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6.41 KB
- 文档页数:12
广西桂林调研报告摘要:2011年4月20日,我院组织芙法两班同学去桂林进行司法调研活动,此调研是我们学习任务之一,我们在桂林停留二天余久,对桂林城市及桂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简单的了解与收集,同时也对广西桂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甚是留恋。
一、调研时间:2011年4月20--23日二、调研地点:广西桂林三、调研目的:了解桂林旅游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对桂林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同时也是感受异乡风情与少数民族气息。
四、实践人:某某五、调研内容:1、桂林市的概况:城市名称:桂林所在省份::广西城市简介:桂林历史:根据我们的行程,我们第一天就是直达桂林市中心,对于桂林的历史,我们了解甚少,只记得小学读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然桂林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桂林除了桂林山水,还是座文化古城。
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2、桂林自然景区: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
因为有桂林山水,桂林成为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四绝”,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山水:千百年来,桂林山水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观光宝地。
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12个县的大桂林山水风景区已形成。
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在广西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自治区,位于南宁市,辖区面积22.3万平方公里。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等民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广西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经济发展广西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养殖猪、鸡等家禽。
工业方面,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铝土矿、锰矿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
服务业也在广西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业以桂林的风景名胜区最为著名。
然而,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广西的交通条件较为落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广西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仍过度依赖传统种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3. 文化传承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民族,他们以山歌、舞蹈等艺术形式为表达方式,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此外,广西还有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各自保持着传统的语言、服饰和民俗活动。
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广西的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广西的传统文化面临一些挑战。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年轻一代更多地接触到现代文化,少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的民族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力度推动文化教育、艺术展示等活动。
4. 环境保护广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森林、湿地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广西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森林资源的破坏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过度砍伐和非法采伐,广西的森林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此外,广西的湿地资源也面临退化和污染的问题,这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西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监管力度,同时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壮族纹样调研报告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壮族的壮族纹样是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表现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为了深入了解壮族纹样的设计与传承情况,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了解壮族纹样的历史渊源、设计意义、传承现状等方面的情况。
一、历史渊源:壮族纹样的历史渊源悠久,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壮族的祖先在当时已经创造出了独特的纹样图案,用于装饰器物、服饰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壮族纹样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壮族文化的标志之一。
二、设计意义:壮族纹样的设计意义丰富多样,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和美化,更是承载了壮族人民的情感和传统价值观。
纹样中常常出现的动植物形象,象征着繁荣和富饶;几何图案则代表了秩序和和谐;抽象形状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纹样还经常出现在壮族传统节日、婚礼等重要场合,具有祝福和庆祝的寓意。
三、传承现状: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壮族纹样的传承情况较为复杂。
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城市化进程,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纹样传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有志于传承壮族纹样的社群和机构积极开展相关活动,通过组织培训班、开设展览等方式,努力将纹样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同时,一些设计师也在将壮族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四、问题与建议: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壮族纹样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加强。
应加强对纹样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其次,应积极开展纹样的研究与收集工作,建立相关档案和数据库,保存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还应加强纹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壮族纹样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壮族纹样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设计意义。
在现代社会,壮族纹样的传承工作面临挑战,但也有许多人和机构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广西采风调研报告广西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我们专程前往广西进行采风调研,了解该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在此报告中,我们将对广西的自然风景、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景资源。
