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试行)

一、登记对象

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企业自办学校教师)。

二、登记范围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且符合以下规定的培训,取得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的,其培训学时实行登记。

(一)集中培训

1.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2.经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委托的县级及其以上教师培训机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3.学校选派参加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科研培训活动。

(二)远程培训

由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由教育部推荐的具有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资质的机构承办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三)校本培训

1.经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中小学校与县级及其以上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的集中培训;

2.由学校集中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教科研活动,校际间联片教研活动等。

三、登记办法

(一)学时登记

学时登记采用由省统一印制的“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证”(简称“登记证”)。

学时登记由学校负责。学校设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员和审核员。登记员和审核员对登记结果负责。教师参加符合登记范围的培训后,登记员根据培训的有关文件、通知、学习记录和培训单位颁发的结业证、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等进行相应的学时登记并签字(盖章),经审核员审核后签字(盖章)认可。

(二)学时计算

登记的学时含“集中培训”学时和“校本培训”学时两类。

1.集中培训:

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计为“集中培训”学时。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全天计8学时,半天计4学时。五年累计集中培训登记学时数不得低于24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低于2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低于40学时。

2.远程培训:

完成学习内容,取得合格证,按培训模块规定学时数的50%计算为“集中培训”学时。五年累计登记学时数不高于50学时。

3.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按1课时为1学时计算为“校本培训”学时。五年累计校本培训登记学时数不高于12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高于1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高于20学时。

4.其他培训

(1)学历提高培训:五年内,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在取得与其任教学科同专业的学历或学位证的当年,一次性记入“集中培训”学时。其中,小学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取得本科学历、高中

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按60学时计;小学教师取得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按80学时计。

(2)脱产学习:经组织安排教师参加离岗脱产学习,取得合格证后,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集中培训”学时,但学时数最多按20天计为160学时。超过的培训时间不再计算学时。

(3)主讲教师:中小学教师担任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的主讲教师,凭承办单位证明、课程表(加盖公章)及讲稿等资料计算相应学时。担任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送教下乡、巡回讲学等授课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3倍计算“集中培训”学时,其登记学时数累计不超过150学时;担任校本培训授课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2倍计算“校本培训”学时。

(4)新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的120学时实行单独登记,不记入集中培训360总学时。

四、组织管理

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进行审查、审核和备案。

(一)实行培训备案制度。各市(州、地)、县(市、区)、乡(镇)、校组织符合登记范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须将培训文件和方案(含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师资配备、食宿安排、经费预算等)等至少提前15日报上一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简称“工程办”)备案。

(二)学校对登记结果进行审查。各级各类学校要及时、如实地登记和审查教师培训学时,做到内容翔实、资料完备、数据准确。

每学期末,学校对学时登记情况进行一次校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加盖学校公章。学校每学年对学时登记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并填写汇总表,将汇总情况报县一级工程办审核。

(三)县一级对登记结果进行审核。县一级工程办根据培训备案资料对学校学时登记汇总情况及汇总表进行一年一次审核,同时对“登记证”登记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然后签署意见和盖章。

每五年,县一级对经审核认定完成规定培训学时的教师进行统计汇总,将汇总情况及汇总表上报市(州、地)进行审核,然后报省工程办备案,并作为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的依据。

(四)各级使用的汇总表格由省统一制作。各县要建立和完善登记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五)各级工程办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的监督管理。通过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填写问卷、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抽查,使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程序规范、结果真实。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对违规者要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六)考核评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是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省工程办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培训登记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

五、各市(州、地)、县(市、区)要根据以上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试行) 一、登记对象 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企业自办学校教师)。 二、登记范围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且符合以下规定的培训,取得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的,其培训学时实行登记。 (一)集中培训 1.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2.经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委托的县级及其以上教师培训机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3.学校选派参加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科研培训活动。 (二)远程培训 由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由教育部推荐的具有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资质的机构承办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三)校本培训 1.经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中小学校与县级及其以上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的集中培训; 2.由学校集中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教科研活动,校际间联片教研活动等。 三、登记办法 (一)学时登记

