
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 溶于水相。
使用酚的优点:1. 有效变性蛋白质;2. 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缺点:1. 能溶解10-15%的水,从而溶解一部分poly(A)RNA。
2. 不能完全抑制RNase的活性。
氯仿的作用?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
最后用氯仿抽提: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
(酚易溶于氯仿中)用酚-氯仿抽提细胞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在酚-氯仿中加少许异戊醇,为什么?异戊醇: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
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加入单价的阳离子?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 或 NaAc,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而易于聚集沉淀。
原理:动物和植物组织的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可溶于水或浓盐溶液(如1mol/L氯化钠),但在L氯化钠盐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核酸核蛋白(RNP)则在L氯化钠中溶解度最大,利用这一性质可将其分开。
将沉淀物溶解于生理盐水,加入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
加入固体氯化钠使其浓度达到1mol/L,使DNA溶解。
加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也可重复该步操作得较纯DNA。
最后用95%乙醇沉淀DNA。
溶解:将离心后除去RNA的沉淀,用30ml生理盐水溶解,充分搅拌后,匀浆一次。
加4毫升10%SDS溶液,使溶液的SDS浓度达到1%左右,边加边搅拌,放置60 ℃水浴保温10分钟(不停搅拌),冷却。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临床生化与免疫病原检验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教务处印制2013年9月15日一、实验课程简介二、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实验项目名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室简介[实验目的]1. 掌握微量移液器的使用;2. 熟悉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常用仪器的结构与功能;3. 熟悉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设置特点;4.了解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操作特点。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学习分子生物学检验室常用仪器的结构、功能与使用方法;2. 介绍基因扩增实验室标准化设置及区域功能;3. 了解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操作要求。
[实验内容提要]1.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须知;2. 参观分子生物学检验室;3.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4.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常用仪器介绍。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1. 试剂蒸馏水2. 器材微量移液器3. 其他Tip头、Eppendorf管(二)、实验项目名称:真核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目的]1. 掌握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的原理;2. 熟悉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学会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的操作;2. 学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提要]1. 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的操作过程;2. 常温与低温高速离心机的使用;3. 涡旋混匀器、天平等的使用;4. 注意事项。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5学时[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1.试剂无水乙醇、缓冲液GA、缓冲液GB、缓冲液GD、漂洗液PW、蛋白酶K、洗脱缓冲液TB2.器材微量移液器、高速离心机、天平、涡旋混匀器、恒温箱、水浴箱、低温冰箱3.其他剪刀、Tip头、Eppendorf管、棉签、收集管、吸附柱CR(三)、实验项目名称:核酸的浓度和纯度测定[实验目的]1. 掌握紫外吸收检测核酸的浓度和纯度原理;2. 熟悉荧光法检测核酸的浓度的原理;3. 熟悉核酸的浓度和纯度检测的操作;4. 