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歌的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10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如何品味诗歌的语言作者:杨琼玉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1期内容摘要: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入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感情。
关键词:诗歌语言品味方法一.抓数词谈到数词,大家可能会认为它是枯燥的。
其实不然,经过诗人精心挑选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仿佛童话中的魔杖,会出现奇妙的效果,产生隽永的诗情和丰富的联想。
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传说第二联中的“一枝”原为“数枝”,后齐己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把“数枝”改为“一枝”。
齐己深为佩服,拜郑谷为“一字师”。
仔细揣摩,“一枝”确实是诗的点睛之笔,“梅”与“万木”相比,梅花开于“万木”之前,突出了“早”字;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示此梅的不同寻常,写出了梅花的傲寒﹑素艳和诗人的惊喜之情。
又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半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写出了寥落的疏星,“两三点”写出了轻微的阵雨,寥寥数笔勾勒出清幽的夜色,恬静的气氛,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又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一枝”不仅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同时也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由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们想象那满园的春色,意韵无穷。
二.抓动词动词是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关键字,恰当的使用动词可使形象更生动,意境更悠远。
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颈联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使青松为之而冷。
诗中的“咽”﹑“冷”字用得极为准确﹑生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勒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辟冷静。
0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群文阅读品味诗歌的语言这首诗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的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了温馨、柔美的情调。
【考点解读】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歌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主要有品味关键字词;02.赏析诗歌的整体语言风格﹔03.从遣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技法点拨】1.遣词用语。
揣摩诗意,结合语境,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推敲,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2.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简洁、精练、生动、隽永、工丽等多种,在分析诗歌语言时可灵活运用。
答题思路:解释字词+分析句意+主旨情感或形象塑造等表达效果归纳。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一一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01.结合全诗,说说诗中的雪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你是如何理解“雪花”这一形象的?一是自由,无拘无束:“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飞扬,飞扬,飞扬”。
二是执着:“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诗中的“雪花”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诗人通过对“雪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理想的孜孜追求。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飞扬,飞扬,飞扬”可得雪花自由,无拘无束;根据“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等可得:雪花执着的特点。
从语言角度品味古诗词之美-中学语文论文从语言角度品味古诗词之美◎赵维菊古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往往一字千钧,一字震人心灵。
它言简意丰,言简意赅,言简意深。
古人创作非常重视炼字: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杜甫的“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非常经典的例子。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诗歌语言往往“一字之差,相去千里”。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关键字句的反复赏读、探究、体味。
本文从赏析“诗眼”(词眼)人手,反复咀嚼体会古诗词语言的“一字千斤”的凝练美;同时,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古诗词的画面美;挖掘诗的深层内涵,感悟诗营造的美好意境,从而更深地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
一、精心咀嚼文字,赏析古诗词的语言美语文教师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运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体验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美,体会诗的深意。
例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这样一句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中的前半句,平白如话且只有寥寥六个字,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绮丽的山村夏夜图:宁静的山村夏夜,明月朗照,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醒了枝头的乌鹊,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其中的“惊”字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诗眼,我们既可以从“惊”字作一些相关联想,也许是月光太亮,惊醒了熟睡中的乌鹊,让它们感到分外的惊讶;也许是这皎洁的银辉来得过于突然了,引起了鸟儿的惊惶;亦或是月儿圆得有些出奇,不由得使鸟儿莫名的惊恐。
同时,又可作逆向联想,莫不是鸟儿为能依偎在暖融融的家里,在朗照的月光中,欣赏它们白天无法观赏到的美景而惊喜呢!试想,如果只是单纯地翻译字句:月亮出来了,惊起了树上的乌鹊,就不能体会“惊”字带来的无穷的韵味儿了。
诗歌鉴赏常见的11种语言风格1.豪迈雄奇。
此类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强烈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八月塞外飞雪的奇观,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颇为豪迈雄奇。
2.悲壮慷慨。
此类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语出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其中,巧妙使用动词能取得独特的效果。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穿”“拍”“卷”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4.绚丽飘逸。
诗歌辞藻华丽,色彩繁多,景象绮丽、变幻莫测。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具有绚丽飘逸的特点。
5.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顿挫,一般为音节、音韵有节奏,有力量。
杜甫的《登高》和《蜀相》二诗,就是沉郁顿挫的典型代表。
6.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7.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语言非常朴素自然,而蕴含了淡泊名利、隐居田园的意蕴。
8.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在赏析时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1.炼字——对关键词语的品味主要是指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也就是理解古典诗歌中"诗眼”的概念,并能在诗歌赏析的过程中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
2.炼意——对关键诗句的理解,主要指句子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二、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一、知识精讲:苏小妹: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轼:"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轼:"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哪两个字加得最好?试加赏析。
(一)炼字炼字内容: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音词1.炼动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表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悠然)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活用为动词,从视觉角度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自然想到春天的无限生机)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雏莺在风中长大了,梅子在雨中长肥了,既写出了它们的形态,又写出了它们的动态)2.炼形容词: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3.炼副词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诗歌品味语言方法
1. 多读诗歌呀!就像品尝美食一样,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妙。
比如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多读几遍,是不是感觉那月光就在眼前呢?