我们前往了广西的桂林市和阳朔县,被那里独特的山水之美所折服。
桂林以其山清水秀而闻名,这里的山峦叠嶂,河流蜿蜒曲折,景色如画。
阳朔则以其奇峰怪石和梯田美景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景区我们还了解到,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这使得广西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其次,广西的民俗文化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我们在农村地区参观了当地的传统村落和民居,深入了解了广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我们发现广西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多样,包括壮、瑶、苗、侗等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节日,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给广西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最后,我们还调研了广西的经济发展情况。
广西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有壮族花椒、马蹄莲、荔枝等。
此外,广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锡、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
广西还积极发展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广西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风景和多元文化的地区。
在我们的采风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广西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广西以其独特的山水之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民俗而备受游客的喜爱。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的旅游业和新兴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将继续展现出其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钦州民俗文化调研报告钦州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各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钦州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这次调研旨在了解钦州的民俗文化特点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钦州位于广西东北部,是广西口岸城市,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南北交汇点,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中打通到海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钦州的民俗文化与南方海洋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交融。
二、庙会庙会是钦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钦州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杂技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往观看。
庙会上也会有摊位售卖各种商品,如手工艺品、美食等,在庙会上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购买纪念品已成为居民和游客的一项活动。
三、节日习俗钦州也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节,居民会包粽子、赛龙舟庆祝节日。
元宵节则会举行花灯展览会和猜灯谜等活动。
这些节日习俗通过世代相传,不仅保留了古老的传统,也在当代社会仍然受到重视和传承。
四、婚俗文化钦州的婚俗文化也独具特色。
钦州传统的婚礼是以“买媳”为特点的,新郎要组织一支队伍去新娘家“买亲”,而新娘的家人则要撑起门神阻拦新郎的队伍。
婚礼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传统的环节,如敬茶、讨彩等等。
这些婚俗文化是历史上钦州地区人民婚姻观念和传统社会关系的反映,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钦州的民俗文化不仅给居民带来了精神上的骄傲和乐趣,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庙会的举办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节日习俗的传承和举办,不仅增加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也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的一项亮点。
婚俗文化作为当地特色文化的传统代表,也吸引了一些新人前来办婚礼,带动了婚庆产业的发展。
六、结论钦州的民俗文化作为该地区的独特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钦州地区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广西区情调研报告广西区坐落于中国南部,地处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四个省份之间,是中国西南地理区域与华南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
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呈现出独特的情调。
首先,广西区的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这里有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
漓江、龙胜窑山、阳朔等地拥有壮丽的喀斯特山水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水画廊。
而柳州的大瑶山、梧州的蔚州岭等山脉峰峦叠嶂,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此外,广西还有世界知名的海岸线——南宁-北海-防城港的沿海风光,三角洲、岛屿、海湾等让人流连忘返。
其次,广西区的民族风情也是其独特的情调之一。
广西区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壮、瑶、苗、侗、傣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壮族的“壮族三月三”、“杂耍”等民俗活动,瑶族的歌舞、服饰等独特文化,给广西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每年的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庆祝活动更是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再次,广西区的美食更是其情调的代表。
广西的美食不仅包括了当地特色小吃,也有独具特色的菜肴。
土家菜、苗族菜、壮族菜等各具特色,口味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著名的菜品有螺蛳粉、糖水八宝、米粉、桂林米粉等。
这些美食让人流连忘返,也体现出广西的情调。
最后,广西区的文化景点也是其情调的一部分。
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胜地之一。
这里有千年古城阳朔、著名的红渡山、龙胜窑山等。
这些文化景点中融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使广西的情调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广西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美味可口的美食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景点,展现出独特的情调。
游客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品尝地道美食,同时也可以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
广西的情调将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难以忘怀的旅行体验。