学时登记采用由省统一印制的“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证”(简称“登记证”)。 学时登记由学校负责。学校设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员和审核员。登记员和审核员对登记结果负责。教师参加符合登记范围的培训后,登记员根据培训的有关文件、通知、学习记录和培训单位颁发的结业证、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等进行相应的学时登记并签字(盖章),经审核员审核后签字(盖章)认可。 (二)学时计算 登记的学时含“集中培训”学时和“校本培训”学时两类。 1.集中培训: 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计为“集中培训”学时。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全天计8学时,半天计4学时。五年累计集中培训登记学时数不得低于24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低于2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低于40学时。 2.远程培训: 完成学习内容,取得合格证,按培训模块规定学时数的50%计算为“集中培训”学时。五年累计登记学时数不高于50学时。 3.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按1课时为1学时计算为“校本培训”学时。五年累计校本培训登记学时数不高于12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高于1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高于20学时。 4.其他培训 (1)学历提高培训:五年内,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在取得与其任教学科同专业的学历或学位证的当年,一次性记入“集中培训”学时。其中,小学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取得本科学历、高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范本3篇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范本3篇 为了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店铺今天为你整理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范本篇一 为了使我校的“小继教”培训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充分调动在职教师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1、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以不断提高全体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为宗旨,建立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正确教育思想、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2、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⑴坚持为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正确方向,全面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形式灵活多样。 ⑶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优化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⑷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与登记制度 1、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是辅导组全体在职教师。 2、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数,每位教师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年均不得少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100学时,“四新”不少于260学时。在总学时中,区级及区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3、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政策和法规,专业知识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现代化科技教育等。 4、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类型有: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教师岗位职务培训或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及其他类型培训等。 5、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学时效并获取相应的学分,由有关培训单位登记后,由任职学校归人教师业务档案。 凡按上述要求和程序获得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的,作为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聘任、续聘等必备条件之一。在评聘教师时,教师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作为必备的申报材料之一提供有关部门审查。未按规定取得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者,不得晋升、聘任、续聘教师职务。 三、教师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要求及规定 1、凡辅导组五十周岁以下男教师、四十五周岁以下女教师都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 2、凡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以后出生的教师,都要参加普通话测试,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数学等其它学科教师须达二级乙等水平。 3、教师参加函授进修等继续教育,必须先经辅导组有关领导同意批准后方可报名参加。 4、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教师外出学习应不影响本职工作,对自己的课职务要妥善安排,并提前一天向所在校领导做好请假手续,如不办理请假手续,作旷职处理。 5、教师参加学习应努力将所学知识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严禁教师以参加函授等继续教育为名外出办理私事,一经发现,一律按旷职处理,情节严重者,将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严肃处理。

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贵州省“十三五”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范围内取得教师资格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在职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继续教育是指中小学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的学习培训。 第四条省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做好继续教育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管理。原则上“十三五”期间全省中小学教师应完成不少于360学分且每年不少于72学分的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第二章内容与形式 第七条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开展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专业能力训练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 第八条继续教育分为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指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教育。非学历教育是指经学校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对教师进行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及岗位要求而开展的学习培训。 第九条继续教育坚持教师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统一培训与自主研习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素质。 第十条继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实施。五年周期内,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提供不少于240学分的全员集中培训。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实践等自主研习活动。 第十一条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确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织教师自主选择和学习。教师通过远程、自学等方式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继续教育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计入学分。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为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学时授予与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学时要求 2008年1月起,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7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3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160学时。 二、学时授予标准 (一)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时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时。 (二)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或进修,按实际学习学时计算。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设计、管理工作的获奖成果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出版论著、译著等,均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以下分值均是独立完成时的分值,若是合作完成的,需按其每人工作量比例分计学时) 县(处)级成果计3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3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2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10学时);地(厅)级成果计4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4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3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20学时);省(部)级成果计7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7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6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50学时);国家级成果计8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8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7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60学时)。 学术、技术论文在系统内交流刊物发表的计20学时;在刊型内部资料上发表出版的计30学时;在国内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的计40学时;在国内公开的核心刊物(北图、SCI收录)上发表的计60学时。第二作者在以上基础上扣减10学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第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第四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第二章内容与类别第八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第九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一)非学历教育包括: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

间应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二)学历教育:对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第三章组织管理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统编教材;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和规划;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第十二条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培训。综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社会力量可以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第四章条件保障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

