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植物与工程措施设计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49 KB
- 文档页数:4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关键要素分析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中,关键要素的合理运用对于工程的实施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关键要素,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在进行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时,首先需要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土地类型、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的不同,需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采用梯田、沟道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降雨特征分析降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需要对降雨特征进行分析。
这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对降雨特征的分析,可确定相应的排水设施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三、水土流失模拟分析水土流失模拟分析是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通过采用水土流失模型,可以预测和评估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为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土流失模拟分析中,需要考虑土壤侵蚀指数、坡面长度、坡度等参数,以准确评估水土流失的风险。
四、植被恢复方案植被覆盖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必须提供相应的植被恢复方案。
植被恢复方案应考虑植物的种类选择、植被的布置、种植密度等因素,以确保植被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并发挥其保护功能。
五、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对于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需提供有效的排水系统设计。
这包括排水沟的设置、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降雨冲刷和积水造成的水土流失风险。
六、巩固措施设计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措施的长期效果,巩固措施设计必不可少。
巩固措施设计包括护坡、栽培、覆盖等方面,旨在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和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5.5.1造林设计原则与标准(1)设计原则①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实地土地质量为目标。
②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
③营建复层林相,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
④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8]。
(2)造林标准设计立地类型:阳向缓坡地、阳向陡坡、阴向缓坡地、阴向陡坡、梁峁顶。
整地时间:前一年雨季穴状整地。
造林季节:雨季植苗造林,全部采用营养袋植苗,植苗时将营养袋去掉,保持营养土完整。
幼林抚育:造林后三年内对幼林进行抚育。
5.5.2分水岭防护林分水岭是土壤侵蚀严重地段,又是产生径流的发源地。
所以要严肃对待分水岭的水土保持。
通常分水岭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营造防护林为主根据分水岭的地形、土壤、土壤利用状况营造不同的防护林。
地形起着决定作用,例如,浑圆而开阔的分水岭可以在坡度陡段设置防护林,而尖削的分水岭,其林带最好设在分水岭的附近。
带宽一般不小于6m o由于条件恶劣,林带设计的树种选择、造林技术都要保证林带自身保护要求。
为了使林带正常生长,可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造林。
条件最恶劣的分水岭,可以只采用灌草或纯灌木形式,分水岭常有道路通过,分水岭下部又有农田分布。
所以分水岭防护林布置与道路、农田防护林三者相结合。
乔、灌、草;田、林、路、全面考虑,综合安排。
并不是所有的分水岭都要造防护林,根据侵蚀状况分段布置。
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见图5.9 o1.5图5.9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表5.3分水岭防护林配置表5.5.3侵蚀沟防护林(1)沟头防护林:大的荒溪沟头防护林也叫进水洼地造林[9]。
造林 的目的是减少进入沟头的径流和降低流速,以阻止沟头的溯源侵蚀。
其作用是使近水洼地形成局部拦蓄径流的地形。
在侵蚀发展到一、二 阶段时,或者是较大的侵蚀沟时,沟头以上进水洼地面积较大,往往 分水路和洼地两部分,水路可用灌木密植。
径向与水路流线垂直,便 于挂淤行距(*0.25〜0.35)洼地的水路两侧,林带与流水线平行,树 种可采用乔木、灌乔结合。
论水土保持中植物措施的重要性摘要: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植物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升土地生产力、改善环境、增强土壤肥力、调节气候以及美化环境等。
在水土流失治理当中,有效地运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笔者在下文中探讨了水土保持中植物措施的重要性,旨在未来水土保持工作当中,积极吸取生态环境建设理念,充分利用植物措施,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重要性一、前言地面的植被、岩层以及土壤等等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为了保证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以及安全,植物措施必须要在水土保持中充分发挥作用,来相应地减弱一些风力还有水力对地表的伤害,拦截一定的风沙,从而达到稳固和改善地表质量的作用,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生长。
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水土保持中植物措施的运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措施,并探讨了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性。
二、水土保持中植物措施的重要性受各种项目建设的影响,地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侵害,植被成为防治水土流失等问题并且还具备美化环境的作用。
1.水土保持中植物措施的防治水蚀的作用首先就是,当植被的枝叶开始枯萎衰落,就可以与管层相结合,有效地阻止一定的降水量并能够减小雨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
其次,植被可以达到固定和改善地表质量的功能,使水分逐渐渗透到地表下,土壤的孔隙度也能从而提升,最终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都会得到减小。
另外就是,枯萎落叶层可以像一个吸水海绵一样,吸掉雨水,还可以像落网一样,过滤掉泥沙,分散地面上水流量。
最后,植物还有固定的作用,植物的根系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抓紧土壤,可以达到加固坡面的作用,加强土壤的抗腐蚀性并预防泥石流、滑坡等问题的发生。
2.水土保持中植物措施的防治风蚀的作用植被因其自有的透风性达到防治风蚀的作用。
植被自身的稀疏、透风和紧密结合的枝叶结构能够起到降低风速和能量、降低风对土壤的侵害、减小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的作用。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半扇门沟、宅龙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四川顶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9月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半扇门沟和宅龙沟位于大渡河一级支流小金川河的左岸,本工程为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工程主要整治内容表二、编制要求: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坑口直径0.6m,坑深0.6m;2、造林时间选择在春、秋两季。
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
3、抚育管理包括间苗定苗、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除蘖平茬,在栽植后1~2年,应选留一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修枝整形,宜在初冬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幼树修枝强度宜小,大树可适当加大;及时浇水、施肥、防虫及补植,成活率低于40%的,必须重栽。