广西靖西民族文化调研报告广西靖西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该地区有壮、苗、瑶等几个主要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靖西地区的民族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我们的调研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了解广西靖西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探索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发掘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广州靖西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传统节日和民族服饰等方面的情况。
实地访谈则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地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评价,并探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广西靖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 多元共存:广西靖西地区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壮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以丰富的民歌、舞蹈和服饰而闻名;苗族则以擅长造纸工艺和锡器制作而著称;瑶族则以特色的歌舞和手工艺品吸引人们的注意。
2. 丰富多彩的节日:不同民族在靖西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在壮族的壮族三月三和壮族二月二,人们会举办盛大的活动,包括舞狮、放风筝和划龙舟等;苗族的苗年和苗月是苗族人民最重要的日子,人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瑶族的瑶族年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如瑶族杜梢节和瑶族火把节等。
3. 传统手工艺:广西靖西地区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如苗族的造纸工艺、壮族的青瓷制作和瑶族的织锦工艺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调研总结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广西靖西地区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个地区的多民族文化共存和互动,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一些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建议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扶持和培养,使之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美丽广西调研报告1. 美丽广西自然景观调研结果调研发现,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桂林阳朔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其奇特壮观的山水景色而著名,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桂林漓江的山水如诗如画,阳朔著名的月亮山、鳌太石更是成为了游客爱拍的打卡地。
除了桂林阳朔,广西还有壮族风情的南宁邕江风光带,邕江两岸的热带风景线长达40公里,其中的五象岛、青秀山等景点令人流连忘返。
此外,北部湾的北海市以及其周边的柳州市和玉林市也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北海市拥有绵延数百公里的海岸线,如银滩、钦州港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海岸旅游爱好者。
柳州市以其独特的石林景观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一石林”。
玉林市的钦州港是个观海景点,拥有壮族民间艺术村、星光大道等吸引人的景点。
综上所述,美丽广西的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特色,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欣赏、探索。
2. 美丽广西传统文化调研结果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调研发现,广西的传统文化表现在语言文字、民俗婚嫁、服饰习俗等方面。
广西地处南方,多民族共存,民族语言繁多。
壮族、瑶族、侗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与汉字有很大区别。
这些语言文字不仅记录着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也成为了丰富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的民俗婚嫁习俗也有其独特之处。
特别是壮族和瑶族的婚嫁仪式,多是在农历节日举行,通过跳花山、出嫁戏等方式表达祝福和喜庆。
不同婚嫁仪式中的乐器、舞蹈等表演形式,都体现出广西传统文化特点。
另外,广西的服饰习俗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如壮族的长衫、侗族的节衣、瑶族的花冠等,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民族身份,也传承了当地的时尚观念和手工艺技术。
总结而言,广西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魅力之一。
3. 美丽广西经济发展调研结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广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广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广西调研报告
《广西调研报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对广西地区的调研,并且收集了许多有关这个地区的信息。
经过调查发现,广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首先,广西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较多作物的种植。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稻米、糖蔗、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十分可观。
同时,广西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例如石灰岩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这些独特的地理特征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游览。
其次,广西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广西有56个民族,其中壮族、瑶族和苗族是主要族群。
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传统风俗,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
同时,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体验。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广西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尚待完善,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
另外,广西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化等问题需要解决。
然而,总体来看,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化的文化传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相信,随着政府的扶持和
社会的关注,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将会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期待着广西未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壮族是该地区最大的民族群体。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壮族的“元宵节”。