了解核酸的浓度和纯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第三节RNA操作技术第四节SNP的理论与应用第五节基因克隆技术第六节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夏玉琼2013-10-10目录RNA操作技术cDNA文库的构建基因文库的筛选SNP的理论与应用基因克隆技术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cDNA文库的构建切割位点用四碱基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部分消化DNA 片段,有的仍有切割位点质粒DNA将DNA 克隆进质粒DNA细菌克隆每个细菌都带有不同片段的DNA细菌转化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cDNA文库的构建cDNA的长度0.5-8 kb载体:质粒载体和噬菌体类载体完整的cDNA文库包含大于5*105的独立克隆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录RNA操作技术cDNA文库的构建基因文库的筛选SNP的理论与应用基因克隆技术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因文库的筛选含义通过某种特殊方法从基因文库中鉴定出含有所需重组DNA分子的特定克隆的过程筛选方法核酸杂交法PCR筛选法免疫筛选法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核酸杂交法培养基上的菌落盖上硝酸纤维素膜移去硝酸纤维素膜裂解、中和去除细菌蛋白DNA 印迹32P 标记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图像挑出阳性克隆保存母板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CR筛选法需获得基因特异性引物将整个基因文库保存在多孔培养板上用设计好的基因探针对每个孔PCR筛选,挑出阳性的孔对阳性的孔再稀释到次级多孔板中PCR筛选重复稀释重复筛选直到与目的基因对应的单个克隆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免疫筛选法文库铺于E.coli 形成噬菌斑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吸收λ噬菌体中表达的外源蛋白保存原板,加入一抗筛选膜上的噬菌斑印迹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加入酶偶联的二抗加底物显色从保存板上挑出阳性噬菌斑一抗:第一抗体,识别目标蛋白二抗:抗体的抗体,能增强信号,增加该方法的灵活性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录RNA操作技术SNP的理论与应用SNP概述SNP的检测技术SNP的应用基因克隆技术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SNP概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pronounced “snips”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发生频率1%或更高例如:某些人的染色体上的某个位置为A,而另外一些人的同样位置是T,染色体DNA同一位置上的每个碱基类型叫做一个等位位点继RFLP和SSR之后的第三代遗传标记遗传标记:在遗传分析上用作标记的基因分子生物学 夏玉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一代遗传标记:RFLPRFLP标记是发展最早的DNA标记技术。
分子生物学引入食品专业的发展浅析摘要:为适应高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专业必须联系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向,在食品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中引入分子生物学。
本文针对如何进行分子生物学课程与食品科学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为加快食品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食品科学分子生物学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57-02“十五”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品质、结构、成分、数量的需求都在不断优化与增长。
为适应国际食品行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必须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多层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担负着为粮食、油脂、果蔬、饮料、乳、肉等食品加工与制造业培养与输送各类人才的重任,对食品工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当今分子生物学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他的带动下与食品科学相关的各项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高新阶段。
食品的安全,膳食、营养和保健,生物技术,环境保护,食品功能的分子基础等方向是美国食品科学协会,简称ift,所提出的新世纪食品科学研究的重点。
这无疑告诉我们,每一项研究的方向都涉及了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利用这项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和透彻的阐明与食品科学相关的问题,并建立起与食品科学分子水平向关联的研究方法体系,从而进一步使相关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我们所从事的食品材料生产、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加工、分析检测等领域[1]。
经过实践可以证明,在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专业领域中引入分子生物学课程,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而且效果很好。
但是利中有弊。
分子生物学课程存在理论知识抽象、枯燥,不便于学生理解特点,因此,在食品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想要达到的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为了使分子生物学课程能与食品科学有机结合,我们有必要从食品学科的专业特点出发,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应用到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分析,建立起一套切实适合食品科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分子生物实验考试题库1、PCR原理是什么?答: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