种植规格、要求及需苗量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1)、选材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2、植物品种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及东北、山西等省份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
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
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2.4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形细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措施分析水利工程中只有将水土保持工作搞好了,才能有效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作用。
现有的水土流失包括受水利侵蚀和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另外还有水蚀与风蚀的交错区。
以下就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作用及其措施进行论述分析。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作用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近年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从而能够有效地达到拦洪蓄水、拦沙保土的目的,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只有遏制水土流失,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
②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的流失量。
很多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渠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拦泥截沙,增加塘库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③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程度。
④水土保持可以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二、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及危害水土保持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
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导致的危害首先是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甚至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另外水土流失会使湖泊、水库、河道等产生淤积、堵塞,蓄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发生涝灾;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裸露,随着水力的冲击,许多泥沙就会顺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不仅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抬高河床,造成水位上涨,还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水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减少,甚至发生垮坝等灾害。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临时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措施合理配套,以发挥最佳效益。
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建筑物施工前将坝后管理范围内的表土剥离,用于后期扰动的管理范围和弃渣外表面恢复植被,集中堆放在坝后管理范围右侧。
表土剥离:表土层厚度0.2m 左右,利用推土机将表土剥离,人工配合修整边角。
表土回填:施工结束后将保存的表土平铺在坝后管理范围,均匀平摊、压实。
覆盖表土后的坝后管理范围经全面整地后,进行灌草结合恢复植被。
灌木选用紫穗槐,株行距为2.0m*2.0m,,草种为早熟禾。
全面整地:穴装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时间在秋季进行。
栽植灌木:要求主、侧根发达,茎干通直圆满、高度合适,分枝点高度一致,相邻植株规格应基本相同。
撒播种草:全面整地,草种选用一级标准草种。
在秋季采用人工将草籽均匀撒播。
草袋土埂拦挡:根据先拦后弃的原则,人工将土填入编织袋、封包,沿堆土场外坡脚堆筑土埂。
并随着土方的堆放,不断的增加土埂长度。
拆除草袋土埂:人工拆除土埂,用铁锨铲破编织袋,土方利用,编织袋回收。
三、水土保持措施(一)做好场内道路上下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内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降雨径流对施工场地和渣场的冲刷。
(二)制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做好料场、渣场的挡护、排水等工程措施和植物种植保护措施,并负责料场和渣场施工期的维护管理工作。
(三)应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四、植被恢复措施施工及临时用地使用完后植被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恢复原有功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符。
满足复耕要求后通知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并交付使用。
施工生产生活区为临时占地,占用地类为耕地,在施工前首先将表土按照0.3mm 厚度进行剥离,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工程结束后将表土回填在本区域。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其中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施工,减少或者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被保持:通过合理的植被覆盖,减少雨滴对土壤的冲击力,同时可以增加土壤的黏着性,防止土壤流失。
2. 坡面保护:设置适当的坡面保护结构,如护坡网、梯田等,可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防止坡面产生裸露地。
3. 沟道疏导:通过设计合理的沟道和排水系统,将径流导向合适的出口,减小水流速度,降低水流对土壤的侵蚀力。
4. 土壤修复:对于已经受损的土壤,可以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如添加有机物质、施加肥料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法:1. 坡面保护设计:根据工程所处的地形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坡面保护措施,如护坡网、石垒、梯田等。
同时,根据预计的降雨情况和水文条件,合理确定护坡的高度和坡度,以确保其有效性。
2. 沟道设计:根据工程的流域面积和径流量,设计合理的沟道系统,包括主沟、支沟、排水系统等。
同时,考虑到水流速度和泥沙含量,选择合适的排水管径和护坡结构,以保证沟道的通畅和稳定。
3. 植被设计:通过植被覆盖来保护土壤,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
同时,根据工程需求和经济条件,合理确定植被的密度和分布,以达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4. 土壤修复设计:对于已经受损的土壤,根据土壤类型和成分,确定适当的修复措施。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施加肥料等方式,提高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促进植被的生长,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 引言1.1 引言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在农田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产环境,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农田需求和情况来制定,可以大致分为植物措施、土地利用措施和工程措施三类。
在浅谈农田水土保持规划的过程中,设计水土保持措施的原则是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类型、作物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保持土壤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农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具体的措施方案。