为了深入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的庆祝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本次调研报告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的庆祝方式、庆祝活动以及相关文化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庆祝活动的历史渊源、庆祝方式、庆祝活动的举办地点等情况,探究其文化内涵。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参与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二、庆祝方式和活动1. 庆祝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以其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而闻名。
首先是龙船赛,居民们会自发组织龙船队伍,在清澈的江河上划着精美的龙船,形成一场盛大的水上竞技比赛。
其次是踩高跷,壮族人会穿着传统的服饰,表演高高跷舞,既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勇敢和聪明,也体现了他们对祖先的崇敬。
此外,还有火把游行、歌舞表演等庆祝方式,以及传统的体育竞技比赛等。
2. 庆祝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期间,各个城市和乡村都会组织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郊游活动和民俗表演。
壮族人民会结伴踏青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能享受到壮族特色的美食和文化展示。
此外,许多村庄还会举办传统的祭祀活动,人们会在村庄中心集结,向祖先祈福,并表演一系列的传统舞蹈和歌曲。
三、文化内涵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庆祝活动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庆祝活动体现了壮族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向往,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庆祝活动承载了壮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传统的尊重,反映了他们对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最后,庆祝活动也是壮族人民之间交流和融合的平台,通过庆祝活动,人们能够互相交流、共同庆祝,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四、调研结果和建议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庆祝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关于瑶族调研报告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贵州等地。
瑶族是一个世代相传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以下是对瑶族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对于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以及现存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瑶族的发展和保护。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样本覆盖广西、湖南、贵州等地的瑶族居住区,共计选取了100名瑶族代表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 历史和文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他们的祖先生活在荒山野岭,尊崇自然,崇拜维护生态平衡的精神师傅。
瑶族有自己的文字和音乐体系,他们善于编织,制作出色的服饰和工艺品。
同时,瑶族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例如“红衣节”和“赶山节”。
2. 社会现状和问题尽管瑶族在文化传承和自我保护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他们仍面临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一些年轻一代瑶族开始流失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较大城市定居的瑶族,他们更倾向于融入主流文化,逐渐遗忘自己的语言和习俗。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瑶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
四、保护和发展建议为了保护和发展瑶族的文化,建议以下几点措施:1. 教育加强加强瑶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改革。
鼓励保留瑶族语言和文化的课程。
2. 形成合理的发展政策相关部门应建立倾听机制,了解瑶族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为瑶族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瑶族的经济发展。
3. 文化保护加强对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瑶族的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推广。
4. 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成功经验,推动瑶族文化发展。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宝贵财富之一,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显得尤为重要。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对于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影响,以期加深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选择了中国少数民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尽可能全面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结合实地观察的方法进行综合调研。
在问卷设计上,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设计不同内容的问题,从而更准确地获取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调研,我们发现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以下是我们对部分民族文化的调研结果的摘要:1. 藏族文化藏族以藏传佛教为主要信仰,对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
他们重视家族和谐,崇尚自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在婚姻方面,多为包办婚姻,而且婚姻后男方需赠送丰厚的彩礼。
此外,藏族的舞蹈、音乐和绘画中也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哈萨克族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以畜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哈萨克族的音乐以弦乐为主,形式多样,充满动感和步步为营的节奏。
此外,马术运动对于哈萨克族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以马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 壮族文化壮族是中国广西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他们尊崇自然、尊敬祖先,特别注重祭祀仪式,如“月明洞庭”等传统仪式。
壮族人民有独特的摆手舞、踩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丰富的民间传统音乐和舞蹈展示了他们的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性格。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这些传统与习俗凝结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其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于壮族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壮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邻近的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地。