2. 细细琢磨诗歌中的词语呀!每个词都可能藏着深深的韵味呢。
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多神奇呀!
3. 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呀!那可是诗歌的独特魅力呢。
像“大江东去,浪淘尽”,读起来多带劲!
4.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呀!这不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了嘛。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你能在脑海中浮现出那生动的场景吗?
5. 把自己放进诗歌里呀!体会诗人的情感。
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你能感受到那份孤独吗?
6. 跟别人讨论诗歌呀!听听别人的见解,说不定有新发现呢。
就像探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肯定很有趣!
7.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呀!那可是让语言变得精彩的法宝。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夸张多厉害!
8. 了解诗歌的背景呀!这样能更深入地品味语言。
比如杜甫在战乱时写的诗,语言中是不是透着无奈呢?
9. 试着仿写诗歌呀!用诗人的语言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哇,那会很有成就感吧!
10. 随时随地都能品味诗歌呀!等车时、睡觉前,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
想想“锄禾日当午”,是不是很应景呢?
我的观点结论:品味诗歌语言的方法有很多,只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就能领略到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沉浸在诗歌的美妙世界中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诗歌欣赏的重心:品味语言艺术,体会思想感情诗歌的魅力,主要不在于形式。
古诗、新诗,格律诗、自由诗,大凡成功之作,其语言都有欣赏价值;优秀诗歌作品应该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真挚动人的感情。
读诗,要在品味语言艺术和体会思想感情上下工夫;除了用心解读,还要诵于口。
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应该会背诵、能默写——这是储蓄“黄金文化”。
下面举例分析。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关山度若飞”写出了代父从军的木兰骑着骏马时的飒爽英姿、勇往直前。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寒光”表明了严寒的季节。
战地环境非常艰苦,诗句描写一位坚强的女性和严寒作斗争,和战场艰苦的环境作斗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道出了战争的残酷。
这两句并非是说将军百战而死,壮士十年而归。
这是互文,其实是把将军和壮士合起来说,他们身经百战,有些捐躯疆场,有些征战多年荣归故里。
十个字深刻地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郭沫若早期写的《天上的街市》,题目原为《天上的市街》。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民间传说融入到诗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王母娘娘一划,一道波涛滚滚的天河把有情人隔开了,但在作者眼里,天河是浅浅的,定然不甚宽广。
因为他希望牛郎织女能够相会相聚,所以底下写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这个典故得以翻新活用了。
从“浅浅的”、“不甚宽广”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美好的心灵。
“定能够”,是坚定的语气。
这是诗人在“五四”运动以后写的一首诗,作者对美好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渴望,都在词语之中体现出来。
这首诗的语言并不华丽,也不古奥。
所以,诗歌中有艺术价值的词语也许很平易,关键是要深入理解。
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一句景象开阔,千里江南,生气勃勃,富有生活气息。
诗歌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风格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语言风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语言风格1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