浅谈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生产效益,保护农田资源环境,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田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水利规划中,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土壤的保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分类。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梯田建设、防风固沙、植被恢复、地膜覆盖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浅淡农田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确保农田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将水土保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水土保持措施的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结合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和农田的管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设计。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
2.2 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水土保持措施是农田水利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物理、机械、植被以及经济四大类。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一、引言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对水和土壤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和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相关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论述,旨在为各行业提供规范和参考。
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
(2)综合管理原则: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采取综合管理的方法,综合运用建筑、植被和水利等多种手段,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3)科学性原则: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基于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工程设计方案。
(4)经济效益原则: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在保证工程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社会参与原则: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民众智慧,加强社会参与,增强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法(1)水土流失评估: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第一步是评估水土流失的程度和潜在风险。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值模拟,确定流失量和流失速度,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水土保持措施选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可以采用植被恢复、堤坝建设、地形改造等方法来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依据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工程设计。
包括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和工程材料选择等,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水土保持效果评估: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进行水土保持效果评估,了解工程的实际效果,并对工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技术(1)植被恢复技术:通过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植被布置方式,加强植被的保持力和抗冲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2)地形改造技术:通过改变地形特征,构建防护地形和降低坡度,减少水流速度和冲击力,控制土壤侵蚀。
施工期间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为此,我们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环保体系,明确各部门在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
在水土保持方面,我们将严格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管理制度,做好水土保持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同时,我们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和投产使用。
并自觉接受业主、监理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和管理,积极改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水土保持水平。
针对本标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我们将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和植物治理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存弃渣场、土石料场等,采取拦渣、护坡和排水工程措施,对施工开挖的边坡采取清理、支护和排水工程措施,避免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植物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存弃渣场、建筑物管理区、保护林带、渠坡防护等,保持渠坡、渣场的边坡稳定,防止土地的风、雨侵蚀,避免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防治技术与防治方法方面,我们将采取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水工程和绿化工程等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同时,根据不同的土质、坡度、坡长和地形条件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对于渣场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我们将采取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法,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环境的保护。
工程建设产生的废土弃渣如果自然堆放,会因为结构松散、凝聚力差、表面裸露等原因,容易受到雨水浸泡和地表径流冲刷,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
因此,施工弃渣场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对象。
为了治理这一问题,可以在弃渣场周围设置排水系统和浆砌石挡护建筑,并采取浆砌石护坡植生毯的措施,生毯分上网、秸杆纤维层、木浆纸层、种子层、木浆纸层、下网共六层。
草籽选用狗牙根,种子量为50kg/hm2,成活率保证在90%以上。
水土保持植物与工程措施设计分析
摘要:水土流失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干旱地区来说。
因此,必须重视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各方面工作的力度。
当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一般利用工程措施以及植物措施。
其中,植物措施不仅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设计
1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内涵与目的
所说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是指充分考虑小流域范围内植物的各类特定后,按照生态位的能量级分布层次来分析环境资源的分布特征,最后严格秉承资源需求的关系来培育区域内适合的生物种类,最大限度地保障生物种类与环境资源的协调能力。
基于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这一内涵和特点,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从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目的这一层面上来说,集中所体现出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小流域范围的土壤、地形、土地利用格局等多种要素开展综合性分析,可以准确地提出生态防护工作开展的目标与重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去建立防护林植物体系,最终便可以达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目的。