壮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因此对其进行调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壮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2. 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壮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以及与壮族代表和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关于壮族的详细信息。
3. 调研结果3.1 壮族历史背景壮族起源于古代南方民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壮族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和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体系。
3.2 壮族文化特点壮族文化以勇武、热情和豪放为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壮族歌舞。
壮族歌舞以其独特的旋律、舞蹈和服饰,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壮族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壮族绣球、剪纸和陶瓷等。
3.3 壮族社会生活壮族社会以家族为单位,重视亲情和家庭。
家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尊重老人和家族长辈的权威。
在壮族社会,男女平等,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拥有重要地位。
此外,壮族还有丰富多样的婚俗、葬俗和节日等。
3.4 壮族经济状况壮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
壮族地区也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锡、锌、锰等。
近年来,壮族地区注重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
4. 调研建议和展望针对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壮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应加大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推动壮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其次,促进壮族经济发展。
应注重提升壮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壮族人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最后,加强壮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加强壮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设壮美广西调研报告《壮美广西调研报告》一、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广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为深入了解广西的发展状况和挖掘其旅游潜力,本次调研对壮美广西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调查。
二、自然风光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资源,其中以桂林山水闻名遐迩。
以漓江为代表的壮美山水,融合了山、水、洞、峰等元素,景色如画,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此外,广西的阳朔和北海等地也是旅游胜地,绵延的田野、碧波万顷的海域,让人流连忘返。
三、民族文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包括壮族、瑶族、苗族在内的多种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
例如,壮族的歌舞表演、瑶族的芦笙乐团、苗族的织布技艺等,都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四、旅游经济壮美广西的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业不仅为广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去年广西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
壮美广西的旅游潜力巨大,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旅游设施的落后,服务水平的提升等。
五、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挖掘壮美广西的旅游潜力,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水平;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3.发展旅游特色产品,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个性化;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广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5.加强旅游监管,保障游客的权益和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壮美广西作为中国著名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壮美广西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吸引人的旅游胜地。
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篇一:广西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1482 万人,占广西人口的 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 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 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 62%,占广西人口 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 42.3 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 5.5%,占广西人口 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 29.87 万人,占广西总人口 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 15.26 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 98%,占广西人口的 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 6.9 万人,占广西人口的 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 4 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 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57 万人的很少一局部。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 0.29 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局部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 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间续迁入广西的。
广西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也在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前往广西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广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产业;2. 深入了解广西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3. 了解广西社会的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广西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在调研期间,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调研。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广西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南向开发的战略支点。