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适应对象 本规定适用于本校在职在编教师、临聘教师。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二、内容与类别 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职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学历提升等。 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 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由教育体育局统一安排)。 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教师岗位培训: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即学分培训)。 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和校本培训; 下企业培训:专业课教师必须下企业培训,下企业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一周。(专业课教师每五年不少于6个月或每两年不少于2个月) (二)学历(职业资格)教育 1、未达到职业学校学历要求的教师要求必须通过函授、自考达到学历要求; 2、未取得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鼓励达到学历要求的教师进行提升学历层次的进修、脱产学习或函授学习。 三、组织实施 1、教师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好教师非学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培训登记证

附件1: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011-2015年) 培 训 登 记 证 贵州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制

登记说明 1、此证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黔教师发[2011]263号)文件精神制定,用于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中小学教师凡参加符合上述文件规定的有关培训,培训学时均按规定进行登记。 2、学时登记由学校指定登记员和审核员负责。登记员按规定进行登记并签字,经审核员审核签字后由学校领导签字确认。登记证原则上由学校统一保管,任何人不得擅自登记或涂改。 3、登记证含表1至表7。其中表1、表2为集中培训学时登记;表3为远程培训学时登记;表 4、表5为校本培训学时登记;表6为其他培训学时登记;表7为学时登记汇总。具体登记要求见各表填写说明。 4、学校每年度须对每位教师培训登记情况进行汇总,并填写《培训学时年度汇总表》(表7),交县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审核盖章后认可。 5、本登记结果是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和发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的重要依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是实行教师资格再认证的必备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中小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学时登记工作。 6、本登记证复印无效,请妥善保管,不要遗失。 近期免冠照片 (加盖学校公章有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时间 任教学科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1

1天8学时、半天4学时计算填写。2、参加集中培训一次连续在20天以上的,最多只按20天计,即只登记160学时。 2

3

一栏中填写的学时数,按“培训模块学时数”的50%计算。 4

继续教育系统学分各版块登记操作指南(普通中小学教师)2011.3

继续教育系统各版块学分登记操作指南 普通中小学教师: 一、师德教育(版块) 其他项目→普通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年度考核合格→选中“年度考核”项目→添加参加年度考核人员→登记→在版块框内的下拉列表中选“师德教育”,在学分框内输入3并确定→点工具条的“√”保存。学校要设计一个师德教育考核表,对每个教师进行师德考核,每人需写一篇师德教育心得体会附在考核表后,装入继教个人档案)。 考试管理→普通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课程培训及考试→选中“市级考试”项目(法律考试可纳入此项目登记,学校需设计一个参加法律考试的证明或由上级部门下发的法律考试成绩单,附在师德教育版块后装入继教个人档案)→点击工具条的“+”添加参加考试人员→登记→在版块框内的下拉列表中选“师德教育”,在学分框内输入3并确定→点击工具条的“√”保存→网络上报数据。 说明:本版块每学年≥18÷5学分[周期(5学年)学分≥18学分]。学分登记保存后,只是在本地计算机保存,还要及时网络上报,上报时相关信息上报了多少条,要0错误,才能在服务器上保存,上报才成功。 二、新理念(版块) 培训管理→普通中小学教师→新理念→校本培训→点击工具条的“+”添加一个项目(由学校管理员添加后网络上报,项目不要设得太细,如:培训内容填新理念,学时输入12学时,学分输入3学分。如一个项目少了,可设2个或3项目,一般一个项目就行了。学校要有校本培训计划,设计一个校本培训考核表,每个人都应有考核表装入继教个人档案)→点工具条的“√”保存→数据→网络上报数据→下一步→选县、学校、2010-2011年度→下一步→勾选“学分项目汇总表”、“学分个人登记表”、“学分年审统计表”(三表关联)→网络上报数据(查看上报日志,要看上报了几个数据,0错误才能成功上传到服务器)。添加项目要在登记学分前完成,其它版块添加项目方法与此相同)。 登记校本培训项目学分:数据→网络下载数据→勾选“学分项目汇总表”、“学分个人登记表”、“学分年审统计表”(三表关联)→培训管理→新理念→校本培训→选中你刚添加的项目→点击界面左下

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翰辰幼儿园李道友组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第四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 第二章内容与类别 第八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第九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包括: 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教师岗位培训: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 (二)学历教育:对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统编教材;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和规划;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训。综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社会力量可以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第四章条件保障 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或挪用。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办学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到多大年龄就免继续教育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到多大年龄就免 继续教育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第四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 第二章内容与类别 第八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

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第九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包括: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 (二)学历教育:对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基本文,组织审定统编教材;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和规划;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人民政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 教育工作。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 师为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第四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 第二章内容与类别 第八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 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 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研 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 识等。

