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36.98 KB
- 文档页数:2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用于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通过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来实现。
以下是关于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中常用的名词解释:
1.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管理和工程措施,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水土资源的破坏,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为。
2. 林草措施:指通过种植树木、草本植物等手段,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从而减缓水流对土壤的冲刷,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3.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学方法,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到较为健康的状态。
4. 植被恢复:是指通过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逐步恢复退化或受损土地的植被覆盖,以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5. 水源涵养:是指通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减缓地表水流速度,降低地表水蒸发量,从而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保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6. 土壤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植被覆盖、土壤改良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7.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8.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总之,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旨在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手段,提高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保护水
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的措施与建议前言林业在我国拥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生态建设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森林资源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失林、漠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推行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已经成为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之一。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林业水土保持措施逐步完善。
现在我国的林业行业已经实现了从传统林业到工业化林业的转变,为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国林业企业不仅重视林业产品的产出,更注重保护林业生态,推广生态修复、防护、节约和发展等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将其纳入管理体制中,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施现代林业的措施与建议实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快速发展现代林业,是当前保护森林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基于这一考虑,下面总结了促进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发展的建议。
1. 加强立法、规划和政策的引导针对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加强水土保持立法、规划和政策的引导,构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包括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加强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并且加强宣传,提升水土保持的意识。
2. 创建现代林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创建现代林业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林间作、林草综合经营、水土保持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的发展。
通过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快建立现代林业志愿者网络,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跨界合作推进林区生态环境治理。
3. 推广绿色生态理念推广绿色生态理念,构建新型生态文明格局。
聚焦绿色生态理念,打造现代林业示范区,普及科学种树、护林、管护等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推广“林权制(定)度”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保证生态系统的安全。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shuitu baochi lincao cuoshi水土保持林草措施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grass measures在地区,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
林草措施是措施的组成部分。
在一个治理区内,它与、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按防护目的分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固沙造林等多个林种。
水土保持种草措施,除了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之外,还包括天然草地改良。
概况中国古代《逸周书》、《荀子》等著作中都曾提倡过植树造林,《管子》一书甚至将一国的贫富直接和那个国家山泽中草木生长的情况相联系。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森林覆被率只有12%,其中防护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6.4%。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1978年开始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实行乔木、灌木和种草相结合。
至19 85年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初步发挥效益。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各地区根据土地面积和对粮食生产的要求确定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但一般不低于面积的30%。
世界其他国家在治山治水中也十分重视林草措施。
如法国在1860年为了防治频繁的水灾制定了《山区造林法》;苏联在1917年开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日本全国现有森林覆被率68%,其中防护林(日本称保安林)占森林面积的30%,并且与种草相结合,如在造林整地工程的水平阶边坡栽种草皮,对土壤遭受严重冲刷的陡坡地块,则采用装有肥料草籽的绿化袋,用竹扦钉入土内,遇雨后便生根、发芽、长叶,当年即可覆盖地面。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①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
具有密集的林冠、良好的近地表的下木植被和未被破坏的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直接击溅。
水资源保护的4种有效措施水资源保护是指为防止因水资源不恰当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坏,而采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措施的总和。
(1)农业措施1)2)3)2)1)水土流失成因及影响因素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到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称为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形式除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典型的土壤侵蚀形式外,还包括河岸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侵蚀形式。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①气候,如降水量、降雨强度、风速等;②地形,如坡度、坡长、坡面形状、沟壑密度等;③地质,如岩石的风化性、坚硬性、透水性等;④土壤,如土壤透水性、抗蚀性、抗冲性等;⑤植被,如植被种类、覆盖度等。
加剧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因素主要有:滥垦乱伐、陡坡开荒、顺坡耕种、过度放牧、铲挖草皮、乱弃堤等,小型蓄水供水工程有小水库、塘堤、引水渠等。
多种水土保持措施要有机结合,坡沟兼治,上下游治理统一规划。
水土保持监测是通过遥感地面定位观测、模拟实验和流域调查、对比分析等途径,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成因、治理措施及产生的效益,为不断加强和改进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4)工程措施1)水利工程措施水利工程措施包括引水、调水、蓄水、排水等各种设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改善也可以破坏水资源质量。
因此,采取正确的水利工程设施能够改善水质状况,调节水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3方面动,并采取防扩散和泄漏措施,保证高浓度吸入,以避免处于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
⑵高定位精度和高开挖精度,彻底清除污染物,并尽量减少超挖量,在保证环保疏浚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⑶避免输送过程中的泄漏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⑷对疏浚的污染底泥进行安全处理,避免污染物对其他水系及环境的再污染。
污水走廊工程。
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1. 引言水土保持是指在农田、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内,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一种综合性保护措施。
林草措施则是指在水土保持中,利用林木和草地进行保护和改良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中的一些常见的林草措施。
2. 林草措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林草措施可以分为三类:保护林草措施、改良林草措施和恢复林草措施。
2.1 保护林草措施保护林草措施主要是通过落地保护措施和植被保护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
其中,落地保护措施包括沟槽、坎堵等,用来拦截土壤冲刷和径流;植被保护措施则是通过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等植被,增加植物根系的牵引力和土壤表面的覆盖度,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2.2 改良林草措施改良林草措施主要是通过植被改良和土壤改良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改良包括种植具有深根系和强抗蚀能力的树种,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和植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则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和有机物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2.3 恢复林草措施恢复林草措施主要是指在破坏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这些措施包括造林、草坪草地建设和湿地恢复等。
3. 林草措施的实施3.1 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种在实施林草措施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种。
树种选择应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等因素,选择具有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和抗蚀能力好的树种;草种选择应根据土壤类型、水分条件和利用需求等因素,选择根系发达、耐旱抗寒和耐蚀性好的草种。
3.2 合理规划林草布局合理的林草布局是实施林草措施的关键。
在农田、山坡和河岸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应优先布置林地和草地,形成生态屏障和自然防护带,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同时,应合理规划各类树种和草种的分布,以充分利用土壤和水资源,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3.3 定期维护管理林草措施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定期维护管理的。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shuitu baochi lincao cuoshi水土保持林草措施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grass measures在地区,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
林草措施是措施的组成部分。
在一个治理区内,它与、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按防护目的分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固沙造林等多个林种。
水土保持种草措施,除了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之外,还包括天然草地改良。
概况中国古代《逸周书》、《荀子》等著作中都曾提倡过植树造林,《管子》一书甚至将一国的贫富直接和那个国家山泽中草木生长的情况相联系。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森林覆被率只有12%,其中防护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6.4%。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1978年开始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实行乔木、灌木和种草相结合。