随着南向通道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广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南宁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有着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
而桂林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成为了旅游业的发展重镇。
柳州、梧州等地也在不同领域有了较快的发展。
2. 文化传统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广西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化传统对广西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调研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服饰传统、节庆习俗等方面的情况,深入了解了广西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3. 社会事业在调研社会事业方面,我们发现广西的教育、医疗和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较少。
医疗方面,城市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条件仍有待提高。
同时,一些地区的环境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还亟待改进。
五、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对广西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问题分析:1. 经济发展不平衡:广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显著,南宁等城市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 文化传统传承困难: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传承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3. 社会事业不完善:教育、医疗、环境等社会事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和投入。
壮族调研报告壮族调研报告壮族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壮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
一、历史背景壮族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的秦朝。
秦代后,壮族人民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壮族人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和手工业,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
二、文化特点1. 语言:壮语是壮族人民的母语,属于壮侗语系。
壮族人民以口语交流为主,书写形式主要借用汉字。
2. 婚姻习俗:壮族有“拜堂”、“左手系红”等独特婚礼习俗。
婚后夫妻分居,保持自己的家庭财产独立。
3. 艺术形式:壮族以歌舞和竹楼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独具特色。
壮族的歌舞艺术情感丰富,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 节日习俗:壮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壮族三月三、壮族新年等。
传统节日里举行丰盛的宴席,壮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欢度节日。
三、社会现状1. 教育问题:壮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对壮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
2. 经济发展:壮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农田面积有限,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应加大对壮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壮族文化的传承:在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风险。
应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发展机遇1. 旅游业发展:壮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漓江风景名胜区、青秀山风景区等。
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壮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 乡村振兴:壮族地区的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壮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
可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壮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壮族的历史沿革、文化特点、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壮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应加大对壮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壮族地区的长远发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篇一:广西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1482万人,占广西人口的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62%,占广西人口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42.3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29.87万人,占广西总人口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15.26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98%,占广西人口的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6.9万人,占广西人口的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57万人的很少一部分。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0.29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迁入广西的。
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二、广西民族特色文化1.印象·刘三姐(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印象·刘三姐》是利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广西刘三姐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纯朴自然的渔村景观与现代曼妙的声光色彩等资源优势,再现桂林秀美迷人的山光水色,特别是“白色印象的梦幻漓江、红色激情的欢乐漓江、银色画境的烟雨漓江、金色诗圣的锦绣漓江”的开创世界先河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剧。
2.壮族锦宴(广西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锦宴》以广西壮乡特色风俗民情为主题,凸显广西“无处不飞歌”的歌海特质及宛转灵动的舞蹈魅力,淋漓展现着一片有情有义、色彩斑斓的壮乡风情。
3.侗族坐妹(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坐妹是侗族和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
行歌坐夜,侗族“坐妹”在不同的侗族地区又分别称为又称玩山或走寨。
《坐妹》突出三江侗族生活中节日的欢乐气氛,呈现侗族行歌坐夜、出嫁婚庆的神秘风情,并且展现芦笙、木叶、牛腿琴、琵琶的独特魅力,展示侗族服饰、芦笙踩堂、多耶舞的美轮美奂,演绎侗族大歌、木叶歌、多耶的天籁之音。
4.壮族歌圩(广西南宁武鸣区)歌圩一般在节日时举行﹐如﹕春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等﹐也有临时形成的歌圩。
