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两种特性,因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绝对真理如果离开了一个一个这样的有条件的相对真理,那它是无法存在的。
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人们不断地发现相对中的绝对和绝对中的相对,使真理的绝对性不断拓展和深化。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两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结合案例分析“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比如说,自己觉得自己家的地板干净,只是那样的干净只是相对的干净,医院里面最干净的地方,才是绝对的干净,谁都赶不上它干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认识,即确定性、无条件性。
首先从真理的内容看,真理的客观内容,即正确的反映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从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看,认识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地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在广度上,有特定的适用范围,认识只是对客观事物一个部分的正确认识,承认理性认识有待发展,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在深度上,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深度,一定层次近似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近似的。
承认真理有待深化扩展,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
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包含。
方法论:宣称真理就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一切真理,既必须反对绝对主义,又必须反对相对主义。
ps: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结合。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确定的、无条件的。
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就真理的正确性而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们意志的客观内容,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因而在其适用的范围内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两者是有明确界限的。
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其绝对性。
正如列宁所说,“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过感官揭示给我们的客观真理。
认识客观不依赖于人和人的真理,也就是以某种方式认识绝对真理。
”(列宁选集,第2卷,第132页)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虽然每个人类生命个体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人类整体认识能力却是无限的。
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因此,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布鲁诺说:智慧永远不会停留在已被承认的真理上,而是会永远向尚未被承认的真理前进。
恩格斯还说:“为了自然界的一切1真正的认识是对永恒事物和无限事物的认识,所以本质上是绝对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41页)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当我们研究矛盾及其属性时,我们说当我们提到矛盾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的对立和斗争,很容易忽视身份的存在和作用。
在真相问题上,也有类似的问题。
说到真理,人们常常想到它的“普遍”绝对性。
他们甚至认为,真理是正确的认识,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和发展。
对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认识(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也叫绝对真理,是指真理作为主客观的统一,其内容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其发展具有无限性。
具体来说,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涵义: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主客观的统一在其所适应的范围内是不可否定,不可推翻的,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因此,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这一性质可以使我们对真理产生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可以使我们心有存主,理智上有的所执守,不去随波逐流。
而那些不相信真理绝对性的人会失去思想的坚定性的,他们心无存主,随波逐流,游谈无限,可谓“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主观向客观的接近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人类认识发展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人对无限发展的整个世界的完全认识虽然不能在某一天达到,但人对它的接近的努力和方向是无限的。
主观在向客观无限地走近、接近,这是绝对的。
绝对真理存在于无限的时间过程中,而不是存在于某一有限的时间点上。
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二)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使我们能够把真理和谬误区别开来,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区别开来,使我们在思想中对真理具有坚定信念,但不能因此而走向独断论。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真理同时具有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也叫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局限性的、近似的、不完全的。
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方面的涵义:1.从范围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整体中某一部分,片断的正确反映。
真理不是对整个世界或宇宙大全的认识,任何真理都不能穷尽对无限世界的认识。
这一点表现出真理的相对性、局限性。
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起一个问题,就是前面的第一章不是说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不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么,既然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的局部的正确认识,那么世界观何以成立,哲学何以成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引入辩证法。
辩证法认为有限和无限是统一的,人们可以从有限过渡、飞跃到无限,从部分过渡飞跃到整体。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现如今,人们对于真理的理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传统观念中,真理被认为是绝对的,不可动摇的,而现实中的种种情况却使得我们开始思考真理相对性的存在。
然而,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意味着真理的存在是依赖于特定的条件和情境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可以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没有真理可言,相反,它反映了真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对于西方人来说,红色象征着激情和爱情;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红色则代表喜庆和祝福。
虽然在不同文化中,红色的含义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否定红色的存在和象征意义。
因此,真理的相对性是基于不同情境下的多元解读。
二、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指的是真理的客观存在和普遍适用性。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个体的主观意识无关。
真理是独立于个人观点和情境的,并且它可以被证明或证伪。
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有效工具,通过实验和观察,科学家可以发现客观存在的规律和原理。
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不受文化差异和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定律的有效性。
因此,真理的绝对性是基于客观证据和验证的普遍适用性。
三、真理的统一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真理可能在某种条件下是相对的,但在更广泛的视野下则是绝对的。
我们可以将真理的相对性看作是真理的多个视角,不同视角下的真理都有其相对性的一面。
通过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物和现象,理解更多的真理。
然而,真理的绝对性则是通过在不同条件和情境下进行验证来确认的。
真理的绝对性是建立在客观证据和普遍适用性基础上的,它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
这种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事物的真相。
(1)真理的绝对性或者说绝对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世界的可知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是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或者说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一定程度的和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深化和发展。