至19 85年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初步发挥效益。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各地区根据土地面积和对粮食生产的要求确定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但一般不低于面积的30%。
世界其他国家在治山治水中也十分重视林草措施。
如法国在1860年为了防治频繁的水灾制定了《山区造林法》;苏联在1917年开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日本全国现有森林覆被率68%,其中防护林(日本称保安林)占森林面积的30%,并且与种草相结合,如在造林整地工程的水平阶边坡栽种草皮,对土壤遭受严重冲刷的陡坡地块,则采用装有肥料草籽的绿化袋,用竹扦钉入土内,遇雨后便生根、发芽、长叶,当年即可覆盖地面。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①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
具有密集的林冠、良好的近地表的下木植被和未被破坏的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直接击溅。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保护水土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地表侵蚀,修复生态系统,提升自然恢复能力。
本文将从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意义、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意义十分重大。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减轻洪涝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还能够通过树木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地表侵蚀,防止土壤流失和植被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其次,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实施方案多种多样。
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包括造林、抚育、剪灌、植被修复等。
在造林方面,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种植,能够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恢复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
抚育方面,合理修剪树木的枝干和根系,减少枯枝落叶对土壤的破坏,增加树木的抗风抗虫能力,提高植被的保持效果。
剪灌方面,通过剪断和控制灌木的生长,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问题。
植被修复方面,采用植物覆盖和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此外,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也需要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含量、土壤侵蚀速度、植被覆盖率等。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效果。
在实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当地的其他农林牧业活动的协调。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增加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
总之,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保护水土资源、修复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的意义重大、实施方案多样,并且能够通过评估和调整不断提高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其他农林牧业活动的协调,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林业上节水保水措施
林业上的节水保水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水土保持工程: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林带、水源涵养林、道路管护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损失。
2. 种植适应性强的树种: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树种进行林业种植,降低水分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林地排水措施:合理设置林地排水系统,减少雨水积蓄,降低林地内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4.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建设集雨系统和利用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降水的流失和浪费。
5. 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合理制定森林经营计划,科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6.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的蒸发和土壤淋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7.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节水保水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林业上的节水保水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林地排水措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
森林经营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
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
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
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
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
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一、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定义和目标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造林种草、森林植被恢复、退化土地治理、林业生态工程等手段,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生产力、提高林产品价值、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种类1.造林种草:通过在适宜的土地上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2.森林植被恢复:在砍伐过度或破坏严重的地区,通过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3.退化土地治理:针对退化严重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林业措施,如封山育林、禁樵禁猎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条件。
4.林业生态工程: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林业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三、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技术要点1.合理规划造林种草布局,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和草种。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选择适合的树草种进行种植。
2.科学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和质量。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注重植物种群的搭配和结构的优化,同时加强抚育管理,促进幼苗成活和生长。
3.加强退化土地治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条件。
在治理退化土地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如施用有机肥、实行轮作休耕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应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查、G1S系统等,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1.应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挥生态防护效益。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积极开展造林种草、森林植被恢复等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与农业、水利、土地整治等措施结合应用,形成综合治理体系。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应与农业、水利、土地整治等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理体系,以提高治理效果和综合效益。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半扇门沟、宅龙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四川顶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9月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半扇门沟和宅龙沟位于大渡河一级支流小金川河的左岸,本工程为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工程主要整治内容表二、编制要求: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坑口直径0.6m,坑深0.6m;2、造林时间选择在春、秋两季。
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
3、抚育管理包括间苗定苗、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除蘖平茬,在栽植后1~2年,应选留一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修枝整形,宜在初冬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幼树修枝强度宜小,大树可适当加大;及时浇水、施肥、防虫及补植,成活率低于40%的,必须重栽。
种植规格、要求及需苗量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1)、选材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2、植物品种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及东北、山西等省份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
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
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2.4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形细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是对水资源、土壤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它
具有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水资源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多种功能。
水土保
持林草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土壤
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会造成土壤贫瘠和水资源浪费。
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固结和保护地表覆盖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植被根系能够牢固地保护土壤,防止其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
同时,植
被覆盖也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
因此,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土壤流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水资源的质量。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
产活动所必需的资源,然而,由于土壤流失和水污染的原因,水资源的质
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净化水体,提高水质。
植
物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植被能够增加土壤水分的渗透和储存,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提高水资
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水质、节约水资源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再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
施能够建立和保护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和生态
功能。
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
形成自然保护带和生态廊道,促进植物和动物的迁移繁衍,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还能够减少土地的沙化和草原退化,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和生产效益。
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
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保护水土资源、改善水质、改善生态
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政策支持,提高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效益和可持续性,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