歌圩的规模有大有小﹐大歌圩有上万人﹐小歌圩也有数百人。
一次大的歌圩往往延续两三天﹐白天唱为日歌圩﹐一般在村外山坡上或田野间举行﹔晚上唱为夜歌圩﹐在村中举行。
每当歌圩来临﹐壮族男女青年便著盛装﹐带上礼物﹐从四面八方向歌场集中﹐物色歌友。
中午时分或夜幕降临之际便形成对歌高潮﹐主要是男女互相对歌。
有集体对歌﹐也有二人对歌。
对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情歌﹑苦歌﹑古歌﹑农事歌﹑花歌﹑盘歌等等。
5.壮拳(《中华拳械录》中收集)壮拳的动作彪悍粗犷,形象朴实、功架清晰准确,沉实稳健,拳刚、势烈、多短打、擅标掌、少跳跃,秆拳时结合使用壮语发音,借声气摧力。
现代壮拳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桂南龙州农式丰、钦州覃明高和谭永能,桂西北的宜山蒙国栋、桂西的田阳黄大略、李永茂、黄祖全等,他们都精热祖传的壮拳。
壮拳与泰拳极为相似,就连所跳的拳舞都100%一样,拳法上的区别是一般不起高腿。
6.瑶族抛花包(云南富宁)富宁瑶族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许多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抛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
瑶族抛花包做为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是瑶族聚居地区世代传承的体育活动,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最具地方民族特色和原创性的体育运动。
通过对瑶族抛花包运动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展示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文性与娱乐性。
7.毛南族木面舞(广西环江)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
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摹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绪舞。
8.京族唱哈(广西防城港各县)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一派升平喜庆景象。
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待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
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锣鼓声中,常有妙龄少女登台献舞。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
只见少女头顶瓷碗,碗上选盘,盘子里点燃蜡烛,两手端着酒杯,也各有蜡烛一根。
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
9.京族,壮族,瑶族竹竿舞(广西防城港)京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竹杠(竹杆舞)"、"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于民间杠"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间体育游戏色彩的舞蹈。
10.京族独弦琴(广西防城港)又称独弦匏琴、一弦琴,京语称之为"睹演旦匏"(DuyanDanbou)"。
长期来,虽说独弦琴的形态、制作材料及其工艺不尽相同,但在民间,大体可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皆由琴体、摇杆、弦轴及挑棒等构件组11.仫佬族走坡(广西罗城)又称坡会、歌坡、走坡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唱歌、寻觅知音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多在春节期间或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一般选在野外风景宜人的山坡上或峒场间,“走坡”是仫佬族男女青年互相寻找意中人的大好时机。
这一天,女的盛装打扮,撑着纸伞或花伞,男的也上下新装,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看准哪家姑娘,便以歌传情,篇二:关于广西玉林市过年特色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广西玉林市过年特色文化的调查报告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节,在千百年的传承下,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就在玉林,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玉林人过春节,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内容和形式。
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玉林人的春节有自身的习俗和特色,甚至打有时代的烙印。
对春节时间的介定,一般从农历12月23日至正月16日,统称为“春节期间”或“过年“。
故节前有“年尾”、“年晚”、的叫法;节后有“大年初几”、“年十几”的称谓。
本地人素有“未过正月十六都是年”之说,也就是说过了十六之后才算春节结束。
此段期间都有特定的习俗和较固定的活动内容,有不少还相传至今!玉林人的春节如何过?且听我细细道来。
玉林人过年有一样东西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白散。
据记载,白散起源于天启年间,距今约400年!玉林白散即米花,形如圆盘,白色,略带点焦黄,甘香酥脆,轻压即碎。
玉林人俗称“白散”,即取其洁白松散之意。
白散有其独特的制作程序!白散一般是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开始制作,制作白散选用的是糯米,要选用颗粒的饱满且有粘性的糯米大火用蒸笼蒸熟;接下来是打胚,要趁热把饭填入刻有吉、福、喜、寿的木模中,然后盖在竹筛网上,在太阳下晒干,接着是过糖,将晒干的白散胚放入糖水中,浸匀后捞起晒干,一般要过糖两次,晒干后用塑料袋装好以防受潮。
到腊月二十七时,用茶油炸开即可!白散是用来祭祀的,也是送礼的佳品!农历12月23(或24)日是灶君上天日.灶君,北方称灶王爷,玉林人则称之为“灶媄”。
是传说中的神,旧时民间家家厨房均立有其“定福灶君之神位”。
据唐人段成式载:”灶神名隗,状如美女。
(按:叫灶媄是有依据的)----为天帝督使、下为地精”。
這位由天帝派驻民间专司监察的钦差,于每年农历12月23(或24)日至30日,上天廷7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
人们对他十分敬畏。
于23(或24)日把神位打扫干净,供上三牲和酒、糖、果、糕等,焚香祭灶。
希望他“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
为防他讲错话,故祭品有糯米糍、粘牙糖等,意在把灶君的牙粘紧,不便他乱说。
容县等地此日特别隆重,称为过小年。
灶君升天后至卅晚大年初一凌晨才返回。
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诸多物事被戏称为“灶媄上天人发癞”;“灶媄一走,有尾狗、冇尾狗都要走”。
这些民谚(: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俗语,形象地反映了年终岁未时节,人们为过个好年而操劳、奔波、忙乱、焦急的情景。
农历二十七,女儿带着姑爷回家送猪肉!这是女儿报答父母乡亲的恩情,在长大后能够找到一个如意郎君相守终身,也表达了女儿的思乡思亲之情!也是希望娘家的乡亲们生活越过越红火!卅夜(晚)是一年中最梭(忙)的时刻。
许多事情都是不能不做并限时完成的,除夕,本地人习惯叫卅夜(晚),是一年中最后一天,是迎春准备的最后冲刺日。
所以也是人们一年最忙的时候,各家将锅盖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地也扫干净了,墙上、角落的蜘蛛网也都扫掉,地板也扫得干干净净!将所有的灰尘都扫干净,寓意将陈事都扫出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在台盆(八仙桌)上摆柚子;接着把旧的对联和门神撕了,贴上新的对联和门神!总把新桃换旧符,寓意新年新气象,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生活的红红火火、开开心心!在乡下,几乎人人都赶年晚圩.原因,或是因手头紧,这需要卖物換钱再购年货;或因有遗漏物品需购买;或专为购买新鲜肉莱;当然,也有单为赶圩而去的青年人。
而偏拣卅晚才宰猪捉鱼,则完全是为得到新鲜鱼肉,按习俗,大年初一不可杀生,还要把初一需用的一切准备妥当:杀好鸡鹅,使水缸,米缸,油瓶,圤盅全満,柴火备足.迎福接福。
这些习俗寄托着人们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传统和破旧立新的愿望。
守岁,这个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一夜连着两个年龄!在三日夜不睡觉等着年初一的第一声鞭炮,孩童时代最欢喜就是这事了,鞭炮声一过就可以找大人要压岁钱!据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