它的特异性是由两个人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
引物就是与待扩增DNA片段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
双链DNA是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时便会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变性),两引物分别与两条DNA的两侧序列特异复性,在适宜条件下,DNA 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在引物的引导下,按5'→3'方向复制互补DNA,即引物的延伸。
在适宜的条件下,这种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不断循环重复,前一个循环的产物DNA可作为后一个循环的模板DNA参与DNA合成,使产物DNA的量按2^n方式扩增。
2、PCR一般体系应加入哪些试剂?答:10*PCR缓冲液(含Mg+)、模板DNA、四种dNTP、一对引物、耐热Taq聚合酶。
3、PCR防止其它DNA污染,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标本放置时密封要严避免溢于容器外,容器要清洁避免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移液器使用要规范避免污标本间污染;无菌工作台操作,避免气体中有杂菌。
4、影响PCR产物产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引物、酶的种类及浓度、dNTP的质量(优劣)与浓度、模板核酸的量与纯化程度、Mg2+浓度、温度与时间、循环次数。
5、引物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答:①引物长度不宜过长20bp左右较佳;②引物扩增片段的长度以200-500为宜;③引物碱基的中G+C的含量应在40-60%为宜,G+C太少则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则易出现非特异条带;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天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二聚体结构;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2013年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表达姓名:学号:班级成绩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从口蹄疫病毒核酸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实验技术入手,通过DNA技术、RNA技术和蛋白技术实验技术的应用,训练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试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从而为毕业论文选题和开展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项目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1、病毒样品:口蹄疫病毒强毒株和阳性口蹄疫冰帝VP1重组质粒2、仪器设备:凝胶图像分析系统、PCR仪、恒温水浴锅、培养箱、高速台式离心机、超低温冰箱、漩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器等3、试剂:pMD -18载体、PCR胶回收试剂盒,反转录试剂盒等4、溶液:LB液体培养基,电泳缓冲液,0.1mol/l Cacl2溶液,氨苄青霉素母液,10%SDS,10%过硫酸铵,1.5M Tris-HCL,1M Tris-HCL,考马斯亮蓝染色液,脱色液,电转缓冲液,包被液,显色液等三、实验方法(一)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1、口蹄疫病毒总RNA的提取1.1将250μL液体口蹄疫病毒样品加入1.5mL离心管中,再加入750μL预冷的冰RNAiso Reagent。
1.2 将样品剧烈混合后,在室温静置5分钟。
1.3 加入200μL氯仿,颠倒离心管混合两次,并剧烈震荡混匀,使液体充分混匀呈乳白状(无分相现象)后,再室温静置5分钟。
1.4在4℃条件下,以12000×g 离心15分钟。
1.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一个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并上下颠倒混匀,然后在室温静置至少10分钟。
1.6在4℃条件下,以12000×g离心15分钟后,小心并尽可能地除去全部上清液。
1.7用1ml 75%乙醇洗涤RNA沉淀和管壁,4℃ 12000×g 离心5分钟后小心弃去乙醇。
1.8将RNA沉淀进行干燥(不能完全干燥)处理后,用10μL无RNase污染的水(RNase-Free water)将RNA溶解并于-20℃保存备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引言:分子生物学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的高超与否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帮助读者在实验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研究问题和实验流程,并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2. 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根据实验方案确定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例如DNA/RNA样本、引物、酶切剂、PCR试剂盒等,并确保其质量和储存条件良好。
