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定稿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程序(一)开门见山,聚焦洪水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
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
六年级《桥》说课稿六年级《桥》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桥》说课稿(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桥》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
(课件1)《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学情分析。
(课件2)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课件3)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课件4)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单元第4单元课型精读课文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课题《桥》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在第二课时中,《桥》这篇课文的教学将继续深入。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将更加注重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高尚品质,以及如何通过设置悬念和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桥》这篇课文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将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表达,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高尚人格与可贵精神。
★★★★★核心知识核心能力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认识8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读懂词语的意思。
3. 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体会村民们的处境,感受他们的无私与善良,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重点了解村民们的处境,感受他们无私与善良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在朗读与品味中感受语言,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与桥有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 猜谜语,激兴趣。
“一座长长桥,风吹雨打摇,人人头上过,唯独不留它。
”猜一自然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桥的课文。
(板书课题)2. 质疑课题。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默读课文,标上小节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交流反馈。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重点句子:黎明时分,山洪咆哮着冲下来。
人们惊呆了!到处是惊叫、求助声。
波涛汹涌的水声,呼救声、哭声……混在一起,真是可怕极了!他像一座山。
黎明时分,山洪咆哮着,吞噬了整个村庄。
人们惊恐地望着他。
老汉像一座山!大水已淹没了一切,狂风已席卷而走了一切,可老汉依然站在对岸指挥着村民们救人。
一捆捆木桩在老汉有力的指挥下被迅速地打入河中,绑住了。
洪水还在肆虐着,老汉一无所惧,依然镇定地指挥着村民们。
最后他却被洪水吞没了。
他像一座山一样地镇定和崇高。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结合学生的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汉像“一座山”?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不断更新的出示相应的段落。
2. 品读句子:从你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处境非常危急;我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着、冷静、果断、无私和崇高。
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说说为什么。
教师可相机指导朗读。
3. 感情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段落和句子,相机指导朗读。
《桥》教学设计《桥》教学设计(通用10篇)《桥》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
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
齐读)(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板书:洪水老汉)(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学生交流)(1)反馈评价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2)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3)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邢台段邢台市区外跨渠K151+734.143北盘石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北盘石桥位于临城县北盘石村东约200m,总干渠邯邢渠段桩号K151+734.143,渠底高程75.677m。
北盘石桥与总干渠水流方向夹角74.61°,桥梁起点桩号K0+311.150,终点桩号K0+375.150,桥宽13米,3孔,其跨径布置为16+26+16米,桥梁全长64.0m,桥梁面积为832.0m2。
二、设计规范、规程及资料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1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1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12.《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14.《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93)1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1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 79-2002)18.《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19.《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跨渠建筑物桩基与渠坡的非协调变形特性对渠坡的影响及其工程措施研究》成果应用指南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2009年11月。
《桥》教学设计
一、品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于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
题目就一个字——(看老师写课题:桥,齐读,再读)
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好几篇课题中有“桥”字。
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说说你想到了哪篇?
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兰兰过桥》《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小桥流水人家》……
3、这四篇课文中,有一篇“桥”的意义与其他几篇不一样,是哪篇?(学生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老师追问为什么?这座桥指的是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一座无形的桥)
小结:这些课文中,有的桥是真正的,有形的桥,有的是含有比喻、象征意义的,无形的桥。
4、这篇课文中有桥吗?(有)打开书,看看,是一座什么桥!(板书:窄窄的木桥)
二、把握内容,理清层次
1、但这是一篇小小说,肯定不是像《赵州桥》那样的介绍桥的文章,小说要有人物、情节和环境。
(板书)
2、那,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什么事情呢?这些又和桥有什么关系呢?(慢说)
(是不是恰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画关键信息,读完之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汇报交流:
3、谁来说,要注意把这个三个要素说清楚(指板书)
(洪水袭来的时候,人们拥向木桥逃生,党支部书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排成一队,并且让党员排在后面,还从队伍中揪出了自己的儿子,人们顺利逃生,他和儿子却牺牲了。
)
最多两个学生说(老师指导,不要重复学生的话)
学生概括的时候板书要素,洪水、老汉、人们(洪水袭来的时候,人们拥向木桥逃生,党支部书记,也就是老汉指挥人们有秩序地过桥)三、析路品语
(一)品味洪水:
过渡:那小说中,发生的一场怎样的洪水呢!
1、课文中有多处描写这样的特定环境的句子,再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水、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指导交流:
(学生读句子,相机指导谈感受,并指导朗读。
)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谈谈感受。
学生读句子,老师相机课件出示(学生说一句老师点一句以学生说的为序):
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问,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你的感受吗?(雨大)为什么?
你们注意了吗?“像泼。
像倒。
”两个字后面竟然是句号!这是完整的句子吗?(不是)他省略了什么?说完整,什么像泼?什么像倒?
点课件: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大雨像泼。
大雨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老师读上面的,你们读下面的,好吗?
读后问:感觉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更有力量)
这样的短句子,多有力呀!我们读着就感受到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
⑵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课件: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读了这句话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可怕、凶猛)
(课件,把词语点红)老师把这些词语变成红色,再读——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渲染的情境。
(读不出,师指导:不够凶猛,不够可怕。
)⑶还有哪句话?