(3)二者辩证统一: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包含。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客观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第二,每一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不断发展的真理越来越全面、深刻的反映客观实际,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第一,就认识深度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特定对象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真理的认识也有待深化,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就认识的广度而言,每一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正确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真理的认识也有待扩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二、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区别和对立表现在,它们是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属性。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相互渗透的;第三,真理是一个从相对向绝转化的过程,每一真理都是人类认识从相对走向绝对的无穷转化过程中的环节。
承认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之所以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这是因为:第一,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本身就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以作为人们对物质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也就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第二,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所以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真理也就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第三,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被实践标准检验的真理也就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三、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科学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就其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
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为:
(1)相互连结、扩散,相对之中存有绝对,绝对微旨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
涵盖存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存有相对,相对就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
相对真理整体表现出,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形成绝对真理。
(2)辩证转化,真理是由相对不断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由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又一个规律。
这一辩证关系原理的关键意义:
首先,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对它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
展中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江泽民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其次,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误导真理的绝对性,驳
斥真理的相对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就是绝对主义的整体表现。
相对主义驳斥真理的绝
对性,误导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误导为主观随意性,陷于唯心主义的诡辩论。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①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
(详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
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其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3)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认为人们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真理不可能是相对的。
人们所获得的真理具有永恒不变性,它穷尽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国商08121006 严姝世界著名的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在1901年提出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是用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来表达这个悖论的:一个夸口不与别人竞争的乡村理发师宣布:他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自己刮胡子的人他当然就不给刮。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他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根据他的宣布,他是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可是,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宣布,他又必须给自己刮胡子。
从形式逻辑来看,理发师是处在一个逻辑两难之中这说明: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相对存在的一面的。
如果把事物相对存在一面的界限扩大,像理发师所做的那样,那相对存在的另一面,必然失去存在的根据,变成谬误,陷入矛盾,出现悖论。
同任何事物一样,真理的存在,也是如此,也有相对性的一面,即真理也存在着相对性。
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指真理存在有一定的条件与根据或范围,也就是具有存在的界限。
我们知道,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就有一个对于客观事物反映的正确程度,反映的相对条件,所受到的历史限制等问题。
这就是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存在的。
理发师刮胡子,所谓真理,就是在不包括理发师本人的条件下才成立,没有这一点,这个刮胡子的真理就动摇了。
科学上的这种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如达尔文进化论所提示的生存竞争规律,对于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适用的。
如果把这一规律搬到社会领域,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所做的那样,它就变成极为荒唐、极为反动的了。
从哲学上看,宇称守恒定律的普遍性之所以被推翻,就是在于任何一个真理,都有存在的界限,有一个相对存在的范围。
真理的相对性还有一层意思:从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的角度看问题,则真理是一个认识的历史过程。
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如在原始社会,人们知道了钻木取火的道理,又经过长期实践,知道一切磨擦都能生热,再后来则知道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的道理。
人们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最终最完善的绝对真理前进了一步,接近了一步,但仍有一个距离。
因此,每一个具体真理,因为它和绝对真理还有一个距离,所以是相对的。
相对真理的另一层意思是说,由于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由于客观事物在广度上与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所以,一个真理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真理的相对性还有第三层意思。
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无穷无尽。
所以,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因此,每个具体认识阶段,每一个认识意义,都是相对的。
洪秀全出生的时代,他只能认识到内忧外患的旧中国被封建官僚买办和地主阶级残酷剥削与压榨的现实,促使他举行建立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
由于那个时代的中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远不曾出现,他就认识不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理。
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因为在这之前,资本主义不存在,工人阶级不存在,就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条件,马克思主义也就无从产生。
真理又是绝对的,就是说,认识了客观真理,就是反映了客观实际。
客观世界是绝对的,因此,真理也是绝对的。
例如,我们先是发现了分子,后来又发现了原子,这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只能如此,所以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但是,每一个发现,都是在认识客观世界中,前进了一步,和客观世界的绝对存在,又更加符合了一步。
因此,每一个真理的存在,又是无条件的,由于是处在通往绝对的路程上,那么,在这个位置上,就也是绝对的。
真理的绝对性的又一层意思是指人的认识有一个向客观实际逐渐接近深入,向绝对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全部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在两千三百年前,阿基米德建立起静力学定律和著名的阿基米德浮体定律。
这样的真理适应了当时建房、造桥和造车造船的要求。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绝对
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受相对真理的制约。
例如,在平直空间范围内,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这个真理是个相对真理,因为“平直空间范围”表明它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但我们说绝对真理就存在于这个相对真理之中,就是说在平直空间范围内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不可推翻的,主观是符合客观的,因而是绝对的。
绝对真理如果离开了一个一个这样的有条件的相对真理,那它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
上面这个例子同样说明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
所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两种特性,它们像同一硬币的两面统一于客观真理。
就是说,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离开相对性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同样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是不存在的。
因而二者总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