3. 消毒和清洁:实验前需要对实验台面、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具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的要点1. 正、对照组的设置: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考虑设置适当的正、对照组,以验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重复实验的次数: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尽量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步骤的顺序和时序: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时,应按照实验步骤的顺序和时序进行操作,确保实验各步骤的顺利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和结果偏差。
三、实验操作的技巧1. 分装试剂的技巧:在分装试剂时,应根据需要准确称量,并使用干燥、无污染的试剂瓶和量筒或量管,避免试剂损失或污染。
2. 样本的提取和纯化:样本提取和纯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一步,应选择合适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并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和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以提高样本的纯度和产量。
3. PCR反应的条件控制:PCR反应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应合理选择引物的设计和浓度,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避免非特异性扩增或PCR产物的损失。
4. 凝胶电泳的操作技巧:在进行凝胶电泳实验时,应注意凝胶的制备和质量,选择合适的电泳缓冲液,并控制电泳条件,以得到清晰的电泳图谱。
5. 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步骤,避免引入外源污染和操作偏差。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李崇奇1.凝胶滞缓实验●凝胶滞缓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又叫作DNA迁移率变动试验(DNA mobility shift assay);又叫做凝胶阻滞实验(Gel retardation assay)是用于体外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凝胶电泳技术。
●它具有简单、快捷等优点,也是当前被选作分离纯化特定DNA结合蛋白质的一种典型的实验方法。
应用This procedure can determine if a protein or mixture of proteins is capable of binding to a given DNA or RNA sequence, and can sometimes indicate if more than one protein molecule is involved in the binding complex. Gel shift assays are often performed in vitro concurrently with DNase footprinting, primer extension, and promoter-probe experiments when studying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DNA replication, DNA repair or RNA processing and maturation.凝胶阻滞实验原理凝胶阻滞实验●蛋白质与DNA结合后将大大增加相对分子质量,而凝胶电泳中裸露的DNA朝正电极移动的距离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成正比。
因此,没有结合蛋白质的DNA片段移动速度快,而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DNA由于受到阻滞而移动的慢。
于是朝正极移动的距离也就相应的缩短,因而在凝胶中出现滞后的条带。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1. 构建重组质粒(pET-28α-GFP):
以特定的引物和模板,利用PCR获得gfP的片段Bam HⅠ.NdeⅠ酶切回收酶切片段用同样的酶切DH5α(pET-28α)获得载体片段连接酶切后回收的gfP片段和载体片段获得重组质粒。
2. 导入与表达:
重组质粒转化DH5α 酶切和PCR鉴定电泳检测质粒(pET-28α-GFP)转化BL-21(pET-28α-GFP)诱导表达与检测获得绿色荧光蛋白。
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转化DH5α)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接种:挑一大肠杆菌单菌DH5α(或BL21)落放入5mL LB液体培养基,37 ℃培养过夜。
2.转接活化大肠杆菌:取3mL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加入50-150μL的过夜菌,培养2-3
=0.2-0.4。
(全班一起个小时,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液制备感受态细胞,此时OD
600
可以用锥形瓶活化培养后分装)
3.将活化的DH5α(或BL21)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在一个5mL于eppendorf管中,冰上放置10 min,然后于4 ℃下 6000 rpm 离心5min;
4.在无菌条件下弃去上清, 转入到一个1.5mL eppendorf管中。
用0.1 mol/L 的预冷
溶液1mL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10 min, 4℃下6000 rpm 离心5 min;
的CaCl
2
5.加入100μL预冷的0.1 mol/L的CaCl
溶液缓和菌液,放置冰上。
即成感受态细胞悬
2
液(可-80 ℃长期保存)。