课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真是群魔狂舞啊!)
课件:⑷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反红)由这个“狞”字(给“狞”加效果)你能推想出,“狞笑”是什么样的笑吗?跟你们想象的一样,狞笑就是一种凶恶的笑。
多么可怕呀,再读——
还有吗?
课件逐句出示:
⑸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⑹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看——连起来看这些红色的词语,此时作者笔下的还是洪水吗?
简直是——简直是——(魔鬼)——太可怕了
课件:听——这就是洪水的咆哮——(看着这些句子想像洪水袭来时的情景!)
看——这就是势不可当的洪水
字幕滚上来——读
(二)品味老汉:
1、(放着视频问学生)如果这样可怕、凶猛的洪水向你袭来,(加快速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追问:你呢?……)
2、确实如此,大多数人的反应跟你们是一样的,(出课件:把人物描写放到环境中去)他们惊慌失措,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地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
3、当时,有一个人跟人们的表现不一样。
——谁?(老汉)
4、老汉——正是这篇小小说着力刻画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同样是面对咆哮的洪水,这位老汉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在感悟人物形象时候,要与当时的环境结合起来:
5、直接出课件:(再来看,这部分,写洪水的句子)
……没腿深的水里……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不读)⑴直接问:你发现了什么?(洪水越升越高,情况越来越危急)
⑵下面认真默读、仔细品味课文的7-23自然段,画一画描写老汉的句子,再联系当时的环境认真体会,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个标记。
(慢说)
6、引导交流,引发思考:
读读你们找到的句子。
第一处环境:洪水没腿深的时候——你读(一页)
⑴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你读出了什么?
2、还有吗?——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你感受到什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比喻,我们再读读,他像——
为什么这样比喻,你又读出了什么?
再读——读出老汉的镇定,沉着!
小结:从他的神态中,我们读出了镇定、读出了沉着。
3、在没腿深的水里,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老汉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读出了什么?你读出了什么?(最多问两个)
⑴这是一处非常特殊的语言描写,看(课件)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你们发现了什么?
⑵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什么?(着急、有力)
好!你们感受到老汉的心情了,再读——
⑶你还发现了什么?(点拨:最长的一句7个字,最短只有——2个字)
为什么这么简短,你们知道吗?(点拨: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情况危急,来不及多说呀!)
⑷但是,这短短的几个字,喊出的意思却是至关重要的!你们能听懂吗?
①为什么先喊出“桥窄”这个两个字!(太危险了!)
②第二句话,你们懂吗?(读)什么意思?(怎么做!)
③最后一句最难理解,读——
你们懂吗?为什么让党员排在后边!
你懂吗?你呢?有懂的吗?(两个)
④懂的同学也是懵懵懂懂,你们还小,有一天你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你就懂了!于老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懂!因为我曾经在党旗下宣誓——
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如果灾难来临,于老师也会排在后面,因为这是我对党的承诺!
小结:短短三句话,句句铿锵,字字有力!正是这短短的三句话让乱哄哄的人群很快排成一队,再读——
第二处环境:当洪水窜到人们腰间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一页)谁来读——
⑴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透过这三个动词你又读出了什么?(老汉十分气愤,他发怒了)
他为什么这么愤怒,你们知道吗?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他不允许任何一名党员不顾人民自己逃生,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此时你就是老汉,此刻你无比愤怒,读——(指名读,2名)
第三处环境:
1、洪水已经爬上老汉胸膛了(一页)(手势),只剩下他和儿子两个人了,你来读:(师指课件):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行吗?)
这一吼,一推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生发言)(提示:吼是让儿子快走,推是推儿子上桥)
这是父亲对儿子最后的爱!
2、老汉是全村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党员,你觉得他是一名怎样的党员?(对,他的表现完全配得上你们的评价。
)
3、他同时又是一位父亲,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严厉的,慈爱
的……)
4、他是一名好党员,这毫无疑义!但他是一位好父亲吗?(你们很矛盾很纠结,老师理解;你们能理解这位老党员父亲真是太可贵啦!)(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儿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如果那个浪头,迟疑一下,老汉会喊什么?(此时只有这两个字,最能表达他对儿子的挚爱)(看时间)
但是无情的洪水淹没了父亲最后的呼喊!淹没了最后的亲情!
但是洪水淹没不了的是什么?)
或(无情的洪水淹没了老汉的身躯,但是洪水淹没不了的是什么?)(节奏快些——直接指名说)
5、解题:此时此刻,再来读这个课题(齐读桥),你认为,它还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它不仅仅是那座有形的窄窄的木桥了,他同时还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用一名共产党员伟大的人格,为人们筑起的一座生命之桥。
)7、尾声:小说写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
但文章的最后,还有几行短短的文字。
⑴出示课件:(老师配乐深情朗读)(江河水)
⑵短短的四行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灵,读到哪里的时候,你的内心产生的震动最为强烈!
最后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不禁让我们怦然心动,这就是文学艺术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四、拓展作业:(机动)
(点课件)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这个单元的主题。
感动也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源源流淌——
(出课件)这是2010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让我们走进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阅读他们的事迹,经历那一次次的感动!)。