二是依据小流域植物对位配置原则和物元分析理论,确定出小流域的植物类型和树种,所制定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更加富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运用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来说,大环境的改善必须要依赖于小流域,以此方可实现最大的生态效能。
而在开展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中,小流域范围内的植物无论是层次还是与资源位之间的关系均有着理论支撑,开展效会更好,可以实现以局部来促进整体发展的目的。
2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原则
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尤其是设计阶段
需要考虑多方面要素,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也较多,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的来说,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原则主要有以下五点:(1)确保可以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确定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的过程中,要始终考虑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之间的
关系,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努力去通过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来改善生态环境。
就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来说,要对水土流失的现状作全面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去
设计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重点考虑植物生长习性、立地条件。
通过遵循与自
然景观协调这一原则,可以形成稳定性的植物群落,继而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2)重视生态适应性原则:在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中,要求对现有的各类自
然资源要充分地加以利用,比如地被、树木、草本,尤其是要利用好现有的珍贵
树种和大树。
在后续的植物配置中则要优先去使用本地树种,适当性地引进外地
树种,将两者搭配起来,改善植被营造模式。
除此之外,在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
作中,要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促使植物的生态特性与立地条件相协调,以此实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3)植物特性与主体工程功能必须结合发展:对于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来说,所涉及的专业性知识和部门较多,实际操作
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尤其是当植物特性与主体工程功能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
协调时,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效能将会大大降低。
为此,若是所在区域对水土
保持工作有特殊性的需求,或本身主体工程功能需求较多,则要充分去结合区域
性特点来选择植物,确保所选植物可以有效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4)景观多
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植物措施对位配置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点原则,包括植物
花果季相变化、植物层间搭配、形色声味多维效果。
以层间搭配为例来说,在植
物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层间的合理搭配,巧妙地发挥出每一种植物的特性,打造适宜合理的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布,努力去形成一种综合绿地系统,这对增强
小流域水土保持能力意义重大。
(5)生态安全原则: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所面
临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若是未能选择好植物,不仅影响了水土保持能力,而且
还会引发生物入侵等不良后果。
为此,生态安全原则是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必须遵
循的一点原则。
具体来说,所种植的草种要尽量使用本地的,所引进的外来树种
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综合性决定是否要引进外来树种。
除此之外,要兼顾植物
措施的远、中、近期的效益,保证植物生长稳定、安全,可始终营造一种稳定的
植物群落结构,确保生态安全。
3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1植物对位配置的运用方法
目前来看,植物对位配置在研究和操作方面均会有一定的难度,且当前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所不足,但也有相关的理论可以借鉴指导。
考虑到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多维性特点,在确定植物对位配置时,可以考虑使用多元维度统计方法和函数生态位的方法,掌握植物主体的利用情况。
但是这两种在实际操作时会显得较为繁琐,在现实中难于有效运用。
因此,总的来说,当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植物对位配置多是依赖于实地调查这一方法,工作人员通过研究小流域范围内各生物类型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共存情况,通过获取适应度,继而开展后续的植物对位配置工作。
3.2合理选择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务必要对小流域的诸多特点作全面分析,尤其是要分析地质地形、气候条件、资源分布情况、植物生长需求,在此基础上来开展植物对位配置的设计工作。
目前来看,已经有很多关于适地适树的的理论成果,可以此来确定出适宜树种选择方案,运用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3.3考虑水分条件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有着很高的依赖性,水分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植物的生长能力。
因此,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要要重点水分条件。
以森林带为例来说,本身所持有的水分条件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当植物被采伐,往往土壤水分可以在3个雨季便恢复如初。
而若是在典型草原带,则水分条件是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当植物被采伐,往往很难让土壤水分恢复如初。
因此,在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确定植物对位配置时要努力去缓解环境生态水分承载力和植物生育的矛盾。
在人工造林中,要将其与天然荒坡区分开来,在确定植物密度和种类时均要做好因地适宜,比如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可以根据立地天然降水补给量、种植植物的需水量来确定。
3.4合理搭配树种
通过合理搭配树种可以很有效地达到植物结构多样性,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具
有更强的稳定性,可以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能力。
在树种搭配时要对当地的气候
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考虑相生相克的原则,避免使用单一品种。
比如在种植混交
林时,要考虑树种的浅根性、深根性、慢生和速生特点,若是将杨树与落叶松搭
配起来,则极易导致黄粉病,会降低混生林的生长效果。
因此,要在树种的合理
搭配狠下功夫,最大限度提升混生林搭配的有效性。
4结语
在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时,要对区域内的各方面条件
展开全面的分析研究,尤其是要考虑水土特征和经济水平,确保可以选择出最为
适宜的植物,增强小流域水土保持能力。
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中,要始终将树种选择、水分条件考虑、树种搭配这三方面工作作为重点,并严
格运用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理论,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英敏.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贡献率计算对比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4):41-44.
[2]孙中峰,杨文姬.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理论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20,464(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