转化pET-28α-GFP 的连接产物(或者质粒)
1.取2个无菌离心管,分别加入100μL DH5α感受态细胞悬液,第1管加1μL无菌水
(空白对照),第2管加入质粒DNA溶液1μL,轻轻摇匀,冰上放置30 min。
2.42 ℃水浴中热激90 s,热激后迅速置于冰上冷却2min。
3.分别向管中加入300μL LB液体培养基,混匀后在37 ℃100 r/min振荡培养45min。
4.从管1中取200μL涂布于含抗生素的平板上(空白对照),从管2中取200μL涂布
于含抗生素的平板上。
正面向上放置约40分钟,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
倒置培养皿,37 ℃培养20小时。
准备:无菌的eppendorf管,枪头,平板,培养基(倒平板时加抗生素kana),涂布棒
2 挑平板培养,kana抗性
用5mL 玻璃管培养DH5α培养液
准备灭菌好的LB培养基(挑平板时要加抗生素Kana)
5ml加15μL10mg/mL的卡那霉素(简称kana),那么终浓度(即工作浓度是30μg/mL)
3质粒DNA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碱法提取质粒)
1.将5mL DH5α培养液倒入 5mL的 eppendorf 管中, 9000 rpm离心5min。
2.弃上清,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数分钟,使液体流尽。
3.菌体沉淀重悬浮于150μL预冷溶液Ⅰ中(需剧烈振荡混合均匀),冰浴放置3 min。
4.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300μL, 盖紧管口,快速温和颠倒eppendorf管5次,以混匀内容物(千万不要振荡),冰浴3 min。
5.加入250μL预冷的溶液Ⅲ,盖紧管口,并倒置离心管,温和振荡3次,使沉淀混匀,冰浴中3 min,12000 rpm离心5min。
6.取上清液500μL移入干净eppendorf 管中,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 500μL,缓和15 s, 12000 rpm离心5 min。
7.将水相移入干净eppendorf 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振荡混匀后,置于冰上10 min(或者放入冰箱冷冻层),然后12000 rpm离心10 min。
8 .弃上清,将管口敞开倒置于卫生纸上使所有液体流出,加入500 μL 70%乙醇洗沉淀一次, 振荡混匀后,10000 rpm离心2 min。
9.吸除上清液,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使液体流尽,室温干燥得质粒。
加灭菌水20μL溶解质粒备用。
4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分析(酶切)
1.按下表加入其混合液
2.离心5 s,混匀。
3.37 ℃水浴酶切3-4 h。
4.配制1.0%(M/V)普通琼脂糖凝胶15mL。
5. 适当放置冷却,45 ℃左右,加入2.5微升的Gelview核酸染料,混匀,倒于电泳胶板上,插好梳子。
6.待凝胶凝固好以后,拨下梳子。
7.酶切样品中加入1µL溴酚蓝-GeneFinder混合液混匀,上样。
8.1×T AE Buffer,80V(3-4 V/cm)下电泳30 min。
9.荧光激发器观察质粒DNA条带(核酸染料gelview染色)的酶切情况,并照像。
5、质粒PCR检测
PCR反应体系
2.离心5 s,混匀。
3.放置于PCR仪中。
设置合适的PCR程序:
94℃ 3min
94℃ 30s
58℃ 30s 30cycles
72℃ 45s
72℃ 2min
10℃
4.配制1.0%(M/V)普通琼脂糖凝胶15mL。
5.适当放置冷却,45 ℃左右,加入2.5微升的Gelview核酸染料,混匀,倒于电泳胶板上,插好梳子。
6.待凝胶凝固好以后,拨下梳子。
7.PCR样品中加入1µL溴酚蓝-GeneFinder混合液混匀,上样。
8.1×T AE Buffer,80V(3-4 V/cm)下电泳30 min。
9.荧光激发器观察质粒DNA条带(核酸染料gelview染色)的PCR情况,并照像。
6 质粒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DNA、酶切和PCR电泳分析)
1%琼脂糖凝胶的配制
1.加50 ml 1×TAE缓冲液于三角瓶中,
2.精确称取0.4 g琼脂糖加到三角瓶中,于微波炉中加热至完全熔化,
3.冷却至60 ℃左右,
4.轻缓倒入封好两端和加上梳子的电泳胶板中,静置冷却30分钟以上,
5.将胶板除去封胶带,放入电泳缓冲液(TBE)中,使电泳缓冲液刚好没过凝胶约1 mm,轻轻拔除梳子,
6.取5μl质粒DNA及1μL GeneFinder混匀上样
7.50-100v约电泳0.5-1小时
8.蓝盾可见光透射仪观察结果.
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BL21)
BL21 DE3整合以后用于以T7RNA聚合酶为表达系统的高效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宿主。
将噬菌体的一部分区域整合与BL21的染色体上
1.取2个无菌离心管,分别加入100μL BL21感受态细胞悬液,第1管加1 μL无菌水,第2管加入质粒DNA溶液1μL,轻轻摇匀,冰上放置30 min。
2.42 ℃水浴中热激70 s,热激后迅速置于冰上冷却2min。
3.分别向管中加入300μL LB液体培养基,混匀后在37 ℃100 r/min振荡培养1 h。
4.从管1中取100μL涂布于含抗生素的平板上,从管2中取100μL涂布于含抗生素
的平板上。
正面向上放置约40分钟,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倒置培养
皿,37 ℃培养20小时。
8 GFP蛋白的诱导表达
1.取1支无菌带盖试管,加入新鲜LB液体培养基5mL,加Kan+15μL。
用枪头在无菌条件下取适量菌垂直丢入试管中,37 ℃培养20小时。
2.取1支无菌带盖试管, 加入新鲜LB液体培养基4mL (含有Kan+),加入80μL菌液(1:50),37 ℃培养至生长期,约2-3小时。
3.加入IPTG(1:1000)至终浓度1mmol/L即4μL,诱导4 h。
4.分别取1.5mL,10000 rpm离心5 min,去除上清,收集沉淀,再重复一次收集沉淀。
5.分别取IPTG诱导培养液20μL涂布在含Kan+的固体培养基上,37 ℃培养20小时。
6.观察蛋白表达
用紫外线照射菌体沉淀及培养平板,可以看到绿色荧光。
分别对均匀涂布的平板以及表达蛋白的样品管照相,保存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