第九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包括: 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 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教师岗位培训: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 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 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 (二)学历教育:对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 作;制定有关方针、;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基本文件,组织 审定统编教材;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和规划;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 府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 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应有计划 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培训。综合性高等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的教师。 第二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五)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 (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第三条教师培训以5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240学时。 第四条教师培训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分层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校本培训、县级培训、市级培训和省暨国家级培训。 第五条培训项目应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学时等内容,并以文件形式在组织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学校)的网站公布。未经公布的不予认定。 第六条校本培训由学校按年度制定计划,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查批准后实施,认定24学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予认定培训学时。 第七条教研、科研、电教等其它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须纳入同级教师培训规划、统一部署,集中或分别组织实施。未纳入规划的不予认定。 第八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实行单项认定和登记。培训时间为一年内120 学时。 第九条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参加与任教学科相一致专业的学历提高学习的,年度内完成1门以上课程学习并考核通过的,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72学时。 第十条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一)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具有ISSN或CN号,不含增刊)发表专业性或教育类文章的,或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论文大赛并获奖的,认定年度县级以上培训24学时。数量、等级不限,不重复认定。 (二)完成校本课题研究,结题通过当年认定校本培训24学时。完成县级以上专职科研规划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发文设立的课题研究,在结题通过当年认定县级以上培训48学时。认定时须提交立项和结题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材料不全、前后不一致的不予认定。 (三)正式出版专著(具有ISBN号,非试题集类),出版当年认定县级以上培训72学时,合著的只认定第一作者。 第十一条鼓励优秀教师示范引领。 (一)参加校本培训授课,认定相应校本培训时间。参加县级以上培训授课,认定县级以上培训8学时。按次计算,最多不超过24学时。 (二)开设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一次,认定县级以上培训8学时。按次计算,最多不超过24学时。 (三)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等教师竞赛项目获个人奖项的,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24学时。 第十二条鼓励教师爱生乐教。 (一)学校年度考核优秀或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师德模范等校级综合表彰的,认定当年校本培训24学时。县级以上的,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48学时。 (二)学生在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生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认定任课教师当年校本培训24学时。 (三)学生获得县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综合性表彰的,认定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当年县级培训24学时。 第十三条响应号召到贫困地区跨县支教,支教期间无教学事故或其他不良影响,连续任教时间1学期以上的,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72学时。 其它: 1.拿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的认定16学时。2参加普通话培训,拿到等级证书的认定16学时。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 管理办法(试行) 为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学时授予与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学时要求 2008年1月起,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7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3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160学时。 二、学时授予标准 (一)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时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时。 (二)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或进修,按实际学习学时计算。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设计、管理工作的获奖成果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出版论著、译著等,均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以下分值均是独立完成时的分值,若是合作完成的,需按其每人工作量比例分计学时)。 县(处)级成果计3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3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2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10学时);地(厅)级成果计4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4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3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20学时);省(部)级成果计7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7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6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50学时);国家级成果计8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8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7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60学时)。 学术、技术论文在系统内交流刊物发表的计20学时;在刊型内部资料上发表出版的计30学时;在国内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的计40学时;在国内公开的核心刊物(北图、SCI收录)上发表的计60学时。第二作者在以上基础上扣减10学时。 参编公开出版的论著、译著、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不足5万字的计30学时、5万字以上不足10万字的计40学时、10万字以上的计50学时,专著计120学时。 (四)单位举办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主讲人每次按所授课时数两倍折算学时,参加人员按实际听课时数,凭组织单位开具的证明折算学时。 (五)参加国家或省组织的高级研修班,凭结业证书,每次计算40学时。 (六)出国留学、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技术交流、进修访问,时间在一个月内的计40学时;一个月以上不满二个月的计60学时;二个月以上不满三个月的计70学时;三个月以上不满四个月的计80学时;四个月以上至半年计100学时;半年以上至一年计120学时;一年以上的,每超过一个月增计10学时。 (七)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或证明,每门合格课程计10学时。 继续教育对象在完成规定学时的同时,单位不得剥夺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外派等学习培训的权利。 三、学时登记和考核 (一)全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对象统一使用省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证》,由继续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教育的凭证。 (二)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时证明,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 (三)各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应将继续教育对象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时数进行核实统计,并作为年度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证发放和管理 (一)《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证》由省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二)行业管理部门分级负责本行业继续教育对象学时审核工作,并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统一验印。 (三)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任职年限内必须完成《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确定的学时数。 (四)专业技术人员在任职年限内,所取得的继续教育学时可以累加计算,平均使用;对已批准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后,继续教育学时应重新计算,原职务所得学时不再带入新的职务任期内。 五、监督检查 各级人事部门按照《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定期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制度,做好继续教育学时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省人事行政部门将不定期对各市(州、地)、各部门继续教育学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不按照要求管理和使用继续教育学时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予以纠正,严重违规的将予以通报。 本《办法》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人事厅文件 黔人通[2007]290号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 为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学时授予与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学时要求 2008年1月起,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7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3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160学时。 二、学时授予标准 (一)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时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时。 (二)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或进修,按实际学习学时计算。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设计、管理工作的获奖成果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出版论著、译著等,均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以下分值均是独立完成时的分值,若是合作完成的,需按其每人工作量比例分计学时) 县(处)级成果计3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3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2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10学时);地(厅)级成果计4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

完成人计4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3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20学时);省(部)级成果计7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7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6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50学时);国家级成果计8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8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7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60学时)。 学术、技术论文在系统内交流刊物发表的计20学时;在刊型内部资料上发表出版的计30学时;在国内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的计40学时;在国内公开的核心刊物(北图、SCI收录)上发表的计60学时。第二作者在以上基础上扣减10学时。 参编公开出版的论著、译著、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不足5万字的计30 学时、5万字以上不足10万字的计40学时、10万字以上的计50学时,专著计120学时。 (四)单位举办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主讲人每次按所授课时数两倍折算学时,参加人员按实际听课时数,凭组织单位开具的证明折算学时。 (五)参加国家或省组织的高级研修班,凭结业证书,每次计算40学时。 (六)出国留学、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技术交流、进修访问,时间在一个月内的计40学时;一个月以上不满二个月的计60学时;二个月以上不满三个月的计70学时;三个月以上不满四个月的计80学时;四个月以上至半年计100学时;半年以上至一年计120学时;一年以上的,每超过一个月增计10学时。 (七)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或证明,每门合格课程计10学时。 继续教育对象在完成规定学时的同时,单位不得剥夺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外派等学习培训的权利。 三、学时登记和考核

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连续教育,规定,老师]相关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参考借鉴,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规定,仅供参考其相关内容与写作格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学校老师队伍整体素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进展和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制定本规定。 其次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气举办的中学校在职老师的连续教育工作。 第三条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是指对取得老师资格的中学校在职老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养进行的培训。 第四条参与连续教育是中学校老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应当实行措施,依法保障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注意质量和实效。 第七条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 其次章内容与类别 第八条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要以提高老师实施素养教育的力量和水平为重点。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学问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讨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问等。 第九条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包括:新任老师培训:为新任老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老师岗位培训:为老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骨干老师培训:对有培育前途的中青年老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老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 (二)学历教育:对具备合格学历的老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制定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统编教材;建立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配套政策和规划;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

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范围内取得教师资格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在职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继续教育是指中小学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的学习培训。 第四条省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做好继续教育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管理。原则上“十三五”期间全省中小学教师应完成不少于360学分且每年不少于72学分的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第二章内容与形式 第七条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

水平为重点,开展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专业能力训练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 第八条继续教育分为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指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教育。非学历教育是指经学校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对教师进行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及岗位要求而开展的学习培训。 第九条继续教育坚持教师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统一培训与自主研习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素质。 第十条继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实施。五年周期内,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提供不少于240学分的全员集中培训。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实践等自主研习活动。 第十一条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确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织教师自主选择和学习。教师通过远程、自学等方式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继续教育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计入学分。 第三章学分登记与管理 第十二条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登记,采用证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未经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授权的培训,不得纳入“十三

学校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目的是提高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欢迎参考! 学校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篇一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教育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精神,大力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20XX-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教师发[20XX]220号)、《安顺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安顺市“十二五”(20XX-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市教字[20XX]17号)、平坝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平坝县“十二五”(20XX-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教通字[20XX]154号)以及平坝县城关镇《关于印发城关镇“十二五”(20XX-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城府办字[20XX] 54号)的要求,特制订《平坝县逸夫小学“十二五”(20XX-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希望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创新精神、业务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建设为重点,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全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全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校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